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

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

第二天早晨,朱雄英早早起身整理好衣袍,前往干清宫给朱元璋问安。

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宫中的琉璃瓦在初升的朝阳下有些刺眼,经过大善殿的时候,宫墙角落攀爬的蔷薇也悄然绽放,带着点点晨露,显得生机勃勃。

然而,当朱雄英到达干清宫时,却被告知皇帝已在坤宁宫,他于是转道向北前往坤宁宫,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不知皇爷爷一大早在坤宁宫作甚。

明朝跟唐朝不一样,玄武门不在南方,不是用来给群臣入朝用的,而是在后宫的最北面而干清宫跟坤宁宫其实是一个大的建筑群,中间有分隔,但也有通路,过了坤宁宫,就是玄武门了。

踏进坤宁宫,朱雄英远远就看到朱元璋正陪着马皇后在悠然散步,这里虽然比不得西面的内花园,但坤宁宫里也养了很多花花草草,都是马皇后亲手养的。

看到这幅温馨的画面,朱雄英心中一暖,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他们。

不过朱雄英还是被马皇后发现了,马皇后一身素雅衣裙,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招呼着他。

“皇爷爷、皇奶奶,孙儿来给您们问安了。”朱雄英恭敬地行礼道。

“快过来。”

说着马皇后便亲切地拉过朱雄英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喜爱。

朱雄英也看着马皇后的衣裙,这个慈祥的老太太虽然贵为皇后,但却依旧秉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衣裙上面甚至还有很多补丁,只不过这些补丁都是用近似布料打上去的,所以看起来倒也没有什么不和谐的破烂感。

马皇后突然问道:“英儿啊,你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心仪的姑娘啊?要不要奶奶从勋贵家的女儿里给你物色一个?”

朱雄英没想到马皇后会突然问及此事,只打趣道:“确有心仪的姑娘,但是人家不见得下凡呢。”

朱元璋咳嗽了一声:“英儿现在还年轻,这事不急。”

“怎么不急?别人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都抱孙子了。”

马皇后轻轻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道:“好姑娘可是要趁早下手啊。”

朱元璋不禁笑出声来,指着道:“还是你奶奶疼你吧。”

“别往外岔,再往后就晚了。”马皇后轻轻嗔了朱元璋一眼,假装生气地低下了头。

朱元璋连忙像模像样的作了个揖哄她开心,看到这一幕,朱雄英心中暗笑,连忙转移话题。

“皇爷爷,皇奶奶,孙儿今日来,是有正事相商.”

随后,朱雄英把自己如何改造莫愁湖的计划和盘托出。

朱元璋听完后,赞叹道:“这法子有些‘丁谓挖沟’的意思啊,前后呼应一举数得,不错,咱大孙果然是有想法的。” 所谓“丁谓挖沟”指的是北宋时期开封皇宫失火,将皇宫烧成废墟,宋真宗命宰相丁渭主持修复皇宫的工程。

而丁渭首先把皇宫前的御街开挖成一条大沟,取土烧砖、烧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沛水引进大沟内,使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直抵宫前,竣工后又把废弃的砖瓦和废土填人沟内,然后修复原来的御街,这一统筹施工安排可谓举一举而三得,所以算是华夏工程建设史上的典范。

朱雄英这套“拆迁安置房-改造环境-建立沿湖别墅-发展商业区”的设想,可以说跟丁谓挖沟的原理是基本一样的。

而这件事情,满朝文武都吵过好几轮了,因为各种龃龉和利益牵扯,也没人拿出个靠谱的方案来,这个任务被朱元璋交给了朱雄英,没几日朱雄英就实地考察后交出了这套逻辑自洽而且不用朝廷出钱的整治方案,如何不让朱元璋欣喜呢?

朱元璋愈发觉得,大孙不仅有种种神异,能力也是不俗,只要多经过事情的锻炼,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引领大明走向盛世。

马皇后亦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向朱雄英,自己家的大孙子怎么看怎么喜欢,而且要是没有大孙,恐怕洪武十五年的那场大病,她根本就挺不过去,因此每每想到此事,马皇后都觉得亏欠了朱雄英,这时候她自然想要帮朱雄英争取一些利益。

故此,马皇后主动开口说道:“大孙定是能做成这件事,让朝野上下好好开开眼界的,不过大孙这么好的才能,明年若是去就藩,怕是可惜了。”

——哎?

朱雄英微微一怔,明年他确实满十八岁了,而且按照大明的规矩,哪怕他是太子的儿子,他作为亲王也是得去就藩的,直到朱元璋禅位或者驾崩,朱雄英被册立为皇太子,他才能回到京城。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根据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也就是【礼有嫡子而无嫡孙】,所谓“周之道,有适子无适孙,适孙犹同庶孙之例,要适子死后乃立适孙”,意思就是有嫡子在就不立嫡孙,嫡孙和庶孙无异;如果嫡子亡故,嫡长孙才会被确立为嫡孙,成为祖父的继承者。

换言之,皇太子和皇太孙是不能同时存在的,皇太子在就不能立皇太孙,皇位必须有且只有一个第一顺位继承人。

从古至今在皇位继承逻辑的上,都没有皇太子和皇太孙同时出现的事情,这是一个悖论,普通百姓或许以为二者不是平级的,认为皇太子的继承权大于皇太孙,但在现行制度下,二者其实是平级且互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出现二者同时存在,那么一旦皇帝驾崩,二者的继承权是相等的.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那么打破规矩的个例情况有没有?有。

朱雄英了解到的,华夏古代历史上只有两例,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立太孙李重润(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立太孙朱瞻基,而后者在目前的洪武朝尚未发生,恐怕也不会发生了。

这两个例能不能当常态?不能。

李治、朱棣在有皇太子的情况下立皇太孙的行为,明显是违背宗法制继承原则的,而之所以二者这么做,都是因为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环境条件下,皇帝必须确保皇位传承到自己的血脉手里,属于是不得已之举而一旦有皇太子和皇太孙并立,那就说明,皇帝认为王朝存在着极大可能会被倾覆,两个备份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政治信号。

而在目前洪武朝的和平时期,皇位完全能够做到有序交接,如果释放出这种信号,所带来的政治影响是极为消极且负面效果极大的,除了给朱标和朱雄英之间人为划开一道不可弥合的裂痕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绝对不会选择同时册立皇太子和皇太孙,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马皇后才会帮朱雄英讨要明年就藩后的好处。

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95章 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团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28章 小富婆的帮助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75章 鬼市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47章 亩产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200章 蓝玉的小圈子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准备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194章 行会监管,自船帮始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灭!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114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第169章 来根华子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变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3章 爷爷你穿越到大明了?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192章 父与子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
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95章 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团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28章 小富婆的帮助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175章 鬼市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47章 亩产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200章 蓝玉的小圈子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准备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194章 行会监管,自船帮始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灭!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114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第169章 来根华子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变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3章 爷爷你穿越到大明了?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76章 跨海征日,可行否?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192章 父与子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为大明战神?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