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后续

bookmark

“陛下!”耗费了不短的时间,范质方才将刘承祐所给的资料阅完,抬眼观察了下皇帝的表情,微发感慨:“军中官兵,多无教养,受严苛军纪,行事作风粗暴,能维护治安,却多乏治务典事之才,更寡协调民情之能,有此景状,却也不足为奇!不知陛下有何示谕?”

闻问,刘承祐显得很平和,道:“既生其弊,又已知之,朝廷自当拿出有力措施,用以更正,还乡里一个太平!卿有何建议?”

皇帝表明态度,范质也认真地考虑了下,沉声应道:“针对乡里军吏,臣有三条建议!”

“范卿请讲!”刘承祐身体坐正了,看着他。

范质平稳叙来:“其一,针对既有地方军吏渎职、枉法、为恶者,当制令地方有司,进行清查,并依法处置,以肃法纪,还乡民一个清平!”

“这是自然!他们虽然是有功之士,朕赐与吏职、钱粮、田土,让他们荣归故里,既是酬功,是也为了让他们造福乡梓,宣达恩泽,不是让他们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今既触犯刑律,作奸犯科,自当厉行处置,以儆效尤!”刘承祐表示道。

讲皇帝那双目清明、纳言听谏的表情,范质心里微松了口气,他是真顾虑刘承祐又来些其他想法,以皇权强压法律。

拱了下手,范质又道:“其二,对于在州县镇乡村任职的诸多军吏,当责令地方州县官府及监察职吏,加强督查,并按期考核,予以陟罚升贬。”

关注公 众号

“如此,怕也加重地方治理之务了,对于那些懒政庸官而言,可又要难过了!”刘承祐说道,似乎在调侃。

“说说第三条吧!”刘承祐又问道,显然,也是认可其二了。

对此,范质稍微迟疑了下,而后郑重地请道:“这第三,臣请陛下,对有功官兵,可赐其土地、钱粮,可予以治安、求盗、乡兵、狱吏之职,但典事治民之任,还当慎重。

究竟此务之弊,根源还在于大量军吏,无理事之能,爱民之心,而担治民之任。如此,怎能不出差错。

乡里吏职,虽然微贱,不入品命,却是朝廷治理民务、管束千家万户最直接的人员。其所起作用,甚至更重于州县命官,陛下也当明白此理。

是故,朝廷职官委任,还当取其品望,察其能才,不当仅以军功而委派。否则,长此以往,乡里积弊日重,必生民怨。

再者,十年以来,大量的军吏充实地方乡里,也使得冗吏激增,加重地方财政负担......”

听范质所言第三条,刘承祐脸上显然流露出少许异样,似乎不以为然。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道:“此固有此弊,却也不可仅观其弊,而忽视其利。朝廷委吏数万,难道全都是为非作歹之徒,岂可因少数人,而罪整个阶层?

如新下之川蜀,那40余州,200余县,乡村万千,如不以这些信得过的官兵军吏,朝廷的恩威,如何得以下乡?前番豪强之乱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卿所言,地方职吏,若皆取其品行才干,朝廷又哪里来那么多人才,去担任乡吏?军官军吏,或有不肖者,但多加监察教育,与其震慑即可,岂能一言而否定之?”

听皇帝之言,范质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老脸上倒非不忿,而是在认真地思考。见其状态,刘承祐笑了笑,说道:“不过,范卿所虑,也不无道理,军官军吏,缺少文化,如以军法治民,断不可取。这样,今后军功授职,理政治民之任,当着官府严格考察,再行委派,不合格者,另做安排!

还有,监察之治,还当加强!”

“陛下英明!”听明白刘承祐的意思,范质认真地拜道,态度恭谨。

事实上,刘承祐心里,是有心扶植一下大汉的军事地主阶级的,那些低层的军吏,只是基础,而核心,还是那些上层的军事贵族。虽然国家已经进入官僚政治,官僚地主阶级也在壮大发展,但刘承祐还是希望,国家与朝廷有那么一股有别于士大夫官僚集团的力量。

“此事就暂且这么办吧!”看着范质,刘承祐吩咐道:“卿当与政事堂诸公及有司,照此思想,拟出一具体的条陈,予以落实。该查的查,该办的办!”

