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

精致而华丽的官驾自长街驶来,停在王家府门前,一干僮仆紧张而殷勤的侍奉下,一名体貌清癯却极具威仪的老者下得车来,轻轻地抚过身上紫袍,开动稳健的步伐,回府而去。

老者正是当朝宰臣、吏部尚书王士廪,前武德使、江南布政使、宰臣、都察使、山阳巡抚使王玄真之孙。换在六十年前,只怕谁也不会相信,一个“鹰犬爪牙”出身的家族,在六十年后,竟能成为帝国名正言顺的豪门士族。

王氏之兴,最早起于世祖开宝时期的武德使王寅武,但真正的奠基者,便是王玄真了。作为一个罪臣之侄(王寅武因卢多逊案被世祖处死),先从“党项之乱”复起,又在武德使职位上挺过世祖晚年那酷烈的政治环境,最终还能为太宗皇帝接纳,成为雍熙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员干臣。

更可贵者,还能成为太宗皇帝钦命辅臣之一,虽然很快被老贵清流们排挤出中枢,也没能支撑到辉煌的建隆盛世到来,但王玄真为王氏家族所打的基础,已然足够深厚。

在整个世宗时代,王氏都处于蛰伏养望的状态,王玄真长子王学坤、次子王学培也都顺利入仕,尤其是王学培,一度官至淮东布政使,虽然没能达到先父的成就与地位,但却稳稳地守住了权势富贵。

至于这王士廪,则是王家是长房嫡孙,从小便表现出过人天分,八岁即能属文,对时政也常有惊人见解,他快速成长的那段时期,也恰是帝国走向建隆至盛的阶段,对世宗皇帝进行的多项整顿改革,也都有极深的认识与见解。

正因有诸多奇异之处,王士廪得到了父叔的全力支持,经过进士、观政、县州府一条龙履历之后,于建隆后期被活动进东宫任职。

那时,世宗皇帝封禅未久,但老已显,而太子刘继礼则春秋正盛,虽有杨皇后与刘继英之威胁,但对于王氏家族来说,还得是太子正统更值得投资。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太子刘继礼不幸早薨逝,这打断了很多人的计划与安排,包括王家。或许也正因如此,方使王士廪更加快速地脱颖而出。

自建隆二十年起,持续了三年的夺嫡之争,在世宗皇帝的压制下,固然保持着一些基本的“底线”,但其中伴随着的刀光剑影、明枪暗箭,也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也正是在一种看起来十分艰危的局面下,王士廪凭借着几次进言分析,逐渐成为当时还是皇孙的刘维箴最重要的谋臣。

王士廪的策略,一在“孝”,二在“忍”,三在“等”,但其中分寸与火候,却实则很难把握,如非王士廪时时提点设谋,以刘维箴之庸弱,未必就真能等到刘继英“犯错”的那日。

正因东宫时期的“同患难、共艰危”,等到刘维箴继位,王士廪也顺利熬出头,对于这个心腹重臣,“讲义气”的刘维箴给了十分丰厚的回报。

先以其为少府,接掌皇帝财库,后升至殿中监,没两年便登堂入室,以都察使之职拜相,及范仲淹还朝任尚书令,王士廪也趁着朝局大变,在皇帝的支持下,晋位吏部尚书,成为朝廷排名前列的宰相。

而自刘维箴继位以来,在政事堂层面,由他亲自下场博弈,只有两个大臣,一是王士廪,二就是兵部尚书李开源。而李开源,可是世宗原配李皇后的侄子,是皇帝的表舅。

由此可见,王士廪在皇帝刘维箴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正统皇帝虽以“庸弱”示人,但皇帝这面大旗的价值与作用,却被王士廪极大地利用起来了,既为国,也为己。

也正是通过王士廪这十来年的努力,王氏家族开始真正地蜕去凡皮,脱胎成为帝国的士大夫家族,官僚新贵。

作为站在帝国顶层的士大夫,王士廪对君王忠诚,对国家也有担当,两者之余,也免不了对个人名望与家族利益有所扶持。

就如此时,回府过堂,已于堂间等候,面色凝沉,满怀心事的一名中年,时任财政司度支部江淮左计使的王志民,这是王士廪的侄子。

见到王士廪回府,王志民立刻起身,急忙上前,主动接过王士廪的帽冠,态度异常谦卑:“恭迎二叔回府!”

王士廪只是看了他一眼,没有作话,在两名女婢的伺候下,脱去显贵却厚重的绣华外袍,净手洁面,落座,饮下一口热茶之后,方才问王志民道:“坐不住了?”

整个过程,王志民都老老实实候着,不敢有丝毫不矩,闻问,方才语带委屈地答道:“侄儿只是心中不甘,情况怎会突然变化,让那王安石鸠占鹊巢?”

“所以,你是上门找老夫要解释、讨说法来了?”王士廪淡淡然地道。

闻问,王志民脸色微变,赶忙道:“小侄岂敢,只是倍觉憋屈罢了!”

见其状,王士廪冷冷一笑,道:“命官要职,国家重器,可不是我王家私产,你若是以为,老夫身兼天官,答允你的事,就万无一失,那你这个官,就合该当到头了。

宦海沉浮,疾风骤雨,若经受不住吹打,若仅汲汲眼前小利,那你莫若辞官,还乡治学种地,否则早晚自陷其中,败坏我王氏家风声望!”

王士廪这番话,可谓严重了,王志民闻之,则更觉冷水浇头,双腿一软,便跪下道:“小侄利令智昏,失了方寸,有负二叔教导,还请二叔责罚!”

