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

唐宫正殿,南唐文武大臣齐聚一堂,开春以来,李璟升殿议事议军的频率明显高了。此时孟春已末,但殿中的唐臣,心里无不凉飕飕的,个个神色凝重。

“下蔡先败,淝水再败,前后不过三月,我两路援寿大军,就这般轻易为汉军所破。”李璟殿中踱着步,手里拿着一叠的败报,不时颠动着,语速连珠,愤懑异常:“这败报,都快堆满朕的御案了!”

“刘彦贞、陈觉、许文禛,三者败军误国,简直罪不容诛。”目光扫过冯延巳、宋齐丘,冷冷道:“这,就是尔等给朕举荐的国之干城,统帅之才!他们就是这样抗敌击贼的!”

“那陈觉,还有脸还朝,还替汉帝送信,折辱与朕,当真无一骨节!”

“皇甫晖,尔等言其老成持重,中原名将!”李璟又将矛头指向韩熙载等北来文臣:“三万大军,竟然被那汉将郭荣,以区区四千人击败,其身难免,竟为人家于阵前生擒。我看他,是老迈不堪,不足大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还有那姚凤,区区山阳,十倍之军围攻之,数日难下,临机决断,昏昧无能,汉军一袭,不图挽救,反而引大军后撤,使将士浴血拼杀之功,一夜尽弃!”

“大唐的将帅们,难道就是用以成就北汉君将之名的吗?岂有此理!”

李璟这一通发泄,却是将唐廷两个政治集团的大臣都给训斥了一番,让不少人都低下头,面有羞怒,文人嘛,比较看重面皮。另外,还有一些不适应,毕竟,自李璟秉国以来,可少有如此失态并直接斥责臣下的时候。当然,也能理解,国势飘摇。

这个时候,“第一谋臣”宋齐丘做了出头鸟,抚须而沉声道:“臣早已说过,抵抗北汉,集重兵,守坚城,耗其钱粮,弱其士气,缓图之,后发制人。贸然出击,只会给北汉可趁之机,三路齐进,更是给其各个击破的机会!”

听宋齐丘之言,李璟面色微变,露出一抹尴尬,毕竟当初,就是他不顾劝阻,力主出击的。看向宋齐丘,有股子恶念,在李璟脑中起伏,他头一次觉得,这个老臣,这般令其厌恶。

似乎注意到皇帝心绪之不平,枢密副使李征古,起身严肃道:“陛下,自去岁秋末,汉军动兵南寇以来,四个月的时间,前后大小数战,我朝已然折损军民二十余万,江淮生民苦于战乱者,更不下百万,为了筹措援应大军,金陵帑藏,几乎消耗一空。征役频繁,大耗民力,使得人心动荡,民怨四起。

时下,庐州、滁州、光州接连失陷,寿州、泗州苦无外援,恐怕也难以为继,距离失陷已然不远!

当此之时,我朝如何应对汉军接下来进攻,才是首要之事!”

“听到了吗!”李璟声音都有些发颤,两眼泛红:“一旦寿、泗失陷,汉军大举南下,兵临长江,大唐就要亡国了!”

身为一国之君,在明堂之内,李璟说出这等话,着实有些不妥当,但显然,汉军入寇的压力不断压来,李璟已然失了方寸。

“陛下,臣请命率军,北上抵御汉军,护卫我大唐社稷,必使君父无忧!”这个时候,燕王李弘冀还是忍不住起身请命了。

此前他在内殿之中,便向李璟请命,因爱护长子,为其所拒绝。此番,其当殿提出,让他犹豫了。就李璟而言,突然发现,大敌当前,满朝臣工,竟已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地。他养的这些词臣,让他们写写诗词,做做文章也就罢了......

不过,还没等李璟表态,冯延巳站了出来,劝阻道:“陛下不可,汉军强悍凶残,那么多老臣宿将,朝廷先后数十万军,皆为其所败,燕王恐怕不是对手。再者,燕王乃皇家长子,贵胄之身,不便涉险啊!”

李弘冀算是一个马上王子,向以刚勇著称,也矜其武略,此时见冯延巳话里的小觑之意,不由怒道:“冯相公何以轻我,钱贼上万,我亦以四千卒而破之!”

“钱贼如何能与汉军并论!”冯延巳摇摇头:“殿下当知,中原强兵,世间少有能匹敌者,朝廷连番败绩,难得还不足以让我等警醒吗?”

“我看尔等,都被汉军打怕了。尔等惧敌畏战,我却不怕,江淮子弟,岂无热血儿郎,御寇却敌,自当奋起而战。”李弘冀兴头一上来,便顾不得许多了,说话也不客气:“而不是似诸公于此,碌碌无为,长敌威风,畏寇如虎!”

