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挣扎无力

北汉乾祐五年正月二十二,南下迎击南唐西路援军,先后全歼许文禛、陈军两师之后,汉帝刘承祐,率师复归寿春大营。留守的汉军将帅,在向训的带领下,恭拜于肥水浮梁。

“末将等,恭迎陛下,得胜还营!”浮梁前,向训当下一礼。

“诸位免礼!”刘承祐高坐御马,面色平静,毫无骄态,率师迎接南唐援军取得的战果,似乎并未让其心中产生多少波澜。

大量的舟楫,在水军的护卫下,自淝水南边北来,每艘船吃水极深,几乎尽耗其负载。针对陈、许二军的歼灭,汉军这边,斩获之能用丰厚来形容。

除却前后杀伤两万人,俘虏四万余,便是随其军运输北上的粮食、军械、驮马等辎重。即便因战事之故,消耗、损毁有三成多,剩下的缴获,仍旧让刘承祐调动了足足一百五十艘船,方才装载完毕。粗略估算,若省着点用,此番缴获所得,可供征淮的二十多万北汉军民,至少一月之用。

因此,刘承祐差点给俘虏的陈觉,封了个“淮南行营粮械使”的官职,以筹其转运之功。当然,这只是刘承祐仅存的一点恶趣,并未刻意去折辱陈觉,反而将之释放了,手书一封,让他做个信使,回金陵交给李璟。

随着得胜之师归来,天子还营,几座汉军大寨之中,爆发出猛烈的“万岁”欢呼声,声浪滚滚,若九霄惊雷,震天撼地,持续了许久。

而受汉军欢呼声影响最大的,当然要属被围的寿春唐军了,听其呼声如潮,城内军民,无不震恐。因为万岁呼声后,是一阵一阵“援军覆灭”的宣告声。

闻悉,寿春守军的主要将领何敬洙、张全约、徐象等人,齐齐来到北城头。在城外已被汉军犁平的地面上,摆放着大量缴获的唐军旗帜、甲仗,服色,明明白白地证明着什么。

“何公,援军真的覆没了?”张全约神色震恐,看向何敬洙:“汉帝没有率多少人马南下啊!这才几日?”

何敬洙身形木然,左手的伤口远未愈合,所幸正值初春,天气没那么炎热,此时竟有些颤抖,苍老的面容间,隐隐透着些病态。事实上,不只是寿春城处于崩溃边缘,作为主将的何敬洙,也快至油尽灯枯了。长时间的典军、困城,对于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将而言,实在太不容易了。

在刘承祐南下迎战陈、许二军之时,稳守城池,待机而动的何敬洙,并没有坐观。而是率军果断出击,想趁城外汉军战兵不足,对汉军发起一波反攻,不说完全打破困势,也要阻遏延缓汉军屯兵、攻城的脚步,给寿春以喘息,给南唐朝廷更多准备的时间。

他的目标也很明确,没有想对汉军造成多大的杀伤,而是直指汉军东北方向的后勤大营,这是他早早探处明了的。为此,何敬洙还先耍了个心机,以张全约率军攻汉军西寨,徐象领军攻北寨,吸引注意力,而后自拣寿春城中最精锐的五千军,备好引火之物,直向东北辎营。

何敬洙的这番操作,还是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毕竟精锐兵力的削弱,对于汉军比较冒险的困城立寨而言,在防御上是难免有所疏漏,无法像前番那般面面俱到。

若是真让唐军得逞,毁了粮草大营,那么寿春之汉军,不说直接崩溃,但围城之势必破,甚至只能选择后撤休整。毕竟,行军打仗,粮食补给乃是命脉。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可惜的是,何敬洙的对手是向训,他奉命守寨,自感责任重大,也知辎营的重要性。当何敬洙露出獠牙之时,果断增兵,加强防护,并亲自坐镇。为此不惜抽调其他营寨的兵力。

何敬洙欲打汉军七寸,向训也知轻重,在他脑里有很清晰的认识,哪怕其他四寨都破了,只要粮食还在,迟早可复立。再者,唐军还没有尽破汉寨实力。

在向训沉着的指挥调度之下,何敬洙的算盘终究落空了,再兼有孙立、李重进、王彦升、高怀德等将领军厮杀,以唐军败退还城告终。

一番交锋,汉军军民伤亡近三千,而出城的唐军,则死伤过半,论野战攻坚,唐军远不是汉军对手。而此战之后,寿春守军再伤元气,再无主动出击之力。

此时,何敬洙头一次感受到这初春的和风,竟是这般萧瑟,身心俱冷。能够感受到,身边将校们的疑惧。

没有正面回答张全约的问话,何敬洙只是异常平静地说道:“都准备好吧,最后一战将至,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言罢,便转身缓慢地,一步一步,走下城垣。何敬洙心里显然已经十分清楚,寿春城是守不住了,以眼下城中的情况,根本无法坚守到下一波援军的到来,再者,南唐朝廷是否还能再组织起一支援军,何敬洙自己都没有信心。

