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端淑

从翊坤宫出来之后,凌云彻便见到了嬿婉,嬿婉茕茕走在暮色四合的长街上,夹道高耸的红墙被夕阳染上一种垂死之人面孔上才有的红晕,黯淡而无一丝生气。而一身华服的嬿婉,似乎也失却了他离开那时的因为恩宠而带来的光艳,像一个华丽的布偶,没有生气。

在与他目光相触之后,嬿婉眸中有明显的惊异和畏惧:“你回来了?”

云彻有礼地躬身:“有负小主的期望,微臣还是回来了。”

嬿婉很快掩饰了自己不应有的情绪:“那就好。听说你高升了,也由皇上赐婚,即将娶亲,恭喜。”

云彻直截了当道:“小主还是那么喜欢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

嬿婉不悦地皱眉:“即便你得皇上宠幸,就可以这样和本宫说话么?害你的人是嘉贵妃,有什么话冲着她说去,别来赖本宫。”

云彻澹然一笑,了然道:“嘉贵妃凭什么要害微臣?宫中谁容不下微臣,微臣明白。”

他走近一步,嬿婉显然对他这样的举动很是不安,诧异地退了一步,道:“你要做什么?你……”她眼中有深深的戒备,“若有证据,你大可去告诉皇上!”

“所谓证据,有时只在一个眼神,一种了解。”凌云彻哑声道:“你不必害怕,我与我都已非从前的自己,只要相安无事就能各保平安。但,你也别想再害我。”他深深地看了嬿婉一眼,如同最彻底的告别,“这些话,便是从前所有的情分所在了。你再敢害我,我也有的是把柄。”

嬿婉靠在墙上,怔怔地看他离开,似乎在思索着他语中的深意。良久,终于自嘲地笑笑:“可不是?一个不得宠的女人,帮得了谁,双害得了谁?”她含了一缕怨恨之意,望着斜阳渐渐坠入西山,浓墨般的天色随即吞噬了她孤清的身影与面容。

从木兰围场回来后数月,如懿很快发觉自己又有了身孕。也许是生子之后皇帝的眷顾有加。也许是江与彬调息多年后身体的复苏。乾隆十七年秋天的时候,如懿再度怀上了身孕。而云彻,也在这个秋天迎娶了茂倩过门。娶亲后的他似乎愈加忙碌,除了该当值的日子,也总是替别的侍卫轮守,一心一意侍奉在皇帝身边,也更得皇帝倚重。

中宫接连有喜是合宫欢悦之事。有了永璂的出生,这一胎是男是女似乎都无关紧要了。如懿而言,再添一个皇子固然是锦上添花;但若有个女儿,才真真是儿女双全的贴心温暖。

而彼时,意欢的爱子十阿哥却渐渐不大好了。

也许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肾气虚弱的病症,随着十阿哥的日渐长大,并未有所好转,反而渐渐成了扼住他生命的一道绳索,并且越勒越紧,仿佛再一抽紧,便能要了他的性命去。

那段时间的储秀宫总是隐隐透着一股阴云笼罩的气息,哪怕太后和如懿已经遣了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守在储秀宫延医问药,但意欢隐隐约约的哭声,似乎暗示着阴霾不会散去。

入春之后,为了让十阿哥养息得更好,也为了如懿能好好儿养胎,皇帝便携带太后与嫔妃们去了圆明园暂住怡情。

圆明园从圣祖康熙手中便有所兴建,到了先帝雍正时着手大力修建,依山傍水,景致极佳。到了皇帝手中,因着皇帝素性雅好园林景致,又依仗着天下太平,国富力强,便精心修建。园中亭台楼阁,山石树木;将江南秀丽景致与北地燕歌气息融于一园。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莺歌闻太液,风凤吹绕瀛洲。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比之宫内的拘束,在圆明园,便是这样随心如流水的日子。

