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再度南征

“你自己觉得呢?”面对刘旸的问题,刘皇帝的反应值得回味,深邃的目光落在刘旸身上,嘴角含笑。

紧接着又说:“对大理之事,你持什么意见?有什么看法?”

见刘皇帝又考问起来,这回刘旸显然机敏了许多,几乎不加思索,直接应道:“我觉得,赵公所言,有理有据,可以采纳!”

闻之,刘皇帝顿时笑了,道:“赵普所言,可有一正一反,两种意见,你持哪种?”

看着太子的目光,审视意味愈浓了,刘皇帝这个儿子,或许凡事慢个半拍,但若真认为他平庸愚鲁,那么平庸的人必然是他本人。

这些年,刘旸乖乖巧巧、老老实实地做着太子,少有惊人之语,遇事从来三思而后言行,虽失之愚拙,但从来没有大的差错。并且很多想法都是既合时宜也可行的,作为刘皇帝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又有这么多年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素质显然差不到哪里去。

而此时,刘皇帝又要一个明确的看法,刘旸聚精会神,凝思几许,说道:“赵公对西南情况的了解,朝廷之中只怕也少有能超过他的,既然他觉得讨伐大理有胜算,并没有浮面表现出的那么困难,那么出兵也无妨!”

“这仍是赵普的看法,我问的是你的意见,是否赞同出兵?”刘皇帝有点重复地问了句。

刘旸默然,抬起头,平静地同刘皇帝对视了一会儿,坦然道:“不敢隐瞒,我确实心存疑虑!开疆拓土,功名大业,我亦向往,只是赵公提出的那几条顾虑,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默默观察着刘皇帝的表情,刘旸继续道:“如为将来行泄人口,大理之地,只怕不够吸引,穷山僻壤,异族横行,汉民厌弃。甚至,不如安南,至少交趾平原,尚拥河海之利......”

对刘旸有这等认识,刘皇帝同样很满意,并没有因为他的那点保守、疑虑而不悦。因为,这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刘皇帝自己又何尝没有顾忌。

打一个四分五裂的安南,前前后后都费了一年时间,到如今南征的汉军还没有撤完。面对立国已久,民族情况更复杂,道路交通更恶劣的大理,又要费多少时间,耗多少钱粮,成败代价,这些同样是刘皇帝一直思虑。刘皇帝可不会以为,汉军就真的无敌于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看了看刘旸,刘皇帝终于说了:“我也不瞒你,攻伐大理,我更多的考虑,是为完成一桩夙愿!”

刘旸顿感意外,刘皇帝则继续道:“再者,王全斌坐镇西南已整整十年了,当初我也答应过他,天子金口玉言,也不好食言!花甲之年的老将了,就如他奏表所述,再拖下去,就真的有心无力了!

如今,大理国主段思聪染疾,朝局不稳,确实如王全斌所说,是个好机会。否则,你以为,他们何以匆匆来使,加强友好交通?”

没错,在这开宝六年,朝廷与大理的联系活动还是很频繁的。大理国主段思聪派宗室北上,献上厚礼,意图两国通好通商。而王全斌最新的南征表奏中,也明确指出,段思聪的身体问题。

不管如何,段思聪都是一个在位十六年的君主,对其国政朝局的稳定平衡是有的巨大作用的。而一旦段思聪出了问题,再加大汉在旁挑动,良机自现。

对于王全斌,刘皇帝还是有些意外的,意外他能够忍这么久。开宝年四次动兵,每次都没他的份,不过,忍得越久,对王全斌刘皇帝也更有信心。

“军国大事,徇于私念,是否太过儿戏?”对刘皇帝的说辞,刘旸提议疑问,甚至可以说是质问。

刘皇帝笑笑,突兀地转变话题,道:“你觉得,赵普的意见如何?”

刘旸都快被刘皇帝问糊涂了,不过,还是略带迟疑地说道:“赵公不是赞同发兵吗?”

“是吗?”刘皇帝笑意更浓了。

见刘皇帝这种反应,刘旸这才意识过来,不由讶异道:“莫非赵公并不赞同出兵大理?”

