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辽帝之亡

“庸医!庸医!”御帐之中,耶律德光日常发怒,散落的头下,面皮有些变形,那是痛苦的扭曲,用力将一包已没有凉意的“冰袋”砸在地上,眼神中满是暴虐,盯着跪在帐中的两名医官:“除了这无用的水袋,你们就想不出其他办法了吗?”

这段时间下来,哪怕是不同医理的耶律德光,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出问题了。原本只是燥热难耐,他只当是不习南朝气候,水土不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叫军中医官治疗,可惜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日渐加剧,等到栾城,耶律德光已经有些心力交瘁了。

耶律德光的病,表现出来,就是“寒热之症”,已热极生寒。他找的医官,都是胡医,为了解决其“内火”旺盛的问题,多采取契丹的传统疗法“冰敷法”。

基本就是,聚寒冰于胸腹、手足、心腋之间,以治其热症。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能解一时痛苦,却难以根除,且有很大的副作用。到此刻,耶律德光的病已经恶化了,且恶化的速度很快。

这样的情况,耶律德光自然是怒不可遏,而两名契丹医官,则有些束手无策。“冰敷降热”的方法,是契丹医家百姓多年来与这种自然引发的发热疾病斗争总结下来的经验,一向有用,在南朝也不奇怪,谁知道用到耶律德光身上,就是不做效,反而有反作用......

面对辽帝的喝斥,两名医官很惶恐,惶然无措,只知道连连告罪,自承无能。

“废物!留你们何用?”耶律德光的杀心很重,泛红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语气森然地朝侍卫下令:“拉出营门,斩首!”

根本不给两名医官求告的机会,当然,求饶也无用。很快,两名医官的便送了性命。

人杀了,但耶律德光的病痛却没有丝毫缓解,躺在胡榻上,渐觉发昏闹热,为了抑制身体的高热,还得继续用那无用的“冰袋”。

还是在一名内侍的建议下,耶律德光还是决定试试汉医。在军中,有不少原本汴宫中的御医,很快便找了名老汉医。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御医年纪很大,一看就是那种“临床经验”很丰富的医者。对耶律德光望闻问切一番,在侍卫、近臣的严密监视下,给耶律德光施了几针,竟有所缓解。

趴在胡床上,耶律德光的“哀吟”声都舒服了许多,裸背上还扎着几根银针,头上、身上疯狂盗汗,偏着头眯着眼对着那正在给他开药的御医,嘴里赞誉道:“不过扎几针,竟然有如此奇效,这针灸之术,这般神奇?你姓王是吧,朕一定要重重赏你!”

老御医谨慎地谢恩,丝毫不敢有所大意,入帐之前,他可真真地瞧清了御营前的那两滩血。榻上的辽帝,如今可是个暴虐的主。

一面恭敬地将药方交与内臣,老御医一面朝耶律德光叮嘱着:“陛下所染热疾,皆因情志刺激而致气机不畅,郁而化热,再加不习中原炎热,外感疬气,故有此症。医官前以冰敷降热,略有效果,然冰倾肌骨,使邪气内伏,邪无出路,病则缠绵。”

“老朽银针度穴,稍解其苦,尚需用药静养。接下来,陛下不宜多思、过虑、劳神、动怒,嗯......”略微犹豫了下,老御医瞟了眼侍候在侧的美貌婢嫔,补充道:“最好,远离女色......”

听完老御医的话,耶律德光直接反驳道:“其他的,朕都可以听你的。唯独这女色,有所不妥。朕困于热症,女人属阴,正合御女以泄火去热。按照你们汉人的说法,阴阳相济,乃是天地至理,哪有远离女色的道理!”

闻耶律德光这通道理,老中医很识趣地不作话了,他多说那两句话,都只是略尽本分,以全性命罢了。至于规劝这辽帝,他可没这麻烦的想法。

背起药囊,自御帐出,踏出帐门的时候,老御医重重地舒了口气,回首望了望,脸上露出少许莫名的色彩,晃着脑袋退下。跟着去领了赏赐,这回倒不用回那杂乱腌臜之所,就近给他找了处干整的小帐休憩,以便耶律德光随时传召。

耶律德光这边,经过一番诊治,热症果然渐解,虽仍感体内积有热毒,却也不似此前那般难熬了。精力恢复到了近段时间最佳状态,甚至于,身体有些亢奋。

宿营栾城后的这两日,因病症加剧,耶律德光是不得不去女色,纵使有心,却也无力。但这稍有好转,那可心却忍不住再度躁动起来了,他并非口是心非,当真如其在御医面前讲的那般,以女人如水的温柔,来缓解他体内的燥热与戾气。

......

纵欲,尤其在有热症傍身的情况下,后果来得很快,很严重。就在当夜,扬鞭策马之时,耶律德光突然吐血休克,昏迷过去,短暂的时间内,竟至弥留。惊得一片鸡飞狗跳,赶忙请来那老御医,经过一番费力的抢救,总算将耶律德光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一直到第二日午后,耶律德光方才从昏迷中醒来。格外虚弱的样子,偏过头,昏花双眼能看望到从榻前到帐外跪倒的一票契丹贵族、大臣、将帅......

