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困兽犹斗

“如此坚城,数日之间即破,足见我大汉兵锋之锐,更是陛下威严降临,将士振武奋勇,贼敌困守穷途......”见到城破,汉军无不大受鼓舞,观战台上,也是欢欣一片,张洎更是一通马屁朝着刘承祐拍来。

刘承祐嘴角也不由泛起少许的笑容,以一种胜利者的语气,淡定地评点道:“城池攻防,本我之所长,而敌之所短。不管辽军有多少准备,困守城郭,顽抗天兵,终是以短击长。再者,大汉以十倍之众围之,精兵利器,不惜损耗,稳扎稳打,其孤城一座,焉能长守?”

自北伐以来,汉辽两军之间,大小战斗有上百场,但于汉军而言,真正的攻城作战,只有两场,一场檀州,一场云州。别看汉军攻城,是耍无赖,打富裕仗,但这种攻城模式,实则难以作为常规的作战之法,太过奢侈了。

若每一城都这般打,以大汉的国力也是消耗不起的。汉军只是在合适的地方,安排适宜的战术,一共两仗,却已然足以奠定战局走向与结果。

“陛下所言甚是,此以势凌之,则势不可挡,非区区云中守军所能低御!”安守忠也发表他的看法。

“不过,耶律挞烈倒也算是个豪杰人物,着眼全局,所谋长远,敢以此孤军守城,力拒我军,这份胆略与气魄,倒也值得敬佩。兵临城下至此,已有近一月,面对连日累夜的不懈强攻,能坚持至此,已是难得了!”刘承祐又道。

闻言,张洎则道:“能得陛下如此赞誉,那耶律挞烈可死而无憾了!”

“云中这两万多辽军再被歼灭,对契丹则再度造成重创了!再兼内乱,契丹不只是国力大损,恐有亡国之忧啊!”随军的国舅郭侗则说道。

“雪上加霜,如是而已!”刘承祐道。

“北伐至此,前后作战,辽军的直接战损,加起来当有二十万左右,更不用提那些受伤、失踪者,这些都是辽国的精壮士卒,遭此损失,元气已是大伤。经此一番鏖战,大汉不只全复燕云,对契丹的重创亦是旷世大功,末将可断言,未来十年,胡虏无南侵之力,大汉北疆无忧......”安守忠发表看法。

“辽军损失惨重,大汉的伤亡也不小啊!”刘承祐一边颔首,一边叹息道:“国力耗损严重,将士疲敝,误时伤农,朕已经可以预见到,回朝之后,怕要为‘钱粮’二字头疼了!”

话是这般说,但谁都能体会到皇帝言语中的轻松,以及心情的愉悦。因为,此战大汉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与收获相比,都是值得的。这个时代,大抵没有人会比刘承祐更懂得收复燕云的意义与价值。

“燕云”二字,实在有些沉重,但只怕没有人能真正与他分享收复的喜悦,难以达到共情。但是,刘承祐一个释然,也足够了。

“派人去问问,哪一军先破的城!”刘承祐吩咐着。

“是!”

在高台之上,皇帝同近臣们高谈阔论之时,云中城的战斗仍在进行之中,并且仍旧激烈。此城也的确坚实,虽然遭受了汉军的狂轰滥炸,各处疮痍,城基却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绵长的城郭上,已然处处被汉军占据,因为城门被彻底封死,无数的汉军将士,像蚁群一般,借助着各类登高设施,攀上城池,对辽军施以打杀。

四面八方,上百架战鼓,疯狂擂动,催促着将士进击的脚步。城头辽军,已成溃败之势,向城内收缩而去,而汉军的将士,在混战中,也不成阵势了,只是根据平日里的训练,穷追猛打,向城内进发。

接下来的战斗证明,辽军的志气,并未被彻底夺去,北面城垣率先被破,因而溃败,但其他城门,仍旧在苦苦支撑。

虽则城破,但耶律挞烈仍未服输,就如当初临别前,他向辽帝的允诺一般,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紧急之间,他做了三件事。

其一,安抚军心,加强内城的防御准;其二,令其余三门守卒,主动撤出,向内城收缩,并遣一部分兵马,沿街道接应;其三,便是亲自领军,收拢北门溃卒,抵挡进击的汉军。

在耶律挞烈的冷静指挥下,辽军败而不乱,付出了一定代价后,便重整旗鼓,继续抵抗。是故,入城后的战斗,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发激烈起来。

