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

崇政殿内安静极了,精致的宫灯布置在各处,释放着柔和的光芒,空气中也弥漫着少许沁人的薰香,主要原料来自于南洋,由宫中制香大师精心调制。

大汉的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到当代已然进入成熟期,体现着礼仪之邦的内涵,市场相当繁荣。

大汉的香料,除了麝香产自本土之外,基本都来源于域外,过去,主要通过西域的丝路商道输入,在汉黑和平的十年期间,大量香料涌入,对经营此道的人来言,那是一段黄金时期。

而香料,也是少数需要大汉从外部获取的货物之一,由于稀缺性,其中的利益自然可观。而有香料制成的香品,是宫廷、贵族、官僚、宗教、祭祀的必需品,也一直属于奢侈品。

同时,有些香料还具备医用及食用价值,这与大汉的饮食文化,也是相辅相成的。用途广泛了,这市场自然就大了,一度是供不应求,价格也相当高昂。

而大汉香料市场的大繁荣,其中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对南洋的开拓,大量南洋地区出产各色各异的香料,被南下的拓殖商民发掘,然后输入国内。

这极大地丰富了大汉的香料种类与数量,市场也得以迎来一个大爆发。当年,陶谷编纂了一本《清异录》,这是一本大汉百科全书,在后续的增补中,添加了各种香料五十六种,而到开宝二十一年,已达七十二种。

丁香、肉豆蔻、胡椒等南洋特产,也开始融入大汉的香料及饮食文化,一些稀有香料更是受到上层主流社会的追捧。

而随着大量南洋香料的输入,大汉过去对香料需求的饥渴也得到了缓解,但同时也彻底激发了整个市场,刺激了大汉士民对香料的消费。后续的发展,使得需求与供给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前些年,甚至出现香料价格降反升的情况,各种香制品,开始进入大汉的千家万户,使其使用范围不再仅限于贵族官僚、巨商豪富,即便是一个平民百姓,紧紧荷包,也能用上达官贵人们享受的东西,哪怕则品质上有所差距。

在繁荣的海外贸易中,香料是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说南洋航线是香料之路也没有太大问题,海风都吹不散飘扬在大洋上的香气。

每年都有上百艘往来于大汉与南洋的香料船,但即便如此,大汉每年对香料的需求量仍在增长。

使用香料的群体,大部分都在城镇之中,而过去的三十年,大汉的城镇化进步是极快了,要完全填补这个市场,显然还需要时间。

而围绕着香料,也形成了一整条的产业链,并逐步扩大,大量参与到香料贸易商民商户,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香料作坊,在近十年内,各地甚至涌现出了一批技术高超的制香大师,声名远扬者直抵京师,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

宫廷向来是香料的消费大户,并且在规格与质量上要求颇高,每年宫廷开支中,就有一大笔是用在此项事务上。

由于刘皇帝好清淡,因此宫廷制香,也都是趋于刘皇帝的喜好,也由此引发了一股小清新的潮流。

此时,萦绕在鼻间的香味,便突出一个清新淡雅,让人心旷神怡,同时具备提神醒脑的效果。

殿内,刘皇帝安坐御案,手里拿着一道奏章,埋头阅览,已有片刻,太子刘旸则如寻常时候一般,毕恭毕敬地侍立在下。

又过了一会儿,刘皇帝放下奏章,抬头,面上若有所思,道:“对于刘旻此奏,你有什么看法?”

西域战事,随着杨延昭挺进疏勒,轻松攻占领后,便基本进入休战期,刘旻主动叫停了西征的步伐,压下了继续进攻的声音。

至此,已然快三个月时间了,虽然中间发生了一些黑汗人南下袭扰的情况,但都无关痛痒,在刘旻的布防下,黑汗的袭扰都被阻挡回去。

再加上,被大战侵袭过后,龟兹以东的地区,一片凋敝,黑汗人就是袭扰,也没有太多有价值的攻击目标,而倘若深入,那就可能落得过有来无回的结果。

而在这段时间中,刘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抚军心、民心与组织恢复生产上。兴建堡垒,修缮城池,开垦田亩,划分牧场,那些回鹘、末蛮部落人口,都被强制纳入汉军的统治秩序之下,在有限的民力基础上,刘旻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不过,几个月后,也到了一个瓶颈,地盘太大,人口太少,生产资料不足,组织能力也不足,尤其是官吏不足。

关于西征的持久战略,刘旻此前就已经上奏过了,经过朝堂的讨论,批复同意,缓一缓也好,尤其对一些并不认同讨伐黑汗国的大臣来说,如果能就此结束战争,让黑汗承认当下的行驶与结果,那便更好了。

