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找上门来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杨业不上奏的原因,刘皇帝能猜得出来,这是个听从号令行事的人,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影响不是特别恶劣,他是不会像那些人一般咋咋呼呼,贸然进言,对刘皇帝政策指手画脚。

但赵普就不一样了,这只老狐狸是什么考虑,刘皇帝如今是完全摸不准。事实上,自赵普二度拜相之后,刘皇帝就一直摸不准赵普的心思,或许过去所谓的明察秋毫、洞察人心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测。

但如今,刘皇帝有些把握不住了,赵普这老东西完全以一种有别于过去的姿态重立于朝堂,说他无欲则刚吧,千里迢迢拖着年迈的身躯回京接受相位,本身就意味着对权力名位的继续追求,若说他有其他想法吧,主持改革的这段时间,也确实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了许多事,得罪了不少人,尤其那些把他罢黜差事的勋贵及内外官僚。

刘皇帝眼中的赵普,身上也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让人捉摸不透。按他的预料,赵普就是上表,明确反对分封,极力劝阻,,他都能接受,这种事情老赵当初又不是没做过。但他偏偏,一言不发,赵老相公几句话,是顶得上那御桉上一堆奏章。

思虑着,刘皇帝又不由瞥向御桉,那些在他眼中阴阳怪气的进言,实在有如蚊吟犬吠,惹人心烦。刘皇帝并不否认,上奏的人中不乏一心为公、为国为君忧虑的良臣贤士,但这样的人能有多少的。

更多的,还是一些居心不良、暗怀叵测、推波助澜的小人,当然这只是刘皇帝从自我出发的猜疑揣测,觉得这些人是在和他作对,是在忤逆他的意志。在这群情汹涌中,他再度感受到了皇权遭遇的挑战,或许有人在欺他年老……

当刘皇帝的思维往皇权、臣权的冲突角力上偏移时,海外分封这件事本身就不是此事的唯一核心了,事情也就有些变味了……

又沉吟了好一会儿,在殿中气氛几乎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之时,刘皇帝再度开口了,冲宋准吩咐道:“你去找赵普,替朕问两句话。第一,上元休沐,本该食饥息劳,修身养性,奈何群情汹涌,听取一些流言蜚语,便捕风捉影,妄议国政,更有甚者,播弄是非,蛊惑人心,朝廷内部如此浮躁,他这个宰相是怎么当的,就是这样和协群僚的?

其二,听闻他赵家也有亲旧扈从在海外淘金开矿,不知这些年,收益几何?”

听取着刘皇帝的吩咐,宋准有些道心动摇,不禁拱手向刘皇帝确认道:“陛下,如此质询?”

шшш●тt kǎn●¢O

余光扫了宋准一言,刘皇帝背过双手,澹澹道:“也不需你重新措辞,朕怎么说的,你就怎么问!”

“是!”宋准赶紧应命,不敢再多问,他也看出来了,陛下对赵老相公似乎也有所不满。

大小二赵相公,官僚与勋贵两大集团的代言人,同时受到老皇帝猜疑……这大汉上层的水,实在有些深,形势之变幻也实在难测,让人胆战心惊,至少于宋准而言,很是长了些见识,也更加小心翼翼。

“启禀官家,惠妃娘娘殿外求见!”宋准离开后,殿中内侍前来禀报。

“她来做什么?”刘皇帝眉头下意识地皱起,眼神闪了一下,道:“不见!让她回去!”

刘皇帝回到御桉上,蹙着眉,还是忍不住继续翻阅起剩下的奏疏,不过这一回,他不再关注这些进言的大臣们说了什么,而是费尽心机猜测他们上奏的目的以及字里列间暗含的机心…….

还没有看完一道本章,内侍又来了,战战兢兢地禀报,惠妃不肯离去,坚持面圣。对此,刘皇帝又那么刹那的恼怒,但想了想,还是板着脸道了句:“宣!”

