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

“一拉金那个嘿.哟,二拉银那个.嘿.哟,三拉珠宝亮晶晶.”

上海县外港,伴着豪迈有力、高亢嘹亮的起篷号子,在十几名水手的奋力拉拽下,巨大的船帆顺着桅杆缓缓升起,直至彻底伸展开来,张力十足,有如垂天之翼。

这是一艘三桅的福船,规模虽不如宝船那般巨大,但同样充满了这个时代的“工业之美”,船身上下,都体现着大汉时代下踏海弄潮儿们的铿锵风采。

并且,比起堪称奇观的宝船,福船则要更受商民欢迎,船型要更恰当,操作更防备灵活,速度更快,装载量也不算少,更重要的是价格要更实惠,8000-10000贯就能入手一艘,当然这是“出厂价”,实际上还要更高,船厂当然是要挣大钱的,但有些东西却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比起民船,海军战舰的发展变化当然还要更快,早已渡过了贪大求全的时代,尤其在第一代炮舰正式服役后,就更倾向于坚固、速度与灵活了。

事实上,到雍熙四年,作为曾经东亚海域上一道奇观的宝船,已经不再流行了,实在是造价过于高昂,使用、维护成本也高。

当然了,买不起、用不起的只是普通人。官府、军队系统内,还是有大量应用,两者当然能抽调足够的人力、财力以运维船只,二则是在不少大宗转运需求上,宝船更具价值,比如至今仍在运转的向南洋驻军转运的军需辎重。

“哦嗬,也.嗬!啊家哩啦,啊嗨!”热情的起锚号中,沉重的船锚从水里被拉起,解开缆绳的符船,在船上水手们的操作下,破浪前行,缓缓驶离港口,奔向长江入海口,留下的是一溜的水波以及翻涌的泥浪。

上海港口的泊位从来都是紧张的,没过多久,在导引船的指引下,又一艘服船驶了进来,停船靠岸,落锚绑缆.

然后,税吏驾到,上船检查,登记收税,船老大则十分熟练地把码头上负责装卸的工头唤来,进行一番叮嘱。

一切都很顺利,这是一艘来自高丽的货船,船主则是高力国大族崔氏,这样的来头,又是友邦,港口上自然不会慢待。大汉与高丽可是叔侄之国,关系终究是亲密的,高丽国的商人在国内也往往受一定优待,不为其他,只因为他们能带来真金白银,以及大量铜铁矿石

在工头的安排下,几十名苦力开始忙活起来,像工蚁一般辛苦地从船上卸货。在这如氓隶一般的人群中,有一名中年看起来有些特殊,不说鹤立鸡群吧,总归能让人一眼从人堆里挑出来。

干活显是卖力,别人扛一包货,一次能扛两包,步伐还稳健,大气也不喘。大冬天的,只着一身单衣,光着的膀子上,除了虬劲有力的肌肉之外,便是几道狰狞可怖的伤疤

一张满带风霜脸,一双坚毅而又暗含疯狂的眼睛,在码头上劳碌的同时,也仔细地观察着港口间来来去去的船只,就像看一个个绝世美人一般。

正常来讲,有这种气质的人,是不会沦落到在码头当苦力的地步,只不过,虎落平阳,龙戏浅滩,背后自有一个故事。

此人名叫沈柏龙,昌国人(舟山岛),世为渔户,从小体格健壮,孔武有力,二十岁即到上海滩闯荡,靠着敢打敢拼,码头上倒也闯出了点名号,人称“沈白龙”。

不过,终究出身底层,想要出头,那是得一路杀出来的,光靠卖苦力,不会有什么大作为,而沈白龙显然不是个甘于平凡的人,除了在码头打拼,每年都还要专门跟船跑一趟外贸。

于是在一年前,靠着一些特殊手段(比如偷盗、抢劫等)积累了一定资产的沈柏龙,攒了一条货船,置办了一船的布匹、药材、铁器、瓷器,带着几十名弟兄,踏上了出海的旅途,也开始搞起海上运输。