皇帝喜欢湖上清风拂绕的惬意,照例是住在了九州清晏,如懿便住在东边离皇帝最邻近的天地一家春,紧依着王陵春色。颖嫔恩宠深厚,皇帝喜欢她在身边,便将西边的露香斋给了她住。绿筠上了年纪,海兰恩宠淡薄,便择了最古朴有村野之趣的杏花春馆,带着儿女为乐。玉妍住了天然图画的五福堂,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俏,绿满襟袖,倒也清静。尤其四阿哥永珹甚得皇帝钟爱,对他读书之事颇为上心,便亲自指了这样清雅宜人的地方给他读书,亦方便日常相见。

庆嫔和几位新入宫的常在分住在茹古涵今的茂育斋和竹香斋,茹古涵今四周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邃馆明窗,亦别有一番情致。意欢为求十阿哥安静养病,便住了稍远的春雨舒和。如懿因忌讳着嬿婉,便让她住着最远的武陵春色的绾春轩,与同样失宠的晋嫔的翠扶楼相近,太后喜好清静,长春仙馆屋宇深邃,重檐羊槛,逶迤相接,庭径有梧有石,最合她心意,其余嫔妃,便闲散在于其间,彼此倒也惬意。

如懿的产期是在七月初,她除了素日去看望意欢和十阿哥,时时加以安慰,便也只安心养胎而已,后宫里的日子不过如此,有再大的波澜,亦不过激荡在死水里的。不过一时便安静了。而真正的不安,是在前朝。

因着如懿生下了嫡子永璂,皇帝圣心大悦,五月之时,再度大赦天下,减秋审、朝审缓决三次以上罪。这本是天下太平的好事,然而,国中这般安宁,准噶尔却又渐渐不安静起来了。

昔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后,留有三子。长子多尔札,困是庶出不得立位:次子纳木札因母贵而嗣汗位;幼子策妄达什,为大策零敦多布拥护,纳木札尔的姐夫萨奇伯勒克相助多尔札灭了纳木札尔,遂使多尔札取得汗位,但他的登位遭到准噶尔贵族反对,朝廷为平息准噶尔的乱象,便于当年下安胎太后亲女端淑长公主为多尔札之妻,以示朝廷的安稳之意,多年来,多尔札一直狂妄自傲,耽于酒色,又为防兵变再现,杀了幼弟策妄达什,十分不得人心,准噶尔贵族们忍耐不得,只好转而拥立准噶尔另一亲贵达瓦亲。达瓦亲是巴图尔珲台吉之后,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趁着准噶尔部人心浮动,趁机率兵绕道入伊犁,趁多尔札不备,将其趋而斩之,抚定部落,自此,达瓦齐自立。

这一来。朝野惊动,连太后亦不得不过问了。

只因准噶尔台吉多尔札乃太后长女端淑固伦长公主的夫君,虽然这些年多尔札多有内宠,性格又极为强悍骄傲,夫妻感情淡淡的,并不算十分融洽,甚至公主下嫁多年,连一儿半女也未有出。但毕竟夫妻一场,维系着朝廷与准噶尔的安稳。达瓦齐这一拥兵自立,准噶尔部大乱,端淑长公主也不得不亲笔家书传入宫宫,请求皇帝干预,为夫君平反报仇,平定准噶尔内乱。

然而,端淑长公主的家书才到宫中,准噶尔便传来消息,达瓦齐要求迎娶端淑长公主为下威,这一言不啻一石激起千层浪,爱新觉罗氏虽然是由关外兴起,兄娶弟媳,子承父妾之事数不胜数。哪怕是刚刚入关初定中原之时,这样的事也屡有发生,当年便有孝庄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流言,便是顺治帝亦娶了弟弟博果尔的遗孀董鄂氏为皇贵妃。

