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8章 议点正事

第1788章 议点正事

“好了,闲事扯完了,说点正事吧!”杀了一个蠹虫,刘皇帝心情似乎更加愉悦了,嘴角已然带上了几分笑意,手一摆,冲众臣道。

洛阳府判官,可以说是府尹以下第一人,至少在洛阳府体制内,权力很重,从四品的级别,也算是高官重臣了,毕竟连当初的权相赵普其最高品衔也才是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

但刘皇帝当殿杀了个四品大员,在他嘴里,只是一件闲事,仿佛只是杀了只鸡罢了。当然,也确实如此,这不,满朝的猴子们,都惊惧不已。

虽然郑绪的罪过绝不只是奢侈无度,但刘皇帝别的不提,恰恰拿捏这并不致死的事情处置了他,其中的警示意义十分重大,很多朝臣都下意识地自我审视,反省己身与己家。日后,还得继续收敛啊,皇帝虽然老迈了,但他手中的刀却依旧锋利,天子剑当真是世间最无情也最锐利的剑了。

“日头已高,有什么事,都奏上来吧!”见不少人都有些魂不守舍的,刘皇帝再度发话了。

闻言,一名大臣从朝列中站出来,去年由湖广转运使调任礼部尚书的张去华。今春又迎来三年一度的会考,而张去华就是贡举总监,学士李沆二度作为监考。

张去华也是开宝时代中涌现出的名臣之一,还是状元出身,就在赵匡义那一届,才压群士,独摘桂冠。二十多年过去了,老状元还是风度翩翩的,也完成了由学士到官僚的蜕变。

“启禀陛下!在刘皇帝注视下,张去华手捧章程,敬呈道:“今科会考,试卷审阅已毕,根据成绩,臣等草拟取士名单,共计172人,其中进士科43人,明经科15人,算科29人,律法科31人,史科9人,医科14人,农科18人,工科13人,请陛下御览!”

“呈上!”刘皇帝简单地一抬手。

喦脱立刻蹑步而下,从张去华手中接过名单,恭敬地呈与刘皇帝。刘皇帝翻开,虽只是浏览,动作也很慢,显得有那么些迟钝。

过了一会儿,放下名单,轻声道:“这个寇准,朕似乎听说过,还未开考前,便与人在永定楼上辩论,辩的还是西征之弊,年轻气盛啊”

有些疑惑,那么多人,刘皇帝独独提到一个区区寇准,莫非是因为西征之事?去年魏王刘旻率军击败黑汗大军,杀其大汗,几灭其国,收复碎叶,自从消息传来后,朝廷这边针对西征事,又再起争论了,大部分人认为,都持反对意见,觉得劳师远征,代价太高,而收益太低,即便从黑汗国内攫取了大笔财富,但于西征的耗费而言,也根本弥补不了亏空。

如今,既已收复碎叶,恢复西极,就当适可而止。何况,安西于大汉而言,最大的好处,便在于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陆地交流通道,若是长期处于战乱状态,那就是放弃最大的利益,舍本逐末了.

而剩下的人中,也基本持保守态度,至于明确表示支持继续西征的,几乎没有,包括那些习惯于揣摩听从刘皇帝心思的人,也都一时缄默。

朝堂上的激烈讨论,也扩散到了民间,像寇准这一批科考士子就参与到其中,同样分为两派,寇准虽然年轻,却不像其他人那般血气方刚,畅想着开疆拓土的功绩,而是坚定务实的反对派,与人争得是面红耳赤,差点动手,甚至作为京城舆情被皇城司上报给刘皇帝。

心中揣测着,张去华嘴上则介绍道:“陛下,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年二十四,才智超群,通晓《春秋》,参考前曾于下邽县任计吏,赋役审定,从无疏漏”

听得出来,张去华对这个寇准很欣赏,十分看好。不过,没等他说完就被刘皇帝打断了:“朕是问你寇准的生平履历吗?”

一句话让张去华噎得不行,但面对脾气越发古怪的刘皇帝,他也不敢表现出任何委屈与怨艾,只是拱手一礼,不作话了。

刘皇帝则又瞧了瞧名单,忽然笑道:“今科取士结果不错,医农工科人数较往年持续上升,这是个好趋势啊!朕过去一直在强调,大汉不只需要会做文章、理俗务的官员,医农工这些技术官吏,同样需要。否则,不知农工,不重医商,不善算法,朕也不认为这样的官员能做好事,治好民。大汉,还是需要更多能做事、会做事的职吏!”

“陛下圣明!”刘皇帝的老生常谈,殿中的群臣们早已习惯,不约而同,齐声恭维。

刘皇帝叹了口气,看向太子刘旸,唤道:“太子!”