当时他的目的地是林邑国王城金兰州,那里正在大开拓,需要大量来自母国的各类资源,正常情况下,只要能抵达金兰港,不管是带回金银钱还是当地土产的蓝木、楠香、象牙等商品,价值翻个几倍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沈柏龙并不是个被上天钟爱的人,即便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出海未久,还未过流求海峡,便被抢了,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海盗,连货带船,把沈柏龙抢了个干净。

所幸海盗并没有“赶尽杀绝”,给沈柏龙和他的手下发了几块舢板,让他们自己游回大陆。能活命,自是天意,活不了,大洋之上埋葬的人命可太多了。

沈柏龙又是幸运的,顺着海流漂浮,一路飘到流求岛,为渔民所救,但是随他出海的弟兄,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只有三个人和他一起被救了起来

那一次的经历,对沈柏龙来说,当然是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他不是什么好人,甚至自认为是个狠人,否则如何能在上海滩立足,但同样的,这世间显然还有比他更狠的人。

沈柏龙当然没有被击垮,相反还激起了那股怒气与志气,靠老本行,在琉球岛打了几个月的鱼,略报救命之恩,攒足路费,然后带着剩下三个不离不弃的兄弟,重返上海滩。

然而,这边风云变化之快,远超人之想象,半年不见身影,不闻声音,“白龙哥”的传说几乎消失在江湖,曾经刨食的码头,也被另外一伙人占了,之前的关系更别提了,即便那些人只是权贵、豪商们的走狗,又何曾真正把他们这些人当作人看待?

对沈柏龙来说,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要重头来过,只不过,比起十年前不同,他已不再年轻,也没有更多年华来荒废了。

面对困局,自然要寻求突破,沈柏龙一度想重操另外一项旧业,找一些外商干他一票,快速积累资本。

然而,一番考察之后,他放弃了,人啊,还是得走正道!

当然,根本原因是,这么些年下,出门在外的行商们,多多少少是长教训的,戒备很强,并且都不会是什么善茬;

另一方面,官府对这些事情方面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各大行会、帮会,不管是为了维持市面稳定,还是迫于官府的权威,乃至单纯地为了经营地盘,对流贼打劫的防备也强。当然,行业内、行会间的斗争厮杀,又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这碗饭没过去那么好吃了,发生在秋季的那场抢劫案,湖北商人固然血本无归,连命也搭进去了,但作案的那伙江北流贼,也没什么好下场,基本都被沉江,领头的强盗头子,尸体至今还挂在海边,给过往行船做路牌.

因此,张柏龙最终决定,还是先做个良民,暂且安顿下来,并且做起他最不想干的老本行,苦力。

这几个月来,一边赚着糊口的辛苦钱,一边则在反思,反思自己过去的十年。他深刻地意识到,曾经的风光,竟然只是在一座码头上的方寸之地,而沿松二江河道,以及苏秀二州,有多少类似的码头、货场,说到底,还是个小人物。

若非一股不甘的、向上的心气支撑着他,几名生死相随的弟兄指望着他,还有昌国岛上渔村的父老等待着他,他或许也在失落的心理以及沉重的身体劳力中陷入沉沦。

就在这码头上,每搬一件货,每扛一个包,沈柏龙心头的压抑就更重一分。

这一日从早到晚的忙碌下来,或许唯一值得高兴的事,大抵就是发工钱了。

在上海滩的大小码头,工钱结算的水平、时间都不固定,月结、半月结、十日结、五日结的都有,就是没有日结的,显然前者更方便控制与剥削。

“巧”的是,沈柏龙上工的码头,正是当初他闯荡的叁号码头,拿工钱也不积极,没有亲自去,而是让兄弟沈海穷帮忙代领,这是同村出来的小兄弟,一直出生入死的。

而沈柏龙自己,则在结束上工之后,披上一件棉袍,坐在栈桥上发呆。海浪声声不息,冬季的海风更是侵肌刺骨,不过这些沈柏龙都一无所觉。

“大哥!”直到兄弟沈海穷的声音传来,略带一丝委屈与愤怒,跟在他身旁的另外几名弟兄也是一般,各个表情愤慨。

若是沈柏龙最大的特质是什么,大抵就是那种与神俱来的影响力了,回上海不过四个人,几个月的时间下来,身边又聚集了十来名弟兄,相互扶持,抱团取暖,一起在这上海滩生存。

“出了什么事?”沈柏龙问道。

沈海穷从怀里掏出几串前,估摸着不到四贯的样子,道:“周赖子又克扣工钱了,这回更过分,每个兄弟都被扣了30文,说是巩官人的意思,以后码头上吃饭、睡觉也要给钱.”

