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章 皇帝还朝

bookmark

乾祐十二年三月初八,诏令,班师还朝,御驾起行,军心大悦,也选宣告着,乾祐北伐自此正式结束。起驾之前,留守云中的文武,道左恭送。

“山阳道的军政事务,朕就全委诸君了!”看着云中文武,刘承祐拱手以示礼敬,郑重道。

“五年之内,臣必复建云中,稳定人心,以达治安,不负陛下期许!”宋琪向刘承祐允诺道。

闻言,刘承祐笑了笑,以云中的状况,能在十年之内弥补元气,就不错了,甚至要恢复到往日的繁荣,需要更久,还要保证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不受战争的严重摧残。

对于云中以及整个山阳,刘承祐还是很重视的,毕竟事关整个北疆的安定,军事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虽然在文武职吏上,安排了一批得力干将,刘承祐心中,还在琢磨着,怎么用政策引导,加快其恢复。

当然,对于宋琪的自信允诺,刘承祐还是比较欣赏的,嘴里还是鼓励道:“宋卿的才干,朕自然是相信的,否则也不会付以此任。卿可放手施为,朕在东京,等你喜报!”

“陛下放心!”倒是郭崇威,言简意赅,话不多,表情不丰富,但语气坚定,给人一种放心而可托大事的感觉。

点了点头,在面前的文武身上扫视了一圈,郭崇威、宋琪、崔翰、田重进等,都大汉文武中的俊杰,奋进于此番北伐大业之中。

再度作以一礼,在众人恭送的目光下,刘承祐与高贵妃登上銮驾,其余随驾文武,也各回自己的车驾。龙骑高扬,鼓角争鸣,铁骑护卫,凯旋大军,十万之众,浩浩荡荡地向东方开去。与来时有所不同的是,随行的又多了不少“战利品”,包括被挑出的军官、战马、军械。

关于俘虏问题,因缺少劳力,刘承祐基本都交给了山阳道军政,由郭崇威、宋琪处理,不管是修城铸塞,开矿挖渠,可发掘的用处很大。

如宋琪所想,刘承祐也有清晰的认知,一切权力与财富,都是在人的基础上,有人有劳力,不怕恢复发展不起来。

大军开动,速度根本快不起来,足足一个半时辰,殿后的队伍方才动身完毕。而云中的文武,也驻足道口,静候了这么长时。

直到见着大军远去,人马扬起的尘烟逐渐消散稀疏,一干人方才各归其职处。在这一干文武中,有一人,怏怏不乐的,正是新任的云中知县张洎。

没错,张洎被刘承祐放在云中,出任知县。张洎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就是性格有缺,品德有亏,把他放在地方上,也是为了锻练他,磨一磨他的性子。在皇帝身边有些年头了,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作风,卑上傲下,刘承祐也都看在眼中。

同时,这些年中,刘承祐的身边的近臣,都陆陆续续地外放州县,既是为了加强皇权对地方的影响与控制。没有地方上为政治民的经验与履历,终究只是个近臣,难成大器,也不可能入拜相位。

刘承祐的这番苦心,就要看仕途一直顺坦的张洎,能否理解了。当初,王著因为一些言行态度的过失,被刘承祐委了个定远县的职位,这些年,已然累迁至青州府。

并且,对于张洎,刘承祐已经算是厚待了,云中县,以其特殊性,品级被定得很高,从五品,在京兆、太原、大名诸府县之下,又在其余所有县治之上,全国独此一例。

但即便如此,张洎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的,相比之下,他还是希望侍奉皇帝。作为皇帝近臣,哪怕级别低些,但出入宫禁,参与的都是国家大事,接触的都是高官重臣,谁也不敢小瞧。

在云中这边,环境恶劣不说,离东京还远,要是待得久了,被皇帝忘记了,那可就不妙了......

不过,再不乐意,事情已然定下,张洎怎么也不敢反对,也不敢对皇帝安排有任何异议。而最最让张洎心里别扭与尴尬的,还在于,他如今可就成了宋琪的下属了,与宋琪的布政使,还隔着几级。

前者,他还在宋琪面前拿捏两句,如今,转眼便成为了人家下属官员。

当然,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张洎这个人的优点便表现出来了,这是个能屈能伸,懂得权变的人。在回城途中,主动凑上去,落后半个身子,微佝着腰,陪着笑,说道:“使君,下官少不更事,无治政经验,幸赖陛下新任,委以一县之任,心中惶恐。使君德高望重,能力强干,今后还望使君多多包涵,多多训导,下官拜谢!”

