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都安心了

bookmark

傍晚时分,郭荣自衙署归,没有回府,而是吩咐着车驾,直向邢国公府。就如往常一般,直入内园,正遇主母张氏。

郭荣行礼,张氏比郭荣,实则并没有大多少岁,但看着他,倒是一脸慈祥的表情,毕竟身份在那里。知道郭荣关心什么,指着身后,温声说:“夫君知道你要来,在房中等你!”

就如刘承祐“关怀”的那般,郭威直接在榻上待了一天。郭荣入内,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药味,眉微凝,快步上前,恭敬地站在榻前。

“你如今也是大汉国公,论勋爵,论权位,都不比我轻,就不必这般站着了,我可当不起!”见其状,郭威还有心情对养子开着玩笑。

郭荣却一板一眼的:“在朝为臣,在家为子,朝仪不可废,家礼不可败!”

“坐吧!”对其表现,郭威也不觉奇怪,朝他伸手示意。

郭荣这才坐下。

“今日入朝之后,便听闻父亲告病,卧榻不起,再度向陛下请辞。”郭荣微微一叹:“病情如何?”

“你应该也知道,我是心病更胜于体疾啊!”郭威微微苦笑。

“我在衙内便闻,听闻你染病,陛下与宁妃,亲自过府探视了。”郭荣这么说。

郭威似乎有些感慨:“传得这么快?”

“朝野尽知啊!”

“陛下对我的恩遇与厚待,实在让我承受不起了!”郭威显得有些无奈。

“今日陛下与父亲,相谈结果如何?”郭荣直接问。

对此问,沉吟了一会儿,似乎还在回忆对话情形,郭威说:“我与陛下,已是心知肚明,我也对他尽陈其情,如没有意外,用不了两日,诏制就下来了!”

又是一叹,郭荣问:“父亲去向如何?去洛阳吗?”

“不管留在开封,还是洛阳,只怕都难彻底消除隐患!要走,所幸走个彻底!”郭威感慨着:“思来,自尧山出,也有几十年了,当年代天巡边,也是过家门而不入。人越老,这思乡之情越重,我同陛下也算心有灵犀了,他当会准我回尧山。楚霸王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今朝我郭威衣锦而归,也是光耀门楣,顺便重修郭氏宗祠!”

见郭威这般坦然,郭荣心情也轻松了些,想了想,说:“过个十年八载,父亲未必没有再归京师之日!”

“以我的身体,能不能再活那么久,都是问题!”郭威洒然道。

见郭荣想要说些什么,郭威伸手止住他,神情逐渐恢复了严肃,异常郑重地对他道:“有件事情,我思虑已久,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父亲请讲!”察觉到郭威语气的变化,郭荣脸上也增添了几分严肃性。

坐起身,深吸了一口气,郭威说:“你改回柴姓吧!”

说是商量,但语气很坚决。此言于郭荣而言,不啻于一道惊雷在脑中炸响,脸色剧变,难得失态地站起了身。然而过硬的心理素质,让他迅速稳定下心神,又慢慢地坐了下来,沉容思量几许,抬眼看着郭威,问:“有此必要吗?”

显然,郭荣明白郭威此举目的所在。而观其表现,郭威也有所感慨,像郭荣这样的子嗣,他又何曾舍得啊。

“其实,早在淮南之战以后,我就有此打算!”郭威郑重地点点头:“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打消陛下的疑虑,也向其剖胸以表我父子心迹!自回京以来,我也在认真思量,郭氏在朝中、军中的影响,还是太大了,天下逐渐归治,天子又非易与之主,而今大权独握,手掌乾坤,岂能容郭氏。

似符家、高家、折家,在朝中的权势、地位,可谓雄厚了吧,但那终究难触及根本。而我们则不同,发于河东,起于禁军,这才是护持刘汉江山的主要力量。如今,更进一步,又成外戚,纵陛下不加猜疑,我都觉心惊胆战。

乾祐初年的辅臣,而今也只余下我一人了。陛下纳郭宁,给我晋相,给你封国公,无一不是予我以暗示,唯有求退而保平安。”

顿了下,郭威继续说:“以你的精敏,想来也能看中其中的问题。我知你是个有大志的人,陛下用你,固然是看重你的才干,但是,郭氏的身份怕会成为他心中的一根刺,时间越久,扎得越深,终会成为他信用你的阻碍。

一旦脱离郭氏的身份,你便可以自立门户,放开手脚,大施才干,辅弼圣朝,削平诸国,一统天下,还复河山,青史留名。”

“你未及童冠,便跟在我身边,小小年纪,便能将府中庶务打理整齐,供养上下。当年,我家道中落,膝下无子,收你为子,既是喜你谨厚,也想传宗接代!”说着说着,郭威又回忆起来,语气中也带有少许感伤之色:“但如今,时移世易,我却不好再让你这当朝枢相,承郭家之嗣。”

“另一方面!”郭威露出了点笑容:“陛下恩典过重,使我父子两国公,放眼满朝,也只有榆国公(李洪信)、寿国公(李少游)那父子能相提并论了。若我有些私心的话,也为将来,将这公侯之爵,荫与郭信、郭侗兄弟俩了......”

