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

自开年以来,刘旸与刘皇帝碰面的次数便很少,哪怕在元夕当日的乾元御宴上,交流也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刘旸不想多刺激刘皇帝。

如今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只能用暧昧复杂来形容了,其间分寸,就是刘旸都有种难以把握的感觉,不得不谨慎行事。

再度踏入垂拱殿,刘旸心中难免带着少许喟叹,当见到皇父时,情绪便更加复杂了。至少从外表看来,刘皇帝的状态并不佳,御案依旧高高在上,但却几乎全部笼罩在阴影中,让人看不清面庞,又仿佛在隐藏伤口与破绽。

近前,则能明显看到,老皇帝那一脸的疲倦,凌乱的花白胡须,浓重的黑眼圈,裂缝一般的皱纹,整个已经彻底陷入一种迟暮的状态中。

孤高的身影,让刘旸心中不由涌现出少许唏嘘。不过,迅速稳定心神,刘旸表现一如既往,平和地向刘皇帝行礼:“臣刘旸奉诏觐见!”

刘皇帝像个雕塑般坐在那儿,少顷,方才有了动静,冲刘旸摆手道:“平身!赐座!”

“谢陛下!”

“你病养得如何了?”刘旸落座,刘皇帝便问道。

刘旸此前是托病向刘皇帝告假的,近来也一直待在东宫,安心“养病”,当然,刘旸也确实需要休养,毕竟也是不惑之年的人了,不再年轻了。

而刘旸二三十岁间的作为,几乎是刘皇帝当年的翻版,勤恳勤政,略无懈怠,只是比起刘皇帝没有因为东奔西走落下一些病根,但身体总是不堪其负的。别的不提,就这月余的休养,刘旸的气色看起来要明显好很多。

因此,刘旸回答得也很坦然:“多谢陛下关怀!经这段时间的静养,臣身体已然好转许多,精神倍增!”

“过去这些年,你辛苦了!”刘皇帝平静地点了点头,叹道:“为江山社稷,家国天下,要多保重你的身体!”

这话,实在是让人刘旸大感意外,甚至有种不真实之感,上一次刘皇帝关心刘旸身体时,是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前?

但不管如何,但老皇帝说出这番关怀之语时,刘旸心中还是油然而生感动,毕竟太难得,赶忙道谢应付着。

不过,一点温情仿佛只是错觉,紧跟着,刘皇帝又冷幽幽地问道:“张逊、吕蒙正那些人,你以为如何?”

对这个转折,刘旸心里明显是有准备的,并不意外,稍作思忖,道:“以臣此前与二人共事经验来看,二人甚是忠勉!”

“他们勾结那一干朝臣,打造声势,一起向朕逼宫,要求处置王继恩,如此行径,你又有何看法?”刘皇帝语气冷冽,盯着刘旸道。

闻问,刘旸心下凛然,不敢大意,沉声应道:“陛下言重了!以臣之见,他们还没有这个胆量,只是有所谋求罢了!”

“所求者何?”刘皇帝声音立刻拔高了几分,阴恻恻地道:“一个王继恩,值得他们如此结党串连?听听京城那些流言吧,好个‘二十八贤臣’,你又如何看?”

刘旸顿了下,拱手道来:“小民庸贱,愚昧无知,只是谣传,人云亦云罢了”

“确是人云亦云,那又是何人先开始散播的?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刘皇帝老眼中泛着凶光:“狗屁的‘二十八贤臣’,逆臣而已!他们若是君子贤臣,那朕是什么?昏君?暴君?”

“陛下息怒!”见刘皇帝突然发作,刘旸立刻起身跪下,伏拜道。

俯视着刘旸雌伏在地的模样,刘皇帝沉默少许,冷冰冰地问道:“听你话里话外,都有为张、吕开脱之意,你觉得,张逊、吕蒙正等人不该死吗?”

至此,刘旸的表情方才真正凝重起来,依他的想法,当然是不能把那二十八人都杀了,本就罪不至死,贸然杀之,后患太大,影响太广。

但是,面对此时的老皇帝,能直陈意见吗?老皇帝究竟是什么想法,当真想杀张、吕二十八臣?自己又当如何作答?

刹那间的功夫,刘旸脑子里闪过无数念头,同时,徐士廉适才在弘德殿的进言也仿佛重新响在耳边,若依其言,顺着老皇帝的心思回答,才是最保险的。

然而,老皇帝当真动了杀心吗?应该是的,那蒋穆已经是个很明确的信号了

见刘旸那犹豫不定表现,刘皇帝语气中带上了一些不耐烦的情绪,道:“朕这个问题,让你很为难吗?”

