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杨城大捷

刘皇帝这番话,听在刘文涣耳中,自然让他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想法,身处宫廷,尤其作为太子的长子,有些竞争从出生开始便已经展开了,再加上其母赵妃从小的灌输,对于嗣君的位置,自然是有追求的,甚至从内心而言已然视为囊中之物。

时下刘皇帝这么说,传扬出去那便是皇祖父对自己的认可,这意味自己已经领先一步,不,一大步。那个还懵懵懂懂、不知所谓的契丹杂种,如何能与他争。

小小年纪,内心已然虎啸龙腾,皇室子弟的早熟在刘文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些内心活动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刘皇帝面前,天家还是要讲究兄友弟恭、和谐共处的……

很快,太子刘旸走了进来,瞥了眼爷孙对座的场景,没有多说什么,上前行礼。见到父亲来了,刘文涣同样起身作揖。

稍微打量了一下这个儿子,刘旸只是点了下头,没有多作理会,恭恭敬敬地向着刘皇帝。见状,刘皇帝问道:“说吧,出了何事,劳你亲自来报!”

闻问,刘旸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面带喜悦地道:“喜讯!适才枢密院收到六弟的捷报,杨城大捷,黑汗军大部被歼灭,其大汗哈伦亡于阵上,安西东北部地区再度收复!”

“果然是好消息啊!”听到刘旸的汇报,刘皇帝立时便来了精神,混浊的双目都清澈了许多,重泛精光:“这个刘旻,还是按捺不住啊!不是让他以守为主,择机而进吗,怎么反手便把那哈伦给灭了?”

这话里只有惊喜与开怀,而无一点责难的意思,见刘皇帝反应,刘旸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亲自来报,不就是想让刘皇帝能高兴些吗?毕竟,终日阴沉着的刘皇帝,实在是可怕。

“坐下说!”刘皇帝拍了拍小桉边的坐垫,冲刘旸道:“给朕好好讲讲,安西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是!”刘旸恭敬一礼,提袍落座,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后,缓缓向刘皇帝讲述起安西的奏报。

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大汉唯一处于战争状态的地方,毫无疑问就在安西,大汉与大食联军的角力始终未曾停歇,中国与大食两个地区、两种文明之间的碰撞,显得激烈而持久,到今年,仍旧没有一个结果。

大汉是迫于道路遥远,后勤补给艰难,作战成本高,始终难以尽全力,朝廷内部也有掣肘,争议也很大,除非老皇帝发狠,孤注一掷、不顾一切地往安西堆兵马钱粮,否则直接落在安西战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力量不足,而又想要取得丰厚的战果,显然是不足的。

至于大食联军,同样是问题重重,号令不齐,后勤不统一,且也承受着远征的各种麻烦。如论征伐距离,巴格达到怛罗斯,与长安到碎叶的距离,实则差不了多少,区别只在于交通状况以及沿途经济、人口、物产的区别。

而大食联军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联合上,虽然统一在“圣战”的伟大号召下,但实则是联而不合。

联军主要有四个来源、黑汗、萨曼、加色尼以及巴格达。黑汗军只是在黑汗国大崩溃后,由新汗哈伦收拢的一些残兵败将,兵力不足,势力微弱,不足为道。

来自于巴格达的军队,实则出自其实际掌控者,布韦希王朝。但是,布韦希王朝这几年也在急剧衰落,在将王朝带入顶峰的君主阿杜德·道来死后,王朝上层离心离德、争斗不断,东征大汉甚至只是政教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

萨曼王朝由于地理上最近,派出的军队最多,但此时的萨曼王朝早已衰落,内部分裂的趋势很明显,东征恰恰是一种转移矛盾的办法,因此最为尽力。但另一方面,萨曼人对黑汗人仅剩的怛罗斯具备一定想法,当初两方为了此地,可是发生过拉锯战,几易其手,两国之间算得上是世仇,萨曼人又岂会真心援助黑汗。

因此,在东征开始进入怛罗斯后,这座重镇基本就落入萨曼人手里了,而哈伦汗之所以选择在东征后,专注于去“收复”北部地区,除了那些突骑施部落好对付之外,也是不得已,否则,别管圣战结果如何,他们这些黑汗国复国的种子,很可能提前便被吞并了。

至于加色尼王朝,算是大食联军中心思最坚定的了,出兵足足一万五千余人,仅次于萨曼王朝。加色尼王朝眼下还很年轻,建国也才二十多年,只占据了加色尼以及呼罗珊地区一部,但其国力却是在逐步提升的,农业、工商业生产在其君主苏布克特勤的支持下,日益繁荣,比起被大汉打崩的黑汗以及呈衰落趋势的萨曼与布韦希两国,明显更具潜力与活力。

加色尼的军队战斗力也不错,在第一次碎叶会战中,表现突出,但也正因如此,遭到了萨曼人的猜忌,要知道加色尼本身就是从萨曼王朝独立出来的,属于叛臣,至今虽然仍奉萨曼王朝为宗主国,但其自立却加剧了萨曼王朝分裂的趋势,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实力的突厥军事贵族,简直把加色尼王朝的建立当做革命路线。

