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皇子戍边

分封二字一出,刘皇帝眼神中也不禁闪过一抹讶然,此时的刘旸,一脸肃然,眼睑微垂,似乎有些不敢面对自己,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个太子,在政治上还是足够敏感的。

看着刘旸,刘皇帝两腿盘起,换了个姿势,云淡风轻地道:“你以为如何?”

闻问,刘旸的表情越发沉凝,认真地思考几许,方才抬眼迎着刘皇帝的目光,郑重地道:“大汉辖地过广,除九州中国,大部分地区,朝廷统治,并不牢靠,需要镇抚归化,且费一朝一夕之事,需持续经营,方可成为大汉永固之领土。

若以诸兄弟戍边安民,既代表朝廷, 也代表天家, 足可起到巩固安治之效,此乃长治久安的办法,也是解决当下边地问题的良策。儿,没有意见!”

听其言, 刘皇帝不由笑了, 笑出了声,只是表情有些让人难以捉摸。刘旸的话听在耳中, 刘皇帝却感受到了一些复杂的情绪。

话说得很诚恳, 却打了个埋伏,略着痕迹地强调了下九州中国, 虽未明言, 但态度指向明显,那就是即便要分封,九州故土这些基本盘不能动。

与之对视了一眼,刘皇帝叹道:“这半年来, 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维持这偌大的帝国, 如何巩固这幅员万里的版图, 深思熟虑, 反复斟酌, 终难得出一个万全之策。除非放弃一些鸡肋的领地, 彻底收缩......”

说到这儿, 刘皇帝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 对于已经占领的土地,岂能轻易舍弃, 否则,此前那般规模的开拓扩张, 意义何在。

“我现在,考虑的也只是当下之事, 二三十年之内的事情,所思所想, 只为巩固现有领土, 夯实基础,边地需要稳,不能乱!”

看着刘旸,刘皇帝语气严重, 眼神深邃,认真地道:“巩固边地, 弹压不臣, 分封不甚必要,但以宗室皇子戍边,是我三思之后,所得应急之事,以济当下之务!”

“打下了这么广阔的领土,建立如此庞大的帝国,总需要人驻守。这些年对于边地, 官员、将吏、戍卒, 朝廷从来没少派,也从未忽视, 但我心里始终不踏实!

一直觉得,难称周全,如今, 我越发想明白了,这天下,是我刘家的天下,还需我刘家的人去镇守,去巩固,如此,我也可放心!

不是不相信外臣,只是......”

刘皇帝没有继续说下去,相反,眉头却锁了起来,大概是也觉得自己的想法,仍旧考虑仍旧有些片面, 不是真正周全之策。

不过,就如他所言,他真正考虑的, 还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至于未来,他是真顾忌不了太多,即便真有那方面的考虑,也难以起到太有力的影响。

毕竟,他还能活多久都是问题,百年之后的事务,也真轮不到他去过度操心。何况,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也随之而出,事务就是这样不断发展的,对此,刘皇帝早有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他也实在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刘皇帝心中真正无奈的事情,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历史周期这是一个沉重而残酷的话题。

刘皇帝已经建立并统治了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但是,他终是深陷于这个时代,为其所同化,无法超脱,他所建立的大汉帝国,也难以超脱,江山永固,也只是空中楼阁,正是明白这些,刘皇帝有的时候,难免伤怀。

因此,越到最后,刘皇帝所考虑的,也只是当下之急要,尽量给后人打好一个基础,至于未来,未来他也有心无力。

而听刘皇帝之言,刘旸心中却暗自松了口气,至少刘皇帝的考虑,还在他可接受范围之内。在刘皇帝的带领下,他当然是读史的,提起分封,他自然就联想到汉之郡国,晋之诸王,对于一个大一统帝国而言,这显然值得三思而行。

相比于外臣,宗室皇子,固然更值得信任,血脉上的紧密联系是天然的,但同样的,也容易滋生野心,披上天家这层华贵的外衣,再与其充足的权力,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哪怕刘旸自认愚鲁,也不是一点都看不明白。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后人因之而不鉴之,总是有其道理的。

所幸,刘皇帝考虑的,还只是守边,没有在九州大地行分封之事情的意思,甚至,就没有提分封,只是用一个“皇子戍边”来解释。

倘若这样,站在刘旸的立场,只要牢牢占据九州的基本盘,又有中央大义,倒也不虞他患。同时,若是兄弟们都被派驻边地,对于他太子地位的冲击,也将大大减轻,这一点,刘旸同样想到了。

父子俩各有考虑想法,一时静默无语,严肃的气氛,似乎也在这沉默之中,变得更加凝重......