没过多久,符惠妃走了进来,岁月是把刀,终究无情地在小符脸上留下了诸多痕迹,毕竟也是五十又六的岁数了,几丝白发,几道皱纹,松弛的肌肤,下垂的胸脯……不过,那雍容华贵的姿态,一度让刘皇帝看到了符皇后的影子,心中的少许恼怒也由此散去了。

惠妃近前,看了刘皇帝一言,矮身一礼,缓缓跪下,然后掏出丝帕,也不说话,就在那里哭……

这副表现,可把刘皇帝看愣了,但很快便反应过来,表情也再度阴了些。不过,刘皇帝一时间也同样没有作话,只是默默地盯着她,看着她表演。

女人的哭泣,有时候杀伤力是很足的,至少刘皇帝原本的“心如止水”,被她搞得有些心浮气躁了。终究还是刘皇帝忍不住斥道:“跑到这殿上来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朕还没死呢!等什么时候朕死了,你再来哭丧!”

面对刘皇帝的“恶”语相向,符惠妃表情微滞,但稍作停顿之后,哭得更大声了,还是一字不出。

见状,刘皇帝一时间拿她也没办法了,想了想,语气还是缓和了几分,沉声问道:“你究竟想要如何?”

闻问,惠妃这才停下泪水攻击,仰头望着刘皇帝,凄凄凉地问道:“官家何故如此心狠,竟要我们母子远别,骨肉分离?官家已然夺去我一个儿子了,还要夺走另一个?”

显然,符惠妃此来,还是为分封之事,并且是为了十五皇子刘晅。符惠妃一共生有两子一女,长女刘葭早就嫁给李继隆了,这些年一直夫唱妇随,李继隆到安西任职,也跟着去了,这常年见不到一面的。

老九刘曙虽然常在京中,但自开府之后,也过着自己的日子。而最近二十年,真正陪伴着她,也最受她疼爱的,自然是小儿子刘晅了。

从符惠妃的角度出发,她当然不会理解刘皇帝的一番“良苦用心以及“宏图大志”,只听说要封国,还是封到海外那些环境恶劣、蛮夷扎堆的岛屿上,她便迅速炸毛了。

这到底是分封,还是流放?刘皇帝何以如此心狠,刘晅尚未及冠,又不像他的哥哥们那般经过事,受过历练,如何能在那蛮荒之所开辟出一片天地来?

危险、苦楚、分离,当这些元素在符惠妃脑子里盘旋,她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的,直接找到刘皇帝这个“罪魁祸首”,前来之前,还做足了功课,至少找到了刘晅“新韩国”在地图上的哪个犄角旮旯,结果更让她惊怒忧恐不已,这已经不是被流放了,简直是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哪有这么狠心的父亲……

垂拱殿内,惠妃的哭诉仍在继续,刘皇帝却有些头大了,见全然一副妇人姿态,说这妇人的浅陋见识,刘皇帝很是心烦,更心烦的是,他连“妇人之见”都有些训斥不出口。

“好了!”刘皇帝再度打断符惠妃,眉头紧锁,低着脑袋沉吟良久,问道:“抱怨了这么多,你究竟想怎么样?”

闻问,惠妃来了精神,也不再哭泣拭泪了,仰头道:“官家要封国,妾不反对,但刘晅要留在京中地!”

“呵呵!”刘皇帝闻言,当即冷笑两声:“又要封国,又不肯去打拼,自古而今,可有坐等得到的江山基业?他在京中待着、看着、等着,让别人给他卖命创业,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196章 橐驼儿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1674章 爆发第340章 定论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809章 饯行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64章 监国第2章 皇帝不好做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6章 遗奏十条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38章 殿议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23章 斗法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93章第324章 交代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6章 “座谈会”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241章 “戏言”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2章 方略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5章 靖江军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17章 修法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179章 长教训第164章蜀臣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6章 进士楼第25章 开宝新政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053章 终章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章 分食第8章 巡视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87章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20章 折家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8章 请愿第188章 后续第1676章 惨重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33章 延禧驿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9章 轻取江陵3
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196章 橐驼儿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1674章 爆发第340章 定论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809章 饯行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64章 监国第2章 皇帝不好做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6章 遗奏十条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38章 殿议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23章 斗法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93章第324章 交代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6章 “座谈会”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241章 “戏言”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2章 方略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5章 靖江军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17章 修法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179章 长教训第164章蜀臣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6章 进士楼第25章 开宝新政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053章 终章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章 分食第8章 巡视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87章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20章 折家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8章 请愿第188章 后续第1676章 惨重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33章 延禧驿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9章 轻取江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