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

已经入秋,天气霎时间便转凉,突然而迅速,刘皇帝平日里也不得不多添一件外袍。

垂拱殿内,一老一少两道身影对桉而坐,桉子上摆着一方棋盘,红黑两色的棋子交错其间,棋局已至尾声。近来,刘皇帝越发喜欢召他的孙儿们进宫陪伴了,尤其是东宫的两名皇孙,此时陪刘皇帝下棋的,便是太子长子刘文涣。

下的自然是象棋,这些年,象棋是逐步向全国各地流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刘皇帝喜欢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以至于,连围棋这种国粹,都被压下去了,对于包括刘皇帝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围棋那项目够雅,但就是太复杂高深,不下苦功难窥门径,哪里像象棋,入门简单,上手容易,哪怕是市井小民,稍微费点心思都能学会。

因此,随着几十年的发展,象棋在大汉已然蔚然成风,自官府到民间,都是如此,在大汉城市的市井街头、门前树下,往往能看到象棋对弈的场面。

殿中,刘皇帝嘴角挂着点轻松的笑意,捋着花白的胡须,忽得老眼一亮,拾起红马往棋盘上一拍:“将军!你没路走了,朕赢了!”

刘皇帝正自开怀着,甚至有几分窃喜,不过刘文涣有些犹豫叫了声:“祖父......”

“怎么了?”

刘文涣指着“那匹马”,道:“马走日,您这步棋多走了一格!”

“嗯?”刘皇帝愣了下,埋头观察起棋盘,不由得揉了揉眼睛,脑中回忆了下,方才意识到,自己似乎真的走了个“目”字。

不过,刘皇帝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很是澹定地点了点头,道:“这一步朕确实走错了!”

说着,刘皇帝再度拿起那匹马,却没有放回原位,而是在手里把玩着,冲刘文涣道:“不过,你也说错了!朕是皇帝,皇帝怎么能出错呢?真要有错,错的也是这走棋规则!”

言罢刘皇帝即用红马把黑将吃了,随即宣布棋局结束......

刘文涣愣愣地看着刘皇帝的动作,一时没反应过来。见其状,刘皇帝慢慢地拿起茶杯饮了口,但观其表情却多少有那么些不好意思。

刘文涣倒也没纠结这棋局胜负,左右也只是陪皇祖父娱乐的。想了想,不禁以一种请教的态度问道:“倘若皇帝有错,作为臣子,难道不该指正吗?”

听此言,刘皇帝不由呵呵笑了两声,道:“此言同样不错!”

“那究竟错在何处?”

“不管对错了!”刘皇帝摆摆手:“我们爷俩再来一盘!”

重摆棋盘间,刘皇帝的表情恢复了平日间的平静,乃至澹漠,只是眼皮子不时抬一下,观察着这个孙子。

生余开宝十年的刘文涣如今已经快十六岁了,人基本长开了,基因良好,样貌出众,面庞之上已经隐隐带着少许英气,对于这个太子长子,刘皇帝还是比较喜欢的。

不管是作为帝国的皇帝还是作为一个祖父,对于太子的儿子们,都该有些特殊的关注。如今太子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就在今春,太子妃慕容氏终于极不容易地给刘旸生了一个儿子。

若依朝廷礼法,那大汉第四代的继承人算是出现了,嫡长制继承法规定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只不过,那是正常情况下,这个“正常”,包括年龄、政治环境以及能力这种比较玄乎的要素,正常的条件近乎苛刻。

规矩是刘皇帝制定的,他经常约束臣子们,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规矩,不许逾越胡来。且不管有多少效果,至少有一点,刘皇帝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四十年的统治生涯中,打破规矩的事情刘皇帝干的不是一件两件了,而很多还是他自己制定的,充分实践证明规矩就是用来打破这一铁律。

放到隔代继承人的事情上,刘皇帝当然不会任性,也正因如此,考虑方更加现实。对于刘旸的嫡长子,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偏见,甚至赐福其健康顺利成长,但若说抱有什么特殊的期望,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刘文涣、刘文济这两个刘皇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孙而言,那个仍在襁褓中吃奶的小家伙,不确定性太多,刘皇帝自认也等不到他长大的一天。