甚至于,他都没再同下属将校,说守住城池之类的话。年老,并不昏聩,底下的军使将校们,有多少和他同心者,都值得商榷,何敬洙自己也不在意了。但不管如何,

就他个人而言,已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心理准备,左右不过以死殉国罢了。投降,何敬洙脑子里根本没那个想法,倒不是对于南唐有多愚忠,至少在北汉南侵之前,南唐朝廷对他,并不算多优待。只是,历尽乱世,已在花甲之年,自有其坚持,青山埋骨,马革裹尸,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

望着何敬洙凄清中透着坚定的背影,几名军将面面相觑,却相顾无言,各怀心思,各自散去。

左神卫军指挥使徐象心情沉重地回到北城厢内的营宿内,深蹙着眉头。一阵脚步声传来,抬眼看,是神卫军下一营指,自己的心腹部曲。

“都将,援军既殁,寿春再无可依者。汉军总攻在即,眼下城中人心浮动,断难守之,难道我等当真要与此城陪葬吗?”小校压低的声音中透着点激动。

徐象凝神,问他:“你觉得,本将该怎么办?”

闻问,小校朝徐象靠近了些,说道:“以汉军的实力与攻击力,一旦发起总攻,城破就在旦夕之间。自北汉南征以来,朝廷用人不淑,决断不明,皇帝仅坐龙床,而驭大兵,以致我军连战连败。到如今这个境地,淮南诸州必不能守,甚至于国祚不保。

以属下之见,莫如献城投靠,保全性命。几次厮杀下来,我神卫军已不足三千,若能以之献与汉帝,求得官职荣禄,亦未可知!”

“你这是要让我背君叛国!”徐象怒道,犀利的目光投在小校身上。

“都将所指,哪个君,哪个国?”见状,小校也放开了:“徐氏原本也是吴王臣子,以臣代君,行篡逆之事,僭称李唐。窃据江淮,实则也不过一割据诸侯罢了,如论正朔,还得属中原强汉!汉军的强大,此番我等也都见识过了,绝非南唐可以匹敌,我等投诚,亦是臣服皇朝正统,何谈背叛?”

刘承祐若是知道,唐军中一名不文的小小指挥,竟有如此见识与口才,或许爱才之心便生了。

听其言,徐象眼神闪烁了下,道:“你我,乃至神卫军将士,皆是江东之人,如阵前倒戈,祸及家人,如何是好?”

注意到徐象的眼神,小校心知,这徐都指挥使实则已然动心了,道:“唐主素以仁德示人,岂以三千士卒,而行株连之事。”

“再者!”说着,小校的眼神中也露出一抹狠意:“倘若唐主株连家小,则我等更可放心投奔,汉帝亦可安心。大丈夫,何患无妻,只要名禄加身。届时,北汉灭唐,我等正可随之反攻,破了金陵,为家人复仇,以告慰之于九泉之下!”

徐象忍不住看了看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部曲,从来没发现,竟有如此“器量”,令他心里一阵发寒。

然而细思之,却当真不由心动。徐象如今才三十来岁,正值壮年,可不想真与寿春共存亡,就这般交待在这儿。至于对背叛南唐,还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君臣义绝,是这个时代长期以来的状况,并不会有道德上的谴责。至多,如家小因此遭到祸害,心里会有些愧疚。

“哎,实在令我左右为难啊!”思虑片刻,徐象不禁感慨一句,而后突然扭头看着部曲:“你可愿替我为使,去联络汉营,表我投诚之意?”

小校直接应道:“属下愿往!”

“今夜,我安排你自北门,缒城而下。神卫军将士的性命,都托付于你了!”

第61章 赵二为官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3章 考校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47章 德胜渡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497章 重拾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73章 纸上谈兵第66章 商业互吹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2章 二代勋贵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487章 “惊喜”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6章 虒亭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194章 减税难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48章 老皇帝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68章 湖南乱第62章 难得迟疑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51章 听政2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30章 小市民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51章 听政2第201章 捐资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36章 奉宸营第29章 独眠孤馆第150章 听政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340章 定论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336章 橐相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376章 拷问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22章 睡仙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348章 老皇帝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
第61章 赵二为官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3章 考校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47章 德胜渡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497章 重拾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73章 纸上谈兵第66章 商业互吹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2章 二代勋贵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487章 “惊喜”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6章 虒亭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194章 减税难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48章 老皇帝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68章 湖南乱第62章 难得迟疑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51章 听政2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30章 小市民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51章 听政2第201章 捐资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36章 奉宸营第29章 独眠孤馆第150章 听政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340章 定论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336章 橐相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376章 拷问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22章 睡仙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348章 老皇帝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