本身问题多多,各怀鬼胎,若不是有“ysl圣战”这面大旗在,这第一次联军早就崩溃了。但即便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各国也是矛盾重重,最明显的便是萨曼王朝与布韦希王朝,这二国,一东一西,占据着阿拔斯帝国大部分的地盘,但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因为教义冲突,曾今也发生了多次战争,异端很多时候确实是比异教徒更可恨……

而对于那些普通ysl教徒而言,圣战的热情可以持续一时,但想要持续一世,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尤其在第一次碎叶会战之,联军败退数百里后,军心便开始动摇了,在之后连续一年多的拉锯之中,很多人也逐渐感到疲惫与厌烦,安拉虽然崇高,但并不能彻底全面控制人性。而不少踊跃参与到东征圣战的人中,实则有不少人,是为过去东西贸易的宣传所迷惑,为大汉的繁荣所诱惑,抱着发财的心思东来的,结果面临的是一干如狼似虎同样想要西进的大汉勋贵将士。

大食联军是这种情况,若不是安西汉军兵力不足,以汉军的高度组织力,早就将之彻底赶回怛罗斯了。

当然,从此番安西的捷报来看,也确实如此。在去年ysl联军第一次兵临碎叶的过程中,安西受创不小,又因为朝廷的“保守”支持,在冒险打退联军之后,不得不继续采取收缩战略,以积蓄恢复实力,连靠近的哈伦军都一时没有攻取。

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东西两方在原黑汗的国土上,各自以碎叶、怛罗斯为基,进行着长接触、短交战的拉锯鏖战。

不过,ysl也是第一次组织这样性质的圣战联军,各方面混乱无比,除了指挥与后勤,后续的补充也是有限的,即便背靠富庶的河中地区,但萨曼王朝是不可能为东征军提供全套后勤保障的。

而大汉这边则不然,限制他们的只是距离与交通,只在多与寡,而少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

随着枢密院及兵部各项调配的落实,随着安西军队的换血调整完成,随着各项军事物资的到位,在今年夏初,魏王刘旻再度启动了一次大规模作战机会,主要目的在于将盘踞在碎叶东北杨城的黑汗军消灭,解决这肘腋之患,其次在于继续打击西面的***联军,削弱其军力实力,为后续西进做准备。

这一场仗,汉军准备充分,敌军虽有所应对,但这一回实力翻转,结果则以一种大概率的方式呈现。

杨城便是原来黑汗国的乙寄乌骨城,是黑汗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为了表彰当初杨延昭两千里奔袭敌都的功绩,被刘旻更名杨城,直线距离碎叶城也不过五百里。

当初哈伦借助联军东进的机会,收复其地,招揽那些突骑施部族,许你官职、爵位、财富,苦心经营了一年多,聚众两万多人,虽然大部分只算得上乌合之众,但在安西,实力也算不错了。

对此,安西都督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战前也做了准备的考虑与准备。刘旻这回并没有选择亲自出征,杨城方向交给了杨延朗,怛罗斯方向则由副都督李继隆出马。

战事的进展,有些出人意料,尤其是杨城方向。那些当地的突骑施人最终以一个并不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示了存在感,临阵倒戈,使得哈伦汗布置在尹丽河的防线直接崩溃,得以让杨延朗军轻松突破到杨城。

事实上,早在去年ysl联军被安西军击退之后,东北部的这些突骑施人就已经有不少人后悔了,有些部族首领甚至秘密遣使联络,解释、表忠心,没有立场,大概就是这些人的存世之道了。

兵临杨城,哈伦汗这回没有任何退却,组织军队、百姓,意欲坚守待援,决一死战,要保留黑汗国的最后一丝威严。

不过,这一回面对顽固的守军,汉军并没有再以将士高额牺牲换取胜利,经过这些年的摸索,那些性能“简陋”的火炮,在使用上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攻城上也显得淋漓尽致。

在安西,兵部前前后后,调拨了两百多门新旧型火炮,即便加上此前的各种损失,也剩下一百五十余门,其中刘旻拨了一百门给杨延朗。

当百门火炮,从各种角度把各种铁制的弹药轰向城头时,守军所有的决心迅速被瓦解,汉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这颗盘亘在侧后方一年多的钉子。

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09章 衡酿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8章 任其纷扰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771章 襄阳王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45章 中秋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51章 寿国公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60章 皇后进言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90章 交趾收复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44章 太后相召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50章 落幕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6章 尽伏东北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1811章 归来第375章 少林寺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54章 聘纳郭女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751章 结束了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4章 中原易主第20章 威临荆南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5章 瑶华春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18章 蒲阴第46章 郭荣奏事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68章 撤了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
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09章 衡酿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8章 任其纷扰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771章 襄阳王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71章 叛军势蹙第145章 中秋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51章 寿国公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60章 皇后进言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90章 交趾收复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44章 太后相召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50章 落幕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6章 尽伏东北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1811章 归来第375章 少林寺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54章 聘纳郭女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751章 结束了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4章 中原易主第20章 威临荆南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5章 瑶华春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18章 蒲阴第46章 郭荣奏事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68章 撤了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