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今日开宝

开宝十八年的嘉庆节庆典,是在万岁殿进行的,原因自是图那个殿名。汴宫中的诸多宫殿群中,论雄伟壮丽,当属崇元殿,万岁殿则仅仅次之,曾经有一段时间,还作为刘皇帝的寝宫使用过,当年高祖刘知远也是在此殿晏驾的。

庆典之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彷佛上天也想通过一个和煦的天气,来为刘皇帝贺寿。整个东京城,比起平时也明显多了些喧嚣,人声与鞭炮声交加,整座城池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万岁殿间,已是宾客云集,高朋满座,大汉的宗亲贵州、功勋大臣们齐聚一堂,各个衣冠楚楚,满带笑容。

与会宾客很多,万岁殿肯定是装不下的,宴席设了五百桌,从殿内,一直摆到殿外,把殿台、广场都占据了。

为了满足这场庆典宴会的用人需求,内侍省从宫中抽调了大量宫娥、宦官,仅宴会上伺候的仆婢就上千。至于仪仗、侍卫、礼乐、歌舞,同样有数百人的队伍,突出一个盛大。

隔着一道宫墙,新起了一排炉灶,炊烟鸟鸟,热气升腾,宫里宫外抽调了两百多名庖厨,切菜的,吹火的,烹饪的,忙得不亦乐乎。

哪怕是宫廷御宴,这种大锅饭,也要失去几分精细,但至少,能尽量让贵人们吃上一顿热菜。

万岁殿内的气氛,同样喜庆,不过多了一些严肃庄重的味道。刘皇帝与符皇后同坐,博冠华服,整个殿内穿得最喜庆的大概就是他了,一身大红的衮袍,上绣的龙纹都活灵活现的,这身袍服,显然也是专门甚至制作的,也不知耗费多少尚衣局织女的心思与巧工。

今年的嘉庆节御宴,大概是最具仪式感的了,赵普等人搞出了一系列的流程,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对刘皇帝的歌功颂德,对他三十余载建树的总结夸耀。

汲国公薛居正,亲自完成了一篇上万字的祝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并由他亲自当殿宣读。

万岁殿内虽然人满为患,但薛居正的声音却始终回荡其间,钻入殿中每个人的耳朵。宣读这件事,本可以找个年轻人来做,不过薛居正觉得这是份荣耀,再加上是他这司礼大臣的本职工作,不肯让人。

不过,这一通朗读下来,把薛国公也累得够呛。刘皇帝似乎也恢复了过往的耐心,听得尤为认真,当然,薛居正的文章,辞藻华丽,遣词造句透着一个高深,很多地方,他都听不懂,大概意思就是对自己的赞颂,这一点想来是不会错的。

不过,有些关键之处,刘皇帝还是听得格外明白。在中间一段,薛居正列出了一串数据,尤令人欣喜。

到开宝十八年,大汉在籍人口,已然达到907839户,超过六千万口,这还只是在籍人口,由于统计手段的限制,人口隐漏是难免的,再加上的大量的流动以及特殊人口,大汉实际的人口,还要更多,超过一千万户,是肯定的。

要知道,在大汉建国初期,由朝廷所统辖的人口,也才一千万口出头,即便把诸多割据势力的户民都算上,全国也才约三千万之数。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口终于实现倍增,这还是在伴随着长期、频繁的战争的情况下,否则也汉人的发育能力,一千万户的关口早就突破了。

而这么多的人口,如何养活他们,是个不小的挑战,当然,这也是这么多年朝廷始终重视的一个问题,别看大汉如今商业日趋繁荣,但农事永远是根本。

土地的开垦成绩,自然是显着的,到开宝十八年,全国已有近八百万顷的耕地,这已远超盛唐时期。按照测算,平均约十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人,而在那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的地方,甚至两亩地就能养活一人。

农业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在向前的,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高产的占城稻,也大规模地铺开了,不再局限于淮东地区。

