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索然无味

魏王刘承训的早逝,死得突然,死的悲伤,尤其于皇帝刘知远而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毋庸置疑的,对于长子,刘知远一向是十分满意的,在他身上投入了极多的精力与心血,将他视为继嗣之君培养,一度有直接确立他太子之位的想法,命他为开封府尹,足表其心意。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对刘承训的后事,刘知远操办地很隆重,哪怕国用不足,治丧规模仍旧很大,宁违礼制,于汴宫中举丧,前前后后,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方才结束。

其后,刘知远也病倒了,装都不好装,无力理政,将军政交给杨邠为首的宰臣,自居于留宫中休养,主待在仁明殿,大概是在李氏那里寻求安慰。

对刘承祐,刘知远给了他一点表示,同平章事,共同理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而刘承祐,比起以往,更显得低调了。在朝堂上,与人为善,不争不抢。哪怕对杨邠,也是多有避让,少与其争执。在刘承训薨逝后,杨邠显然有些紧张彷徨.

不过,日日不辍者,还是进宫,给刘知远与李氏问安......

冬愈深了,岁寒之际,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经过近月的功夫,笼罩在宫内的忧伤终于消散不少。

“官家,相公们都来了,正在殿外等候召见。”垂拱殿中,内宦轻迈着步子,走到御案下,低声禀报道。

“让他们进来吧!”刘知远声音苍老了许多,不过没有多少波动。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刘知远的身体恢复了不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都好了许多。作为皇帝,终究不好视朝,此番要捡起荒废了的朝政,同时也安抚人心,这段时间,宫里宫外,流言四起,眼见着越发汹涌,再不出来漏个面,国家都要出问题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福!”很快,杨、王、二苏、窦、李等重臣进殿,一起拜道。

“平身!”刘知远淡淡地挥了下手,说:“这段时间,朕未能视朝,军国大事,皆委诸卿操持,而致朝局平稳,波澜不兴。诸卿辛苦了!”

刘知远这般说,一干朝臣当即长拜以表忠心,场面话,大家都会说。

“周王呢?”扫了眼,注意到刘承祐不在,刘知远问道。

“回陛下,军器坊新研制出了一批军甲,周王殿下前去检视了。”郭威出列禀道。

刘知远点了下头,他有所耳闻,他这个儿子,进来没有任何张扬,但一直在做实事。

“听闻,各州死了不少百姓?”

此言落,宰臣李涛出列,脸上带着些怜悯之请,拱手禀道:“时值深冬,中原各州过冬物资匮乏,冻饿之事,时有发生。据各州节度报,治下皆有伤亡,多者数百,寡者亦有数十!”

“唉!”闻言,刘知远不由太息道:“朕入主中原,创立江山,未尝施恩于百姓,惠其以安宁,反累其长受兵乱之苦,到如今,至子民困苦如此,竟不能果腹御寒。此皆朕之罪过!”

“陛下言重了!臣等深受君恩,助理万机,不能育民,致有惨剧,此皆臣等无能之过,请陛下治罪!”苏逢吉适时地跪下,一脸“愧色”,激动地请罪道。

不过,那眼神不住地往杨邠那儿瞟。若众臣有罪,那么杨邠为“首相”,就得负主责。

苏逢吉那眼神,基本未加收敛,杨邠自然感觉得到,神色微苦,面颊一抖,深吸一口气,长揖一拜:“请陛下治罪!”

对两人的表情刘知远尽收眼底,摆了摆手,说:“传诏各州将吏,务必救助受难百姓,不得消极怠政!”

“是!”

事实上,殿中君臣心里都清楚,这道诏令如往常一样,聊胜于无,地方上的节度、官吏,纵是有心,恐怕也是无力,再者,能否真正遵从诏令都是一个问题。而对各地的百姓而言,只能苦苦地熬着,这个寒冬快结束了......

“诸位请坐!”见众臣都站着,刘知远和善地挥了下手,示意道。

“谢陛下!”

等众人都坐下了,刘知远微微松了口气,问道:“近来还有何事,诸卿且奏来!”

“永安军节度使折从阮奏,契丹四千部众南下府州打草谷,为其统军所却,杀敌两百余,夺马匹百一十匹!”郭威奏。

“折从阮真良将,不负朕望,降制嘉勉,以其同平章事!”刘知远说。

“晋昌军赵匡赞奏,蜀军北寇!”杨邠出列说。

此言一落,刘知远神情一狠,语气冷冽:“蜀军又至,是欺我大汉无人吗?”