“穷山恶水、蛮荒之地,得之何异,徒费军队钱粮罢了!”刘皇帝淡淡道:“赵普是个很精明的人,也会算账,他怎么会真心赞同大举南征?”

“既然如此,竹庐之中,他为何又表示赞同?”刘旸紧跟着问道。

“我说了,赵普是个精明的人,他早已看出,我有南征大理之志!”刘皇帝平静地道。

听刘皇帝如此说,刘旸这才有所恍然,然后又是惊讶,又是感慨,说道:“没曾想,赵普竟然是为了迎合您的想法?”

刘旸眉头紧皱着:“如此军国大事,竟也不能直言,力陈己见,如果征伐不利,耗损国力,谁当其责!”

刘皇帝还是淡淡然的:“赵普难道没有将征伐大理的困难与隐患说清楚吗?”

刘旸张了张嘴,最终苦笑。

刘皇帝继续道:“再者,我若决意动兵,谁能相阻?与其费那无用口舌,莫若将心思放到如何攻灭大理上!”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层考量,此番回朝,赵普这新官上任,总要烧几把火。而征伐大理,就是一个契机,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如果办成功了,那么影响则更大。

并且,这也不是一味的赌博,对西南的情况,赵普也算是洞若观火,他对王全斌南征也是有信心的。赵普,可不是一味逢迎皇帝,而罔顾军政大局的。

再退一步,即便失败了,那也是替刘皇帝背锅。这么多年了,谁能有这种机会?如果是那样,是福是祸,也未可知了。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显然不是如今的刘旸能够参透的。这趟旅程,父子俩的对话,已经极大地刷新刘旸的三观了,显然还没有回过神来。

“我说过,赵普是个妙人,今后同殿议事,你可以同他好好学学,也看看他与魏仁溥的区别!”刘皇帝微微一笑。

“是!”刘旸应道。

深吸了一口气,刘皇帝再度严肃起来,吩咐道:“征伐大理,我意已决,出兵诏令,回宫即发往西南!此次用兵,你要参与进去,多费心。作为君主,不一定要会带兵打仗、临阵指挥,但一定要了解战争是怎么回事,清楚打的是什么!”

“是!”

开宝六年夏六月,刘皇帝正式下诏,以王全斌为西南招讨使,率领川蜀三道湖南一部军队,计四万军,发兵大理。王仁赡作为招讨副使,两个老将领衔进兵,同时以薛居正负责钱粮筹措转运。

又令卢怀忠率兵,自广南西道进兵,以作策应。此次进兵,可以算是开宝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主战军队,随军民夫以各征发作战的土司军队加起来,总计超过十万。

这还不算上为后勤转运而征召的民夫,那也是以数万计的,因此,此番攻伐大理,翻个倍,号称个三十万人,并不过分。

与此同时,赵普也不出意外夺情起复,还朝任职。从当年被刘词举荐,入朝为官,打拼十五载,赵普总算初步实现了政治抱负。

给赵普封的官职,就和刘旸所言那般,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为他在西南的履历,主要负责大理事务。

第418章 洗礼第393章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391章 暗箭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91章 今日开宝第80章 进攻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380章 开宝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53章 兵临删丹第60章 狠狠敲打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51章 凋零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1章 西巡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1章 大典日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492章 事发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58章 善后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64章 监国第41章 西域战况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83章 辽帝之亡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8章 濮州案(1)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76章 大才蒙尘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80章 过邺都第148章 还京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465章 “教匪”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147章 德胜渡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100章 城战第184章 教训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380章 开宝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13章 市井之声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771章 襄阳王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48章 还京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
第418章 洗礼第393章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391章 暗箭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91章 今日开宝第80章 进攻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380章 开宝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53章 兵临删丹第60章 狠狠敲打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51章 凋零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1章 西巡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1章 大典日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492章 事发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58章 善后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64章 监国第41章 西域战况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83章 辽帝之亡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8章 濮州案(1)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76章 大才蒙尘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80章 过邺都第148章 还京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465章 “教匪”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147章 德胜渡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100章 城战第184章 教训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380章 开宝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13章 市井之声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771章 襄阳王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48章 还京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