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信使

bookmark

金陵,六朝古都,八百年名城,其间饱尝风雨,历经沧桑,但素来都是以被征服者的姿态,等待强兵之来。如今,在这寒冬岁月,金陵也再度走上了历史的旧道,雄兵围城,穷途末路。

秦淮河上,风光不再,游弋巡逻的轻舟走舸,上边挂着的也是汉军战旗。兵临城下之后,汉军展现出了更多的耐性,在李谷的统一指挥下,张永德、赵延进、尹崇珂等将,花了三日的时间,三面齐攻,把金陵外围的城寨,逐一拔除。

在这个过程中,南军基本没有太有力、顽强的抵抗,被轻易扫平,不过,对于金陵主城,就没有那么地容易了。

登高眺望,哪怕难以窥见金陵全貌,也可以想见,那屹立在萧索冬风中的城池内,是怎样一副人心惶惶的场景。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但不妨李谷激动的心情,早年慷慨平南志,一朝实现在眼前。

自杨吴时起,金陵得有五六十年没有遭遇过战火了,因此,朝廷大兵之来,这座人烟鼎盛、经济繁荣的城池,是极其不适应的。

城外汉军,正在做攻城准备,一架架攻城巨械正在打造组装中,成车的石弹、火油弹以火药制成的弹药被运抵前线,一副想要将金陵城吞噬毁灭的样子。

李谷不由叹道:“唐季以来,北方战火连年,金陵得杨吴、江南两国经营数十载,方有如今之气象。倘若毁于战火,那可就太可惜了!”

陪着李谷观勘,石守信也迎风遥望金陵,听其言,说道:“确实可惜!不若劝降?”

“从城中传出的消息来看,金陵主臣,还抱有幻想啊,陈乔等一干大臣,仍力主坚守,顽抗到底!他们还有四五万守军以及几十万百姓为,妄图以此为凭啊!”李谷却摇摇头。

因为汉军动作迅速,战局急转直下,使得王师临城之际,金陵城内,却没有多少人逃出,就尽数被堵在了里边。

感受得到李谷语气中的顾虑,石守信则微微一笑,自信道:“数万丧气之师,几十万畏惧之民,岂能挡王师兵锋?”

“我实不怀疑能否拿下金陵城!只是,如若能够劝降,全城而下,既是功劳,也是功德,或可尝试一二!”李谷说道。

“李公不愧为仁义君子啊!”石守信恭维道。

这当然是恭维之辞了,仁义君子,可当不了大军统帅。扬了扬手,李谷问:“攻城筹备,还需多久?”

“三日之后,便可发起进攻!”石守信肯定地答。

“军粮补给呢?”李谷又问。

“张美已就近调集民力、船只,自润州转运,供馈当无问题!”石守信说。

“很好!”李谷表情变得肃然:“我手书一封,遣人劝降,如不预,三日之后,发起攻势,三面齐攻,尽快结束战争!曹彬他们那边已围南昌,破城或在须臾之间,金陵这边,也不能落后啊!”

“我年迈且不堪负累,攻城指挥之事,就由守信你全权负责吧!”瞧着石守信,李谷道。

“是!”石守信退后一步,拱手应道。

吩咐完,李谷忍不住哆嗦了一下,感受到在关节蔓延的疼痛,李谷又强行露出一抹笑容,道:“腐朽残躯不耐寒,见笑力!”

注意到李谷的表情,石守信认真地劝慰道:“李公乃无双国士,朝廷栋梁,还请务必保重身体!”

“多谢!”道了声谢,李谷轻舒一口气,二者一道还帐了。

“大元帅,江上巡卫,截得一艘船,自言是出使东京返回的江南宰相徐铉,其手执关牒,希望能放其入金陵,末将等不敢自决,如何处置,特来请示!”帅帐内,缩在不怎么舒适的行军榻上,烤着火,方写好一篇劝降文,负责水上巡防的张彦卿前来禀报了。

听其言,李谷顿时来了点兴致,当即吩咐道:“将徐铉领至帅帐,我见见他!”

“是!”