说着重重地拍了一下御案,表情阴狠,此时的刘知远就如一头老迈的病虎,给人的感觉却更加危险。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下那易怒的心情:“具体怎么回事?”

“蜀主此番,以魏王新丧,陛下抱恙,欲趁虚而入。发兵五万,发兵五万,三路出击。山南西道节度使兼中书令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雄武节度使何重建副之,宣徽使韩保贞为都虞候,共将兵五万,虔钊出散关,重建出陇州,以击凤翔。奉銮肃卫都虞候李廷珪将兵二万出子午谷,以援长安......”

“晋昌军节度赵匡赞以京兆兵少,恐不足守,请朝廷增派援军!”

“动静还真是不小!”刘知远表情越加冰冷了。

沉吟几许,刘知远压制着心中的怒气:“自大汉立国以来,关中便始终难安,西蜀既夺秦凤阶成,时时窥伺在侧,欲夺我疆土!时至今日,关右边患,已成我朝困疾,对此,众卿有何建议?”

“朝廷必须发兵,以拒蜀兵!孟蜀前番趁中原沦丧,攫取秦凤四州,四州在手,便随时可出兵倾扰凤翔、京兆。如欲使关右宁定,务必重夺四州,方可转劣为优,巩固八百里秦川。否则,关中始终难安!”郭威一脸笃定地说。

一听说要动兵,王章立刻站了出来,摇头道:“陛下,如今朝廷,实无动大兵之力啊!”

“难道就坐视蜀军猖狂吗?”刘知远驳斥一句,言语中怒火四溢,竟有些暴躁。显然,丧子之痛,根本没那么容易就缓过来。

“陛下,主不可怒而兴师!”中书侍郎李涛大胆地望着刘知远,沉声说道,语气中满是劝谏之意。

“杨相什么意见?”刘知远瞥向一直没说话的杨邠。

杨邠的眉宇间,始终凝着一层阴云,闻问,略作思考,起身回道:“陛下,朝廷先如今,实无复夺秦凤四州的实力。但是,蜀兵来袭,朝廷不可不作应对,否则京兆、凤翔若有失,遗祸无穷。前番以杜叛之故,已经容忍之,此番必须得出兵,以示朝廷威严。但动兵,当以守御、协防为主!待他日,国家休养生息,朝廷兵精粮足之后,再行讨之!”

“另外,凤翔有吏密报,言蜀国枢密使王处回,暗使人携重礼,传信与节度使侯益,恐其有变!”

此言一落,刘知远的心脏不由抽了一下,此前,他便一直十分顾虑侯益,粗着嗓子说道:“当初未及将之一并移镇,如今,果成祸患!”

“陛下,侯益心思难测,其若有变,那于朝廷而言,关中的情况,更是投鼠忌器了,还需慎重。”此时,一直未有说话的门下侍郎窦贞固,主动开口了。

眼神在众臣身上扫过一圈,刘知远似乎也冷静下来:“关中局势,出兵之事,从长计议,尔等下去,慎议,拟个条陈!”

“是!”

因蜀军之扰,殿中的气氛压抑了许多,甚至比此前天下饿殍丛生还要沉重。

沉默了一会儿,刘知远呼一口气:“还有何事?”

“陛下。”未免自己看起来像个“混子”,一直插不上嘴的苏禹珪,开口奏事。

“苏卿有何事奏?”

“今岁将终,此前陛下不忍忘晋,故沿用晋祖之年号,然来年,却是不可再复用晋之年号......”

“年号之事,交由诸卿议定!”听明白其意思,刘知远直接吩咐着。

见状,苏禹珪却是直接奏道:“臣与太常卿张昭、礼部尚书赵上交等臣,已拟出了几个年号,请陛下定议。”

看苏禹珪竟然把事情做到了前头,刘知远点了下头:“说说看。”

“经臣等群议,讨论出乾德、乾隆、天兴、天聪、天禧者,一致认为,以乾德为佳!”苏禹珪答道。

“乾德......”刘知远嘴里念叨一句,似乎有些不满意。

见状,苏禹珪心头微紧,“乾德”这个年号,可是他们讨论了许久,才得出的。要是陶谷知此事,估计得暗暗嘲讽,“乾德”是那前蜀后主王衍的年号。显然,苏禹珪等人并不知道,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彼辈之“寡闻陋识”,可见一斑。

不过,刘知远迟疑的,倒不在一点,他可不会在意重复不重复,只是心中本有些想法。

只少作思量,刘知远直接道:“用乾德,莫若定为乾祐!”

