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

老皇帝一时没有作话,缓缓走到案前,低头看了看刘文济写的东西,只瞄一眼,便轻笑道:“开始练习草书了?”

刘文济也低头看了下自己的“作品”,拱手道:“让祖父见笑了!”

听得出来,刘文济的情绪不高,老皇帝则念叨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你这字里,隐隐有些杀气啊!”

刘文济低下头,轻咬着嘴唇。见状,老皇帝背过手,问道:“听闻你身体不爽,现在感觉如何了?”

闻问,刘文济道:“多谢祖父关心,孙儿并无大碍,只是,只是”

见他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老皇帝轻声道:“也是,白日那等场面,对你们这样未经世事的少年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冲击,心理上需要努力克服!当然,没有当场吐出来,还算不错!

不过,伱或许不知道,当年你爹第一次上战场时,才八岁,看到尸山血海,连腿都没软”

“孙儿自是远不如父!”刘文济表示道,沉吟少许,又说道:“那些罪臣,欺君害民,渎职枉法,死有余辜,并不值得同情!只是,舅公他,毕竟是舅公啊!”

能够感受到此时刘文济内心的那少许挣扎,但让老皇帝好奇的是,刘文济与符昭寿之间,关系有这般亲近,值得其为之如此感伤?

审视着刘文济,老皇帝也感慨着说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平心而论,朕可以不杀符昭寿,留他一命,只需朕动个嘴罢了,下面那些臣子,只怕就期待着朕这般做!

甚至于,到了他们的嘴上、笔下,都算不得徇私,能被粉饰得一片光明,甚至给朕大唱赞歌,夸耀朕的宽容与仁慈!

为何?道理很简单,朕今日能在‘走私案’上宽纵符昭寿,在其他事件上就有理由宽容其他人,而那些臣子官员在面对他们亲人违法犯罪时,包庇宽纵,岂不也是顺理成章?

事情的发展或许未必如此,但朕不得不防!当然,朕不讳言,有借你舅公人头,以震慑天下权贵以及那些所谓豪族的用意!

过去这些年,朕确实有些懈怠、糊涂乃至昏聩,如今幡然醒悟,便用那些罪臣的血来明志吧”

老皇帝这番话,固然不如白日人头滚滚那般惊心动魄,但于刘文济而言,却更加惊悚,老皇帝所言太平淡,而其中透露的意志,甚至冲击着他的价值观。

见孙儿在愣神,老皇帝继续说着,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倾诉:“长治久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先做起的,就是皇帝。有些刻骨铭心、大悲大痛,是必须得经历的,刘家的江山,也不可能仅靠外人来守护。

过去,是朕在勉力维持着,如今你爹也开始肩负起这份责任。我已经老了,行将就木,你父年纪也不小了,未来还得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身上!

今日之事,祖父做得确实有些心狠,但是,若连这点坎坷与冲击都经受不住,感情任事,那未来也难提成就!

朕反复让你们记住的,你们是天家子孙,你与文涣更是太子之后,需要经受的磨砺,也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多”

一番话,说得刘文济愣住了,抬眼望,仍旧是老皇帝那张平和的脸,只是眼神中仿佛多了一些东西。认真地思索着,回味着,不知觉间,刘文济那口堵在心头的气逐渐消散了。

“孙儿愚钝,不明祖父之心、之痛,但祖父之教诲,定然牢记于心,永不忘怀!”深吸一口气,刘文济郑重地向老皇帝道。

看着这个还不满十六周岁的孙子,老皇帝心中也是暗暗感叹,也不知今日这番诉说,对未来有没有用处

不过面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你此言,朕就当做是你对祖父的承诺了!”

老皇帝今夜的谈话有些玄乎,刘文济听得震撼之余,也有些难明其妙,只能按着一直以来的习惯,颔首应是。

老皇帝宽慰一番,准备离去,不过刘文济却少有地主动发问:“祖父今日严刑峻法,固然可使上下震慑,但过激之手段,不怕引起反弹吗?”

老皇帝背对着刘文济,闻言停下脚步:“你所说的反弹是什么?”

刘文济鼓足勇气,沉声道:“七十余名军官连斩,数百名官兵缉拿,迅疾而果决,但水师也是军队,军队则是祖父常说的暴力机构,如此激烈措施,倘若引发哗变,威胁圣躬,岂不危险?”

听到这么个问题,老皇帝又一次转过身来,仔细打量了刘文济一番,不知是觉得这个问题有意义,还是刘文济提出这个问题更有价值。

沉吟少许,老皇帝抬手,淡定而坚决地说道:“水师整顿,抓捕犯罪官兵,乃是必为之事。事急从权,正因是军队,方才采取果断措施,以免激生他变!

至于你提出的顾虑,朕只能说,他们不敢!别看你祖父如今垂垂老矣,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同时,也要相信那些所谓望族以及军队军官们的见识,死一人与亡全族,孰重孰轻,他们心里有数!”

“好生休息吧!”在刘文济还在消化之时,老皇帝留下一句话,缓步离开了。

踏出房间,老皇帝仰面而叹,头顶是一片月明星稀,饱满的玉兔正播洒着柔和的清辉,也是,中秋才刚过。把手一伸,随身伺候着的胡德立刻把竹节奉上,老皇帝接过,在廊道间点了点,发出清脆的声响。

而在不远的廊道转角处,一道身影正隐藏在灯光下,身姿看起来很挺拔,正是万年侯刘文涣。不过,此时的刘文涣表情有些复杂,死死地盯着走出房门的老皇帝,目光中隐隐带有些嫉妒、委屈以及不甘。

老皇帝似有所感,头一偏,当即唤道:“是文涣吗?”

