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蜂窝煤的火爆

第103章 蜂窝煤的火爆

北风萧萧、十一月的寒风、如刀子一般吹在人脸上,恨不得刮下一块肉。

张家口、一个塞北与关内贸易互市的繁荣地点,又称张垣。

此地归宣府节制,在明朝建国两百五十二年至今的历史上,起初他并不显眼。

永乐年间、这里也不过有一些张姓的居民居住在长城脚下,而后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镇。

直到宣德四年,万全右卫指挥张文在这里修筑堡垒,并将其命名为“张家口堡”,这座堡垒渐渐崛起。

嘉靖年间,因为蒙古部落的分裂,导致其中一部势力的俺答汗部没有了补给来源。

于是这一部的首领俺答汗多次上书明廷,请求双方互通有无,但均被拒绝,最后才发生了俺达汗率兵冲击京城的事情。

这事情本来是一件并不严重的事情,只要政策得当就能妥善处理,因此在隆庆年间,在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操作下,大明批准了“互市”的政策,从此汉蒙两族在边境的一些地区开始了交易往来。

张家口的“互市”分为“官市”和“民市”。

前者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统治者向明廷贡献马匹来换取明廷赏赐的布帛、丝绸等物资,后者则主要是明朝的百姓和蒙古牧民的交易。

“乖乖、这一个上午就卖出了四百九十六万斤蜂窝煤啊……”

【以加衔游击刘毓俊为天津海防左营游击】

“这些牲畜、中等马留在御马监作为种马圈养,下等马和羊都坐海船、运往苏州和南直隶贩卖,耕牛贩往湖广、四川。”

如果没有这些船,估计单凭运费,就能让利润减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耕地去哪了?在谁手里?

在这摊位的背后、站着一个面容消瘦,却挂着笑容的男人,还有三个帮忙干活的伙计,而摊位上更是只摆出了两件东西。

【加都司佥书梁鹏以游击职衔管广东雷廉参将事】

正是这两样东西、吸引了来往蒙古人和汉人的注意。

不仅如此、摊位面前更是围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几十个汉蒙百姓、牧民。

很快、几十个蒙古人纷纷出手采购,而男子也一边谈生意,一边叫人写契纸。

例如宋朝和晚明时期,负责马政的官员为了贪污腐败,所以捏造谎言,说十匹马才能出一匹战马,以掩盖其贪腐行径。

但这样就更亏了,哪怕他火烧归化城、再打下河套,但后续迁移百姓的粮食他也拿不出来。

如果长城上所有互市都被他垄断,估计每年的利润就是四五百万两银子。

王承恩说的并不假、后世网络上所说十匹马才能选出一匹马来做军马的话,大多都是糊弄人罢了。

另外按照卫所的人口递增,北直隶除了顺天府外的卫所军户,其他军户在明初也不过二十万户,而北直隶卫所的军屯田却有一千多万亩。

见状、男子也假装叹气道:“那行吧……”

“我卖下等马十匹、中等马两匹、牛二十头、羊三百只。”蒙古汉子大手一挥,直接买了近十六斤万的蜂窝煤。

“问问兵部、能不能把镇安堡守备曹文诏调到巩华城做守备。”朱由检一开口,王承恩就知道、自家殿下是又惜才了。

朱由检算着,这个冬季大概自己还能挣多少钱。

蒙古汉子先将男人的手指掰出一个,再合上、又掰开五个指头,也就是说一千五百斤。

他用那汉子的手弄了一个四、一个二和五,也就是四千斤和两千五百斤。

只要将这两部击溃,而后降服、再迁移大量百姓前往尚未开发的后套平原就可以。

蒙古人眼看他答应下来,便抽回手说起了其他的牲畜价格。

锦衣卫退下,而王承恩也回到了勖勤宫内。

所谓的花本钱伺候是指平时也给精饲料,类似豆和米之类的精料。

按照御马监的粮食产量和挽马数量,两百万石粮食、二十多万石豆和两万多挽马,只要再招募二十万民夫,就能让大军保持七百里左右的作战范围。

“那你再说说价钱,两千斤你的这个蜂窝煤,换一匹下等马怎么样?”