“乾祐好!”刘知远话音刚落,苏禹珪顿时开舔:“陛下乃天命之子,盖有天佑,大汉之立,如有神助。臣以为,“乾祐”上佳。”

被苏禹珪这一通舔,刘知远面部表情却是不自觉地松弛了些,只是笑不出来。

“众卿觉得如何?”

“甚好......”一个年号罢了,只要寓意吉祥,根本没有太过纠结的必要。大汉的朝臣,终究不是什么“文人”,不会死脑筋较真,一定要议出个“最佳”。

心情微宽,却不能掩饰身体的疲乏,只听政这片刻的时间,刘知远已感精力不济,只觉身体仿佛挂着铁块儿,只欲往下沉。

而底下下众臣,苏逢吉却暗自琢磨着,左手指点在右手背上,眼中忽得神光一闪,眼珠子转悠了两圈,上禀:“陛下,臣有事奏!”

“讲。”原欲散议的刘知远眉头微紧,问道。

“开封府总京畿州县政务,然府尹之职,仍旧空缺,请陛下早定人选,差遣此位!”苏逢吉说道。

“苏卿可有合适人选?”刘知远随口说道,观其态度,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的样子。

闻言,苏逢吉嘴角勾了勾,显然早有想法,拱手不假思索地应道:“臣以为,周王殿下,可兼府尹之职!”

其话落,殿中的气氛顿时又滑向一个敏感的方向,众臣都不禁看了看苏逢吉,又小心地瞟向刘知远。

只见,刘知远神情间也有一丝诧异,死死地盯着苏逢吉,一双虎目格外有神,不过很快敛去那丝神光。

一时没有作话,手指一下一下敲在御案上,似乎对苏逢吉的建议不甚满意,又好像在思考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一般。

良久,刘知远抬起头,俯视着殿中的宰臣们,悠然发问:“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欲立太子,以分担军政。诸卿以为,当立何人?”

刘知远声音平淡,可落在众臣耳中,却都起了心思。

苏逢吉直接道,很是积极:“周王殿下威德兼弘,可为太子!”

郭威紧随其后:“周王殿下刚毅果敢,可立!”

苏禹珪见状,也道:“周王殿下仁孝公正,陛下新定年号‘乾祐’,亦合周王之名讳!”

窦贞固说:“周王睿智明理......”

李涛说:“周王英明雄断......”

王章斜了杨邠一眼,也抬手:“周王殿下素有威严,可为储君!”

事实上,在场朝臣都清楚,以如今的情况,除了刘承祐,根本没有其他的人选。倘有人提出异议,那么必定是居心叵测,心怀异志。

包括杨邠,也一样。要说在场诸人,也还正是杨邠心情最为复杂。只剩下自己,身边的宰臣们乃至皇帝都瞧着自己,杨邠脸上的阴云似乎更重了,终是,动了身,严肃道:“周王殿下,有异人之姿,当立为太子。”

若是正常的时候,朝臣认识如此统一地支持一个皇子,估计皇帝心胸之中早充斥满猜忌。但此时,见宰臣们清一色地提议刘承祐,刘知远却莫名地感到欣慰。

又考虑了一会儿,说道:“既然众卿,一致看好周王,那此事便定下了,乾祐元年正月朔,举行册封典礼!”

“是!”

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下了,定得突然,却没有一丝阻碍。当刘承祐得知消息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意外,很平静,甚至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PS:不好意思,周末总归是比平时还忙的,更新晚了短了。

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79章 大获全胜第75章 敖莱小城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25章 开宝新政第3章 台怀之事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64章 监国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16章 异见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71章 杀,不杀?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428章 用心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79章 长教训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714章 百姓苦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9章 写得不错!第62章 二代勋贵第474章 立场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96章 杨邠案(4)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269章 爱将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6章 虒亭第379章 萧思温第482章 李氏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349章 边情第1750章 《桃兰赋》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47章 应对第146章 黄羊平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4章 善后第406章 调任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371章 杀,不杀?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54章 继续忽悠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98章 山道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162章 兵事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319章 大将早逝
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79章 大获全胜第75章 敖莱小城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25章 开宝新政第3章 台怀之事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64章 监国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16章 异见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71章 杀,不杀?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428章 用心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79章 长教训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714章 百姓苦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9章 写得不错!第62章 二代勋贵第474章 立场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96章 杨邠案(4)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269章 爱将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6章 虒亭第379章 萧思温第482章 李氏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349章 边情第1750章 《桃兰赋》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47章 应对第146章 黄羊平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4章 善后第406章 调任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371章 杀,不杀?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54章 继续忽悠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98章 山道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162章 兵事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319章 大将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