未己,在一名军官的引导下,徐铉走进了帅帐。自在崇政殿上,与刘皇帝强辩一番后,徐铉的心情一直比较沉重,尤其得知南方的战事之后。

这一路南归,是紧赶慢赶,即便如此,等他至江北时,王师轻渡大江,兵围金陵的消息已然传开了。顾不得许多,急忙找船南渡,然后被巡河的汉军水卒扣下了。

站在李谷面前,是张满是风霜、格外疲惫的老脸,可见徐铉行路之不易。看着徐铉,李谷态度倒是温和,冲他露出微笑:“老夫身体抱恙,难以起身,徐公乃江南名士,未及远迎,礼节不周之处,还请谅解!”

江南名士......

过往,徐铉或许以此为豪,以此为傲,然而经过开封走这么一遭,再从北汉君臣嘴中说出这几个字,他只觉得是种嘲讽。抬眼注意了下李谷,发觉这老人的脸上却有病容,徐铉冷着张脸,道:“汉帝何不恤老臣,竟让李公以病体支撑军务?”

徐铉这一开口,就带着点攻击性,李谷却不与之计较,反而问道:“听说徐公素与韩叔言交好?”

闻言微楞,徐铉不知李谷为何提起韩熙载,不由说道:“李公何意?”

李谷淡淡一笑,看着徐铉,平和地说:“徐公出使归来,欲还金陵,老夫也不为难与你。只是,有两件事,想要拜托于你。

其一,烦劳徐公入城,替我问候韩叔言一句,就说,三十年前淮水之约,不知兄是否还记得?

其二,老夫奉天子诏令,率领王师平南,今日大军临城,金陵败亡在即,天下亦将一统。特手书一封,劳徐公带与江南国主,劝告于他,为免阖城军民,毁于战火,望其早降。时势如此,若顺势而为,尚可保全性命与富贵,否则,悔之晚矣!”

听完李谷的用意,徐铉沉默了一下,与李谷对视了一会儿,郑重应道:“信,在下可为李公送至,劝降之语,恕我不能转述!”

矫情!

李谷眉毛一挑,难怪东京会传来那等消息,以陛下之强势,容其这等脾性挑衅,也难怪会动怒?

“如此也罢!”李谷仍旧不在意,极具涵养风度,笑道:“老夫心意,俱在纸张之上,笔墨之间,想来以江南国主的秀才,也当能体其意才是!”

“徐公一路辛苦了,可在营中歇息一二,洗去风霜晨霭,用些酒食,届时老夫派人送你进城!”李谷又道。

徐铉则直接拒绝:“李公美意,在下心领了,如若允许,愿速归金陵!”

打量了徐铉一会儿,李谷态度仍旧和蔼,吐出一个字:“可!”

于是,李谷让其子将他手书,交给徐铉。徐铉也不客气,接过作了一揖,转身便欲离去。在他出帐前,李谷还是主动地问了句:“徐公乃江南名士,一代大家,见识广博,难道不知天下大势?”

脚步一顿,徐铉转过身来,几乎不假思索,说:“我家国主,既非桀纣之君,又非无道之主,大国强加刀兵,纵然难以抵挡,也是天命使然,非我主失德。徐某虽不才,却也知忠义,李氏待我以厚恩,纵斧钺加颈,亦当追随......”

徐铉一脸正气凛然,言辞也是掷地有声,见其状,李谷却也有些好奇,如果真有斧钺加颈之日,他是否还能这般慷慨无惧。

第49章 医政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1章 西域战况第115章 瀛州第121章 大朝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51章 听政2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章 名单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33章 圣训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92章 赵普复命世宗篇终 驾崩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198章 转折点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66章 朕要亲征第85章 异心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84章 示警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59章 挫折第380章 投汉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4章 君臣同心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51章 诏令西进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10章 坦白半岛史话·桓王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章 诏议国策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41章 探监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55章 拉开序幕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27章 冬至宴3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407章 麻烦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304章 楚州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317章 修法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32章 进宫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324章 交代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93章 班师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676章 惨重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3章 皇帝的底气
第49章 医政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1章 西域战况第115章 瀛州第121章 大朝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51章 听政2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章 名单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33章 圣训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92章 赵普复命世宗篇终 驾崩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198章 转折点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66章 朕要亲征第85章 异心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84章 示警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59章 挫折第380章 投汉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4章 君臣同心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51章 诏令西进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10章 坦白半岛史话·桓王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8章 诏议国策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41章 探监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55章 拉开序幕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27章 冬至宴3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407章 麻烦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304章 楚州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317章 修法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32章 进宫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324章 交代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93章 班师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676章 惨重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3章 皇帝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