经过这简短的盘算,刘旸心中也定了计较,迎着刘皇帝那审视的目光,刘旸起身,郑重道:“回陛下,张、吕等人,固有以直取忠之嫌,但依朝制,的确罪不该死!”

此言罢,刘皇帝表情明显更加阴沉了,目光也更加犀利,甚至带着些威胁的意味,直勾勾地盯着刘旸。如此情形下,刘旸自然也是压力山大,老皇帝的目光让他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但不敢有丝毫异动,只是竭力保持着镇静。

就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对峙,过了好一会儿,刘皇帝绷直的身体往下一塌,朝后靠在御座背面上,像是收起了獠牙一般,以一种平缓的语气问道:“那王继恩呢?”

感受到老皇帝语气的变化,刘旸不由松了口气,有种度过一道危险难关的感觉。面对新问题,稍一思索,即拱手道:“王继恩尽忠陛下四十载,或有些许差错疏漏,便要处置,也只当听从陛下意旨,外臣无权干预!”

刘皇帝没有表态,紧跟着又追问道:“皇城司呢?”

“天子岂能自废耳目?”刘旸的回答更加干脆了,简洁有力地回答道。

刘皇帝老脸上的表情慢慢松弛了下来,看着御前的刘旸,悠悠然道:“你并非毫无认识,为何仍要为张、吕那一干人等说情?”

对此,刘旸思忖了下,方才镇定地答道:“张、吕毕竟是朝廷干臣,吕蒙正更是陛下一手提拔至今,朝廷如今虽然人才济济,但如此级别的大臣,还是难得的,因此,臣心生不忍,斗胆为之开言一二”

听其解释,刘皇帝好一会儿没有作话,老眼中甚至露出少许迷茫之色,良久,方淡漠地说道:“对于这些恃宠生骄、居心叵测之臣,朕本是打算处以极刑的,不过,你既然求情,那便从轻发落吧!”

事实上,虽然怒火攻心,但刘皇帝脑子还没被烧坏的,他心里又何尝不清楚若是直接将张、吕那二十八臣杀掉的严重后果。

然若不加惩戒,又何以震慑那些官僚大臣,另一方面,此前气势已经做足了,若是高举轻放,也只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外强中干,让那些官僚愈加轻视自己年老。

于是,经太子求情劝谏,刘皇帝再酌情开恩,免其一死,便成为了一个平稳落地的办法。当然,刘皇帝也有二手打算,倘若太子不求情,那杀也就杀了,他们要忠名贤名,就成全他们。

“将那一干人,悉数贬到西北任职!”刘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很快意识到不对,旋即改口,冷冰冰地道:“在朝中就敢如此肆无忌惮,串连生事,若到了地方,还将之放在一起,岂不再给其兴风作浪之机会!分散安排,你来处置!”

刘皇帝那一副猜疑的表现,还是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所幸命是保住了,刘旸也只能郑重地应一声:“是!”

“你歇了许久了,若身体无虞了,便回政事堂理政吧,免得时间久了,臣子说你这个太子懈怠!”刘皇帝又把注意力放到刘旸身上,平静地看着他,悠悠道。

显然,对太子的态度,刘皇帝已然恢复正常了,至于嘴上所言,只是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让父子都有台阶下。

离开垂拱殿,刘旸在高高的殿檐下仰望天空,竟也有种脱离牢笼的感觉,后背凉凉的,适才殿中,重重压力之下,还是忍不住夹背生汗

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65章 制举进展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286章 宗室第1765章 三郡公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108章 井陉第177章 小贤王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195章 杨邠案(3)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35章 唐将空谈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25章 颂公亭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3章 东京声色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11章 请教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364章 沉默第1720章 静默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42章 杀肥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6章 名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1章 功成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46章 黄羊平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6章 进士楼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81章 功臣阁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339章 那一脚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61章 新问题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39章 濮州案(2)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10章 坦白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6章 雍王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92章 大调整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38章 争执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52章 对峙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3章 新皇诏制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
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65章 制举进展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286章 宗室第1765章 三郡公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108章 井陉第177章 小贤王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195章 杨邠案(3)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35章 唐将空谈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25章 颂公亭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3章 东京声色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11章 请教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364章 沉默第1720章 静默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42章 杀肥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6章 名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1章 功成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46章 黄羊平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6章 进士楼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81章 功臣阁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339章 那一脚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761章 新问题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39章 濮州案(2)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10章 坦白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6章 雍王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92章 大调整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38章 争执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52章 对峙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3章 新皇诏制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