听其描述,沈柏龙眉头当即便锁了起来,额间的阴霾明显加深了。抬眼看着围在身边的弟兄,此时都是义愤填膺,都是好汉子,挣点辛苦钱,平日里含羞忍辱也就罢了,辛苦所得还要被一些小人克扣!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沈柏龙心知,自己必需要做些什么,否则人心必散,还怎么带队伍?想要重来,是离不开兄弟伙的帮衬。

“海穷,弟兄们的血汗钱,不能短了,把我那一份,分给大家,补足克扣部分,如有不足,从你那里出,我晚些时候补给你!”想了想,沈柏龙冲沈海穷吩咐道。

闻言,沈海穷一脸的不乐意,然而面对大哥严肃的眼神,还是照做了,当场分钱。

等做完这件事,所有人看向沈柏龙的目光都变了,感动、热忱,也有一丝愧疚,这样轻财好义的大哥,绝对是跟对人了。

察觉到众人眼神变化,沈柏龙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了,挥挥手:“诸位兄弟都辛苦了,各自去休息吧!”

很快,码头上只剩下四个人,除了沈柏龙、沈海穷,加上一同回来的生死弟兄。

“周赖子在哪里?”紧了紧身上的棉袍,沈柏龙问道。

“一号仓库那边!”沈海穷当即道:“大哥有什么打算?”

沈柏龙没有答话,直接迈开步子,朝一号仓库走去,沈海穷三人见了,没有丝毫犹豫,紧跟而去。

周赖子,人如其外号,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但他就是给人一种阴险狡诈的个感觉。当然,至少在这底层,是个能力不俗的人,识字,会算账,能盘货,把码头上人、货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因此被叁号码头实际的掌握者巩官人委以重任。 因此,在叁号码头上,周赖子可谓是作威作福,什么管事、工头,即便是江湖大哥,也不敢在他面前炸刺,毕竟他的靠山是巩官人。而巩官人,可是秀州总捕巩宜的弟弟,亲的那种。

但是,就在仓库前,曾经不可一世的周赖子被沈柏龙狠狠地踩在脚底下,周边躺着几名打手,个个哀嚎不断。

面对气势凛然,目光凶狠的沈柏龙,周赖子很从心地讨饶道:“白龙兄弟,高抬贵脚,有什么话好好说,必有误会!必有误会!”

见周赖子那不堪的表现,沈柏龙眼神深处闪过一抹不屑,但语气冷淡地道:“有没有误会,我想周先生心知肚明,你当知晓我的来意!”

“不就是工钱的事吗?此事容易解决!大易!”的周赖子赶忙表示道。

听周赖子如此说,沈柏龙抬起了脚,眼神也没有什么变化,但从腰间摸出了一把匕首,在手里耍了个刀花,看得周赖子心惊不已。

没有丝毫犹豫,周赖子爬起身,便从一边的铁箱里取出一袋子铜钱,递给沈柏龙。见状,沈柏龙接过,打开袋子瞄了眼,从中拿出三小串装入怀里,剩下的直接丢给周赖子,冷冷道:“我只拿我应得的!”

然后便招呼着沈海穷三人走了,望着其背影,周赖子那张脸迅速阴沉了下来,其中一名被打倒的手下迅速爬起来,扶着他,很是关心地唤了声:“周先生,你没事吧!”

周赖子很喜欢别人叫他“先生”,不过此时,却暗骂来一句:“废物!”

“去把王令那厮给我叫来!”