但大清入主中原百年,渐渐为孔孟之道所洗礼,亦要顺应民心,尊崇礼仪。所以顺治之后,再无此等乱伦娶亲之事,连亲贵之中丧夫再嫁之事亦少。而准噶尔为蒙古部落,一向将这些事看得习以为常,所以提出娶再嫁之女也是寻常。

这般棘手的事,皇帝自然每日都在勤政殿与大臣们议政,更抽不得身往后宫半步。

这一日午后,如懿正在西窗下酣眠,窗外枝头的夏蝉咝咝吟唱,催得人睡意更沉。九扇风轮辘辘转动,将殿中供着的雪白素馨花吹得满室芬芳。容珮进来在耳边低声道:“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急着要见您呢。”

这一语,便足以惊醒了如懿,她立刻起身传轿,换了一身家常中略带郑重的碧色缎织暗花竹叶氅衣,只用几颗珍珠纽子点缀,下身穿一条曳地的荷叶色绛碧绫长裙,莲步轻移,亦不过是素色姗姗。她佩戴金累点翠嵌翡翠花簪钿子,在时近六月的闷热天气里,多了一抹清淡爽宜,一副乖巧勤谨的家媳模样。她想了想,还是道:“给皇上炖的湘莲燕窝雪梨爽好了么?”

容珮道:“已经炖好凉下了,等下便可以给皇上送去。这些日子里皇上心火旺,勤政殿寻边回话说,皇上喝着这个正好呢。”

如懿正了正衣襟上和田白玉竹节领扣,点头道:“备下一份,本宫送去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空旷深邃,有重重翠色梧桐掩映,浓荫匝地,十分清凉。庭前廊下又放置数百盆茉莉、素馨、剑兰、朱槿、红蕉,红红翠翠,十分宜人。偶尔有凉风过,便是满殿清芬。如懿入殿时,太后穿了一身黑地折枝花卉绣耀眼松鹤春茂纹大襟纱氅衣,想是无心梳妆,头发松松地挽起,佩着点翠嵌福寿绵长钿子,菘蓝宝绿的点翠原本极为明艳,此时映着太后忧心忡忡的面庞,亦压得那明蓝隐隐仿佛成了灰沉沉的烧墨。

太后的幼女淑长公主便陪坐在太后膝下垂泪,一身宝石青织银丝牡丹团花长衣,棠色长裙婉顺曳下,宛如流云。柔淑戴着乳白色玉珰耳坠,一枚玉簪从轻轻的如雾云髻中轻轻斜出,金凤钗衔了一串长长的珠珞,更添了她几分婉约动人。而此时,她的温婉笑靥亦似被梅雨时节的雨水泡足了,唯有泪水潸潸滑落,将那宝石青的衣衫沾染成了雨后淋漓的暗青。

如懿见此情景,便晓得不好。彼时她已有了八个月的身孕,行动起坐十分不便,太后早免了她见面的礼数。然而,眼下这个样子,如懿只得规规矩矩屈膝道:“皇额娘万安,长公主万安。”

柔淑虽然伤心,忙也起身回礼:“皇嫂万安。”

太后摇着手中的金华紫纶罗团扇,那是一柄羊脂白玉制成的团扇,上覆金华紫纶罗为面,暗金配着亮紫,格外夺目华贵。而彼时太后穿着黑色地纱氅衣,那上面的缠枝花卉是暗绿、宝蓝、金棕、米灰的颜色,配着灼热耀目的金松鹤纹和手中的团扇,却撞得那华丽夺目的团扇颜色亦被压了下去,带着一种欲腾未腾的压抑,屏着一股闷气似的。

太后瞥如懿一眼,扑了扑团扇道:“皇帝忙于朝政,三五日不进长春仙馆了。国事为重,哀家这个老婆子自然说不得什么。但是皇后,”她指了指向边的柔淑道,“柔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哀家见不得儿子,只能和女儿说说话排解心意。但是儿媳,哀家总还是有的吧?”

