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

比起外边的血腥恐怖,行在内,氛围还是安宁的,带着江陵特有祥和。雅致的厅堂间,老皇帝身上只罩着一件裘袍,腰带也没系,还是一副闲散的模样,只是微微佝着腰,来回踱着步。

堂间,樊知古正跪着,他终究是得到了面见老皇帝的机会,只是人显得有些狼狈,甚至恐怖。求见之时,用力过猛,不只头磕昏了,皮还破了,血流如注,不及打理,到老皇帝面前也是这么一副失仪的尊容。

沉默着,扫视了他几眼,老皇帝终于伸出了手,轻声道:“樊卿,平身吧!”

“臣不敢!臣有罪!请陛下降责!”樊知古有些机械地叩请道。

闻言,老皇帝面上露出一抹恼怒,直接冷声道:“你磕得满头血,求见于朕,若只为说这些废话,那你就滚吧!”

老皇帝这么说,樊知古自然不敢再兜圈子了,深吸一口气,拜道:“陛下,那些辜负圣恩、贪赃枉法、渎职害民之蠹虫,死不足惜,陛下业已重刑惩之,上下慑然。臣斗胆,恳请陛下稍事宽容”

“樊知古啊樊知古!朕看你是脑子磕坏了!”这一张嘴,口风顿露,老皇帝则一点也不客气,冲其斥道:“朕为何要借走私案,严刑峻法,大加杀戮,伱心里就没有一点思考?”

老皇帝此言一出,樊知古心中顿起涟漪,他当然不可能没有思考,否则就不配作为一个政治家,也不可能走到如今的高位。

似乎也不期待此时樊知古能做出什么回答,老皇帝步子加快了些,边徘徊,边说道:

“你上任荆湖北道,已经快两年了,不算短了,对于湖北眼下的政治格局、民心民情,你就没个了解,心中就没个判断?

要知道,湖北这个地方,自臣服朝廷以来,是没有经过深入、彻底整顿的,保留了太多旧时代的东西!

早年示之以宽,既为了快速而平稳地恢复治安,也因为那些人还算识趣。

然而,几十年了,江陵府是日新月异,江夏都是一座全新的城池,人也跟着变了,变得居心叵测,变得肆无忌惮,甚至把朝廷的宽容看作理所当然!

从鄂州到江陵府,确实是一片繁荣,但这些气象,是湖北数百万士民用血汗造就,有些人却自矜其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什么高家、李家,什么孙家、魏家,都在扩张自己家族的影响力,这些本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家族,如今却想着成为五姓七望那般的千年世家,把荆湖北道当作是自家的后院,予取予求。

狼子野心,其心可诛,就这等人,也敢有如此奢望!也不开眼看看,当今天下,是谁之天下!”

老皇帝说到这儿,是表情冷酷,语气严厉,而樊知古,则是一副五体投地的姿态。他当然看得出,老皇帝打击湖北豪族,尤其是原来荆南政权的一些权贵,经此一事,“四大家族”的魏家肯定是扛不住了,必然走向衰落。

然而,让樊知古感到心悸的是,听老皇帝的语气,显然不打算就此为止,还要深入地疗疗毒,这就让樊知古心生疑虑了。

就任荆湖北道的这些时间,樊知古对道内的政治格局当然有所了解,清楚那几个家族的势力影响,在为政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过掣肘。

整治打击一番,他自然是支持,大力支持,但若有尽数扫除的话,却也非樊知古所愿,那样荆湖北道很可能陷入动荡,大好形势必然不复,对他的治理并没有好处,这是站在荆湖北道主官立场上的考虑。

但显然,老皇帝是不可能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生硬的语气、强势的态度已然说明了一切。恐怖的是,行在外那上百颗人头,依旧没有让他满足

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很快,樊知古伏拜道:“陛下忧国忧民之良苦用心,臣未能体谅,是臣之过。只是,国舅并非荆人,湖北之事,与之牵涉不大,恳请陛下宽宥!”

听樊知古为符昭寿求情,老皇帝表情显得有些怪异,审视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良久,方才幽幽说道:“樊知古,你是不是觉得,朕下诏处死符昭寿,是做做样子,就等着你们这些大臣来给朕提供一个台阶下,一方面全私情,也不误国法?顺带着,还能获得朕的好感?”

诛心之言!老皇帝语气虽然平和,樊知古听着却是汗毛直竖,直呼其名倒是小事,被老皇帝认为自己在揣测圣心、用心不良,这性质可就大发了。

做臣子的,很多时候都需要领会上意,但也是要分情况的。至少老皇帝眼下所理解的方向,对樊知古来说,具备大恐怖

“臣万无如此机心!请陛下明察!”樊知古道:“臣只是觉得,国舅皇亲国戚,显赫而尊崇,即便有错,也当是为那魏忠所惑,断无与之沆瀣一气的道理,陛下略施惩戒即可,不至以刀斧相加啊!”

