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下诏北伐

乾祐十一年七月朔,崇元正殿,一场规模宏大的册封典礼得以落实,在后妃、宗室、皇亲、贵族、内外大臣的见证之下,汉帝刘承祐正式册封二皇子刘旸为太子。

在一系列庄重而严肃的典仪过后,在场文武,齐齐整整地向刘旸行礼。十岁的刘旸,冠冕齐备,一身龙袍黄灿灿的,被装饰得漂漂亮亮的。站在丹墀上,望着满殿的公卿文武,匍匐在自己脚下,一时间,并不那么得适应。

忍不住回头看了眼爹娘,却见皇帝老子满脸威严,高凌之势不似凡间人物,令人生畏。反倒是娘亲大符,虽然也保持着威仪气度,但目光之中满是鼓励与期许。

毕竟识文习武多年,也跟着刘承祐出巡过,有些见识,也经历过大阵仗,深吸了一口气,稳住身心的紧张,按照事前的教导,宣恩大臣。

刘承祐正居御座,浑身透着一股威压众生的气派,目光平静,观察着刘旸的表现,规矩按制,还算不错。若是连这种阵仗,都经受不住,那这个太子,也就太让人失望了。

事实上,刘承祐平日里也时不时地亲自教导刘旸,对其资质,如果当真不堪,即便是嫡长子,刘承祐也不会立他。当然,太子虽立,却也代表着一场长期的严格考察,正式开启。

太子的位置能否坐稳,就得看刘旸自身的福运与能力了。

大殿之中,当然有一些心思别样的人,比如贵妃高氏,惠妃符氏。高贵妃见到这副场面,看了看高高在上的刘皇帝,距离他最近的是太后与符后,心中充满着苦涩与无力感。而见着自家儿子刘晞,没心没肺地对刘旸行臣礼,更有种怒其不争的愤懑感。

而符惠妃,则是小女人的情绪更重一些,目光有些幽怨,毕竟她也生了儿子。折娘子则目光则要平和些,看得很开。

刘承祐也观察着其他几个儿子的表现,都规规矩矩的,长子刘煦仍保持着一贯以来,几乎印入骨子里的温雅,带着笑意。老三刘晞一脸淡淡然的表情,只是目光显得有些散漫。老四刘昉倒是聚精会神地看着二哥,带着少许的好奇。至于老五刘昀、魏王刘旻,则是打酱油的了。

礼成之后,刘承祐又让太子刘旸乘御辇,在数百名大内卫士的护卫下,出宫巡游天街,接受东京百姓的欢呼拥戴,也是向天下正式彰告此事。

入夜,崇元殿御宴,乃是应有之事,朝贺献礼。同时,经过与符后的商量,刘承祐也给刘旸配备东宫属官及卫士,一切规制,皆从他当年做太子时。

从刘承祐的表现来看,对于太子刘旸,他确实是抱有一定的期许的,该有的地位与待遇,绝不短缺。毕竟是太子,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不是儿戏,刘承祐的态度摆得很端正,很重视。

“今天累了吧!”坤明殿内,看着还穿着一身明灿灿礼服的刘旸,大符温柔地说道。

刘旸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见其这副模样,大符将他召至身边,摸着他脑袋,道:“从今之后,你就是大汉的太子了,也要开始学会体谅你爹爹的辛劳与苦心。你今日之乏累,比他十年如一日的勤勉相比,却是微不足道,你要明白此事。在朝为君臣,下朝是父子,要对你爹爹保持恭敬......”

对于大符的话,刘旸并不能完全明白,但他是个听话的孩子,只是点头称是。不过,稚嫩的脸上,又不禁露出少许的迟疑。

大符问他,刘旸说道:“娘,我见公卿、长辈还有兄弟们给我行礼,不知为何,感觉很是紧张,以前从未有过!”

对此,大符露出点浅笑,轻叹道:“这便是储君责任之重啊!”

......

