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

“回陛下,保德府偏僻是真,穷困是真,但察其风俗民情,臣还是颇感意外的!”石熙载道。

“你这话,同样让朕意外!”刘皇帝笑了:“如你所言,莫非穷还穷得安宁了?”

“正是!”石熙载却不假辞色地回道。

迎着刘皇帝审视的目光,石熙载缓缓道来:“保德府辖地,虽则穷僻,但其治安已久,民安其居,人乐其业。陛下也当知,大汉开国以前,便有折老令公保境安民二十载之功,待朝廷北却契丹,西服党项,疆防北移,更无外侮边患之忧,可以说,保德府官民已然得享安宁四十余载......”

听其言,刘皇帝点着头,嘴里却说道:“这么久的安宁,确实不易。不过,这安逸久了,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这么长的时间,两三代人的成长,就没有产生治理问题、社会矛盾?”

显然,三言两语想要说服刘皇帝是不可能的,石熙载应道:“臣若说没有,就是欺君了!臣巡察州县,也确实看见了一些不公之人,不平之事,官吏之中,也不乏怠政、懒政者,但这也非保德府一地的问题。

其民风剽悍而纯朴,恭顺朝廷,哪怕一小民,也知敬畏朝廷威严。百姓生计,虽则贫苦,但灾荒年外,每岁两税,都按时足额缴纳,对于兵役、徭役,也多积极响应。

当然,小民如此积极,也是得益陛下与朝廷长久以来的宽政惠民政策,百姓感恩。而臣从中看到的,则是君民相宜,官民一致,是帝国王朝昂扬向上的煌煌气运......”

“好了,好了!”看石熙载越说越玄乎,刘皇帝赶忙打断他,斜了他一眼:“还是说说保德府的问题吧!”

保德府是乾祐五年所置,辖地由原府、麟二州组成,是当年河东改制的产物。不过,如今看来,这边远之地,还是有点不适合建府。

注意到刘皇帝的眼神,石熙载脸上有那么少许的尴尬,而后继续说来:“若说有什么问题,便是民风剽悍,私斗情况严重,常有恶性事件发生,难以有效制约,且民遇事好私了,官府治事,局限于城镇之间,若不详察追究,很难下乡,官员们也乐得减少治理的麻烦......”

“这又岂是保德府一地的情况,除了民风剽悍这一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啊!”刘皇帝叹道。

这就是皇权不下乡了,哪怕刘皇帝不愿看到此点,但也实在没什么办法,国情如此,社会阶层是这样,朝廷也无法做到那么细致的管理。

当年也尝试过改变,比如让退役官兵,下乡还村为吏,意图打破旧有的宗族体系。积极作用是有的,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对于提升了底层百姓对大汉帝国以及刘皇帝的认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发现了,还是想当然了,他的做法,只是给退役的官兵们一份恩典,让他们仰仗着朝廷官府的权威,成为新的宗老、地头蛇,帝国乡村的结构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到如今,对于皇权下乡,刘皇帝早不做那妄想了......

“保德府也是多民族杂居的,胡汉百姓之间,矛盾冲突如何?”刘皇帝又问。

对此,石熙载再度给了一个意外的答案:“辖境内,汉民半之,党项、契丹、吐谷浑诸族另半之,不过多年的杂居融合下来,以种族为界限的冲突,已然很少了,耕牧之间,互不相侵。”

“这样说来,倒也比西北诸道那般,让人头疼!”刘皇帝露出了点笑容,历史遗留问题,西北的民族矛盾与冲突,已然快成为刘皇帝的心病了。

“在卿口中,保德府官民,乃是朕的重臣顺民,既然生活穷苦,可有政策办法,助其富裕,永享温饱啊?”饶有兴趣地问石熙载。

对此,石熙载却缓缓地摇着头:“不瞒陛下,对于保德府的政治民情,臣个人还是觉得满意的。恕臣直言,臣能做的,只是维持政治清明,官吏廉洁,打击不法,为百姓谋得一个公正,与百姓一个相对公平舒适的生计。除此之外,不欲过多作为。”

“你这想法,独树一帜,比起那些,在朕面前赌誓保证,要使治下之民致富的官员,要实在得多!”刘皇帝眉毛一扬。

石熙载也实在地回答道:“大汉幅员辽阔,州县上千,膏腴富贵之地有之,穷苦困顿之所更不知凡己,为百姓谋福祉是应尽之务,职责所在,然而,如欲富贵温饱,还得靠百姓自己。

历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百姓而言,公平还要在贫穷之前。因而,臣需要做的,只是尽一切力量,与百姓一个公道,本公心,持公法,如此而已!”

