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恶劣的处境

登基以来,刘承祐基本就是在召见与觐见之间的忙碌中度过的,大臣、将帅、勋旧乃至各方的使节。有点悲哀,中原新旧交替,天下诸国,只有东南角的吴越国与湖南的马楚遣使来朝,致哀思,贺登极。

至于其他,异常冷淡,甚至以中原幼主嗣君,都有所异动,包括北面的契丹在内。似前番方遭挫败的孟蜀,又来了劲儿,其北面行营招讨使张虔钊,在大散关是摩拳擦掌。大汉如今的外部形势,当真很恶劣,可谓四面皆敌,步步惊心,处境实在堪忧。

马楚那边,马希广怯懦迂腐,受其兄马希萼所逼,是主动向朝廷示好,请求庇护,欲以中原敕命,镇定湖南。不过,使者北上,所携贡品财物,路过荆南时,被截了。没错,高赖子又干这等下做事了,左右去岁出兵,恶了大汉,此番趁刘承祐新继位,撩拨撩拨,讨点好处。

闻之,这简直就是在打他脸,刘承祐由怒生笑,似乎被高从诲给逗乐了。若不是时宜不合,他还真想出兵让高赖子见识见识大汉帝国的铁拳。

事实上,高从诲的行为虽然无赖,但自冯道等人口里得知,此人为君实则也没那么不堪。与其说是无赖,不如说是无奈。荆南地狭,处通衢要地,周旋于诸国之间,实实在在的夹缝中求生,也是不容易。仅以治国论,高从诲比起邻居的马楚可要强上不少。

对于荆南的那点小动作,刘承祐只能暂时当作没看见,只要荆南别动兵,刘承祐忽视他。

至于吴越,冒着穿越世仇的领地,来使东京,也是求大义、寻安慰来了。这两年,吴越国也不安稳,政局动荡。去岁六月,吴越忠献王钱宏佐死了,其弟钱弘倧继位。不过其人性严急,秉政之初,便恶旧将,欲逐老臣,但行事不密且寡断。

去岁年末,吴越才发生了一场政变,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率党徒将钱弘倧废了,另立钱弘俶为吴越王。同样是幼主继位,还是通过政变上位的,钱弘俶的表现很不错,稳朝政,蠲欠税,收人心,仍不忘上告东京。

事实上,到如今,大汉外患中,唯有孟蜀与契丹。孟蜀自不必提了,两方还在关中交兵。契丹方面,两国交恶,虽与幽北消息塞绝,但通过零星的消息,也大概知道,这个冬季,契丹国内也死了不少人,内部似乎也有些不稳。但正因如此,更虑其以邻为壑,南下侵扰。

而南唐,可虑,却有不足为虑。今天下诸国,若论富庶,南唐当居其首,外部压力很小,稳定了十多年了。但正是太过安逸了,反而失去了进取之心,皇帝李璟已彻底沦为坐守之徒。

去年的时候,以中原变乱,李璟倒还下诏,文武议出兵进取中原,结果刘知远都进开封了,南唐这边还没什么动作。于刘承祐而言,在大汉最艰难的时期,南唐都不敢出兵,而况于如今。

不过,对于中原幼主新立,南唐倒不是一定反应没有,唐主给了刘承祐一个“惊喜”,于两国边境设卡,取消两国市交易,同时下令,不许北人南下籴米,不欲以淮南江北一粒米粮北入。

以中原缺粮之故,大汉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粮食是自淮南买入,此前两国关系虽不算融洽,但也未明确撕破脸皮,民间正常交易,也未断绝。但李璟趁着刘承祐新立来这么一手,落井下石,满满的恶意,让刘承祐恼怒极了。比起高赖子劫夺马楚贡品还要恼火,虽然影响还未扩散开来,但刘承祐几乎可以预料,接下来的半年,朝廷会很难过,节衣缩食是一定的了。

虽然影响并非立竿见影,但恶果迟早显现。为了延缓市面的紧张,刘承祐下令封锁消息,能瞒多久是多久。说到底,最缺粮的,还是东京城。

当然,即便李璟不下那道诏令,大汉自淮南也市入不了多少粮食了,因为大汉朝廷很穷,大汉百姓很穷,至于地方节度与那干朝臣,或许家有财货,让他们与朝廷同甘共苦,捐献一些,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南唐这一手,却是授刘承祐以柄,落其口实,顺便勾起刘承祐对南唐江北十四州的贪欲。自古以来,淮南之地,便是国家的重要的财赋之地,当年杨行密也是以淮南为基崛起,建立的吴国,再加淮南对江防的屏障作用......

