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再用老将

宫苑之中,箭矢“嗖嗖”的破空响,不断刺激着众人的耳膜。今日皇帝的射艺似乎有了巨大的提升,仿佛装了准星一般,箭箭中靶,甚至还有两支正中靶心,看得边上侍候的宦官与侍卫们,既是惊讶,又是欣喜,若不是碍于规矩,大抵就欢呼起来了。

直到一彀箭射完,刘承祐还有精力拉了个空弦,听着那颤音,不禁哈哈大笑了几声。望着二十五步外,那扎满弓箭的靶子,嘴角完全忍不住上扬,明明只是不脱靶而已,但是他心里竟然有种翻身的感动。

不过,目光只需稍微挪一下,就能看到另外一张靶子,上面同样插满了箭,不过明显密集地围绕着靶心。

“史卿好箭法!不减当年啊!”放下雕弓,刘承祐满脸的笑容。

陪皇帝练箭的,乃是郑国公史弘肇,当年因为染病,从灵州任上被调回东京休养,起初,刘承祐还真替他想过,会不会挺不过来。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史弘肇这“恶人”明显命硬,逐渐让他恢复过来了。

“臣年老了,气力已衰!陛下才是神射!”闻言,史弘肇也大声一笑,应道。

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当初粗鄙残暴、狂悖无礼的史都帅,如今也会拍马屁了,虽然,拍得并不到位。不过,这种转变,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史卿就不必恭维朕了,朕的射艺如何,呵呵,不堪一提啊,哈哈......”刘承祐心情显然不错,语气中却透着股亲切。

如今的史弘肇,比起当年,是肉眼可见的苍老,发鬓间夹杂着一绺一绺的灰白,常年镇守河西,在西北的风沙吹拂下,一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满是沧桑。

不过看他中气十足的样子,听着他爽朗的笑声,刘承祐的心情也不禁更加愉悦。君臣二人回到座位上,立刻有内侍递上冰帕、茶水。

擦了擦汗,又饮了两口凉茶,刘承祐方才偏头对史弘肇道:“史卿如今引弓射击,且箭无虚发,可见不下当年之勇,看来身体恢复得不错啊!”

换作十五年前,刘承祐绝对想象不出这样的场景,他与史弘肇,竟能坐在一块儿,翘着二郎腿,气氛轻松地交谈。当初的刘承祐,对史弘肇可是厌恶加防备,甚至有除掉他的心思,只能说,时移世易,不可捉摸。

“多谢陛下关心,东京是个养人的地方,臣休息这三年,一有良医灵药,二无公务疲劳,是以这身体还算康健!”史弘肇说道。

“这一晃,史卿都回朝三年了啊!”刘承祐微微颔首,整个人以一个更加松弛的姿态,看着史弘肇,笑吟吟地问道:“史卿,养了这么久,还待得习惯吧?”

要说这么多年了,多少锻炼出了一些眼力劲儿,听话听音,皇帝这么一说,史弘肇立刻就来了精神,活动了一下肩膀,应道:“不瞒陛下,臣这骨头,可早就酸痒难耐,想动一动!”

“朕这里有个去处,就是不知史卿愿不愿意走一趟!”听其言,刘承祐说道。

闻言,史弘肇直接站了起来,虎目反射着亮光,好奇地看着刘承祐:“请陛下吩咐!”

刘承祐也收起了笑容,道:“自收复秦凤的近十年来,褒国公王景,坐镇西陲,不断向西拓展,收复前唐旧地,使得大汉旗帜,重新插在兰、凉诸州。不过,拓地虽广,巩固却难,这些年时有动乱。想要安之,还需花费时间。褒国年事已高,朕也不忍让他再以古稀高龄,还受那戍边之苦......”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史弘肇一副义不容辞的慨然形象,抱拳道:“陛下,让臣去吧!臣去秦州,必使西戎安分!”

对史弘肇的请命,刘承祐也不意外,说道:“朕也是这个想法,卿有多年河西之任,既知军务,也通戎情,且威名广传,足以安民镇境!”

皇帝的恭维,总是更令人受用的,尤其是对史弘肇而言,满是笑容的老脸,几乎堆出褶子。当即向刘承祐道:“陛下,西戎之民,久不服王化,不知天朝威严,是以屡有犯上。臣在灵州之时,就是一手钢刀,一手酒肉,几年下来,诸戎就不敢再冒犯了......”