而辽军应对,也出乎了汉军的意料,在他们以往的认识中,破城之后,便是追亡逐北,肆意屠杀,即便会遭到一些抵抗,也可轻易平定。檀州的经验,也佐证了此点。

但是,云中的辽军,抵抗意志之坚定,作战之顽强,着实有些令汉军意外。在有序的接应安排下,城中辽军,依靠每一条街道,一排房舍,与汉军展开殊死搏斗。偷袭,包抄,切割,各种汉军所长的城寨作战之法,居然被辽军使出来了,一时间,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当然,辽军的困兽之斗,对于汉军将士而言,几乎是一种挑衅,也彻底激怒了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中下级将校,自发地率领官兵,同辽军在城内进行激斗。

在城内的战斗,对于汉军而言,实则丧失了很多优势,犀利的攻城重械派不上用场,随着空间的缩小,优势兵力,也无法彻底展开。在辽军拼死抵御下,伤亡开始增大,甚至比城上的战斗还要严重,当然,死伤是双方的。

辽军的强硬反抗,也迅速让指挥的将帅认识到,战斗仍未结束,辽军也远未到崩溃的地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约而同地改变了战法,下令不必急于求成,而是不断压缩,稳步清剿残敌。

随着汉军改变战法,辽军所承受的压力,也成倍地增加,各方各面,都被取得突破。眼见不支,汉军自然是继续加强进攻,而耶律挞烈也继续向内城收缩。

并且,在后撤之时,又放了一把火,一把滔天大火。耶律挞烈的准备,确实充分,在诸多的屋舍内,也储藏了大量的甘草、柴禾,并撒上了火油、油脂,水火无情,实非血肉之躯所能抗衡。

汉军的攻势,不可避免地被遏制住了,烈火沸腾之下,将士都下意识地朝后退,以免被大火吞噬。辽军,则借着这个机会,全部缩回到内城。

云中的内城,并不算大,但同样坚固,四周光秃秃一片,房屋建筑都被拆毁了,既做防御使用,也是作为一个隔火带。

望着内城之外的熊熊烈火,耶律挞烈比表情异常凝重,虽然阻住了汉军的攻势,但是一点都轻松不下来。在他的估算中,这些后手,怎么都得一个月后再用上,然而,汉军攻破外城的速度,太快了......

没有多少时间给他反思、感叹,退回内城的辽军,仍有一万多卒,大部分都是疲兵,伤兵比例很高,耶律挞烈亲自做着城防布置,救治伤卒,安抚军心。

辽军狼狈退缩,汉军这边也有些灰头土脸。烈焰腾空,浓烟滚滚,整个苍穹,几乎都被染黑了。当然,这是天色已晚,是以显得黯淡。

观战台上,“欢声笑语”已然不复,城内的战况,不断传来,对于大汉在场的大汉君臣而言,有些尴尬,毕竟有些打脸,高兴得太早。

遥遥地望着那火气熏天的景象,刘承祐倒是笑了笑,有些故作轻松,说:“看来,朕确实没有小看那耶律挞烈啊,还要做困兽之斗!”

“陛下,卫王遣人请示,是否换人,继续进攻?”安守忠问道。

“卫王是攻城总指挥,他可自决!”刘承祐这么应道。不过,顿了下,还是吩咐着:“传令,暂时停止进攻,打了四天三夜,让将士们也都休息休息吧!”

“是!”

第6章 “座谈会”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1章 何谓开宝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446章 流光园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33章 延禧驿第80章 京观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36章 虒亭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66章 兄弟之国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97章 扩*整顿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16章 尾声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40章 开拓之志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20章 屯务废改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2052章 回京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08章 井陉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328章 默认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73章 西北隐患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46章 流光园第164章 监国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84章 夏州降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35章 东归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47章 谈话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450章 落幕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146章 黄羊平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52章 巫宦之国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465章 “教匪”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417章 轻狂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120章 折家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74章 根由在朝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69章 祸事了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72章 封王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87章 琐屑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115章 瀛州第412章 二王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14章 武夫军阀
第6章 “座谈会”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1章 何谓开宝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446章 流光园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33章 延禧驿第80章 京观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36章 虒亭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66章 兄弟之国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97章 扩*整顿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16章 尾声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40章 开拓之志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20章 屯务废改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2052章 回京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08章 井陉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328章 默认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73章 西北隐患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46章 流光园第164章 监国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84章 夏州降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35章 东归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47章 谈话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450章 落幕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146章 黄羊平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52章 巫宦之国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465章 “教匪”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417章 轻狂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120章 折家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74章 根由在朝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69章 祸事了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72章 封王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87章 琐屑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115章 瀛州第412章 二王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14章 武夫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