太子的名分定下之后,刘承祐全部的心思都放到北伐的筹备事宜上来,在他的鞭策之下,整个朝廷都紧密地运转起来。

三司大发府库,采买一切军需所用,从被服、鞋袜、手套、雨具、帐篷、载具,只要军队用得上的,都是大肆采购,一时间,使得东京城内外的手工业者们,狠狠地赚了一笔。

武库大开,积极外运,而各类军器,更是扩大生产规模,全力开工,大量的原料输入作坊,在数千的工匠的手中,打造成一个个收割性命的战争凶器。按照兵部的汇报,仅各类弓弩箭矢,前期便要准备300万支。

粮草先行,到中秋之前,经京畿转运北上的粮食已达二十万石,而作为北伐前进基地的永清军,屯粮更是超过四十万石,这还是在朝廷没有完全动员开的情况下。编在北伐序列的禁军,也在枢密院的调度下,分批北上。

就如事前所预料的一般,大汉的军事准备与调动,不可能完全迷惑住敌人,但因朝廷的一系列惑敌策略,使得目标被发觉的时间,大大拖延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紧张的,乃是金陵朝廷。因为册立太子的缘故,刘承祐下诏李璟入朝观礼,以李璟的脾性,当然不乐意,更加不敢去东京了。不敢直接拒绝,推脱说疾病未痊,再兼道路甚远,时间不够,怕赶不上,为免失礼,就不去了。不过,还是命唐臣携重礼北上,敬献汉太子。

这当然不会让刘皇帝“满意”,其后,李谷便开始在扬州搞事情了,扬州水师出动,阅兵于江山,使得江阴沿岸的南唐军民是风声鹤唳。

再加上中原涌动的洪流,有所察觉的金陵朝廷更是惊恐不已,虽有林仁肇等将力主对抗,李璟还是畏惧难安,再派使节,二度携礼北上,想要求得一个平安。

南唐如是,塞北契丹人又岂会毫无所觉。事实上,不管大汉兵马调动为何,他们都已经在做战争准备。雁门之战后,大汉保持着仅有的使节往来,也有迷惑汉廷的意思。

从耶律璟北还上京之后,辽国的在籍士卒,尤其是其主要兵力的诸部部族军,都加紧了操练,并选拔精卒悍将,准备南掠。

同时,耶律璟也广派使,分遣归附辽国的北方诸族,提前沟通好,做好了征召其众南下的准备。对付大汉,怎么能没有仆从炮灰呢。

就这样,前期是双方各怀鬼胎,各自筹备,耶律璟原本只是在加强辽国的军事训练与建设,并准备按照耶律挞烈的建议,先行杀掠,疲弱大汉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觉到不妙了,大汉那大举动员,咄咄逼人的态势,太令人心悸了,那是要吃人啊。得知大汉的异动,辽国君臣,也加快了备战步伐,许多本欲缓行的规划,也不得不加速。

进入8月过后,两国之间,基本已经是摆明了刀枪,争锋相对,准备大战一场。辽国是在等秋高马肥,大汉则是前期充足准备,兵马调度,同时等候秋收,民力充沛。

中秋过后,在两国加紧兵马陈边的过程中,双方的骑兵,已经在边境交锋厮杀起来了,以幽燕的交锋,最为激烈,辽骑所至,最南已至涿州。并且这一回,不是燕骑的单独对抗,河北边军所辖马军,悉数北调参战。

到8月20日,过完了中秋,汉帝正式下诏,北伐契丹,天下瞩目。到此时,在河北地区,大汉已集中大兵二十万众。

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383章 敞开谈第391章 暗箭第1809章 饯行第1736章 试炮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48章 老皇帝第465章 “教匪”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71章 叛军势蹙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104章 在真定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80章 赏功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世宗篇27 南洋勾吴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0章 “暴毙”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21章 西巡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世宗篇51 皇太孙第345章 剥削者第35章 瑶华春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33章 西巡结束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80章 进攻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56章 腹心之谈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9章 连夜南进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52章 巫宦之国
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383章 敞开谈第391章 暗箭第1809章 饯行第1736章 试炮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48章 老皇帝第465章 “教匪”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71章 叛军势蹙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104章 在真定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80章 赏功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世宗篇27 南洋勾吴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0章 “暴毙”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21章 西巡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世宗篇51 皇太孙第345章 剥削者第35章 瑶华春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33章 西巡结束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80章 进攻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56章 腹心之谈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9章 连夜南进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52章 巫宦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