如懿闻言,立刻郑重跪下,诚惶诚恐道:“皇额娘言重了,儿臣在宫中,无一日不敢不侍奉在皇额娘身边。若有不周之处,还请皇额娘恕罪。”

太后凝视她片刻,叹口气道:“容珮,看你主子可怜见儿的,月份这么大了还动不动就跪,不知道的还当哀家这个婆母怎么苛待她了呢,快扶起来吧。”

如懿地着腰身,起身便有些艰难,忙赔笑道:“儿臣年轻不懂事,一切还得皇额娘调教,但儿臣敬爱皇额娘之心半点不敢有失,儿臣知道这几日天热烦躁,特意给皇额娘炖了湘莲燕窝雪梨爽,已经配着冰块凉好了,请皇额娘宽宽心,略尝一尝吧。”

如懿说罢,容珮便从雕花提梁食盒昌取出了一盅汤羹,外砂全用冰块瓮着。容珮打开来,但见汤色雪白透明,雪梨炖得极酥软,配着大颗湘莲并丝丝缕缕的燕窝,让人顿生清凉之意。

柔淑长公主勉强笑道:“这汤羹很清爽,儿臣看着也有胃口。皇额娘便尝一尝吧。好歹是皇嫂的一份心意。”

太后扫了一眼,颔首道:“难为皇后的一片心了。哀家没有儿子在跟前,也只得你们两个还略有孝心。只是哀家即便没有胃口,也没心思。这些日子心里火烧炎燎的。没个安静的时候,只怕再好的东西也喝不下了。”

如懿明白太后话中所指,只得赔笑道:“皇额娘担心端淑长公主,儿臣和皇上心里也是一样的。这日子皇上在勤政殿里与大臣们议事,忙得连膳食都是端进去用的,不就是为了准噶尔的事么?”

太后一扬团扇,羊脂玉柄上垂下的流苏便簌簌如颤动的流水。太后双眉紧蹙,扬声道:“皇帝忙着议事,哀家本无话可说。可若是议准噶尔的事,哀家听了便要生气。这有什么可议的?!哀家成日只坐在宫里坐井观天,也知道达瓦齐拥兵造反,杀害台吉多尔札,乃是乱臣贼子,怎的皇帝不早早下旨平定内乱,以安准噶尔!”

如懿听着太后字字犀利,如何敢应对,只得赔笑道:“皇额娘所言极是。但儿臣身在内宫,如何敢置喙朝廷政事,且多日未见皇上,皇额娘所言儿臣更无从说起啊!”

这话说得不软不硬,即将自己撇清,又提醒太后内宫不得干政,太后眸光微转,取过手边一碗浮了碎冰的蜜煎荔枝浆饮了一口,略略润唇。

那荔枝浆原是用生荔枝剥了榨出其浆,然后蜜煮之,再加冰块取其甜润冰凉之意,然而,此时此刻却丝毫未能消减太后的盛怒。太后冷笑道:“皇后说得好!内宫不得干政!那哀家不与你说政事,你是国母,又是皇后,家事总是说得的吧?”

如懿忙欠身,恭顺道:“皇额娘畅所欲言,儿臣洗耳恭听。”

太后重重放下手中的荔枝浆,沉声道:“大清开国以来,从无公主丧夫再嫁这富。若不幸丧偶,或独居公主府,或回宫安养,再嫁之事闻所未闻,更遑论要嫁与自己的杀夫仇人!皇帝为公主兄长,不怜妹妹远嫁蒙古之苦,还要商议她亡夫之事,有何可议?派兵平定准噶尔,杀达瓦齐,迎回端淑安养宫中便是!”

如懿端然含笑道:“皇额娘说得在理。皇上心中哪有不眷顾端淑长公主的,自幼一起长大,情分固然不同,何况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她的笑意有些意味深长的隽永,“且皇额娘有心如此,皇上是您亲子,母子连心,又怎会不听皇额娘的话?”

