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

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

回到荣国公府,兄弟俩径入书房,赵匡胤显然有些疲惫了,不知是否太冷的缘故,整个人缩束着,直到仆役端进火盆,就着炭火的热量,整个人的状态方才好转一些。

“郭侗可惜了!”饮了几口热酒,赵匡义主动感慨道。

“既在其任,自当其责,没什么可惜的!”赵匡胤想了想,道:“只是,邢公走得太不巧了!”

“未必不巧!”赵匡义摇了摇头:“若邢公在,那么陛下严惩问责,也不稀奇,邢公既去,即便顾念老臣之谊,陛下也不得不高举轻放。据我所知,陛下原本打算将郭侗、王侁槛车还京,如今,只是召回了!”

听赵匡义说得轻松,赵匡胤烤着手琢磨了一会儿,又抿了一口酒,道:“陛下虽然刚忌雄猜,但从近些年看来,确实越发念旧了,这对我们赵家,也是好事!陛下,终究也老了啊.”

赵匡义点点头,有些认可,但表情显得有些深沉,显然,赵匡胤的一些体会,也不是赵匡义能够感同身受的。

“你如今在政事堂,协助太子理政,当更加谨慎小心,万事求妥!”赵匡胤语重心长地道:“以前赵普在,上上下下都盯着他,如今,只怕朝臣们的目光,有一大部分都放在你身上了!比起郭家,我们赵家的未来,才是祸福难料、缥缈难定啊!”

提及此,赵匡义眉头皱了下,沉思几许,道:“东宫的确有些不寻常,太孙未立,文涣的地位并不稳,太子对那萧妃,很是宠幸,不可不防!”

说着,赵匡义不禁叹道:“当初太子妃要收养文涣,我是十分赞同的,只是侄女做那意气之争,断了这条路。否则,有我们两家联手,文涣便无惧任何威胁,何来今日尴尬的境地!”

听赵匡义这么说,赵匡胤却没有呵斥什么,这毕竟是兄弟俩之间的私密谈话,不过,看他那一脸可惜的表情,赵匡胤摇头道:“如今再说这些,已然晚了!再者,陛下也未必会同意。

陛下对我们这些勋贵外戚,既防且用,尤好分化,怎会容许慕容、赵氏两家联合,倘若此,只怕打压之降临,便在不测之间,后果,可不是匡美那件事能比拟的!”

“话虽如此,思之仍觉可惜!”赵匡义道:“陛下与太子对两子虽然不偏不倚,但越是如此,越叫人不放心。萧氏契丹之类,如今却堂而皇之,僭居高位,简直沐猴而冠。如今,有人将萧氏之子与文涣同列,罔顾族裔血脉之别,实在值得警惕!”

看赵匡义越说越没边,赵匡胤不得不发话斥止他了:“慎言!慎言呐!”

看兄长甚至有些气急,赵匡义赶忙上前,把他手里酒壶抢过,探手轻抚着他后背,道:“我明白,这等交心之谈,也只有在二哥面前,能放得开了。”

赵匡胤缓了缓,轻声道:“在继嗣之君的问题上,陛下向来主意坚定,不容外人插嘴。看那些皇子,都是不凡之辈,过去这些年,虽少不了暗涌,但夺嫡之争始终难起,可见陛下之坚决了。

秦王、晋王、赵王,哪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宁肯置于边鄙,也不让他们在朝中起事。继世之君的考虑上如此,隔代之君亦然。

陛下这些年,屡屡召二皇孙进宫,除了享受天伦,只怕也存在考量的意思。诸皇子都是这般,在太孙的斟酌上,最终拿主意的,恐怕是在陛下的心思。

在此事上,我们能做的不多,你也实在不该干涉太深。如伱方才所言,若慕容、赵氏两家联合,干预太孙的确立,只怕不是富贵荣华,而是弥天之祸啊!”

赵匡胤这番分析,已经算是深刻,对刘皇帝也看得清楚,赵匡义也承认。然而,沉吟几许,还是忍不住道:“二哥考虑,深得要旨,只是,赵家已入局中,如何能置身事外?”

对此,赵匡胤也不禁沉默了,头脑虽然清晰,道理也想得明白,更知其中风险,但时势如此,亲疏关系摆在那里,避是避不过的,也根本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更何况,在太孙这个问题上,赵匡胤怎么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外孙。倘若要确立名份,那么赵匡胤也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所有能用的资源去运作支持,在此事上,没有任何退避的理由。

然而,认识越是清楚,心情才越是矛盾,在这个权力场中,越往上,越是有进无退,即便以他荣国公的显贵,也有万般无奈,也有不得不为。

看兄长一脸沉凝,赵匡义的表情却逐渐轻松起来,轻笑着宽慰道:“当然,陛下在,无人可逆。但,陛下已然老了,也终有山崩的一日。陛下御体状况如何,不得而知,然陛下近些年,日显苍老,却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

即便有所作为,也在将来,太子与陛下,终究是不同的,最终还得看太子的态度。而我们,即便不做近忧,也当做远虑!

只要文涣的地位确立了,那我赵家可享富贵五十年,甚至做到真正的与国休戚!”

说到这儿的时候,赵匡义深沉的双目中甚至焕发出一道亮彩,表情也略显兴奋。而听他说得如此露骨,赵匡胤一时也没有呵止。

过了好一会儿,情绪也渐渐沉淀下来了,赵匡胤又夺回了酒壶,抱在怀中,炭火照耀下的老脸阴晴不定。

烈酒辣喉,似乎让赵匡胤清醒了些,抬眼看着赵匡义:“匡义,我未必能看到那一日,赵家的未来,着落在文涣身上,但你这个叔祖,却要尽力扶持。日后赵家能负重担者,还得是你。我知道你素有见识手段,但我能给你的建议,只有四个字,小心切切!”

“二哥放心!”听赵匡胤这么说,赵匡义脸上露出了笑容,自信道:“我岂是不知分寸之人?东宫之事,我绝不敢逾越干涉,但朝廷之事,职责所在,自当锐意进取。”

说这话时,赵匡义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眼见萧思温这契丹老酋在朝廷越站越稳,以前是未视作威胁,如今,却必须要防备起来了。

“二哥,还是少饮酒酿啊!”见赵匡胤又拿着酒壶往嘴里灌,赵匡义劝道。

赵匡胤摇头,洒然笑道:“我若饮酒,或许夭寿,但若是不饮,数日之间便为酒瘾折磨死”

当然,这话也就是自我调侃,赵匡胤确实好酒,几十年来无酒不欢,但随着年纪上来,疾病屡屡造访,比起过去已然克制了许多,只是,有些习惯是不能改的,至少在旁人看来,荣国公恶习难改。

第341章 向钱看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27章 不允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324章 交代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487章 “惊喜”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91章 作别西行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64章 沉默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48章 老皇帝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7章 附议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61章 晋阳来人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385 礼宾馆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51章 寿国公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48章 接纳回归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12章 整风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34章 东路军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章 风波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20章 折家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311章 旧识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39章 连夜南进第115章 冬月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69章 影响力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
第341章 向钱看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27章 不允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324章 交代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487章 “惊喜”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91章 作别西行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64章 沉默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48章 老皇帝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7章 附议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61章 晋阳来人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385 礼宾馆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51章 寿国公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48章 接纳回归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12章 整风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34章 东路军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章 风波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20章 折家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311章 旧识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39章 连夜南进第115章 冬月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69章 影响力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