见刘皇帝若有所思,石熙载继续道:“臣在河东巡察数月,得出此论,将来也打算照此方针施政,如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纠正!”

闻之,刘皇帝恍过神,深深地看了石熙载一眼,叹道:“我原以为你是个书生,但这书生之见,却是令人深省啊!”

“人各不同,各有治方针,处事理念,你可照你的想法施展,朕拭目以待,希望若干年后,河东大治。但有一点需要记住,重农养民,这是基本国策,在此事上,要多用心!”刘皇帝严肃地道。

“臣谨记陛下教诲!”石熙载道。

过了一会儿,刘皇帝道:“这么多年了,折家在保得府内的声望如何啊?”

听皇帝突兀地问起此事,石熙载顿时心中微紧,抬眼观察了下,只见刘皇帝脸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踌躇几许,还是决定老实道来:“境内之民,尤其是原府州百姓,仍旧感念折家两代公侯的恩德,民间也自发给折老令公立社庙者,时时供奉,香火不绝。折氏在保德府,仍旧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声望很高。”

与其他外戚不同,折家是有块经营多年的根据地的,影响遍及上下。虽然从前故代国公折从阮开始,刘皇帝就有意识地在削减其家族对府州的影响,当年并州置府,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一直到国丈折德扆从保德府调离,刘皇帝也没有对折家做更多的动作了。

因此,折家的一些嫡系骨干,外调大汉各地任职,但保德府境内,还是留有不少族人,守着两代积累的威望与影响。

对折家而言,二十多年的时间,是足以给一个地方打上家族的印记,过去的府州,如今的保德府,就是这样。

看石熙载有点紧张的表情,刘皇帝却洒脱地笑了:“当初天下骚乱之际,折老令公,含辛茹苦,披荆斩棘,与府州百姓一片难得的容身栖息之地,生民不忘恩德,至今犹感念不已,可见其民心之淳朴,可以理解,该当赞扬!”

说着,刘皇帝朝侍候着的张德钧吩咐道:“传朕口谕,过太原后,让折妃母子,前往保德府,代为祭奠一番。正好,二十多年了,也让贤妃,荣耀而返!”

“是!”

“陛下宽宏仁德,臣感佩不已!”石熙载在旁闻之,当即道。

刘皇帝笑了笑,一阵秋风吹过,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见状,石熙载道:“陛下,此间风凉,还是回堂歇息吧!”

刘皇帝也不强撑,他如今还是很注意自己身体的,起身,又对石熙载吩咐了一句:“祭祖的事宜,你协助李业筹备一番!”

“这是应该的!”石熙载当即应道。

到了晋阳,祭天祭祖,自然也是必须的。

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5章 名单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7章 武德司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19章 幸西京第1章 乾祐灭佛第218章 走私第8章 巡视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387章 就国第178章 会猎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74章 万岁呼声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227章 延州事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772章 处置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213章 雨雪冰霖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8 状元第308章 新贵第127章 不允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41章 刘信遭贬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46章 底层第13章 相敬如宾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06章 诱惑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32章 潞州震动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72章 封王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8章 棉第204章 解决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240章 家宴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9章 医政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17章 泼冷水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60章 都安心了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章 何谓开宝第68章 婚宴第298章 事泄了
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5章 名单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7章 武德司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19章 幸西京第1章 乾祐灭佛第218章 走私第8章 巡视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387章 就国第178章 会猎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74章 万岁呼声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227章 延州事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772章 处置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213章 雨雪冰霖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8 状元第308章 新贵第127章 不允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41章 刘信遭贬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46章 底层第13章 相敬如宾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06章 诱惑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32章 潞州震动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72章 封王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8章 棉第204章 解决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240章 家宴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9章 医政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17章 泼冷水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60章 都安心了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章 何谓开宝第68章 婚宴第298章 事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