“人家给点名,送点利,就不知所以了,辜负君望,败坏门楣,这样的蠢货,留之何用!”老皇帝冷淡地盯着樊知古:“留着,让他犯更重的罪吗?”

“陛下以国法为本,大义灭亲,臣钦佩之至!”樊知古道:“只是,国舅毕竟是孝贤仁皇后之弟啊!”

提到符后,老皇帝那张冰块般的脸终有所动容,但同时,眼睛也眯了起来,直勾勾地盯着樊知古:“朕用得着你来替朕考虑这些人情世故?你似乎忘记了,朕连女婿都杀了,杀一个妻弟又算得了什么?”

这话一出,樊知古脸色剧变,到此为止,他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打错算盘了。而因为错误判断导致的错误举动,显然影响了老皇帝对樊知古的看法,此时此刻,跪在地上,樊知古心中忐忑不已,只觉得老皇帝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全身一般。

不过,对于樊知古,老皇帝显然还是有一定期待的。沉吟少许,抬起手,冲他道:

“话既然说到这里,朕不妨对你明言。朕对你这两年在湖北的治理,并不满意!

越级提拔于你,看中的就是做事能力,这一点,你似乎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把话说开了,把你放到湖北布政使,就是要你强化朝廷权威,削弱打击那些意图贪掘朝廷统治根基的所谓望族!

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朕明白,办事求稳也能理解,但若你以为,只需要熬熬资历,更进一步便是水到渠成,那就大错特错了!

好好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走到如今这威风八面的布政使位置上的吧”

老皇帝这番话,说得樊知古冷汗涔涔,再不敢言其他,只是急切地表示道:“陛下训诫,臣铭记于心,必然谨从圣意,一去湖北苛弊!”

“但愿吧!”俯视着樊知古,老皇帝声音清冷地说道:“之前,朕可以当作你在熟悉政情,之后,好自为之吧!”

言罢,也不再与之多话,直接摆手将其赶走。樊知古有些失魂落魄地走出行在,被外边的秋风一激,方才回了神。

湖北的官僚们还跪着,前排的几人,也基本被鲜血“淹”了,但不敢有丝毫动弹。察觉到动静,齐刷刷地抬头,目光中都带有问询,不过樊知古没有任何言语表示,只是微低着头,继续跪在前头,那殷红的血渍此时就如清水一般,在洗礼着他的精神

未己,一名卫士走了出来,环视一圈,朗声道:“陛下有旨,斩!”

诏谕一来,早已准备好的刀斧手,再无丝毫犹豫,刀起,又是两声惨叫,符昭寿、魏忠双双殒命!

而一直克制着、压抑着的刘文济,终于有些站不住了,还是王玄真眼疾手快,扶住他:“殿下无恙吧!”

感受到王玄真有力的臂膀,刘文济竭力地稳住心神,颤声道:“我,我无事!”

说着,便轻轻排开王玄真的搀扶,倔强地站着,即便双腿依旧有些发软。

而一旁,脸色同样有些发白的刘文涣,见刘文济这“不堪”的表现,脸色反而逐渐恢复了正常。

这样血腥的杀戮,对两皇孙来说,都是头一次,但刘文涣不似刘文济,当年安西一行,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一路的经历中,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在西北的时候,杀戮与死亡,还是见识了些的,只是不似眼前的场景这般触目惊心罢了。

入夜,萧瑟的秋风在江陵城间盘旋,带来无限凄凉,白日那场杀戮,依旧是那般令人感慨与回味。

行在内,昏黄的灯光微微晃动着,条案边,刘文济挺身直立,一手执笔,在纸张上书写着,他竭力地想要控制手,但还是忍不住发抖,脑海里那些血腥的画面呈现在纸面上,便化作一个个潦草而凌乱的字。

一道身影出现在房门前,几无脚步声,但此时神经高度敏感的刘文济还是察觉到了,抬眼望,正是老皇帝,正以一种平和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不敢怠慢,放下笔,刘文济上前行礼。

第416章 面试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86章 宗室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32章 进宫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4章 苦难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4章 大论第95章 玩阴谋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78章 沧州府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98章 温柔乡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10章 坦白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74章 根由在朝第76章 处置决议第428章 用心第41章 西域战况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459章 挫折第109章 在长安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15章 名单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27章 冬至宴3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694章 盐州第1章 何谓开宝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456章 遗泽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27章 不允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80章 进攻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811章 归来第65章 选择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113章 希望渺茫
第416章 面试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86章 宗室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32章 进宫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4章 苦难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4章 大论第95章 玩阴谋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78章 沧州府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98章 温柔乡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10章 坦白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74章 根由在朝第76章 处置决议第428章 用心第41章 西域战况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459章 挫折第109章 在长安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15章 名单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27章 冬至宴3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694章 盐州第1章 何谓开宝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456章 遗泽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27章 不允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80章 进攻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811章 归来第65章 选择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113章 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