终于,刘旸主动开口了,拱手道:“爹,您的考虑,儿明白了,为固边土,儿无异议,将全力支持。只是......”

“有话便讲,不必吞吞吐吐!”见状,刘皇帝直接道:“今夜,你我父子也算推心置腹,坦诚言事,该说的,不该说的,都没有保留,你也不需有什么顾忌!”

“是!”看着刘皇帝,刘旸说:“您欲以皇子戍边,然而,边塞之地,多偏僻苦寒,荒芜简陋,若以兄弟们外戍,对他们而言,是否太过艰辛了!”

听其言,刘皇帝当即一摆手,恢复了往日的强势,说道:“苦?再苦能苦过开国创业,当初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们没有经历过,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富贵荣耀,也该对大汉做出他们的贡献。

我这些年悉心培养你们兄弟,可不是要养出一批膏粱米虫的。我此前也与你娘讲过,皇子,不只是我的儿子,也是大汉的臣民,朝廷的柱梁,为政、立业、戍边,你们都该为朝廷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天家带给你们的,除了富贵荣耀,更有职责与使命!”

“爹的教诲,儿谨记于心,必当勉之!”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当即诚恳道。

然而,心中却难免有些异样。刘皇帝的想法是好的,以其强势,皇子们固然不敢反抗,但对戍边之事,若是心悦臣服,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内地繁华之所,让他们去镇守,或许也就乐意接受了,但到边鄙之地,谁能心甘情愿,戍边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其辛苦如何,经历过前番北巡,体验过河西那场冰雪之旅,皇子们也都是深有感触的。换作是刘旸,他倘若不是太子,也不敢保证自己有那等的慷慨豪情,无私奉献。

再说一方面,皇子之中,各有所长,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担起戍边的责任,若是所托非人,且不提将来的隐患,恐怕就在当下,带给边地的,就不一定是安定,反成祸患......

即便刘皇帝,都有爱子之心,何况是那些后宫的娘娘们,若是将来刘皇帝一个心软,这个政策,又能切实地推行下去?

不确定性,实在太大了。

而这些疑虑,此时的刘旸,也只敢心中暗自思量一番,并不敢直接道明。刘皇帝嘴上说得好听,让他毫无保留,尽抒胸意,但是,他可是在刘皇帝关照下长大的,对刘皇帝的了解可一点都不少,成长到现如今,又岂敢真正对这个令人畏惧的皇父完全袒露心迹?

当然,皇子戍边这个想法,也并非就没有积极意义,就当前而言,的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再搭配上朝廷要实行的抚夷政策,对于边地的安定与和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加强了天家对地方的影响,对于消化巩固现有领土,意义更大。

至少,刘皇帝当国期间,是可以安稳视之的!

而刘皇帝或许还有一种朴素的想法,那就是肉烂在锅里了,不管是刘家,还是汉家,勿使华夏领土,沦落蛮夷,也许能够勉强看做刘皇帝大格局、大器量了......

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297章 心虚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59章 病榻陈情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773章 质问第375章 少林寺第76章 处置决议第75章 敖莱小城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1章 功成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1章 大典日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15章 冬月第18章 请愿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33章 西征!第269章 爱将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56章 腹心之谈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675章 血战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10章 坦白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94章 善后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329章 游市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40章 潞州三杰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1章 大败蜀军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1690章 拼图
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297章 心虚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59章 病榻陈情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773章 质问第375章 少林寺第76章 处置决议第75章 敖莱小城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1章 功成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1章 大典日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15章 冬月第18章 请愿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33章 西征!第269章 爱将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56章 腹心之谈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675章 血战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10章 坦白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94章 善后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329章 游市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40章 潞州三杰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1章 大败蜀军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1690章 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