至于丰州滩一带、则是盘踞有十几万人的土默特部,他们能拉出数万战兵。

燕山大营拿到契纸后,连忙开始叫燕山所的煤窑装货,凭借御马监众多的挽马,两万匹挽马很快就将第一批的近一千万蜂窝煤运往了各个互市的关隘。

眼下再调一个守备前往巩华城,似乎十分正常。

蜂窝煤、这件东西以及出现在了张家口两天了。

不过在领命之后,王承恩又道:

“殿下、这些下等马若是留下来,好好喂养的话,也能慢慢养成中等马,充为军马。”

“都要查吗?”王承恩咽了咽口水,因为他记得朱由检之前说的是,只查昌平、怀柔、密云、通州一带。

“好了、赶紧收拾收拾,吃点东西之后,下午继续做买卖。”

“升官之后、第一个升你做总旗。”

明末的江南和浙江改稻为桑,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对于耕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倒是作为大明粮仓的湖广和四川需求很大。

由于作为定金的牲畜赶路太慢,因此他们率先把契纸给连夜加急送回了燕山大营。

他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孙应元、满桂都是千户或者守备出生,哪怕是文臣的杨文岳、孙传庭等人也不过是六七品的外臣罢了。

不管是后世呼和浩特自包头的丰州滩、还是后世鄂尔多斯那块小绿洲,又或者是巴彦淖尔。

但是熟铁的铁元素含量是98%-99%,三斤炼一斤,那么另外两斤去哪了?

很简单、另外两斤熟铁被官员用了物质转换技术,转换为银子进入负责官员的腰包了。

“但是这蜂窝煤,用了我家的蜂窝炉后,三个蜂窝煤十五斤、可以燃烧整整五个时辰,并且不会有柴火那么大的烟雾。”

尽管十分高兴,但他还是一脸肉痛道:“再多点?”

并且在这个范围的保持下,扣除粮食运转的消耗,御马监能打四个月左右。

待天黑之后、那个被吩咐的伙计就带着做好生意的所有契纸和作为定金的牛马,向着三百里外的燕山赶去。

他率先开口就是说蜂窝煤比柴火贵,而对此、那消瘦的中年男人却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解释道:

“诚如这位兄弟你说的,这蜂窝煤确实比柴火贵,但是他烧的时间也比柴火久。”

“可以、不过上等马我没有,中等马这个数可以,牛和羊要不要?牛按照中等马的给,羊按照一匹下等马的价格,可以给四头羊。”

这种互市的存在,为张家口从军事重镇华丽转身为商业重镇提供了条件。

两人很快就签了合作的契纸,蒙古汉子还叫人留了三匹下等马在男子手里当定金,五天后准时来交易。

那么如果想节省的话,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把战线缩短,而缩短的问题更好说。

他的手掰开对方五根手指,却见这蒙古汉子拼命摇头:“朋友、这太少了。”

时至午时,男子已经谈下了三十六单,眼看差不多了,留了两个伙计后、便带着一个伙计去算账去了。

一千两百斤蜂窝煤,一匹下等马,这远远超出了他想要的。

大明的田地是远远多于人口的,七亿亩耕地、人口不超过两亿。

“承恩!”朱由检抬头喊了一声,王承恩连忙上来。

哪怕眼下不对他们动手,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一堆堆了两米高的巨大蜂窝煤山,以及一个陶土制作的蜂窝煤炉。

由于各个人交易的不同,有的人一匹下等马一千文,有的一千二百文,有的一千三百文,因此最后买卖的价格比所有人预计的利润都高了不少。

事实上所有的马,只要养护的好,肯多花点本钱伺候,至少半数的马可以用来当战马。

要是多出这么多银子,都能养十五万精锐了……

“放心吧,我绝不含糊!”伙计拍着胸口回答,而他们也在简单休整后,继续做起了买卖。

见朱由检要求,王承恩只能转身叫来了锦衣卫的千户,将事情告诉对方后,对方抱拳行礼便退下了。

按照朱由检他自己的预期,这么多东西,最少需要一千万斤蜂窝煤才能搞定,结果少花了三十多万斤。

朱由检要现在就掌握最新一手的资料,这样他才能知道,自己需要解决多少人。

这玩意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让漠南蒙古联合起来,到时候明军需要两面作战。

这么大的民市,也足以说明张家口商贸的繁荣,而这一日的张家口、更是因为一件东西的到来而热闹不已。

不过论做生意,蒙古人并不是汉人的对手,被骗了很多次的他们,这次也是带着戒备心前来的。

“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不行了。”蒙古汉子知道男子可以做主了,就开始摆谱了起来。