“臣在!”刘旸立刻出列拜道,脸色要多严肃,有多严肃。

“这一科,殿试考评,就由你与张卿等人操持吧,朕就不钦点了!”刘皇帝吩咐道:“过去,一直有流言,说大汉会考三甲之评定,不看人才干学识,只凭朕之观感喜好。甚至有状元不如探花的说法,今年,朕把此事交给你与众卿共同考评推议,澄清以下此类说法!”

“是!”刘旸应道。

退入列中,刘旸心中暗自琢磨着刘皇帝的用意,这是要看自己会不会借机收揽人才,培植势力?看起来不像,他选人,基本都是持一颗公心,向来量才录用,过去刘皇帝也是支持的。

那又是为了什么?不得不说,在刘皇帝的压迫下,他的臣子们,似乎都患上疑心病,遇事都忍不住多思多虑,而太子刘旸的压力是最大的。符后驾崩给朝廷带来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中发酵着。

“陛下,今科武举取士,亦考核完毕,暂拟五十二人,请陛下御览!”新任的枢密使潘美,也出列呈禀。

对此,过场式地看过两眼,刘皇帝便指示道:“朕无意见,武举入士者,一切依制而行,由枢密院处置,放榜与文科会考一起公布!”

“是!”

对武举,不是刘皇帝不重视,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武举终究还是成为了军队体系内部自己玩的事情。参考的武士,基本都是军中的中下层军官及优秀士兵,或者就是勋贵、将门子弟,寻常百姓,基本连参考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有,也难争得过那些有从军经验抑或家学渊源的上层人士。

这是军队系统的特殊性决定的,强大的局限性,也让文武并举的构想落空,与更加开放,机会更多的文举相比,武举的发展,终究是有个上限的。

但能做到今日这样的地步,已经是刘皇帝多年尝试努力的结果了,至少在军队内部,给了那些中下层官兵一个上升的通道,即便这个通道依旧狭窄拥塞,且障碍重重,但至少存在,至少还有希望与机会,尤其在这开国初期,刘皇帝还在,政治还算清明,国家的各项制度基本都还能维持一个良性运转的环境下。

“陛下,这两日,有不少波斯商人上府衙求告,提出要求,希望朝廷能够制止西征军在安西捣毁寺庙、杀害信徒的政策”适才被刘皇帝敲打了一下的吕蒙正也站出来,奏禀一事。

“还有此事?”刘皇帝闻言,来了点兴趣,只是,不知指的是波斯商人请求这件事,还是西征军在安西的政策。

吕蒙正答道:“上告的波斯人,都是ysl教徒,他们对西征军在安西的作为,十分不满!”

“不满?”刘皇帝老眉顿时挑了起来,人也增加了几分精神,冷笑道:“大汉的政策,需要考虑这些番人的意见吗?简直狂妄!”

“洛阳府,即刻将这些狂妄无知,大胆犯上的波斯人抓起来,投入刑徒营,让他们到大汉的矿山中去礼拜吧!”刘皇帝吩咐道。

“是!”吕蒙正应道。

“朕听说,大汉境内,也有一些ysl教徒,修建了一些他们礼拜寺?”刘皇帝又提起一事:“似乎,洛阳城内就有吧!广州似乎也有!”

“正是!”吕蒙正应道。

“拆了!”刘皇帝语气淡漠:“颁告天下道州,取缔ysl教,境内一切ysl庙宇、建筑,悉数拆除,所有教职人员,全部抓捕驱赶,禁止他们传教,大汉,可不信他们的穆罕默德,也容不得此类猖獗!”

原本,刘皇帝还没想到在东西交流过程中传过来的ysl,广州那边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教区”,这些本就是刘皇帝不满意的。

连佛道都被他炮制得那般低眉顺眼,何况这难以驯化的ysl,此番正好撞上来,波斯人的请求,非但没有制止安西的政策,反而招致大汉国内更严厉、更广泛的打压。

刘皇帝金口一开,事情就彻底定性定论了!

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87章 兄弟第133章 西征!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300章 统归地税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01章 正面交锋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65章 选择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68章 婚宴第399章 还债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52章 幽燕变故第76章 处置决议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313章 日常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96章 寿春城内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9章 武夫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章 相形见绌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127章 不允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62章 二代勋贵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334章 交待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3章 面圣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52章 六谷土豪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3章 东京城内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45章 剥削者第257章 龙舟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470章 分封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79章 萧思温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78章 沧州府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19章 武夫
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87章 兄弟第133章 西征!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300章 统归地税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01章 正面交锋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65章 选择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68章 婚宴第399章 还债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52章 幽燕变故第76章 处置决议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313章 日常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96章 寿春城内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9章 武夫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章 相形见绌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127章 不允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62章 二代勋贵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334章 交待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3章 面圣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52章 六谷土豪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3章 东京城内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45章 剥削者第257章 龙舟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470章 分封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79章 萧思温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78章 沧州府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19章 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