这一语,便是挑破了种种无奈,太后纵然位极天下群女之首,但皇帝实际并非她亲生,许多事她虽有意,又能奈何?

太后语塞片刻,柔淑长公主温声细语道:“儿臣记得皇兄东巡齐鲁也好,巡幸江南也好,但凡过孔庙,必亲自行礼,异常郑重。皇嫂说是么?”未等如懿反应过来,柔淑再度宁和微笑,“可见孔孟礼仪,已深入皇兄之心,大约不是做个样子给人瞧瞧的吧。既然如此,皇兄又遣亲妹再嫁,又是嫁与杀夫仇人,若为天下知,岂不令人嗤笑我大清国君行事做作,表里不一?”

同在宫中多年,柔淑长公主给她的印象一直如她的封号一般,温柔婉约,宁静如碧。便是嫁为人妻之后,亦从不自恃太后亲女的身份而盛气凌人,仿佛一枝临水照花的柔弱迎春,有洁净的姿态和婉顺的弧度。而记忆中的端淑,却是傲骨凛然,如一支凛然绽放于寒雪中的红梅。却不想柔淑也有这般犀利的时候,她不觉含笑,原来太后的女儿,都是这般不可轻视的。

如懿温然欠身:“皇上敬慕孔孟之心,长公主与本宫皆是了然,只是国事为上,本宫虽然在意姑嫂之情,但许多事许多话,碍于身份,都无法进言。”

柔淑含着温柔的笑意,轻摇手中的素色纨扇:“皇嫂与旁人是不同的。皇嫂贵为皇后,又诞育嫡子,且此刻怀有身孕,所以即便您说什么,皇兄都不会在意。”她的目光中含了一缕寸薄的悲悯与怅然,“皇兄忙于国事,我只是公主,皇额娘也不能干预国事,只是想皇兄能于百忙之中相见,让皇额娘亲自与皇兄共叙天伦,不知如此,皇嫂可愿意否?”

如懿垂眸凝神,须臾,低低道:“其实皇额娘苦心多年,也是知道儿臣的话未必管用,如今的情形,便是孝贤皇后在世也怕是难以置喙,若是舒妃和庆嫔……”

太后眸光微微一颤,含了一缕凄悯的苦笑,道:“不中用了!嫔妃不过只是嫔妃,而你是皇后。”太后有一瞬的茫然,“这些日子,哀家多次让福珈去请皇帝,皇帝却只托言政事忙碌,未肯一顾,哀家是怕,皇帝是有心要让端淑再安胎了。”她眼中盈然有泪,“端淑是哀家长女,先前是嫁蒙古,是为国事。哀家虽然不舍,也不能阻止,但如今端淑丧夫,哀家如何忍心让她嫁于弑夫之人,终身为流言蜚语所苦。”她别过头,极力忍住泪,“哀家,只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回到身边安度余生,皇后,你能够懂得么?”

柔淑在旁轻声道:“无他,皇嫂只所孔孟之礼与皇额娘的话带到即可。我与皇额娘不勉强皇嫂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她双眸微微一瞬,极其明亮,“不为别的,只为皇嫂还能看在皇额娘拉了你一把出冷宫的分上。”

有片刻的沉默,殿中置有数个巨大银公盆,堆满冬天存于冰库的积雪,此刻积雪融化之声静静入耳,滴答一声,又是一声,竟似无限心潮就此浮动。

太后的声息略微平静:“若你念着你姑母乌拉那拉氏的仇,自然不必帮哀家,但哀家对你,亦算不薄。”她闭目长叹,“如何取舍,你自己看着办吧。”

如何取舍?一直走到勤政殿东侧的芳碧丛时,如懿犹自沉吟。脚步的沉缓,一进一退皆是犹豫的心肠。

太后固然是自己的恩人,却也是整个乌拉那拉氏的仇人。若非太后,自己固然走不到今日万人之上的荣耀,安为国母?但同样若非太后,初入宫闱那些年,她怎会走得如此辛苦,举步维艰?