而刘旻能主动考虑到国家的消耗,朝廷的困难,就更得认同了,不少大臣都在夸赞,魏王心怀国家,顾全大局。

至于刘旻此番来奏,除了系统详细地阐明西域的情况以及他的固疆策略之外,目的很简单,向朝廷求援。

不过,不再是大军军需了。此前数月的全力供馈转运与战场缴获,加上杨延昭从于阗国敲诈了一笔粮食,西征大军的储备,已经足够他们过完整年了。

仅从粮食这一基本需求来看,目前的西征行营,压力并不大。但是,放到整个安西,要完成那些经营储备,就不免困难了,而新垦殖开拓的地区,也需要时间迎来收获。

刘旻此番向朝廷讨要的东西,主要有三:一是各种生产资料,以农具、铁器、种子为主,牲畜什么的,倒是次要,西域什么都缺,畜力还是发达的。

二是基层官吏,随附而来的,有一份刘旻对新占土地的建置区划,需要不少官吏填充进去,以完善朝廷对当地的统治体系。

三则是人口,这是西域最为紧缺的,自伊州至疏勒数千里土地,人口不足百万,即便有大量的荒漠流沙,但精华地区,仍旧是地广人稀,刘旻急需人口填充,这是消化吸收这些土地最有效的办法。

对于刘旻的这些请求,刘皇帝此时态度不明,而是询问起刘旸。刘旸呢,显然早有准备,闻问,几乎不假思索道来:

“儿以为,六弟所拟策略,虽是以征伐黑汗为目标,然堪为长治久安之道,若是不能行巩固之事,即便拓地千里,那也有如空中楼阁,稍有风波,便有可能坍塌,得而复失。

六弟能够冷静地看待汉黑战事,为减轻朝廷负担,为保土固疆,这都是值得认同的。因此,儿以为,六弟此奏,可以批复,并予以支持!”

听刘旸持如此态度,刘皇帝脸上露出了点笑容,道:“我儿确实是历练出来了!”

这话既在夸刘旻,也在夸刘旸。对于刘旻提出的西域治策,刘皇帝当然还是认可的,或许在他看来,刘旻能够结合西域与朝廷的实际情况,冷静地做出判断决策,并付诸于行动,这比他拓地两千里更令人欣喜。

事实上,冷静下来的,又何止是刘旻,经过这么长时间,刘皇帝那发热的脑袋终于清醒了一些,理性再度占据了决策高地。

以当下的条件,在数千里之外,去掀起一场灭国之战,怎么看都不像是理智的行为。更何况,如今的西域,毕竟不是千年之前那种小国并立的离散状态,打这一个收复故土的口号,说服力终究不那么高。

对于绝大多数的大汉士民来说,他们根本不关心西域,而西征以来的进展,龟兹城下的血流成河,都让刘皇帝不得不改弦易辙。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西征显然是亏本的,并且亏得很大,及时止损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只不过,当初话说得太满,表现得太坚决,让他自食其言,颜面上过不去,因而,一直没有下达收兵的诏令。

因此,在刘旻于西域开始放缓战争节奏时,刘皇帝并没有隔着数千里搞微操,去一道催促战令什么的。

甚至于,对于一些朝臣提出的,到此为止的提议,刘皇帝也是不置可否。刘旻这一道关于西域的政治军事策略传来后,实则已经符合刘皇帝的意愿。

至少,这场西征,拓地两千里,天山以南,尽归大汉,颜面上够好看,也可以满足了。

“一边打仗,一边建设,似无不可”刘皇帝这么道。

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92章 刘铢案第408章 蠢儿子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71章 襄阳王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92章 万岁殿宴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85章 安心第252章 面圣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330章 小市民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68章 二次北巡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21章 矛盾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96章 言官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5章 大洗牌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54章 继续忽悠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21章 大朝第381章 功臣阁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65章 选择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340章 定论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39章 长沙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314章 还京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1章 功成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37章 国舅劾郭荣完结感言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93章 班师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42章 杀肥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93章 完了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86章 发落南臣第66章 商业互吹第25章 李史合谋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243章 不自知第121章 大朝第125章 邢州事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236章 母、妻、子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37章 整编事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410章 克制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
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92章 刘铢案第408章 蠢儿子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71章 襄阳王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92章 万岁殿宴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85章 安心第252章 面圣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330章 小市民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68章 二次北巡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21章 矛盾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96章 言官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5章 大洗牌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54章 继续忽悠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21章 大朝第381章 功臣阁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65章 选择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340章 定论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39章 长沙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314章 还京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1章 功成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37章 国舅劾郭荣完结感言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93章 班师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42章 杀肥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93章 完了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86章 发落南臣第66章 商业互吹第25章 李史合谋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243章 不自知第121章 大朝第125章 邢州事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236章 母、妻、子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37章 整编事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410章 克制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