郭威说了这一大串的顾虑与考量,可谓推心置腹了,郭荣的心情也彻底平复下来。迎着郭威的目光,郭荣起身,这回动作犀利多了,径直跪倒于榻前,朝郭威连磕了三个头,沉声道:“父亲既然心意已决,只有恕儿不孝了!”

见状,郭威也不窝在榻上了,直接掀开被子,赤脚落地,双手扶起郭荣,两眼也有些发红:“你这是让我汗颜,情何以堪啊!”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

平静了两日,大汉满朝臣僚开始进入吃瓜模式。皇帝一道诏下,以邢国公郭威,风症严重,引发旧疾,不能视事,正式准他所请,允他辞去身上一切职衔,回乡归养。

其后,又降诏,加郭妻张氏二品诰命夫人,赐其幼子郭仪正六品朝议郎,又增加食邑三百户。

就这样,还朝拜相升国公,入政事堂仅一日的郭威,彻底宣布告别朝阙。而朝中对此,自是议论纷纷,似乎李涛这些身处高位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稳坐钓鱼台,处置国务。

那些中低层职吏,则多了些猜测,毕竟在常人看来,七月以来,郭氏声势浩大,隐隐有盖过李氏、符氏成为大汉第一外戚权贵的声势,并且实权重大,然而不过十余日,这一页就彻底翻过去了。

同时,郭威的告老,在军中也引起了一些波澜,当然,那些旧部、深交之将领,更多的只是表示可惜,毕竟郭威也才五十来岁。不过,身患重病,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再加天子待遇尤渥,也都没有继续关注。

而随着郭威的归养,皇帝安心了,皇后安心了,宰相们安心了,郭威自己也安心了......

在其后,再度引人注目的,便是郭荣复姓,认祖归宗。这件事情,当然是郭威归养的后续,并且一定程度上,比郭威归养本身,更值得重视与深思。

对于很多人而言,郭威虽去,但郭氏这面大旗犹在,郭荣就是那个仍旧高居庙堂、执掌重权的掌旗者,还可以作依附郭氏的那些将吏们的靠山。

然而,郭荣都不姓郭了,在很多人那里,又将打个折扣。当然,不是说郭氏从此倒了,毕竟宫中有宁妃,郭信、郭侗兄弟也在为官,但与郭威、郭荣相比,那又是两码事。

对于郭荣复姓,刘承祐既是意外,又是欣喜,郭氏父子的这番举动,让他看到了两个字:诚意。

事实上,以郭荣如今的成就与权势,再继承郭威的影响力,用不了几年,刘承祐或许便会如忌惮郭威那般忌惮他。但是,郭柴分离,那么这个时间就可以持续得更久,也可以让刘承祐更放心地用郭荣。

虽然,二十多年的父子情谊,是没那么容易舍弃的,但是不要小瞧一个姓的更改,那是法理与名义上的割裂,涉及到财产与名望的继承,影响是尤其深远的。

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75章 恩威齐下第92章 定州事278章 军务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296章 反响第6章 进士楼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75章 按*不动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第71章 北齐镇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21章 大朝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121章 登乾元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浅谈两点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706章 拾遗补阙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68章 撤了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35章 东归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22章 “郑州站”第5章 王朴走了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33章 延禧驿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32章 淮南情况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84章 示警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1713章 机遇第60章 皇后进言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117章 康宗篇8续 家族大棋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08 状元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341章 向钱看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381章 功臣阁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260章 论婿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89章 谈话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03章 郭王会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
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75章 恩威齐下第92章 定州事278章 军务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296章 反响第6章 进士楼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75章 按*不动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第71章 北齐镇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21章 大朝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121章 登乾元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浅谈两点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706章 拾遗补阙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68章 撤了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35章 东归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22章 “郑州站”第5章 王朴走了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33章 延禧驿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32章 淮南情况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84章 示警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1713章 机遇第60章 皇后进言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117章 康宗篇8续 家族大棋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08 状元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341章 向钱看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381章 功臣阁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260章 论婿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89章 谈话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03章 郭王会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