被点到名,刘文涣下意识地哆嗦了下,不敢怠慢,立刻站到光线处,躬身拜道:“是!孙儿在!”

刘文涣虽然尽力让自己在老皇帝面前表现得正常一些,但那股喷薄欲露的情绪,老皇帝却感受到了。以同样温和的目光审视了这个皇孙两眼,老皇帝冲他招了招手,道:“正好!你陪朕走走!”

虽然只是短短一句吩咐,刘文涣心头却是莫名一热,立刻应是。

秋风萧瑟,吹动着池塘间的清水,老皇帝佝偻着身躯,在树影之下,盯着晃动着灯火的水面出神。点点泪意在双目间浮动,嘴唇歙动,却是在嘀咕着:大符,你应该不会怪我吧!

从符昭寿被捕,一直到被斩,整个过程,老皇帝都没有见过他,就是怕自己徇私宽纵。当然,此时眼眶中打着转的眼泪,绝不是为区区符昭寿,只是老皇帝想起符皇后了。

虽然符后已经崩了好些年,但时间并没有疗愈老皇帝的心伤,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深刻,平日里不提,也只是将之深深埋藏起来。

然而,今日才把符后的弟弟杀了,愧疚之情固然不多,但思念之情却是被勾出来了,甚至于陷入了一种“杀一人,思一人”的矛盾之中。

良久,伴随着一杯酒水洒入脚下的草地,老皇帝抬手拭了拭眼角的泪痕,终于从那种伤怀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即便如此,老皇帝的情绪依旧不高,湖北之弊,也就让老皇帝生出些愠怒罢了,处置完也就是了,但有些事情,却让老皇帝不得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或许樊知古不知道,由于白日那些多余的表现,反倒引起了老皇帝对他的猜忌,乃至质疑的地步。老皇帝所质疑的,当然是此人,能够按照他的意志对荆湖北道上层权力结构进行调整,对那些盘根错节的豪门望族进行打压,就从樊知古今日呈现的态度来说,老皇帝信心实则严重不足,因为樊知古给他的感觉,充满了妥协倾向。

按理说,以樊知古的能力、性格以及过往的履历表现,是不至于此,只要他还存有上进之心,在老皇帝如此明白表态授意的情况下,当毫无付负担、果敢向前,锐意改革才是。

然而,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大汉朝廷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人自然也得通过不断的改变以适应所处环境。

到了樊知古这样的位置上,当然要根据屁股所处来调整立场,改变思路。如果是在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面对老皇帝的示谕,樊知古都不会有任何迟疑,只会坚决彻底依圣意行事,但如今,他不得不采取一些稳妥的办法。

事实上,莫说一个樊知古了,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公卿宰相们,在这些年也在越发求稳。而种种行为,翻译过来,就是两个词:观望、等待!

至于观望什么,等待什么,不言而喻!

就是老皇帝,又何尝没有发现,这些年他想要做成什么事,是越来越困难了。中下层离老皇帝太远,但是上层权贵,尤其是那些封疆大吏、公卿大臣,一个个都表现出一种懈怠、迟钝。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汉的精英权贵们都堕落腐朽了,只是他们开始心存迟疑了。这份迟疑,毫无疑问乃是老皇帝带来的,不只是这些年老皇帝“神经质”的变化,也在于,他真的老了,人的精气神是很难瞒住人的。

越是处在上位的人,就越需考虑长远,他们在为政处事之时,不得不去考虑事情的延续性,老皇帝未必能坚持多久,那他制定推行尤其是强行推动的那些政策,又能坚持多久呢?

人亡政息在中国可实在太寻常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颠扑不破的道理,现在若是用力过猛,那将来便很可能面对政治风险,这是说不准的。

在重重心理顾虑下,大汉的当权者们,又怎么可能再像过去那般,对老皇帝的决策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呢?更多的,是一种应付的姿态。

泰康宫倒是修得快,但那是上上下下有利可图,又有少府作为主要负责部门。而拿税改来说,之所以进度如此迟缓,除了改革本身的复杂与繁琐之外,从上层权贵们开始往下传导的这种犹豫与迟疑也是重要因素。樊知古在荆湖北道任上的变化,也只是因为他触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税改到如今的地步,已然涉及一些深水区,越发艰难,新制未成,新弊丛生,改革这条道路也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

老皇帝心里也清楚,在他有生之年,很可能是完不成了,并且早已将希望寄托在太子刘旸身上。至于太子刘旸能否秉持他的意志,他心里同样没底。

或许难让人想象,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竟也陷入如此无力与挣扎的地步。水师走私案,也只有通过白日那等果决与狠辣的手段,方能证明,皇帝的权威依旧是强势的。

然而这份强势,也已到一种外强中干的地步

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64章 孺魏王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8章 殿议第361章 “龙宫”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87章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70章 御宴第167章 请辞第1768章 崩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78章 南北并发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91章 今日开宝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99章 两个人才第98章 追捕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43章 事毕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77章 间策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78章 南北并发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106章 倒赵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184章 教训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97章 怪圈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170章 全线动员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4章 平息第243章 不自知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79章 萧思温第54章 聘纳郭女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36章 奉宸营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328章 默认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06章 敲打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36章 试炮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675章 血战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341章 向钱看
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64章 孺魏王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8章 殿议第361章 “龙宫”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87章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70章 御宴第167章 请辞第1768章 崩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78章 南北并发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91章 今日开宝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99章 两个人才第98章 追捕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43章 事毕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77章 间策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78章 南北并发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106章 倒赵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184章 教训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97章 怪圈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170章 全线动员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4章 平息第243章 不自知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79章 萧思温第54章 聘纳郭女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36章 奉宸营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328章 默认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06章 敲打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36章 试炮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675章 血战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341章 向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