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

虽然是被贬出京,但边归谠离开得还算从容,车驾的行进速度不快,追了三里多地,便赶上了。孤车一辆,夫妻二人,男女僮仆各一,再加车夫一人,这便是边归谠赴任的队伍。

一道按察使,也是朝廷大员,尤其在这经纶初构之时,权力甚大,刑名之事,尽操于手。不管怎么样,边归谠的表现,就如平日里所提倡的那般,清廉简朴。言行如一,还是值得尊重的。

萧萧北风之中,边归谠下车,跪于道中,双手捧着那件冬袍,朝向北边。听李昉转达天子之意,不禁老泪纵横,潸然而下,磕了三个头。

“请李翰林回禀陛下,就说他的心意,老臣不胜感怀!此去淮西,必定明律强法,宣化朝廷典制,不负君恩!”边归谠那张平庸的老脸上,尽是动容,语气坚决。

虽然,名义上,是出任一道,以梳理刑名之事,但实则就是贬斥。意气原有些消沉的边归谠,经过天子这么一手,却是有些从打击之中恢复过来了。

政见或有偏差,但皇帝能对他保有这份尊重,也足以使边归谠感动了。

将边归谠扶起,看了看他这稍显寒酸的行旅,难免有些慨叹,说:“边公,为何不乘船南下,天寒地冻,以此老马旧车,用时且费力啊!”

边归谠说道:“我主仆四五人,也有些家私,乘船却不如此车灵便,还能省些路费。沿途,亦可顺便察民生,检律法,看我大汉之河山。”

“边公廉洁奉公,下官钦佩之至!”李昉敬重一礼:“此去路遥,保重!”

“多谢!”

......

殿前司内殿直军,此军有一厢驻于开封城,宿卫京师,营房立于宫城以北。至于另外一厢,则驻防于西京洛阳。

两司禁军其他军队中,不时有指挥都将变动调迁,内殿直的指挥系统,却是一直很稳固。自乾祐初年冬,禁军初整之时起,都指挥使一直都是李崇矩。

李崇矩是刘承祐侍卫出身,当年刘承祐领军取潞州,受荐将之收入麾下,当侍卫队长。从那时起,便一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名虽不盛,但功劳不少。

等到刘承祐继位登基,地位则更是水涨船高,但是,比起其他天子爱将,如慕容延钊、韩通、孙立、杨业乃至后进的赵匡胤等,声明实在不显。

然察其履历,却是从龙之将,青年高位。破耿崇美,东出太行,追击契丹,栾城大战,剿灭盗贼,平李守贞......每件事,都有李崇矩的身影,但是名声就是不显。

李崇矩此人,年纪不大,至今还不满三十岁,但此人太过低调,性情沈厚,忠纯重诺。名誉虽不隆,却谨守本分,在其位,谋其职,一丝不苟,不怨不艾。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校场之中,李崇矩察看着两营步军的操练情况,一副生硬的表情,嘴里却不停,冲左右道:“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我们勤练三载,就是为陛下用我们那一日。今后,再有口出怨言,乱我军心者,就不是杖责几下,这么简单的了!”

“是!”

在边上,有十来名军士,正脱了上衣,解军裤,做俯卧撑的同时,受杖责,每人二十杖,痛声不断。

内殿直的士卒,以近畿籍为主,入冬以前,回家帮农的官兵,陆续归来,随之展开的,是大操练。每逢夏冬,都是禁军中操练最狠的时候。

忍风冒寒操练,对于官兵而言,总归不是好受的。近来,军中有流言,说操练得再积极,也无用武之地。

而有不少人,都抱有这等想法,因为自从征李守贞后,内殿直军除了驻防、宿卫、操练之外,便在没有其他任务,难免有人,心生懈怠。

李崇矩自然察觉到了,是故每有此征兆,便以军法,严厉打击此消极思想。而此番,他也清楚,分明是有军士,因天寒而生懒惰,懈于操训。李崇矩也不客气,干脆地抓出十几名典型,厉行处置。