“你已是四品高官,朝廷干吏,不是蒙学小童,还需老夫时时提点教育?”王士廪冷斥道。

王志民又叩首道:“小侄知错!江海关之任,再不提及!”

“起来吧!”审视了王志民一会儿,王士廪方松口道。

“谢二叔!”

“一个小小的税务副司,也值得你如此追逐?你是关心朝廷关税岁入之重,还是和那些蝇营狗苟一般,冲着捞钱取利,奔着上海的销金窟去?”

面对王士廪的诛心之问,王志民脸上恍过一抹慌张,但迅速稳定心神,严肃道:“小侄既受二叔教诲,怎可有此小人之心,奸人之志?唯求忠君报国,治政安民!”

对此,王士廪笑了笑,不置可否,然后语气再度低沉下来:“你不是想知道缘由吗?老夫便告诉你,范希文给那王安石批了张条子,你说,老夫能直接拒绝吗?”

闻言,王志民先是一愣,紧跟着便面露愤忿,道:“国家公职,范相公怎能私相授受,任人唯亲.”

“好了!宰相之尊,岂是你能非议的?”听其言,王士廪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厉声喝止道。

“是!”

话虽如此,但此事在王士廪这边,实则是很难轻易揭过去的。范仲淹秉政的这些年,作为深受皇帝信任的吏部天官,同时也是个见识、能力、手段都不俗的政治家,王士廪在很多方面都很配合范仲淹。

范仲淹对朝廷对人才选拔与官吏培养等方面的诸多意见,王士廪也是尽量配合,虽然这其中有王士廪借范仲淹之手,建立自己权威,安插自己人手的背景,但在范仲淹对吏部事务的干涉上,王士廪还是相当忍耐的。

而范仲淹,对王士廪的评价,也相当高,两者之间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敦睦情谊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王士廪权威的巩固,这份“合作关系”也就越发脆弱了,作为一部主官,也是政事堂一尊“活佛”,岂能喜欢旁人的横加干涉,即便你是首相。

就拿江海关总税务司副使一职来说,王士廪就不禁怀疑,是范仲淹提前得知消息后,前来设阻。因为这两年,范仲淹开始对朝廷的恩荫制度动心思了,那些控制、压制的举措十分明显,朝里朝外已经有一大批才干不足、德行有亏抑或治事有失的权贵子弟,被范仲淹施压罢免了。

在这件事上,王士廪本能地感到排斥,毕竟他本人就是恩荫制度的获利者,但朝廷中充斥着不合格的权贵子弟,也的确不妥。

本着为国家计的原则,王士廪在尽力周旋协调之余,也帮支持范仲淹清理了一批庸才。但是,当这股风吹到自家人头上时,王士廪实则也怒从心起。

面色沉凝地思忖几许,王士廪忽然抬头,又露出点轻松的笑容,道:“江海关你去不了,但东南一样去,老夫已经拟好,淮南转运使的差事,就落在你头上。”

“这一次,不会再出差错!”王士廪又言辞凿凿地补了一句。

闻言,王志民面色大喜,赶忙拜道:“多谢二叔提携!”

淮南转运使,可是从三品的官职,是淮南转运司的二号人物。朝廷的财税转运制度,已实行百年,几大转运司中,尤以东南转运司最为瞩目,毕竟负责的是东南财税重心,朝廷最重要的税赋来源之一,尤其在海外拓殖贸易兴起之后,就更一发不可收拾。

而东南转运司,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两淮、两江、闽浙六道,其中淮南转运司则负责两淮财税审查、收缴、入京事项,权力很大。

论油水,未必就江海关多,但权势与影响,则又不可同日而语了,关键在于,这可是实权正职。可想而知,能够把这样的职位拿出来,交给自家侄子,以城府深厚如王士廪,其心中究竟积攒了怎样的情绪。

将王志民打发掉后,王士廪正坐于堂,沉思良久,老脸一直阴晴不定的,他思考时,家人一向不敢打扰,直到他那聪明伶俐的小孙儿,活蹦乱跳地来找祖父用晚食,面上才再度露出和蔼的笑容。

只是,王士廪的心中,却暗暗说道:“范希文,你这个尚书令,做得够久了!你范某人做得,我王某人做不得?”

事实上,还真就做不得,至少下一任不可能,按照既有之规则,范仲淹之后,接替尚书令的,基本就是勋贵集团的代表。

王士廪能争取的,显然只有下下任,基于此,他自然感到巨大的紧迫感,毕竟,他也年逾五十了,同样没多少日子久等了。

于是,悄然也是必然,“倒范集团”又增加了一员主力大将.

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242章 战后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44章 个中弊端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401章 老郭威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2章 慈父的关怀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433章 圣训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92章 定州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42章 战后第162章 兵事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416章 尾声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94章 盐州第1676章 惨重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93章 升迁第452章 皇孙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99章 北使南归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6章 西面来人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6章 西面来人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487章 “惊喜”第92章 大调整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11章 旧识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18章 蒲阴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81章 厮杀汉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174章 帝崩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697章 蠢蠢欲动
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242章 战后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44章 个中弊端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401章 老郭威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2章 慈父的关怀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433章 圣训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92章 定州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42章 战后第162章 兵事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416章 尾声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94章 盐州第1676章 惨重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93章 升迁第452章 皇孙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99章 北使南归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6章 西面来人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6章 西面来人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487章 “惊喜”第92章 大调整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11章 旧识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18章 蒲阴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81章 厮杀汉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174章 帝崩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697章 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