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

魏仁溥的遗表,用表来形容,或许稍显单薄,厚厚的一大落,足有两指的厚度,并用一张质地古朴的封皮包裹起来,看起来,更像一册书。

捧着这份遗表,魏仁溥微颤着手,轻轻抚摸着表面,彷佛在拭去那并不存在的尘埃,手指滑过那标题留白处,一副沉思状。

“叫人把火盆取来!”良久,魏仁溥抬首对魏咸信吩咐道。

很快,两名仆役动作麻利地将一盆炭火抬进门来,空旷的堂间顿时多了几分热度。炭火被拱得很旺,伴着几缕轻烟,一朵火苗正升腾而起,顽强地与冬风做着对抗。

时辰尚早,但天色在这火苗的衬托下,也显得暗澹了许多,火光映照在魏仁溥脸上,露出的是一张带有复杂情绪面庞。

悠然一叹,魏仁溥抬手便将手中遗表掷向火盆,一旁的魏咸信见了,脸色大惊,顾不得许多,奋力地扑了上去,把那册遗表抢救了下来。

顾不得狼狈,魏咸信十分珍惜地检查完损,而后抬手,望着魏仁溥:“父亲,这可是您的心血啊!何必毁之啊!”

“此等心血,已经惹得陛下生疑了,留之何用?”魏仁溥叹道。

别人不知,但整日侍奉老父的魏咸信心里十分清楚,这份遗表,绝没有什么悖逆之言,只是一份政论,是魏仁溥就自己为官为政生涯的一份总结。

见魏仁溥要亲手毁掉自己的心血之着,魏咸信激动地劝阻道:“父亲,如今陛下已然知晓此表,您却要将之焚之炬,届时又将如何交代?如此做法,岂不是更惹怀疑?”

魏咸信显然只想劝阻以保住这份心血,不过,显然给魏仁溥提了个醒,老脸上也浮现出一抹犹豫,思吟几许,疲惫地摆了摆手:“你说得对,是我湖涂了!”

见老父态度软化,魏咸信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捧着遗奏,问道:“父亲,那此奏?”

看了他一眼,魏仁溥道:“收起来吧!如你所言,这份东西,他日还当由你代我呈报陛下!”

“是!”应声之时,魏咸信语气中带着哽咽。

见其状,魏仁溥却是爽朗一笑:“你也不必如此,我早已是老病缠身,行将就木!等我死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也不必担心,陛下器量远非常人,至少对你们这些晚辈,还是会多加照顾的!”

魏仁溥说得平和,魏咸信听得却是倍感凄凉,不知觉间,眼眶已然通红。

......

魏仁溥终究还是走了,连开宝十三年都没有熬过,就在当年腊月二十三,与虞国公府中溘然长逝。

就如其生前那般,魏仁溥走得低调,走得安祥,生前的几个月内,除了刘皇帝登门一次,再没有其他人打扰,即便怀着各种心思上门探病的人,也被婉拒了,礼物收下,再带好回礼,如此而已。

因此,当魏仁溥的死讯传开之后,也在平静了几个月的朝廷内部掀起一阵波澜。官场是个人走茶凉的地方,哪怕魏仁溥也不例外,沉寂十年以后,他对朝廷的实际影响已然消退到一个极地的水平。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活着的时候,少有人关注,甚至遗忘,但人死之后,各种追悼、缅怀也就纷至沓来。

前往吊唁的人群,几乎把虞国公府的门槛踏破,而事实也证明,魏仁溥的名望最后一次爆发,效果也是可观的。

那些受过魏仁溥提拔与恩惠的官员,都面露凄然,一片哀婉,几名门生甚至在灵堂上嚎啕大哭,声嘶力竭,表现得比魏咸信还要悲伤。

很多人都不禁感慨了,乾右二十四臣,又去一人,魏仁溥的辞世,就彷佛一个时代的告别,当初那个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大时代,也确实离如今的人们逐渐远去。

同时,也意味着,当下的大汉,是“后来者”的天下,是“年轻人”的天下,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在大汉军政之间掌握重权实权的勋贵与官僚,倒退个十年,都还“泯然众人”,即便有些名气,也只是初露峥嵘。

不管群臣如何看待,魏仁溥的死,于刘皇帝而言,心情却格外复杂。这么多年,见证了那么多老臣故旧的离去,刘皇帝大多怀有一种哀伤、惋惜、遗憾的情绪。

但唯独对魏仁溥,多了一层复杂,而这层复杂,可以用愧疚来解释,愧疚,则来源于那无端莫名的猜疑。

们心自问,魏仁溥这样的臣子,值得去怀疑,有必要去怀疑吗?当然,刘皇帝心里的答桉是肯定的......

只是,当魏仁溥就这么凄凄凉凉地走了之后,刘皇帝才能定下心来,稍作哀思,以表惋惜,聊以自慰。

室外冬寒刺骨,室内温暖如春,刘皇帝一身肃重的黑袄,表情平静地站在一排灯架前,手里拿着一把剪子,动作缓慢地剪着烛火。

剪下一点烛芯,带下一点微火,眼前着其熄灭,归于永寂,如此反复。哪怕是太子刘旸进入殿中,站在身侧行礼,动作的节奏也没有丝毫变化。

“虞公府去过了?”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计,刘皇帝一般问道,声音中带着少许的萧索。

刘旸神情也十分严肃,情绪不是很高,与他情谊最为深厚的老师,毫无疑问是李昉,但当初册立太子之时,魏仁溥可是刘皇帝钦点的太傅,也有教习的香火之情。若说名义,魏仁溥才是他的师傅,并且,对魏仁溥的品行与才干,刘旸也是从小经历见识,心中也是十分敬重的。

太子的性情,可比刘皇帝要温和得多,因此,人既已去,那种哀伤与悼念之情,也是难免的。

“儿已奉爹之命,前往虞国公府,代为吊唁了!”刘旸情绪不是很高,低声道。

“很热闹吧!”刘皇帝这么说。

刘旸神情微凛,“热闹”这个词,此时从刘皇帝口中说出,总是显得有些不恰当。但是,刘旸并不敢指出,只是应道:“闻虞公病逝,京中的功臣勋贵、臣工职吏,多上门致哀!”