“周世宗”三讨淮南,使江北尽归中原,刘承祐这番,脑子里已经有那念头了。但是,仅仅是念头,眼下还拿南唐没什么办法,大汉最重要事情,还是调理国内,休养生息。并且,刘承祐的注意力,仍放在西面关中的战事上。

关中不宁,朕心难安。这是如今刘承祐心里,最真实的写照。

并且,河中李守贞那边,也是不安分了。得知刘知远驾崩,幼主继位,直接便高潮了,被那总伦大师忽悠得五迷三道,自信“天命”在身,觉得机会来了。在蒲州修甲兵,缮城防,反旗虽未举,但反意已涨。

对此,为了不继续刺激李守贞,刘承祐只是故作不知,只要他没正式举起叛旗。很憋屈?确实是的,但再憋屈,也得忍着。

小不忍,则乱大谋。

李守贞,终是小疾,蜀兵亦为小患,真正让刘承祐打心底感到忧虑的,还是北面的状况。幽州报,燕王赵延寿病倒了,以忧劳过度之故。

由不得刘承祐不紧张,要是赵延寿突然死了,那么刘承祐此前苦心谋划的幽燕局面,将瞬间崩盘。契丹绝对不会放过那个机会,定然会南下。

想到那等后果,刘承祐都不寒而栗。一方面遣使并太医北上抚慰,另一方面,刘承祐已开始思索着,倘若赵延寿真的死了,其后的局面如何收拾,当以何人替之。

如今幽州燕军中,以赵延寿为主,张砺为副。没错,就是那个原契丹的仆射、同平章事,还与刘承祐暗通款曲过,只是没有得到刘承祐的积极回应。在去年赵延寿入幽州,抚定民生方面,出了不少力。

但是,张砺也病了......并且,这是个文人,且老迈,纵以其继赵延寿,恐怕也震不住燕军中的那些军头。若以朝廷直辖,讲真,如今的大汉没那个实力与精力,强行为之,反而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若另寻汉将以镇之,恐怕也难应付已自成体系的燕军,稍有不协,恐怕就是分崩离析的局面。若自燕将中擢一人,朝廷能否信任是个问题,能否得到其他燕将认可,也是个大问题......

与郭威并升为枢密院都承旨的魏仁浦商议了许久,将所有可能都列举了一遍,还是魏仁浦给了一个建议,由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北上,他是赵延寿的儿子,父死子继。思来想去,这算是一个勉强可使各方妥协接受的选择,赵匡赞虽然年轻,但在京兆做得也还不错,在抵挡李廷珪方面,面面俱到。

前提是,刘承祐得有这个器量。另外,眼下赵匡赞正率京兆镇军,协同关右诸军与王峻一道,对付蜀军。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承祐还是决定,接受魏仁浦的建议,迁赵匡赞为卢龙观察使、北面行营部署,着其北上幽州,以备不测。关中那边,另以老臣白文珂替之,镇京兆。用白公,除了其资历能望之外,也是为了将来做打算。去岁,刘知远调移诸镇,曾以白文珂代赵匡赞为河中节度使,对于蒲州那边也算熟悉......

诏令虽下,但刘承祐心里又忍不住泛起些嘀咕。赵延寿,会不会是装病,欲赚其子北上?

当然,这种念头,只是一恍而逝。刘承祐不认为,赵延寿有能准确料得朝廷反应的能力。再者纵使赵氏父子有异心,容其割据幽州,也比其再度落入契丹人手中要好。燕军若崩了,对大汉的压力,才更大的。

哪怕做好了应变准备,刘承祐还得祈祷着,赵延寿能多活两年......

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14章 大论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96章 言官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18章 走私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1771章 襄阳王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196章 橐驼儿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383章 敞开谈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1736章 试炮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274章 厚葬之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64章 孺魏王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45章 治安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52章 面圣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45章 靖江军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97章 重拾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44章 听政湖湘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1章 功成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291章 酬功第87章 兄弟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54章 继续忽悠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95章 辽帝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11章 动心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87章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338章 争执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407章 麻烦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
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14章 大论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96章 言官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18章 走私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1771章 襄阳王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196章 橐驼儿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383章 敞开谈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1736章 试炮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274章 厚葬之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64章 孺魏王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45章 治安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52章 面圣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45章 靖江军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97章 重拾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44章 听政湖湘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1章 功成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291章 酬功第87章 兄弟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54章 继续忽悠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95章 辽帝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11章 动心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87章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338章 争执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407章 麻烦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