很快,一名黄脸汉子赶来了,见到正在疗伤的周赖子,大吃一“惊”,情况他当然清楚,立刻上前献殷勤,嘴里骂道:“沈白龙竟敢冒犯周先生!”

“还不是为了你的事!”周赖子当即赏了这王令一耳光。

王令也不敢反抗,连道打得好,然后说道:“沈白龙这贼子,竟然连周先生都不放在眼里,如此不服管教,又在那干渔民中拉帮结派,早晚是码头的祸害”

“现在,已经不只是你们二人之间的龃龉了!”周赖子冷冷道。

王令闻言,眼神中闪过一抹喜色,他就是接替此前沈柏龙位置的人,从沈柏龙活着回来后,就一直很不爽,如今,见沈柏龙竟然如此不智地得罪周赖子,心中可是大喜过望。

“要不将此事上告巩官人,请他处置?”王令建议道。

“连一个沈柏龙都炮制不了,你让官人怎么看我?”周赖子冷冷地看了王令一眼,想了想,沉声吩咐道:“从外面找人,解决了他!”

“是!”王令不由微惊,但还是迅速垂下脑袋应道。他可只想着把沈柏龙赶跑,没曾想,周赖子竟然直接想杀人了,这读书人,果然心脏

另外一边,距离叁号码头不远的夜市上,四个人聚在一块,沈柏龙请客,吃着肉,喝着酒,就是气氛略显压抑。

还是沈海穷,有些不安冲沈柏龙道:“大哥,这口气是出了,但为了区区几百文钱,如此得罪周赖子,他若报复起来,可不好受啊.”

“我知道!”沈柏龙颔首道,端起碗中黄酒,一口便闷了半碗。

见状,沈海穷出主意道:“依小弟看,还是周赖子与那王令勾结,排挤我们兄弟。大哥此前不是和巩官人有过交往吗,要不去找巩官人,他一向公正.”

闻言,沈柏龙冷笑两声:“巩官人的公正,只对于他有用的人,你说,我比起周赖子,他更看重谁?”

“这”

“上海不能待了!”沈柏龙将剩下半碗酒吃了,坚定地道:“我也不想再如此混着待下去了!”

“大哥想去哪儿?”沈海穷当即问道,看他表情,分明是不管去哪儿,他都要跟着,沈柏龙也有这个自信。

“去金兰州!”沈柏龙道:“如今南洋一直在招人,我们是国人,去了必有用武之地,岂不必在此受这鸟气自在!去年,没能把货物带过去,此番,我便只身而去,定然见识那金兰港又是怎样!”

“可是路费如何解决?”沈海穷思索起来,道:“这几个月,兄弟么也没存几个钱,去一趟海外,船费可不便宜!”

一文钱难道英雄汉,在这一刻,沈柏龙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极其深刻的体会。手,下意识地摸到了怀中的匕首上.

正自着恼时,沈海穷忽然一拍脑袋,道:“大哥,我今日听到一个传闻,据说县衙贴了一份告示,说要招募一批人,组成垦殖团,去南洋的渤泥岛,有意者可去县衙登记!”

闻言,沈柏龙略讶:“什么来头,竟然让县衙亲自为之张罗?”

“据说是京里的大人物,这次要招一千人,就是不知待遇如何,去海外开垦,可是个要命的活.”沈海穷道。

“现在,我最怕的,反而是连拼命的机会都没有!”对此,沈柏龙看得很开,拍板道:“海穷,明日和我县衙问问情况,若是合适,去那渤泥岛,也未必不是条出路。周赖子凭什么敢对我们作威作福,还不是背后有巩官人做靠山。

然而,巩官人乃至他背后的巩捕头,与京中的大人物相比,又算什么呢?”

显然,沈柏龙是有所意识的,那是一种莫名其妙、心血来潮的感觉,觉得这可能是此生最重要的机会了,改变命运的一种。

就在第二日,沈柏龙便带着沈海穷前往上海县城,询问渤泥岛垦殖团的事情。对于此事,县衙显然是开了一条专门通道,竟然直接被带到报名处,还幸运地见到了正在视察招募情况的负责人。

那是一名身着锦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温文尔雅,一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沈柏龙敢脚踩那周赖子,但却不敢在这个看起来文弱的中年面前抬头,一种前所未来的卑微感,笼罩着他的身心。毕竟,别说京中贵人,在上海混了十年,他连上海县令都没见过.