宋琪是踌躇满志的,脑海中还是勾勒着他的治政大计,见到张洎这副谦卑的模样,有些讶异。面上带着笑容,看不出什么心思,宋琪宽和地对张洎道:“有张郎这样的青年俊才相佐,是山阳道的福气,何愁不能治之?”

听宋琪这么说,张洎微微松了口气,心里的郁结散去不少。倒是宋琪,始终处之泰然,但其心中究竟如何想法,就不为旁人所知了。

带着大猫小猫三两只,这是宋琪的临时治政班子,直接回云中城,此时的城内,已经有苦力在收拾清理了,以城防为主,至于其他的,暂时顾及不上。

甚至于,连官署,都是在原州衙的基础上,收拾出一片可供栖居的地方落脚。用宋琪的话来讲,更多的人力精力,该放在土地开垦,重建家园,紧急加耕上。

刘承祐这边,沿着进军之路还师,一路顺风,没有多少耽搁。在宣化府逗留了两日,新任的宣化知府乃是与宋琪并称的宋雄。

相较于山阳那边,燕南的行政基础要优渥得多,也不愁人才,不过,大都背点“燕王”的印记。比如按察使的职位,也已经定下,由原判官李恕担任。此人是燕王故吏,开国之初,刘氏入主中原,其人就曾劝赵匡赞主动投靠大汉,还替其往东京走了一趟,以输忠诚。

剩下的职位,也由一些幽燕的名望,以及主动投靠的旧吏担任,今后,还会从朝廷与其他道州调派一些官吏。而高防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就在于整合幽燕,使得各种成分的官吏,真正融入大汉的官僚体系。

宣化府这边,也一样,破坏严重,在宋雄的带领下,已然开始投入到重建之中,三州合并一府,各类事务也十分繁重。

在宣德县,刘承祐顺便接见了北上赴任的王彦超,在受命之后,也是轻骑寡从,飞马登途。对于王彦超,刘承祐也是亲近接待,面授机宜,谈了一个半时辰,留他吃了顿饭,才放他离去。

及至幽州,又待了十日,对新成立的燕南军政系统,进行更深入明确的梳理,尤其军事体系的审查。在此前,慕容延钊先行奉命率河北军民返回,已经按照皇帝与枢密的制令,进行安排了,刘承祐只是做检查。

过了幽州以后,刘承祐选择与大部队脱离,让柴赵率领禁军及河南民夫,先行南返安顿。他自在随驾宿卫的保护下,慢慢走,慢慢看,体察民情,看看八个月的战争下来,河北遭受的影响,究竟是怎样。

结果嘛,自然不容乐观。所幸,随着朝廷罢战,兵役停征,前线的民夫也陆续返回,民情大悦,已经滋生的怨气,也开始逐渐消散。

当然,免不了处置一些为了迎合上意,过度压榨民力,奴役百姓的官员。再清明的世界,都免不了鬼魅横行。

一直到五月中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承祐方才回到阔别已久的东京城。而对于皇帝的归来,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是必须的,经过后续的梳理,关于北伐所取得的战果,明诏天下,让天下百姓一起为此欢呼。

第1752章 放手第274章 厚葬之第185章 赵砺案无题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118章 棉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38章 赏第5章 王朴走了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40章 封王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695章 袁家庄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6章 名将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9章 百年大计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36章 尽伏东北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95章 大洗牌第327章 派系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70章 大礼第1761章 新问题第408章 蠢儿子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9章 写得不错!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85章 善后争议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338章 争执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浅谈两点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96章 杨邠案(4)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298章 事泄了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200章 御敌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371章 杀,不杀?第31章 送行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720章 静默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61章 大捷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324章 交代第62章 二代勋贵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
第1752章 放手第274章 厚葬之第185章 赵砺案无题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118章 棉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38章 赏第5章 王朴走了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40章 封王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695章 袁家庄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6章 名将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9章 百年大计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36章 尽伏东北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95章 大洗牌第327章 派系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70章 大礼第1761章 新问题第408章 蠢儿子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9章 写得不错!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85章 善后争议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338章 争执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浅谈两点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96章 杨邠案(4)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298章 事泄了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200章 御敌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371章 杀,不杀?第31章 送行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720章 静默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61章 大捷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324章 交代第62章 二代勋贵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