“一冬一夏,既非农时,又少战事,最合练兵。强其体魄,炼其心志,以备征伐!传令下去,上下不得松懈!”李崇矩吩咐着。

“都指挥,宫中来使,陛下有诏!”一名军官,快步来禀。

“尔等继续操练!改行阵战!”撂下一道令,李崇矩立寻宫使而去。

入宫,候诏,进殿,参拜。李崇矩从头到尾,一举一动,都显得朴实而从容。

“守则,快平身,坐!”对于李崇矩,刘承祐态度很是温和,言语间也少有地带着一丝对臣下的亲切。

“谢陛下!”李崇矩直身,规矩入座,身形端正,目不斜视,等待皇帝垂训。

这副恭顺谦谨的模样,在那么多禁军将领中,也唯有李崇矩,让他感到舒服。太多人的恭谨形于外,也只有李崇矩,显得自然。

看着李崇矩那一丝不苟,淡定平静的模样,刘承祐不由道:“守则也是跟随朕多年的老人了,从朕身边出职,论亲近,军中少有人能及。

然而,这几年,朕将你放在殿前司,数年而无变迁。别人都建功立业,升职加爵,威名赫赫,守则可曾烦闷、艳羡、不甘?”

闻问,李崇矩嘴角终于露出了点笑容,朝着刘承祐拱手道:“臣自觉才德不足,蒙拔于微末,累处高职。平日里,唯恐处事失当,典军出错,辜负陛下信任,唯有兢兢业业,何心思,想那诸多......”

换个人说这话,刘承祐会觉得其聪明敏捷,但李崇矩出此言,刘承祐就是觉得很真。有的人,就是有那种人格魅力。

“守则是,初心不改,一如当年啊!”刘承祐叹道。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李崇矩说。

点着头,稍作沉吟,刘承祐说道:“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有重任相托!”

“请陛下吩咐!”李崇矩没有一点迟疑。

“武德使王景崇暴病而亡,武德司乃国之利器,为朕张耳目,树爪牙,察天下,晓舆情,需以心腹股肱之臣掌之。朕苦思良久,一直未决,今欲以守则你,调为武德使,替朕主武德司!”刘承祐缓缓地道明想法。

闻言,李崇矩神情稍微凝了下,对于武德司,他当然是闻名已久。平日里,顾好己事,再是不加关注,也明白这个机构的特殊性。

稍作迟疑,李崇矩说道:“陛下,臣此前一直在军中带兵,无治事经验,贸然迁任武德司,只怕能不符位,耽误公事!”

“无妨!”刘承祐平静一笑:“你李崇矩的能力,朕还不清楚吗?是足可让朕以腹心托付之人!武德司如今机构编制,日渐完善,司内也有一批干吏,有他们辅助,凭守则的能才,足以胜任!”

听皇帝这么说,知其心意已决,李崇矩也不作推诿,拱手拜道:“臣奉命!”

“朕以奉宸营指挥使李继勋继内殿直,你与他交接军务之后,可持诏前往武德司。”刘承祐以一种关怀的语气,提点道:“到任的第一件事,先熟悉司务!王景崇在任之时,其内积压了不少弊病、冤案,给朕一举革除,消除其间不良风气!”

“是!”

刘承祐用李崇矩,一自然是相信他,二则是想用这性情温厚之臣,缓解一武德司积攒的一些戾气。

刘承祐此前说过,为将臣皆如李崇矩,何愁天下不太平。

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17章 鼓噪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34章 亡国之族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06章 敲打浅谈两点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417章 轻狂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385 礼宾馆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63章 朝廷应对第141章 祭关公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50章 听政第59章 不知死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23章 夜宴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世宗篇终 驾崩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3章 台怀之事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0章 潞州三杰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85章 安心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35章 东归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85章 浮雕第50章 下定决心第93章 升迁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395章 大商人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7章 武德司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85章 赵砺案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98章 军心可用
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17章 鼓噪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34章 亡国之族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06章 敲打浅谈两点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417章 轻狂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385 礼宾馆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63章 朝廷应对第141章 祭关公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50章 听政第59章 不知死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23章 夜宴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世宗篇终 驾崩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3章 台怀之事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0章 潞州三杰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85章 安心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35章 东归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85章 浮雕第50章 下定决心第93章 升迁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395章 大商人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7章 武德司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85章 赵砺案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98章 军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