“遵命!”范质应道。

沉吟了一会儿,刘承祐又说道:“此次,赵砺之案,朕是痛定思痛。自古以来,吏治问题,素难根治,唯在监察,以法律制约。赵砺乃朕提拔于微末,授与监察大权,却知法犯法,渎职徇私。每思之,朕心里都烦郁难堪!”

闻其感慨,范质难得地出声劝解:“陛下也不必过于忧烦,赵砺有负君恩,乃其堕失初心,非朝廷制度之失。只需严正国法,使后来者有所敬畏,不敢妄为,即可!”

“说起后来者,赵砺既去,范卿以为,谁人可接掌都察院?”刘承祐发问。

面对皇帝的征询,范质沉默了,似乎不敢妄出建议,毕竟,都察院乃是诸部司院中一个比较独立的衙门了,职权地位之重,几不下于财政三司。

同时,侍奉刘承祐也达十年之久,范质也不是不会揣摩圣意。范质已经感觉到了,赵砺案虽然让皇帝格外气愤,但并没有使他对朝廷的监察系统失去信心,反而会继续加强,完善其制度,使其继续承担其监察内外军政民生的职能。

而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的主官,这个位置就越加敏感而重要了,范质如今作为首宰,在皇帝放权的这段时间以来,秉执国政,权力很盛。这样的情况下,就更慎重了。

考虑了一会儿,范质答道:“李惟贞(李谷)以知人闻名,陛下莫若询之?”

对其回答,刘承祐不禁莞尔,打量着这个以刚直耿介闻名的宰相,他可是难得见范质有这么谨慎的时候。

也不拖沓,刘承祐直接说:“卿以为大理寺卿崔周度如何?”

看皇帝的态度,显然心中早有所属,这意见征询怕也只是意思一下。考虑了一下,范质答道:“崔周度为人正直,御史谏官出身,熟悉法律,行事矜重,皆依规制,其能足以当之。只是,其人性情刚烈......”

听范质对崔周度的性格提出疑议,刘承祐心中暗道,论性情,你范质又比崔周度好得到哪里去?朝廷之间不乏逸闻趣事,有些传言也不只是传言,比如范质在朝,与同僚或有意见相左之时,从来都是固与之争,言辞激烈,唾沫横飞,得到别人同意他的看法抑或缄默不语为止......

很多时候,人往往能看到别人的不足,而看不见自身的缺点。哪怕是有名臣之资的范质,亦是如此。

当然,这种吐槽,刘承祐也不好直接吐露出来,而是轻笑着答范质:“范卿都觉得崔周度有总宪都察院的能力,那边够了。至于性格问题,人多有差异,只要不耽误公务,都可包容!”

皇帝都这样说了,范质也不好再表示异见。

“中书当拟制委任,都察院乃朝廷重任之地,需要尽快收拾起来!”刘承祐指示道。

“是!”

“另外,朕思赵砺之事,也在于他独掌都察院,大权在握,无人制衡,导致他敬畏大减,不能保持初心,坚守本分。有左便当存右,朕有意于左都御史之下,另设右都御史,配合执掌监察之务,卿以为如何?”刘承祐又问。

刘承祐话一说完,范质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这又是要分权制衡了。斟酌了下,发现此前赵砺独专,却是有所不妥,也没有反对的道理,当即应道:“陛下所虑甚是!臣无意见!”

“好!就这样吧!”刘承祐再度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772章 处置第344章 打个赌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114章 大朝会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86章 宗室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98章 转折点第71章 兵临寿春无题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1章 进军令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59章 挫折第61章 南北之争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53章 有诗云第52章 联姻第35章 杨村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188章 后续第17章 武德司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章 西南事务第1740章 农民苦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3章 考校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96章 寿春城内第81章 内外变动第59章 明贬实升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184章 教训第336章 橐相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779章 四王毕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17章 武德司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6章 进士楼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41章 纳降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1章 边公在任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41章 探监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49章 南国风起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02章 攻心疲敌
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772章 处置第344章 打个赌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114章 大朝会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86章 宗室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98章 转折点第71章 兵临寿春无题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1章 进军令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59章 挫折第61章 南北之争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53章 有诗云第52章 联姻第35章 杨村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188章 后续第17章 武德司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章 西南事务第1740章 农民苦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3章 考校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96章 寿春城内第81章 内外变动第59章 明贬实升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184章 教训第336章 橐相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779章 四王毕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17章 武德司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6章 进士楼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41章 纳降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1章 边公在任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41章 探监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49章 南国风起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02章 攻心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