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请辞?不许!

一般而言,为了表示对臣下的亲近,刘承祐都会通过同案而食,或者抵足而眠这样的方式,而这么多年的时间下来,也确实有不少文武得到过这种待遇,这也渐渐成为了朝中文武地位的一种象征。

你若是没有陪皇帝陛下吃过饭,睡过觉,说话似乎都不会有足够的底气。不过,比起旁人,柴荣显然更近一步,他得以陪皇帝共用一个浴池,一起洗澡。

就是那种养身浴汤,还有专门负责按摩的美貌宫娥,并且一般情况下,事后宫娥都可以领回家......

二人赤诚相见,一边泡着舒适的药浴,一边享受着宫娥轻柔的服务,还有宫廷御酿,还有瓜果点心。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皇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虽然仍旧提倡节俭,但也不像过去那般苦着自己。

刘承祐同柴荣以一种十分放松的心情与姿态,谈天说地。不过在听得柴荣的一句话后,突然坐了起来,盯着他,刘承祐稍显意外地道:“柴卿要去职归养?”

刘承祐对柴荣突然的请辞,是真的没什么心理准备。

迎着皇帝的目光,柴荣倒是一脸的坦然,从容说道:“臣得蒙陛下擢拔,辅佐圣朝,于明主羽翼之下,伸展薄才。十八年来,长受信任,屡次委以重担,臣既感激涕零,亦诚惶诚恐。今天下已定,四海臣服,臣也算功成名就......”

柴荣说出了一番功臣隐退的套话,但不待他说话,刘承祐就直接打断他:“卿何忍弃朕而去?你说的这些,朕不认可,天下初定,但内外尚不得安,定难军与党项人盘踞西北,仍未解决,北方的契丹,仍旧在休养生息,恢复实力,辽东亦沉沦于胡虏铁骑,不见天日。

大汉,还远未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南方还有大理、安南,海外尚有琉球。如今正该君臣齐心,文武协力,共同造福天下,卿也是有壮志的人,怎能轻言隐退!”

对刘皇帝之言,柴荣仍旧平静地道:“朝中不缺贤相,大汉更不乏将帅,足以治国安天下,太平盛世可期。唯一的强敌,也不过契丹辽罢了。然而北伐之后,契丹已经伤及根本,是无法与大汉抗衡的。至于四夷小国,更不足为道,遣一偏师即可平定,收其土地城池,插上汉旗......”

柴荣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无法说服刘皇帝的,不过经过这么一番对话,他也冷静下来了。而冷静下来的结果,就是他忍不住猜想,柴荣为何会请辞,请辞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下意识地,与此前朝中的风波相联系起来。如今的柴荣才四十来岁,可年轻着,怎么可能就如此轻易言退,并且以其对功名的追求,也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就回去养老。论“老奸巨猾”,柴荣与郭威相比,可差得远

这是不是他以退为进的手段?这个念头,开始浮现在刘皇帝脑海中。

思索了一阵,他平静下来,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说道:“柴卿是不是因为朝中的那些无谓言论,而心存顾忌?”

注意到刘皇帝的思索,以及那皱起的眉头,柴荣当即道:“自然不是!”

然而,刘承祐却紧跟着说:“如果是,那么朕告诉你,那些肤浅流言,尽可当做蚊音蝇语,不必理会。你是朕的股肱臂膀,大汉的柱国金梁,乾祐功臣......”

刘皇帝这话,也是坦然,也算真诚了,对此,柴荣自然是一副感激涕零的表现,拱手应道:“陛下如此厚爱,臣今生来世,都无法报答啊!”

说着,还是固辞,道:“臣有思退之意,也是因为身体,实不堪案牍之劳累。臣这些年,在外领军,在朝典事,虽不敢说废寝忘食,却也自认尽职尽责,身体早有隐疾。

北伐之后,一病不起,当时便几乎丧命,休养了一年多,才有所好转,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如今又经西北之任,更饱受病痛折磨,此番领军收复河西,也是受以众任,欲完成夙愿,方才咬牙坚持。

如今,只欲摆脱公务,修身养性,宁静致远......”

就像有些刘皇帝的话,柴荣只敢信一半,对柴荣此言,刘承祐也只相信一半。柴荣身体固然有疾,但若说严重到那个地步,他也不认为。

沉吟间,柴荣又继续道:“臣二十余年来,始终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家人。尤其家中老父,今已年逾古稀,却数年难谋一面。此番回京,见到家父,已是白发苍苍,形容衰老,臣不能侍孝于膝前,心中既感惭愧,也着实不忍。今之所请,皆系衷言,还望陛下成全!”

