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视察

在辽国君臣,因为日显不利的战局以及愈见窘迫的形势而感到进退失据,苦思求变之时,他们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对手,刘皇帝,正按照既定的计划,处在出巡途中。

由于处于战时,刘皇帝此番出巡,力行节俭,制止任何铺张浪费,随行人员的规模也得到压索,包括后妃、皇子、宫人、官吏、军队在内,合计人数也就五千余众。

算是出巡动静最小的一次,哪怕乾祐元年,刘皇帝登基不久的那一次西巡,动静都比这一回大,毕竟没有那一次大量的宣传造势。

此番出巡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河北大名府。作为藩镇时代最强悍的节度魏博镇的发源地,大名府也延续了数百年的辉煌了,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取消了“陪都”的地位,但仍旧是大汉河北的政经军文中心。

从大汉开国始,经杜重威之乱后,得益于日渐安定和平的局面,作为河北首府,大名府的发展,也是大跨步向前的。

尤其在第一次北伐,尽复幽燕关山之后,军事上的压力再度减轻,使其彻底成为腹地,不虞契丹之患,其各方面的发展更呈现井喷式的状态。

而在大汉北方,大名府更是毫无疑问,为东西两京之下的第一府,综合水平远远超过太原、幽州、长安三城。

此番北伐,大名府也是作为辎需转运的一大中转枢纽,负责大军水陆转运事宜张美,就驻治于此,统筹调度。

刘皇帝的到来,给地方上的官员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这种忙碌之时,各项事务运转调度压力极大,越忙就越容易出错,出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被出巡的皇帝撞见,那就很可能影响仕途了。

南乐码头,乃是大名府乃至整个河北最大的码头了,满负荷时足以同时停靠八十艘货船。时值清秋,凉风瑟瑟,洪波涌动,坚固宽阔的栈桥笔直地延伸到运河中,大量官船、商船频繁进出,码头上,密密麻麻的民工力夫进行着装卸工作,热火朝天,整个一副忙碌的景象。

平日里,码头根据官用、民用以及货运、客运划分,但值战时,只有军民两用的区别,军需用船大量压缩着南乐码头的吞吐量。

此时,在转运使张美以及少量官员的陪同下,刘皇帝对南乐码头进行巡视。满目的热闹景象,刘皇帝并没有随便开口,也没有发问,只是默默地走着、看着、记着,这样反倒让张美等人心中压力大增。

听在一道栈桥上,望着两侧抛锚停泊着的几艘的桨动官船,舱门大开,上百名民夫正像蚂蚁一般,朝着船上搬运着货物。

终于,刘皇帝指着那大包小包的货物包裹,开口问道:“这些船装的是什么?军需被服?”

早有准备的张美当即答道:“回陛下,正是前线大军所需冬服,北方天气渐凉,北伐行营也有移文,因此兵部采购被服,输往辽东,以备冬季作战!”

“这才初秋,你们就已经在为冬季作战考虑,提前做准备了,未雨绸缪,好啊!”刘皇帝露出了点笑容。

察言观色,注意到刘皇帝表情不那么生冷了,张美心中微微松了口气,立刻应道:“回陛下辽东战事,难料何日终结,秋季既至,冬日也不远了!

王师辽东作战,所面临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冬季的严寒,因此,不得不早作筹备。除被服之外,木炭、石炭、油脂、手套等御寒消耗物料,也在大量向辽东输送!”

“万事虑于前,冬季作的艰苦,朕是亲自体会过的,感触尤深。辽东苦寒之地,自不能让大汉的将士,冒着雪冷风寒,与契丹人作战!”

点着头,刘皇帝直接点了两名民夫,让他们将一捆被服抬到面前。拆开包装,随意取出其中一件,刘皇帝拿在手里捏了捏,面色平淡,说道:“这些都是棉服吧!”

“正是!”张美答道:“这些棉服,都是由大名府内的工场制造,根据大名府汇报,如今本地工场可每日已可制作出一千套棉衣棉裤!”

“一千套,这可数目可不大!”刘皇帝瞧向一旁的大名知府陶鄑:“偌大一个大名府,又值战时,日产千套?是缺人?还是缺钱?”

刘皇帝的问话,令陶鄑颇感压力,有点战战兢兢地禀道:“陛下,钱款府库尚有,只是缺少熟练的手工艺人,再加上棉布、棉絮等用料不足,是以产出不足。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产出将会大增!”

“哦?那你打算如何解决?”刘皇帝直接问。

“这......这......”陶鄑有些支支吾吾的。

见其窘迫,张美开口给他解了围,道:“陛下,军用棉服,主要生产至两京以及河南道,大名府这边,只占很少一部分。朝廷这些年虽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以及棉物使用,但总体产出不多,此番北伐,军用棉服,多产自河南,那边可以就近取材,并且通过海运输抵辽东!另外,几十万大军冬季被服,也非全部使用棉服,丝麻织物也仍占一大部分!”

