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

bookmark

Www● TTκan● c o 虽然是被贬出京,但边归谠离开得还算从容,车驾的行进速度不快,追了三里多地,便赶上了。孤车一辆,夫妻二人,男女僮仆各一,再加车夫一人,这便是边归谠赴任的队伍。

一道按察使,也是朝廷大员,尤其在这经纶初构之时,权力甚大,刑名之事,尽操于手。不管怎么样,边归谠的表现,就如平日里所提倡的那般,清廉简朴。言行如一,还是值得尊重的。

萧萧北风之中,边归谠下车,跪于道中,双手捧着那件冬袍,朝向北边。听李昉转达天子之意,不禁老泪纵横,潸然而下,磕了三个头。

“请李翰林回禀陛下,就说他的心意,老臣不胜感怀!此去淮西,必定明律强法,宣化朝廷典制,不负君恩!”边归谠那张平庸的老脸上,尽是动容,语气坚决。

虽然,名义上,是出任一道,以梳理刑名之事,但实则就是贬斥。意气原有些消沉的边归谠,经过天子这么一手,却是有些从打击之中恢复过来了。

政见或有偏差,但皇帝能对他保有这份尊重,也足以使边归谠感动了。

将边归谠扶起,看了看他这稍显寒酸的行旅,难免有些慨叹,说:“边公,为何不乘船南下,天寒地冻,以此老马旧车,用时且费力啊!”

边归谠说道:“我主仆四五人,也有些家私,乘船却不如此车灵便,还能省些路费。沿途,亦可顺便察民生,检律法,看我大汉之河山。”

“边公廉洁奉公,下官钦佩之至!”李昉敬重一礼:“此去路遥,保重!”

“多谢!”

......

殿前司内殿直军,此军有一厢驻于开封城,宿卫京师,营房立于宫城以北。至于另外一厢,则驻防于西京洛阳。

两司禁军其他军队中,不时有指挥都将变动调迁,内殿直的指挥系统,却是一直很稳固。自乾祐初年冬,禁军初整之时起,都指挥使一直都是李崇矩。

李崇矩是刘承祐侍卫出身,当年刘承祐领军取潞州,受荐将之收入麾下,当侍卫队长。从那时起,便一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名虽不盛,但功劳不少。

等到刘承祐继位登基,地位则更是水涨船高,但是,比起其他天子爱将,如慕容延钊、韩通、孙立、杨业乃至后进的赵匡胤等,声明实在不显。

然察其履历,却是从龙之将,青年高位。破耿崇美,东出太行,追击契丹,栾城大战,剿灭盗贼,平李守贞......每件事,都有李崇矩的身影,但是名声就是不显。

李崇矩此人,年纪不大,至今还不满三十岁,但此人太过低调,性情沈厚,忠纯重诺。名誉虽不隆,却谨守本分,在其位,谋其职,一丝不苟,不怨不艾。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校场之中,李崇矩察看着两营步军的操练情况,一副生硬的表情,嘴里却不停,冲左右道:“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我们勤练三载,就是为陛下用我们那一日。今后,再有口出怨言,乱我军心者,就不是杖责几下,这么简单的了!”

“是!”

在边上,有十来名军士,正脱了上衣,解军裤,做俯卧撑的同时,受杖责,每人二十杖,痛声不断。

内殿直的士卒,以近畿籍为主,入冬以前,回家帮农的官兵,陆续归来,随之展开的,是大操练。每逢夏冬,都是禁军中操练最狠的时候。

忍风冒寒操练,对于官兵而言,总归不是好受的。近来,军中有流言,说操练得再积极,也无用武之地。

而有不少人,都抱有这等想法,因为自从征李守贞后,内殿直军除了驻防、宿卫、操练之外,便在没有其他任务,难免有人,心生懈怠。

李崇矩自然察觉到了,是故每有此征兆,便以军法,严厉打击此消极思想。而此番,他也清楚,分明是有军士,因天寒而生懒惰,懈于操训。李崇矩也不客气,干脆地抓出十几名典型,厉行处置。