史弘肇这是极为朴素的镇安办法,做法上过于强权,不过却把握住了核心,起到的效果,也是利大于弊。不过,陇西地区与河西地区又有所不同,势力比较散乱,在面对大汉拓展之时,大部分部族、豪强还是选择臣服的。

因此,在西进的过程中,大汉的政策,是怀柔大于镇压,这样好处是有,轻易之间,拓地千里,但并不稳固。尤其在王景越发年迈的情况下,此番,刘承祐有撤换之心,除了王景的年纪与身体原因外,也是想换个强势点的人去巩固统治。

秦州境内的吐蕃人中,就有一支生活在原伏羌县的部族,首领名叫尚波于,在王景西拓的过程中,主动投靠,献伏羌故地。

不过,近年来不安分了,在于利益之争,其族地,草木茂盛,通过砍伐林木,售卖材植,其利甚多。然而,在后来朝廷出台了一部限伐令后,这矛盾也就产生了,毕竟断了人家的财路。

“山林水泽,皆陛下所有,陛下不允他伐,他还敢违逆,臣去之后,必然好生教训此獠!”史弘肇杀气腾腾地说道。

“朕这毕竟是断了他们一条财路,事出有因,朕可以谅解,不过聚众生乱,却是必须施以惩戒的!”刘承祐这么道。

说到这儿,刘承祐又看向史弘肇,道:“朕的限伐令,不是完全禁止砍伐,而是禁止滥砍滥伐。朕的苦心,唉,罢了,军事上的问题,就交给史卿了。至于其他,朕另外安排人,支持你!”

“是!”见刘承祐兴致突然转低,史弘肇不得其由,但还是恭声应是。

事实上,对于很多人而言,皇帝针对陇右地区的“限伐令”,都觉有些莫名,甚至有不少提出反对的。在他们看来,水草茂木,乃是天赐,供人取用,戎人多仰其利,朝廷强行来这么个政策,必然会生乱,这不,果然出乱子了,尚波于只是其中较大的一支。

刘承祐呢,也算是从中汲取教训了,有些政策,别看利在千秋,却实实在在,不合时宜。甚至于,在陇西伐木盈利的,可还有不少汉人,一些巨木,是上好的建筑材料,运到大城,就能卖个好价钱。

但如果让刘承祐迫于压力而取消限制令,那也不可能。只是,在这么个时代搞水土环境保护,代价真的不小,还有得刘承祐头疼的。

“朕拜卿为陇西巡检使,节制诸军,制书稍后即下!”抛去脑中的杂念,刘承祐看向史弘肇,对他道。

“谢陛下!”史弘肇重重地抱了个拳,甚至砸出了些烟尘,道:“臣何时赴任?”

“不急!”刘承祐摆摆手,说:“等一个人来京!”

“何人?”史弘肇有些摸不着头脑。

“河东道布政使史德珫,回京述职!”刘承祐注意着的史弘肇的表情,轻声道。

史弘肇先是微讷,旋即反应过来,拜道:”谢陛下!“

“你们父子也有些年头没见过面了,趁着这个机会,好生叙叙亲情!”刘承祐关怀道:“朕还得感谢史卿,给大汉培养了一个能臣啊!”

史弘肇之子史德珫,为人正直,有见识,秉公理,历任诸道,为政能力也锻炼出来了,累至高官,名声口碑向来不错。此番回朝,应当另有重用了。

“此去秦陇,又是千里迢迢!史卿还当保重啊,这些年来,老臣逐渐凋零,当年元勋,也陆续殒逝,每思及此,朕这心中也分外怅惘啊!”刘承祐又突然感慨道,十分动情的样子。

见状,史弘肇也颇受感染,一双老眼中露出追忆之色。看了看皇帝,略作迟疑,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此时讲来,是否恰当!”

见他这副小心模样,刘承祐突然也了兴趣,微微一笑,示意道:“讲!”

史弘肇说:“泾渭两州,尚有两名开国老臣......”

他这么一提醒,刘承祐当然也反应过来了,虽然印象已经有些模糊。有些意外的,是苏逢吉与杨邠还活着。

更意外的,是史弘肇竟然主动为二者出言求情了。要知道,在汉初混乱的政坛上,大部分的时候,手掌大权的史弘肇对杨、苏这样的文臣是极其鄙视的。

时间的力量太强大的,能改变太多人或事。

或许是给史弘肇面子,又或许是念旧了,刘承祐让人去查察两件事,一是杨邠的情况,二是苏逢吉这十多年给朝廷献了多少战马了。

第41章 小风波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416章 尾声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311章 李沆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50章 听政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92章 两京并重第74章 根由在朝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416章 尾声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48章 耿崇美第261章 大捷第159章 还朝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86章 宗室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41章 祭关公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117章 泼冷水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56章 是非第336章 橐相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00章 城战第185章 赐宴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15章 襄阳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85章 浮雕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348章 老皇帝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61章 蜀人填湘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29章 太子之问无题第84章 示警第74章 万岁呼声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261章 大捷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98章 军心可用第251章 寿国公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428章 用心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1章 议治湖湘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8章 请愿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45章 聪明的瑶蛮
第41章 小风波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416章 尾声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311章 李沆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50章 听政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92章 两京并重第74章 根由在朝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416章 尾声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48章 耿崇美第261章 大捷第159章 还朝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86章 宗室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41章 祭关公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117章 泼冷水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56章 是非第336章 橐相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00章 城战第185章 赐宴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15章 襄阳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85章 浮雕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348章 老皇帝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61章 蜀人填湘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29章 太子之问无题第84章 示警第74章 万岁呼声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261章 大捷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98章 军心可用第251章 寿国公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428章 用心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1章 议治湖湘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8章 请愿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45章 聪明的瑶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