而来人的身份,则更超乎其想象,竟然是吴国公府的参军,只知姓郑,但这已经足够了。足够沈柏龙下定决心,百死不悔地跟着下南洋,赴渤泥。

对于沈柏龙的表现,郑参军有些满意,甚至多问了两句他的来历,尤其听到他被海盗抢过,还活着回到上海,更感兴趣,考校对水文、季风情况的了解,也能道出个四五六来,至于身体状况,看那体格就知道。

于是,郑参军当场拍板,给了他一个垦殖团队长的职位,月钱五贯。沈柏龙自然是千恩万谢,趁势提出,他还有十几名弟兄,郑参军只稍加思索,便干脆地同意了。

垦殖团是缺人手,但是更缺像沈柏龙这样的人才,没错,在郑参军眼里,这就是一个人才,有一定航海经验,具备一定领导力,胆略不小,运气还不错,在垦殖初期,值得大用。

吴国公刘晖还在宗正寺圈禁着,此次打着吴国公府名义的垦殖团,乃是由刘晖长子刘文渝下令组织的,其目的,当然是要前往渤泥岛,把皇帝赏赐的封地经营起来。

比起其他叔伯,吴国公府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有朝廷直接动手,只靠自己,慢慢开拓经营。当然,有那层身份在,能够调用的资源,还是很可观的。

郑参军此番带队到上海做准备,组织的也只是第一批,先期到渤泥西岛打前站,若是顺利,后续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比起他爹,刘文渝可要实际得多,心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翌日,沈柏龙便带着他的十几个兄弟前去报道,没有一个拖后腿的,都表示愿意跟着大哥闯荡。

然后,一干人便被安排到上海县郊外的一处营地,这个时候,沈柏龙才发现,这哪里是垦殖团,分明是在按照军队训练嘛,训练的显然是一名军官,还穿着铠甲

雍熙四年冬11月,沈柏龙作为吴国公府垦殖团的一名队长,踏上了前往南洋渤泥岛的旅途,乘坐着他过去十年都只能远观而不敢亵玩的福船。

这一次的选择,不只让他躲过了来自背后的暗箭,也开启了他作为南洋“勾吴国”开国功臣的新人生旅途.

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772章 处置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22章 荆南既定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216章 马政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68章 荣宠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章 大典日第71章 六合堤上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47章 应对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340章 定论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276章 玉如意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383章 敞开谈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474章 立场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6章 赐死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6章 先安排着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45章 移镇之议第219章 蒲川罪民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68章 婚宴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0章 如此处置第69章 夫妻密谈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6章 相形见绌第268章 机遇第133章 延禧驿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407章 麻烦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31章 议治湖湘第85章 异心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91章 酬功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7章 鼓噪第1761章 新问题第268章 西县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52章 六谷土豪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5章 荆南来使第273 王晏镇洛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73章 解决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52章 听政3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59章 元臣多鄙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91章 酬功第1章 何谓开宝第1815章 波斯见闻
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772章 处置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22章 荆南既定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216章 马政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68章 荣宠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章 大典日第71章 六合堤上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47章 应对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340章 定论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276章 玉如意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383章 敞开谈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474章 立场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6章 赐死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6章 先安排着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45章 移镇之议第219章 蒲川罪民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68章 婚宴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0章 如此处置第69章 夫妻密谈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6章 相形见绌第268章 机遇第133章 延禧驿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407章 麻烦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31章 议治湖湘第85章 异心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91章 酬功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7章 鼓噪第1761章 新问题第268章 西县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52章 六谷土豪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5章 荆南来使第273 王晏镇洛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73章 解决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52章 听政3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59章 元臣多鄙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91章 酬功第1章 何谓开宝第1815章 波斯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