“一冬一夏,既非农时,又少战事,最合练兵。强其体魄,炼其心志,以备征伐!传令下去,上下不得松懈!”李崇矩吩咐着。

“都指挥,宫中来使,陛下有诏!”一名军官,快步来禀。

“尔等继续操练!改行阵战!”撂下一道令,李崇矩立寻宫使而去。

入宫,候诏,进殿,参拜。李崇矩从头到尾,一举一动,都显得朴实而从容。

“守则,快平身,坐!”对于李崇矩,刘承祐态度很是温和,言语间也少有地带着一丝对臣下的亲切。

“谢陛下!”李崇矩直身,规矩入座,身形端正,目不斜视,等待皇帝垂训。

这副恭顺谦谨的模样,在那么多禁军将领中,也唯有李崇矩,让他感到舒服。太多人的恭谨形于外,也只有李崇矩,显得自然。

看着李崇矩那一丝不苟,淡定平静的模样,刘承祐不由道:“守则也是跟随朕多年的老人了,从朕身边出职,论亲近,军中少有人能及。

然而,这几年,朕将你放在殿前司,数年而无变迁。别人都建功立业,升职加爵,威名赫赫,守则可曾烦闷、艳羡、不甘?”

闻问,李崇矩嘴角终于露出了点笑容,朝着刘承祐拱手道:“臣自觉才德不足,蒙拔于微末,累处高职。平日里,唯恐处事失当,典军出错,辜负陛下信任,唯有兢兢业业,何心思,想那诸多......”

换个人说这话,刘承祐会觉得其聪明敏捷,但李崇矩出此言,刘承祐就是觉得很真。有的人,就是有那种人格魅力。

“守则是,初心不改,一如当年啊!”刘承祐叹道。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李崇矩说。

点着头,稍作沉吟,刘承祐说道:“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有重任相托!”

“请陛下吩咐!”李崇矩没有一点迟疑。

“武德使王景崇暴病而亡,武德司乃国之利器,为朕张耳目,树爪牙,察天下,晓舆情,需以心腹股肱之臣掌之。朕苦思良久,一直未决,今欲以守则你,调为武德使,替朕主武德司!”刘承祐缓缓地道明想法。

闻言,李崇矩神情稍微凝了下,对于武德司,他当然是闻名已久。平日里,顾好己事,再是不加关注,也明白这个机构的特殊性。

稍作迟疑,李崇矩说道:“陛下,臣此前一直在军中带兵,无治事经验,贸然迁任武德司,只怕能不符位,耽误公事!”

“无妨!”刘承祐平静一笑:“你李崇矩的能力,朕还不清楚吗?是足可让朕以腹心托付之人!武德司如今机构编制,日渐完善,司内也有一批干吏,有他们辅助,凭守则的能才,足以胜任!”

听皇帝这么说,知其心意已决,李崇矩也不作推诿,拱手拜道:“臣奉命!”

“朕以奉宸营指挥使李继勋继内殿直,你与他交接军务之后,可持诏前往武德司。”刘承祐以一种关怀的语气,提点道:“到任的第一件事,先熟悉司务!王景崇在任之时,其内积压了不少弊病、冤案,给朕一举革除,消除其间不良风气!”

“是!”

刘承祐用李崇矩,一自然是相信他,二则是想用这性情温厚之臣,缓解一武德司积攒的一些戾气。

刘承祐此前说过,为将臣皆如李崇矩,何愁天下不太平。

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749章 调教契丹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133章 面圣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2章 岭南在望第444章 揣测者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70章 卫公辞世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125章 冬至宴第6章 相形见绌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87章 琐屑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9章 凤翔战况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3章 老臣凋零第70章 卫公辞世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0章 湖湘之治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75章 西北边报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5章 冬至宴第295章 难第14章 大论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334章 交待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3章 台怀之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2章 郭氏之虑第31章 进军令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41章 祭关公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404章 冬夜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99章 出宫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395章 大商人第115章 瀛州
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749章 调教契丹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133章 面圣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2章 岭南在望第444章 揣测者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70章 卫公辞世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125章 冬至宴第6章 相形见绌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87章 琐屑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9章 凤翔战况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3章 老臣凋零第70章 卫公辞世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0章 湖湘之治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75章 西北边报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5章 冬至宴第295章 难第14章 大论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334章 交待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3章 台怀之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2章 郭氏之虑第31章 进军令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41章 祭关公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404章 冬夜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99章 出宫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395章 大商人第115章 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