“陛下!陛下!”见到耶律德光醒来,一干人膝步上前,激动地呼唤着,表现得十分忠诚的样子。

场面有些乱,还是在耶律阮的呵斥下,方才安静下来。耶律德光头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这般孱弱,动弹一下都那般沉重。此前是热,这一回,燥火是发泄掉了,如今浑身满是阴冷的感觉,渗人的凉意不断侵入肌肤,不禁哆嗦。

看着御榻前的这个场面,耶律德光此时有种看透一切的感觉,目光在耶律阮身上停留了片刻。吃力抬了抬手,冷硬地呵斥着众臣:“都跪在这里干什么?朕微感小恙,已大碍。都给朕退下,安定军心!”

“是!”

群臣退避而出,神色不一而足,而耶律阮与少数人,脸上难免流露出些许异样。耶律阮心头有点波澜,在耶律德光昏迷的这短短的时间中,他成了全军的主心骨。他也已问过了那御医,皇帝的病,有些难熬了。

都知道耶律德光染病了,但谁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短短的三两日间,加剧加重,甚至差点一命呜呼。可谓是,病来如山倒。

耶律德光这边,在屏退群臣后,再也掩饰不住他的虚弱。虽然,他的病弱早就显于人前。此时的耶律德光,面容间满是老态,不过两眼仍旧犀利骇人,不过就如一头褪去了獠牙的虎罴。

休憩了许久,一直到傍晚时分,耶律德光诡异地好了许多,身体慢慢地恢复着精力,就如一汪甘泉,注入了干涸的土地一般。但是耶律德光,却莫名地感受到一阵心悸。

此前,留守上京的皇太弟耶律李胡遣使南来问事,未及回复。耶律德光此时心有所感,召来几名臣子。

“遣使归上京,报与皇太弟!记录!”帐中已掌起了灯,耶律德光背倚靠枕,以一种病弱的声音,缓缓说道:

“初以兵二十万降杜重威、张彦泽,下镇州。及入汴,视其官属具员者省之,当其才者任之。司属虽存,官吏废堕,犹雏飞之后,徒有空巢。久经离乱,一至于此。所在盗贼屯结,土功不息,馈饷非时,民不堪命。河东尚未归命,西路酋帅亦相党附,夙夜以思,制之之术,惟推心庶僚、和协军情、抚绥百姓三者而已。今所归顺凡七十六处,得户一百九万百一十八。非汴州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且改镇州为中京,以备巡幸。欲伐河东,姑俟别图。其概如此。”

“陛下!”记录完毕,张砺等臣子直接拜倒,哭泣道:“请您保重身体啊!”

耶律德光这一番回复,隐隐有种交代后事的味道。没有理会这些人,摆了摆手,示意其退下。

晚些的时候,稍微进了点食,也全数吐了出来,耶律有些厌食。命人将他抬出御帐,缩在躺椅上,仰头望着如墨的夜幕。

他有许久没有这么认真地欣赏过夜空了,点点繁星映入眼帘,耶律德光思绪飘飞,两眼渐渐无神。

“今日,何日何月?”耶律德光突然问道,声音萎沉沉的。

“回陛下,四月十七。”内侍答道。

“一个月的时间,竟至于此。世事无常,类此啊。”

“当初,与晋臣言,中国事,我皆知之!如今看来,异日青史之上,朕恐为人耻笑。”

“刘知远倒是好运气,南征灭晋,却便宜了此人!若无朕,其恐难有今日。”

“也不知,还能不能回到上京,难道要同大哥那般,客死......”

以旁人听不到的声音低语着吹了吹冷风,头脑却不见清醒,慢慢地,耶律德光双眼闭上了。

一直过了许久,内侍才发现,辽帝崩了。就如同历史上那般,急症暴毙,死得突然!

第65章 制举进展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浅谈两点第52章 对峙第146章 黄羊平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406章 调任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1769章 影响力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81章 下蔡大捷第50章 喜讯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81章 行宫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8章 正面互怼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47章 德胜渡第82章 不手软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33章 延禧驿第314章 还京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80章 博弈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40章 潞州三杰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99章 又穷了第62章 紧锣密鼓第86章 驾临涡口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79章 大获全胜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12章 如此安慰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67章 刘煦娶亲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80章 投汉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79章 父子问对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54章 应州大军
第65章 制举进展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浅谈两点第52章 对峙第146章 黄羊平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406章 调任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1769章 影响力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81章 下蔡大捷第50章 喜讯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81章 行宫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8章 正面互怼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47章 德胜渡第82章 不手软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33章 延禧驿第314章 还京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80章 博弈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40章 潞州三杰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99章 又穷了第62章 紧锣密鼓第86章 驾临涡口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79章 大获全胜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12章 如此安慰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67章 刘煦娶亲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80章 投汉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79章 父子问对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54章 应州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