“看来,仍需大力推广啊!”刘皇帝叹道。

事实上,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大汉国内对棉的使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民间棉纺织技术在提升,官民对于各种棉纺织物也开始热衷,各类产品也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但是,制约其发展的,还在于产量不足。

点了点头,刘皇帝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没有就此事为难陶鄑,让那两名被耽误的工作的民夫继续去忙,转而问道:“在此港口参与搬卸的民夫有多少人?”

陶鄑明显有所迟疑,在刘皇帝的注意下,颤声道:“回陛下,约有数千人!”

“数千人......”刘皇帝脸上露出了点冷测测的笑容,看向张美:“张卿,你可知,是几千人啊?”

张美对于陶鄑的表现,也不禁有些无语,但闻问,不敢怠慢,禀道:“码头上民力,来源复杂,转运司、大名府所辖以及商民雇佣劳力加起来,目前当有四千五百余人。”

“这么多人?”刘皇帝眉头一挑。

张美道:“若是平日,自然不需这般多人,不过值战时,劳力需求巨大,需要保持装卸速度,节省时间,愿意前来挣钱的百姓也多。”

“张卿,你负责大军后勤调度,事务繁重,就不用陪着朕了,去忙吧!”闻言,刘皇帝挥了挥手,对张美道。

“臣告退!”皇帝发话了,张美恭敬告辞。

离开前,同大名知府陶鄑交换了一下目光,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陶鄑则苦着一张脸,内心更是忐忑不已。再是迟钝,也能感受到刘皇帝对自己的不满。

“坐!”张美离开后,刘皇帝直接坐到了栈桥边,拍了拍身边,示意陶鄑。

“臣不敢!”若是平时,自然是荣幸之至,但现在,陶鄑万分紧张。

“让你坐,你就坐!是嫌这栈面太脏了,污了你陶知府的袍服?”刘皇帝轻声道。

“陛下言重了!臣不敢!”陶鄑面红耳赤,额冒冷汗,慌慌张张地陪着刘皇帝坐下,两腿微软,差点跌到水里。

对其不堪表现,刘皇帝眉头明显地蹙了下,但嘴角仍旧带着少许的弧度,平淡问道:“陶鄑,你在大名府任上,多久了?”

“回陛下,快三年了!”

“三年,那可不算短了!”刘皇帝淡淡一笑:“大名府辖下,有多少官吏?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多少田亩?今年夏税多少?商税多少?”

面对刘皇帝这一连串的问题,大概是太紧张了,陶鄑支吾个半天,嘴唇直颤,就是答出话来。

见状,刘皇帝笑意更甚,沉声道:“你这是,一问几不知了?”

不待其接话,刘皇帝悠悠道:“你父亲是大汉的老臣了,效忠朕二十多年,今年他辞世,朕颇为感伤。你操劳大名府几十万百姓的生计安康,连尽孝的时间都没有,有点不合适了!听说你为了支持北伐战事,都没有回乡服丧?朕觉得,你可以先卸下差事,到你父亲墓前祭奠一番......”

“陛下,臣,臣有罪!”陶鄑几乎是哭丧着一张脸,很是无所适从。但见刘皇帝那已然变得冷淡的表情,却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大概到终点了。

陶鄑,乃是已故宣慰使陶谷的长子,陶谷今年病逝。

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77章 吓人第365章 看衰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1764章 禁轿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95章 杨邠案(3)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42章 岭南在望第149章 降表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428章 用心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750章 《桃兰赋》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1章 功成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6章 名将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82章 杀俘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34章 回府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345章 剥削者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95章 大洗牌第98章 温柔乡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31章 进军令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736章 试炮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79章 大获全胜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48章 老皇帝第159章 乱情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32章 做媒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62章 祸福之间第38章 濮州案(1)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159章 还朝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37章 覆灭在即第178章 祭拜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37章 新政第134章 东路军第351章 林邑国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84章 示警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18章 皇子们渐渐大了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43章 不自知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
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77章 吓人第365章 看衰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1764章 禁轿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95章 杨邠案(3)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42章 岭南在望第149章 降表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428章 用心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750章 《桃兰赋》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1章 功成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6章 名将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82章 杀俘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34章 回府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345章 剥削者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95章 大洗牌第98章 温柔乡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31章 进军令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736章 试炮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79章 大获全胜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48章 老皇帝第159章 乱情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32章 做媒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62章 祸福之间第38章 濮州案(1)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159章 还朝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37章 覆灭在即第178章 祭拜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37章 新政第134章 东路军第351章 林邑国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84章 示警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18章 皇子们渐渐大了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43章 不自知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