这么多蜂窝煤,不难看出这蒙古汉子应该是一个小部落的头头。

“近千万?”刚刚换好衣服的朱由检坐到位置上,翻看起了契纸。

【升辽东镇安堡把总曹文诏为镇安堡守备……】

这么多的兵马,就算朱由检把自己上称,按照熊掌的价格卖出去也养不起。

眼下草原上,仅仅漠南就有大概六七万户,漠北三万户,漠西太遥远了,估计不会来宣化一带。

也就是说、他的潜在客户大概是有九万户左右,这之中哪怕只吃下一半人,除去眼下贸易的这五六千户,也还能有四万户。

直接夺回河套,以黄河和阴山为防线驻守。

“算了、就让他在辽东吧,不过派人接触一下他,另外再叫熊廷弼把他调到柳条寨。”

“不行、最多这个数。”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不由的觉得牙疼。

也就是还能贩卖六七千万斤蜂窝煤。

经过昨天这位掌事的演示和讲解,不少人都明白了,这是一个可以燃烧很长时间,热效率远远比柴火和煤炭持久的东西。

男人讲解了利弊,而对面的蒙古人听到这男人居然说的是蒙古语,心里也稍微对他有些好感。

朱由检也不由看向了门口,而此刻门口的王承恩也见到了一个气喘吁吁快走进勖勤宫的锦衣卫。

“掌事的、你这蜂窝煤太贵了,比柴火还贵。”

这些点只要开垦得当,都足够养活百姓和驻守兵马。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安耐不住了,他对王承恩直接道: ωwш _тт kān _Сo

“叫锦衣卫的人,把顺天府和永平府的所有卫所都给我暗地里查一查。”

想到这里、朱由检还是头疼的放弃了把长城各个互市关隘收入麾下的想法,转而把目光放到了和好皇兄商量好的卫所上。

哪怕眼下卫所人口翻了三倍,顶多也就是六十万户,三百万人,完全可以实现一人三亩乃至四亩。

随着他洗漱、王承恩便喜庆的指着契纸、对朱由检作揖道:

“贺喜殿下,这互市蜂窝煤的第一天,居然就售出了近千万蜂窝煤。”

如果是这样、想要守长城就需要最少四十万兵马。

“嗯?”一个熟悉的人名闯进了朱由检的眼中,并且还是十分熟悉的人名。

类似于此的古代仙侠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火枪枪管的制造。

“真赚钱!”朱由检暗骂了一声,随即又想到了那些互市中贩卖铁锅和铁料、粮食的商人。

【升山西利民堡参将胡从化为宁夏副总兵】

明朝官员、清朝官员都说,打造火枪需要用精铁,普通熟铁3斤才能炼出一斤精铁用于制造枪管。

“继续招,田地发完了也不怕,告诉他们之后会再发田地,只要入伍就有田地,后续还会发更多的田。”朱由检大手一挥,心中有了想法。

可眼下军户过的惨,朝廷过的也惨,大部分军户甚至没有自己的田地。

江南富户多、羊贩卖江南最好,而下等马虽然不适合做军马,但却适合充当出行工具,在江南卖出的价格也不便宜。

“这真的换不了啊,这蜂窝煤这么好,造价本就比较高,两千斤一匹下等马,怕是回去要被我们家主抽了我的筋皮。”男子故作叹气,随后抓住了这蒙古男人的手。

柳条寨位于沈阳和辽阳中间,如果曹文诏有些练兵的才干,能像满桂那样训练出五百人马的话,说不定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民市大门口的摊位上,一个摊位大张旗鼓的摆在这里、却无人敢于驱逐。

因此、今日一大早,许多特意赶来的蒙古人就带着各自的想法前来采买了。

“只不过上等马我只能给这个数、中等马这个数,我再送你两百个蜂窝煤的炉子……”

“总旗,咱们这次把生意谈好,您回去也该升官了吧?”那伙计笑着,而被他称为总旗的消瘦男子也笑道:

毕竟哪怕是废铁、也能在之后淬炼,重复利用。

如果能按照眼下的价格持续贩卖的话,估计每年冬季都能赚六七十万两银子。

“一百零二匹中等马,五百六十二匹下等马,八百九十头牛,六千四百头羊……”