|小时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章 秋扇第二十一章 云去云无踪第二十七章 姐妹第五章 三雕002 先帝驾崩(二)005 而今识尽愁滋味第七章 西风凉004 步步为艰第十四章 伤金第十五章 甜白第二十八章 新秀第十六章 琮碎第十九章 初老017 慧贵妃请安第三章 迷离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第十二章 空谷033 掌嘴(二)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七章 烈火第十三章 出嗣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一章 延祸第八章 死言(上)第八章 萧墙恨(上)第二十五章 春弭第三十章 香见欢第四章 玉痕(下)第二十七章 无处话凄凉(上)036 一念之间,盛衰荣辱 (未完待续)032 掌嘴第六章 宝月明008 请安第六章 春樱(上)第二十章 异变042 足伤第十八章 分飞第二十六章 君臣041 人证第二十九章 私情(上)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十三章 出嗣第十三章 螽斯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十九章 暗香033 掌嘴(二)第十五章 悼玉第二十八章 媚好第二十一章 暗涌(上)012 明争暗斗020 温文软语第四章 春情041 人证第十八章 玫凋(下)第七章 伏变002 先帝驾崩(二)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第二十八章 自保039 搜查033 掌嘴(二)第九章 死言(下)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二十九章 豫嫔第61章 尚书房第十二章 惊孕第十二章 惊孕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十七章 绕颈020 温文软语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十五章 悼玉第十二章 永琮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039 搜查015 入冬042 足伤023 玫答应第二十章 离隙第十八章 分飞第十章 冷苑(一)第十四章 木兰情第三章 流言第十八章 母心047 白花丹第二十九章 幽梦第四章 遥遥034 永和宫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四章 遥遥第九章 无路045 传召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六章 风波定(上)第二十五章 断腕第十章 冷苑(一)035 锋芒初露第一章 延祸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二十四章 两相别
第一章 秋扇第二十一章 云去云无踪第二十七章 姐妹第五章 三雕002 先帝驾崩(二)005 而今识尽愁滋味第七章 西风凉004 步步为艰第十四章 伤金第十五章 甜白第二十八章 新秀第十六章 琮碎第十九章 初老017 慧贵妃请安第三章 迷离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第十二章 空谷033 掌嘴(二)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七章 烈火第十三章 出嗣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一章 延祸第八章 死言(上)第八章 萧墙恨(上)第二十五章 春弭第三十章 香见欢第四章 玉痕(下)第二十七章 无处话凄凉(上)036 一念之间,盛衰荣辱 (未完待续)032 掌嘴第六章 宝月明008 请安第六章 春樱(上)第二十章 异变042 足伤第十八章 分飞第二十六章 君臣041 人证第二十九章 私情(上)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十三章 出嗣第十三章 螽斯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十九章 暗香033 掌嘴(二)第十五章 悼玉第二十八章 媚好第二十一章 暗涌(上)012 明争暗斗020 温文软语第四章 春情041 人证第十八章 玫凋(下)第七章 伏变002 先帝驾崩(二)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第二十八章 自保039 搜查033 掌嘴(二)第九章 死言(下)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第二十九章 豫嫔第61章 尚书房第十二章 惊孕第十二章 惊孕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十七章 绕颈020 温文软语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十五章 悼玉第十二章 永琮第二十六章 锁重门039 搜查015 入冬042 足伤023 玫答应第二十章 离隙第十八章 分飞第十章 冷苑(一)第十四章 木兰情第三章 流言第十八章 母心047 白花丹第二十九章 幽梦第四章 遥遥034 永和宫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四章 遥遥第九章 无路045 传召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六章 风波定(上)第二十五章 断腕第十章 冷苑(一)035 锋芒初露第一章 延祸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二十四章 两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