当面对柴荣如此情真意切之时,刘皇帝沉默了。当然,并不是被柴荣感动了,他没有那么容易被感动。他所思虑的,还是柴荣请辞背后的原因。

但思来想去,能够解释的,也只有此番朝中的变故了。刘承祐忽然意识到,或许自己的思维进入一种误区,有的事情,有的言论,对他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旁人就不一样了。虽说流言止于智,但很多时候,言真的能诛心,能杀人。

他是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皇帝,很多事情可以百无禁忌,可以云淡风轻,但柴荣这些大臣则不然。柴荣也算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了,政治人物考虑事情,利益得失,生死安危,都不得不多些慎重。

见刘皇帝沉吟思考,柴荣也不再作话,只是默默地等待着他计较完毕,浴汤间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隐隐有些压抑。

良久,刘承祐回过神来,再看向柴荣,脸上又恢复了淡然笑意,平和地道:“看来,还是朕不够体恤臣下了!”

“陛下切莫如此说!”柴荣赶忙道。

刘承祐伸手止住他,轻笑道:“柴卿要请辞,朕断不容许,倘若如此,那不只是朕缺一臂膀,大汉少一栋梁,旁人也会非议,说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

“陛下!这是臣主动请辞,世人断然不会做此无谓猜想!”柴荣的声音中已然带着少许惶恐了。

摇了摇头,刘承祐继续道:“不过,柴卿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身体有疾,就加以调养,不堪公务之累,朕就给你换个职位,配以助手。总之,你才四十出头,朕岂能允许良辰贤士,就此蒙尘,那可是暴殄天物。至于父子亲情,将老太公接回府中奉养即可......”

说着,刘承祐直接说出他的决定:“这样,朕以你为西京留守,替朕坐守洛阳!”

刘皇帝这番话,可谓极尽挽留之意,也给足了柴荣尊重了。在其目光威慑下,柴荣终究没有说出拒绝的话了,而是叹了口气,拱手道:“陛下为臣考虑如此周至,臣岂感再推辞,辜负陛下厚恩!谢陛下!”

见状,刘承祐终于露出了笑容,哈哈道:“这就对了!你英国公若是隐退,那可是朝廷的重大损失,你我君臣日子还长着呢,怎么也得再续个二十载......”

不得不说,柴荣的请辞,让刘皇帝心里还是不怎么痛快的。不管什么原因,朕没让你走,你主动想走,就是对皇帝的一种“抛弃”......

当然,这种情绪,是丝毫不会出现在他脸上的。

严肃的事情谈完了,又说起私事,刘承祐问:“柴卿膝下还有几个少子吧!”

“正是!”柴荣答道。

“刘煦要成亲了,可惜啊,你膝下无女,否则朕定要讨个儿媳!”刘承祐笑道。

闻之,柴荣立刻说:“这可是喜事!秦公成婚,不知是哪家的淑女,有此幸运?”

“白老令公的孙女,太后亲自挑的,朕也见过,容貌品行俱佳!”刘皇帝嘴角也泛开了笑容。

而后道:“这样,朕膝下现有七个公主,待年纪稍长,你的儿子也差不多长成了,届时若合适,便结个亲家......”

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6章 相形见绌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3章 杨业述职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6章 进士楼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38章 破寨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349章 边情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18章 查抄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339章 那一脚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70章 同州之战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97章 决断!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9章 写得不错!第37章 覆灭在即第15章 渐不自知第334章 交待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240章 家宴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47章 德胜渡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457章 郑州第1713章 机遇第81章 下蔡大捷第68章 婚宴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39章 韩常案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76章 雍王第283章 降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31章 泰来楼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429章 向南!第106章 诱惑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720章 静默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304章 楚州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7章 割韭菜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381章 功臣阁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9章 挫折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
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6章 相形见绌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3章 杨业述职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6章 进士楼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38章 破寨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349章 边情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18章 查抄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339章 那一脚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70章 同州之战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97章 决断!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9章 写得不错!第37章 覆灭在即第15章 渐不自知第334章 交待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240章 家宴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47章 德胜渡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457章 郑州第1713章 机遇第81章 下蔡大捷第68章 婚宴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39章 韩常案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76章 雍王第283章 降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31章 泰来楼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429章 向南!第106章 诱惑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720章 静默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304章 楚州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47章 割韭菜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381章 功臣阁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9章 挫折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