“弘冀,不得放肆!”见其话说得过了,群臣皆有怒色,李璟冷静下来,伸手道。

一番发泄过后,李璟脑子清醒了,喟然而叹,面色却是越显沉重了。

“汉军强盛,几不可当,事已至此,此间危局,当如何化解!”到了,李璟还得咨询这满朝词臣。

殿中一时寂然,似乎没人拿得出对策,仆射孙晟站了出来,建议道:“陛下,如论兵争,我朝实非北汉对手。开战以来,我朝业已损失惨重,百姓流离,生民困苦。朝廷财税负担甚重,兵力匮乏,民力疲敝,时下又逢农时,再打下去,只怕无以为继。”

顿了顿,孙晟严肃地建议道:“以臣之见,莫若遣使,向汉帝求和,止戈罢战,再修永好。”

孙晟言落,立刻有人表示附议,并且不少。

“不可!”而韩熙载则高声,面色郑重,明确表示反对:“陛下,北汉之来,是为鲸吞我大唐国土,野心勃勃,欲如饕餮。如求和,需得付出多大代价,方能满足其贪欲?”

“再打下去,又能如何。朝廷已无力再战,淮南已失半壁,难道要将大唐基业,尽数败坏吗?”孙晟道。

要说孙晟,也是北来士人,但此刻,在战和问题上,与韩熙载产生冲突了。

听其言,韩熙载则道:“江东、江西,我朝仍有水陆军数万,再作征召,仍可集兵十万。有长江天堑,纵汉军再强,也难以越过。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如臣前言,与汉军对抗到底,其四面皆敌,必不能久持。而况北汉以数十万师,千里远征,其所靡费,又能坚持多久?拖下去,待得时变,我朝尚有反击,收复国土的机会。一旦求和,则淮南之地尽失也!还请陛下明察!”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孙晟激动道:“汉军背靠中原河北,积粮数载,又作战于淮南,仅以江东、江西之地,何以长久对抗下去?

韩公所言时变,难道指的是契丹与后蜀?汉唐之间,开战四个月,其犹无动作,难道要将国家大略寄托于此,岂不可笑?”

两个北方士人争锋相对,倒让冯延巳等人看了个饱戏。

但于李璟这边,则更加犹豫了,提到议和,确是动心了。即位以来,发起了几波对外战争,然而被动应对敌国的入侵,才发现,和平是多么难得,安安稳稳在金陵吟风弄月,那是多么舒适的事......

有心议和,却又顾忌韩熙载口中的代价,是啊,仗打到这个份上,要怎样,才能让汉帝退兵。

“陛下,万不可听孙晟误国之言!”李弘冀站出来声援韩熙载了。

见状,李璟更加迟疑了,摆摆手,回御案后坐下,近乎呢喃道:“让朕想想......”

然而,朝议还未结束,又有败讯传来:“陛下,江防士卒上报,东都丢了!”

满朝皆惊,不说扬州的政治地位,就冲其盐利,就足以让人心痛。比起滁、和的失陷,更要让他们感到震动。汉军真就这般难挡?

“是谁攻陷了扬州?守军呢?”李璟面色发白,急声问。

“汉将赵匡胤!”

“姚凤那支军队呢?”

李璟几乎怒吼道,但是,没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

良久,李璟满脸颓然,摇摇手:“遣使去寿春,向汉帝求和吧......”

第69章 祸事了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689章 高规格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297章 新山阳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84章 夏州降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66章 朕要亲征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185章 赵砺案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477章 孝敬皇后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70章 大礼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380章 饶乐国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57章 国灭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69章 祸事了第14章 腹黑之谋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7章 小张探花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77章 安阳之殇第412章 二王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34章 惊陶谷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40章 家宴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71章 杀,不杀?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7章 新政第1675章 血战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291章 酬功第144章 堂审第197章 决断!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71章 襄阳王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752章 放手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34章 交待第35章 室韦覆灭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章 王、郑二公第187章 纷纷上表
第69章 祸事了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689章 高规格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297章 新山阳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84章 夏州降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66章 朕要亲征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185章 赵砺案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477章 孝敬皇后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70章 大礼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380章 饶乐国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57章 国灭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69章 祸事了第14章 腹黑之谋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7章 小张探花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77章 安阳之殇第412章 二王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34章 惊陶谷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40章 家宴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71章 杀,不杀?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7章 新政第1675章 血战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291章 酬功第144章 堂审第197章 决断!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71章 襄阳王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752章 放手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34章 交待第35章 室韦覆灭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章 王、郑二公第187章 纷纷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