粮食作物外,一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同样迅速,最突出的,就是棉的大规模推广及运用。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不只是棉花的种植,还包括棉纺技术的发展。

大汉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刘皇帝的力主之下推行的,并且其中有一个加速推进的过程,他太知道这东西的意义以及对民生的重大作用了。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棉事发展有益的事情他都积极去做,对这方面有功的人,更许以重利。

当年随卢多逊东归的安西棉农,更是作为棉花种植推广的功臣看待,如今已挂着五品官衔,这也是卢多逊足以留名青史的功绩之一。

五年前,琼州知府周仁浚,向朝廷上报进献了一种糅合当地黎族织锦的棉纺技术,并附以专门改进过的棉纺工具,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经过试验,那些工具能够极大提升棉纺的效率。

对此,刘皇帝给予了高度肯定的评价,一高兴之下,直接提拔周仁浚为广州知府。而随着新棉纺技术与工具的推广,大汉的棉事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的进步,堪比前面二十年的发展,当然,没有前二十年的积累与铺垫,也没有如今的跃升。

到如今,各类棉制品,从棉花到棉被,从棉布到棉衣,已然开始大量出现在市场上,成为了大汉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再像过去,需要官府买单以促进发展。

同样是这几年,棉花的种植与棉纺技术,也从中原向长江流域扩散,并快速发展。而对朝廷而言,也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候,不只是大汉百姓们衣食饱暖上的积极意义,还有更直观的经济效益,朝廷在棉产业上,也开始有税收入项。

谈及税收,薛居正同样也提了一串足以刺激人耳膜的数据。到开宝十八年,朝廷每年正税,已然达到6349万余贯,这比起二十年前,几乎翻了一倍。

其中春秋两税,仍旧是大头,但商税以及各种朝廷专营产业利润的占比,也是显着的上升,尤其是市税,更是爆发氏增长,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在于有大汉的百姓们,用辛勤的汗水,创造出海量的社会资源与财富。

薛居正的这篇祝辞,抛开那些用华丽辞藻堆积的对刘皇帝的吹捧,余下的,完全可以看作一份大汉几十年发展的总结报告,听得刘皇帝是心花怒放,喜不自禁,还不时地同身边的符皇后探讨一二,彷佛在诉说他的得意。

当年,改元开宝之时,刘皇帝曾与群臣相约,定下了一个赶超盛大开元、天宝的目标。如今,在天下一统的十八年后,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不论是从人口、耕地还是税收上来看,都已经做到了超越,在经济上,就是全方位的覆盖。文化上同样璀璨,由朝廷主导修纂的各大类书,就是标志之一,至于汉词长短句,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军事上的成就了,李隆基开边不已,最后不仅顽敌难制,还导致国库虚耗,伤亡惨重,军民疲敝,还落得个穷兵黩武的名声。

大汉则不然,只能用打遍四海无敌手来形容了,当然,大汉如今的周边环境与形势,比起盛唐时期,也确实要好得多。

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465章 “教匪”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41章 高丽国王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1707章第316章 不装了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108 状元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131章 鸣沙匪第284章 虚了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2章 方略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417章 轻狂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321章 瑶女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66章 陷河阳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79章 楚昭辅之政无题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690章 拼图第28章 下狱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3章 东京声色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465章 “教匪”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353章 信使第412章 二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4章 回府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87章 “惊喜”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15章 冬月第157章 刘老四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98章 封禅之议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65章 杨无敌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
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465章 “教匪”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41章 高丽国王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1707章第316章 不装了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108 状元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131章 鸣沙匪第284章 虚了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2章 方略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417章 轻狂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321章 瑶女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66章 陷河阳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79章 楚昭辅之政无题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690章 拼图第28章 下狱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3章 东京声色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465章 “教匪”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353章 信使第412章 二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4章 回府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87章 “惊喜”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15章 冬月第157章 刘老四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98章 封禅之议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65章 杨无敌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