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

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

内侍奉茶毕,欢声笑语暂休,刘皇帝表情也变得认真起来,把着指上的玉韘,慢悠悠地对刘承勋道:“听闻,今科取士,原拟取刘淳为进士第五,被你发话压下去了。”

今科会考有些特殊,雍王世子刘淳也参与了,风议如潮,虽然少有明目张胆的指责,但闲言碎语总是难免。

堂堂的雍王世子,何必纡尊降贵,同天下士子小吏相争。如今科考是越来越难了,参考的人愈多,取士名额愈少,巨大的竞争压力,除了让大量士子去选农医之类的偏科之外,也逼得一些有志之士去考武举。

此时,听刘皇帝提起此事,刘承勋摇了摇头,解释道:“我本就不同意刘淳参考,沽名钓誉,不论是否真才实学,都难免非议,徒惹麻烦。更何况,以进士第五录取……”

刘承勋并没有避讳此事,回答很坦诚,也承认其事。

“你的顾虑,我自然明白!只不过,你对们的主监考官要多些信任,吕端、李沆都是朝中名士,吕端谨慎,李沆磊落,二者主持贡举,还怕他们取士用私,引人非议,坏伱家名声吗?”

开宝二十年科举,在考官队伍的选用上,刘皇帝启用了两名“年轻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吕端,以及中书舍人李沆。

到二十一年开春之后,朝廷经卢多逊倒台后数月的动荡之后,中枢又重新达成了新的权力平衡。

赵普仍旧担任首相,上辅君王,下统群臣,但权威明显不如以往。原因很简单,分他权的人,明显增多了。

赵匡义、王著这二人就不必说,宋琪又调回朝堂,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把持朝廷诏制的审驳权力;河东布政使王祐则以户部尚书、同平章事之职,位列政事堂。

枢密院不必多说,向来自成体系,作为军政纽带的兵部,赵普同样没有太大的控制力,能担任兵部尚书的,也从来是功臣勋贵,并不买赵普的账。

比如如今的兵部尚书是韩通,论资历,比赵普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对赵普影响最大的,还是由广南东道布政使升任吏部尚书的吕端,这几乎宣告着,赵普一直掌握在手中的人事大权,被剥夺了。当然,作为首相,仍旧可以过问,但绝不可能如往年那般如臂驱使。

关于吕端的崛起,是有些出乎人意料的,因为他胜过了李昉、石熙载这些老臣宿旧。在过去,很多人对吕端多有非议,这个人脾气太好,表现太平庸,居任上,从来四平八稳,没有出众的政绩与建树。

就连当年考科举,成绩也不靠前,以往,很多人对吕端的步步升迁,只当是已故宰相吕胤的关系。

然而,细数吕端的履历,却只能用丰富与扎实来形容,官宦出身,高中进士,当过县官,做过州长,中枢部司有其履历,开封府尹这样的京畿主官也当了多年,至于道司大吏自然也是不缺的。

从能力与资历上来书,吕端拜相,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这个人的治政太过平淡,为人又太过低调。

别人能小觑吕端,刘皇帝却不会忽视他,毕竟,吕胤曾经对他说过,吕端这个弟弟,他自愧不如。对于吕胤,刘皇帝是十分看重的,也相信他的判断,更何况,吕端这个名字,他总有种耳熟之感,加上这么多年的观察,确认这会是一代名臣。

一向被刘皇帝视为后备宰相的吕端,被提拔上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虽然在政事堂的位次算是敬陪末座,但仅从吏部尚书拜相这一点来考虑,就没人再敢小视他,不论何时,人事都是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否则吏部如何成为诸部司之首。

而吕端上任的第一个重要差事,就是作为今科会考的主考,当然,只是挂一个名,即便如此,刘皇帝的偏向意图也不要太明显。

至于李沆,确实是个年轻人了,三十四岁参加了开宝十八年常举,一举夺魁,闻名天下。当然,由于刘皇帝的用人习惯,以及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汉制科考,李沆也不免带有近些年中第进士的共同特征。

那就是,在参考之前,并不是一味的读书习文,而在家乡洺州有了近十年的吏政经验,并且,深受上官看重,即便不参加科考,也有了脱吏入官的资格。

不过,李沆还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龙门之路,在三年前受洺州知州张林推荐,进京参考,一举摘得桂冠。