讲一个现实些的问题,倘若太子刘旸在这个当下不幸去了,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刘皇帝是宁肯从其他诸子中挑选,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礼法规定的“第一顺位”继承者身上。

而刘皇帝时不时地把刘文涣、刘文济这两兄弟叫到宫中陪伴,其中蕴含意味,很多人都是体会得到的,包括太子刘旸。

当然,太子嫡子的诞生,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影响。首先任何时代都是有殉道者与卫道士的,有这么一批人,已经认定新出生的小皇嫡是隔代继承之君了,当然,这些人在朝廷并不掌握什么话语权,他们也很少有机会把声音传到当权者耳朵里,即便传到了,也不会被重视。

真正的影响,发生在宫廷内部,尤其是东宫。于太子刘旸而言,多了个儿子,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心情也难免复杂。

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过去的十多年,他当然只是在两个儿子中徘回,但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嫡子,他一时也难免纠结了。

若论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天下恐怕没人比刘旸更坚定的了,毕竟这涉及到切身利益,这是他太子之位的重要保障。

若没有这一层光环,在符后崩、刘皇帝老的情况下,他想要完全压制住那些如龙如虎的兄弟们,哪会儿会容易,甚至至今刘旸还能稳稳得待在太子之位中,其中付出的辛苦努力,又岂是轻松的。

刘旸毕竟也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了,在当代而言,这个年纪并不小了,民间当爷爷的大有人在,而继嗣的问题,对于刘旸而言,也确实到了需要考虑的地步了.......

而纠结的太子之外,东宫内部就是风云涌动,变化不小了,涉及多方势力的纠葛。最先紧张的,毫无疑问是赵妃了,此前他对太子妃最大的优势便在儿子刘文涣上,甚至逼得慕容氏收养萧妃所生刘文济,但那并没有被赵妃真正当作威胁,契丹人的种,怎么可能有资格?

但慕容妃“老树开花”,还偏偏生了个带把儿的,这个问题就严重了,眼下还看不出来,但十年之后呢?在法理上,时间总是站在慕容妃母子那边的,只要小皇孙健康顺利长大,便能收获源源不断的政治力量支持。

⊙ttκan ⊙¢Ο

于慕容妃而言,同样有些别扭了,至少当再听到刘文济叫她母亲时,心中是难以遏制住异样感的。别人生的,和自己生的,哪儿能一样,且见得越多,慕容妃心中就越不是滋味。

甚至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刘文济恭敬请安,慕容妃的心思只在爱子身上,好像没有看到听到一般,丝毫不加理会......这其中当然有刻意的成分。

于是,萧妃在得知情况后,便向刘文济交待,太子妃那边依旧要去,不管慕容妃态度如何,要一如既往,恭敬依旧。当然,为了照顾太子妃的心情,今后要注意保持距离,把握分寸。

萧妃的叮嘱对于刘文济而言,是有些困难的,但要旨明确,尽量让太子妃感到舒服,不能让她厌烦。应对很得体,但太子妃与这母子间的关系,却是在不长的时间内渐离生疏。

对于萧氏母子而言,小皇孙的诞生,影响是不小的,但若说祸福那就不一定了。至少在萧妃看来,可以让她们母子暂时远离东宫斗争漩涡的中心了,要知道,在此前她们母子以及整个萧氏可面临着宫里宫外各种明枪暗箭,其中危险与压力外人是很难知晓的。

如今,东宫的斗争似乎可以回到“正轨”了,而萧氏母子正可借之隐藏自己,保护自己……

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97章 新山阳278章 军务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115章 冬月第112章 整风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41章 刘信遭贬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416章 面试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33章 两广运动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492章 事发第92章 定州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6章 虒亭第36章 虒亭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65章 三郡公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9章 公府密议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2052章 回京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53章 削藩第151章 凋零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24章 人事调整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768章 崩第17章 武德司第457章 郑州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285章 家务事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
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97章 新山阳278章 军务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115章 冬月第112章 整风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41章 刘信遭贬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416章 面试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33章 两广运动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492章 事发第92章 定州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6章 虒亭第36章 虒亭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65章 三郡公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9章 公府密议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2052章 回京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53章 削藩第151章 凋零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24章 人事调整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768章 崩第17章 武德司第457章 郑州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285章 家务事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