“你是太子,也是道济的学生,由你代我前往,也足够尽心了吧!”刘皇帝嘴里喃喃道,似在问刘旸,又彷佛在自问。

刘旸闻言,迟疑了下,还是开口问道:“爹,虞公乃是功勋老臣,又是您的故人密友,他如今哀逝,您为何不亲自出宫,过魏府慰问?”

刘旸确实好奇,过去,像魏仁溥这样地位的老臣,辞世之后,刘皇帝都会躬亲前往,以表重视。

“只怕,这满朝之中,有不少人都在疑惑,又要胡乱臆测了!”刘皇帝叹了口气,空着的一只手指着自己的老脸,说:“不瞒你说,我有些无颜面对啊!”

顿了下,刘皇帝又幽幽道:“再者,我已经给他道济送过别了!”

刘皇帝的语气中透着少许萧瑟感,刘旸闻之,一时默然。

过了一会儿,刘旸又提起一事,道:“过府吊祭之时,儿听说了一件事,魏咸信为虞公操办丧礼,仅支五十贯钱。很多人都说,以虞公的地位,其丧礼即便不过于隆重,也不该如此寒酸,有指责魏咸信不孝之意!”

“这大抵也有魏道济的交待吧,这魏咸信也果是个节俭的性子!”刘皇帝叹道:“虽居显贵,但甘居朴素,大汉朝中,是从不缺这样的道德君主,倍觉欣慰啊!”

刘旸:“虞公的品德与操守,实令人敬佩!”

微微一叹,刘皇帝说道:“关于魏道济的后事,我已经拟好了诏书,就由你去宣布落实吧!”

“是!”

对于魏仁溥死后哀荣,并没有超过出常例,只不过,这次是由刘皇帝亲自拟诏,其用心,也算真挚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左手抬起指向御桉,刘皇帝说道:“魏府把道济的遗奏上呈了,上面写了不少东西,你也看看,有些内容,对你应该有用!”

“是!”刘旸隐约感受到了一丝不寻常,拱手一礼,走到御桉前,拿起那份遗奏,当场翻阅起来。

魏仁溥的这份遗奏中,除了生涯总结以及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最关键,或者说最敏感的一部分内容,说的是大汉如今存在的一些问题。翻译地来说,就是在指出刘皇帝为政的一些得失。

其中,重点提及的,就是刘皇帝对胡族少民的高压同化政策,对漠北契丹的不依不饶,兵制操之过急的兵制改革,强制迁豪徙民的后患,刑徒营等等......

可以说那一条条突出刘皇帝意志的政策,魏仁溥从中却看到了风险与隐患,看到了那平静表象下潜藏的矛盾与危机......

而刘旸也显然读到了这一段,毕竟有刘皇帝的朱笔标注,脸色也变得凝重,抬眼观测了下刘皇帝表情,虽然看不出什么,但还是小心地问道:“不知爹对虞公所奏所论,有何指示?”

“我能有什么指示?”刘皇帝终于转过身来,看着刘旸,声音似乎有些疲惫道:“朝廷大臣中,论深明大义,深谋远虑,少有人能比得上魏道济。他说的这些,也不是无的放失,至于指示,我的指示就是,你好好研究一下,倘若当真形成积弊,那需要你将来匡补了。

我是不会也不愿推翻自己的政策与理念,但你不一样,等你当家做主之时,你看着办吧!”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心情也有些沉重,有些复杂,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刘皇帝则继续感慨道:“显然,魏道济虽居府邸,却时刻关怀着朝廷大事、天下苍生,这份遗奏,却是一份大论。

我也明白了,为何他不愿意生前与我对面而论了,是怕引起我的猜忌与不满了,死后遗陈,我自然不能苛责于他,辜负他这份地赤忱忠心啊。

可惜,他终究是小看我了?我有顽固昏聩到听不进人言吗......”

第273章 云州遂破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97章 财计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1707章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75章 西北边报第6章 相形见绌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98章 山道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2章 郭氏之虑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完结感言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413章 分食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16章 军中俊才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69章 夫妻密谈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133章 西征!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7章 出兵争论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66章 请辞?不许!第2章 分食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311章 李沆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章 君臣同心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53章 交代后事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14章 还京第40章 荒唐太子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48章 耿崇美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91章 作别西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68章 湖南乱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99章 北巡结束
第273章 云州遂破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97章 财计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1707章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75章 西北边报第6章 相形见绌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98章 山道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2章 郭氏之虑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完结感言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413章 分食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16章 军中俊才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69章 夫妻密谈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133章 西征!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7章 出兵争论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66章 请辞?不许!第2章 分食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311章 李沆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章 君臣同心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53章 交代后事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14章 还京第40章 荒唐太子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48章 耿崇美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91章 作别西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68章 湖南乱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99章 北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