而由于扎实的基层经验,以及出色吏政能力,李沆自然不用像大部分进士一样,再在朝中苦熬资历,而是直接得到重用。

受到太子刘旸看中,调到东宫,担任侍从官,后调任中书舍人。

上一个有如此经历的,还是宋准,而如今的宋准,已是江西布政使,虽然不是什么富庶大道,但也是封疆大吏,升官的速度跟火箭一般。

因此,朝廷中,早有人把李沆看作第二个宋准了。而李沆不论为人操守品行,还是能力才干,也都没有让人失望。

三年前,他还是众多会考士子中的一员,三年后,他就成为了监考,如此际遇,如此身份转变,颇令人感慨。

而由吕端与李沆作为主、监考,就基本能保证,今科会考选才的公平性,至少在这一点上,能够让刘皇帝相信,让朝臣信服。

另一方面,即便不提二者的人格品行,就冲他们二人都处在仕途的上升期,就不大做出什么自毁前程的事来。

但是,因为雍王世子刘淳参考的缘故,闹出了一些风波,阅卷考官,一致审定,以第五名取士,吕、李二人在亲自审议考卷答案后,也认可这份排名。

不过,这样的决定,受到了雍王刘承勋的干扰,他很关心此事,施加了一些手段,希望刘淳能够落第,参与也就罢了,不需要招摇,好好等着继承雍王爵位即可。

但是,吕端、李沆却稍微有些不知趣,坚持要维持名次不变,只是,迫于刘承勋的压力,还是把名次给压后了些。

然而即便如此,也仍旧够醒目,十一名可一点都不低,这样的结果,是在各方都不满意,都带有心结,刘皇帝也明白,并不没有就此事做什么正面回应,最终也默认了。

不过,默认并不代表认可,他也难免多些心结。当面提起此事,虽然嘴上云淡风轻,但敲打的意味很浓。

刘皇帝抿了一口茶,看着刘承勋,慢悠悠地说道:“即便你信不过吕、李二人,但也该对朝廷实行多年的贡举制度有信心才是,在取士之道上,我也自认是历代以来最为完善、公平、实际的!

刘淳有才,便取,不足,即落第,如此而已。你顾念名声,怕惹人非议,横加干涉,岂不知,如此反而惹出更大的争议。

此次,你是谦让,让刘淳的名次下降了,然而,能让其降,是否下一次,就能让人升啊”

刘承勋本就察觉到刘皇帝言语中的不对劲,然而,等听完这番话,脸色终于大变,明白自己是真犯忌讳了。

注意了下刘皇帝的脸色,看起来很平静,但越是如此,心中越是忐忑。

对刘皇帝,刘承勋向来坦诚,这也是他的自保之道,因此,也没有过于慌张,琢磨片刻,面带尴尬,拱手道:“二哥这番话,说得我冷汗淋漓啊!如今思来,确是我思虑不周,在这件事上,我所行不妥,坏了朝廷章程制度,还请治罪,我甘愿受罚,绝无怨言!”

刘承勋态度如此诚恳,刘皇帝又能如何?他也不可能盯着此事不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摆摆手,不咸不淡地道:“你明白就好,念你关心则乱,此事就此揭过,当引以为戒,切勿再犯!”

“是!”

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94章 善后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809章 饯行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48章 耿崇美第488章 真实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25章 颂公亭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75章 恩威齐下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736章 试炮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24章 辞表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465章 辽奸第42章 岭南在望第291章 酬功第2章 王、郑二公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60章 皇后进言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257章 龙舟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285章 家务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0章 如此处置第91章 作别西行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04章 解决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41章 纳降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64章 边事不宁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16章 尾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89章 破财赎罪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98章 追捕第15章 名单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80章 开宝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章 武德司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1755章 良平岛
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94章 善后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809章 饯行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48章 耿崇美第488章 真实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25章 颂公亭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75章 恩威齐下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736章 试炮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24章 辞表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465章 辽奸第42章 岭南在望第291章 酬功第2章 王、郑二公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60章 皇后进言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257章 龙舟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285章 家务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0章 如此处置第91章 作别西行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04章 解决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41章 纳降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64章 边事不宁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16章 尾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89章 破财赎罪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98章 追捕第15章 名单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80章 开宝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章 武德司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1755章 良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