这时的朱由检已经开始一边用早膳,一边翻阅兵部送来的奏疏了。

当然、朱由检他也可以直接带训练好的御马监七卫一营大军出塞。

所换取的牲畜,则是两百十五匹中等马,一千二百匹下等马,一千五百二十三头牛,一万三千五百三十二头羊……”

“既然这样、从下等马中挑选个头高的马来喂养,其余马依旧南下贩卖,以后也是照旧。”

对于锦衣卫来说、这种情报不算什么难事,甚至不需要用锦衣卫的身份出面就能得到。

万历年间开始,在张家口城内就已经开始出现如文昌阁、玉皇阁等建筑,而之后哪怕一些蒙古部落和明朝交战,也特意避开此地。

“那再加这个数?”说着、他又将对方的拳头攥紧,再掰开一个指头。

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后续的人就多了起来。

眼下河套一带,只有不到两三万人的鄂尔多斯部,能拉出来的战兵不足一万。

他把男子的手指掰出一根,又合上、再掰出两根。

只要他能建功,朱由检就有能力把他升到游击将军的位置。

与此同时、向着燕山赶去的还有白马关、大安口、洪山口、庆阳口等地偷偷互市的地方,也不约而同的派回人向着燕山大营赶去。

“三十斤的柴火墩,顶多能烧四个时辰,燃烧之后的木炭或许能再烧一个时辰。”

“行吧、你要多少,我叫人运过来顶多五天就能到。”

“奴婢领命……”见朱由检没什么要交代的了,王承恩拿起关于曹文诏的那册兵部奏疏,命人带去兵部重新修改。

“查完顺天和永平,叫锦衣卫的人继续查北直隶和山东、还有山西。”

“看看这些地方的军屯田,都到谁手上了。”

朱由检并不明白其中的门道,毕竟来的时间短,没那么多时间学习。

史书上虽然也有十马养出一军马的话,但这种史料也是假的,不过不是后人造假,而是时人造假。

“尚有二十六万四千余石。”王承恩老实回答,而朱由检听到后,也点头道: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只有他这种顶着亲王名头,手下还有锦衣卫的人,能这么自由的南来北往贩卖牛马而不被吃回扣的。

那个算账的伙计不由咋舌,而消瘦男子则是拍了他的肩膀道:

“这一个上午,怕是就赚到了三四万两的利润,怪不得互市的人那么多,原来是有这么大的利润。”

泰昌元年十一月十二,也就是在蜂窝煤卖出的第二天一早,朱由检的案头就摆上厚厚的一叠契纸。

“都查……”朱由检平静的开口道:

“这我还是做不了主,你想想看、一百斤柴火在这个天气,顶多也就是烧三四天,一百斤蜂窝煤可以烧七八天。”

眼下范围扩大到了两个府,那么牵扯的人就不止原来那么点了。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

刚才率先开口的便是一个诸多蒙古人推选出来的年长牧民。

在这巨大的堡垒中,民市的市场更是大的吓人,足足占了张家口近六分之一的面积。

唯一的矛盾就是,如果明军挺进河套平原,在后套驻军,那么察哈尔的林丹汗或许会对明朝有敌意。

这些蜂窝煤,足够上百户蒙古人渡过一个冬季了。

不过也就在王承恩叫人去办事,刚想转身回勖勤宫的时候,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响了起来。

就这样、多次免于战乱的张家口,人口开始急速的增长,到如今已经是一个生活数万人的巨大堡垒。

因此听到王承恩的话,他也开口问道:“眼下御马监还有多少石豆。”

如王承恩所说、这些谈好的契纸合同,足足有九百六十四万三千斤蜂窝煤。

近十倍的利润,朱由检不得不心动。

另外也就是在好皇兄的支持下,天津登莱三地三百料以上的船都供他驱使,不然也做不到这么高的利润。

似乎在整个草原的蒙古部落中,张家口已经成为了一个仅次于归化城的存在。

他点头就要去办事,不过朱由检却道:

“燕山大营招募多少人了?”朱由检看向王承恩询问,而他则是行礼道:

“殿下回来的这五天,燕山大营中四卫一营已经满编,羽林三卫中、左卫和前卫已经满编,只剩下右卫尚缺四千余人。”

“天黑城门关闭之前,你带两个兄弟,把所有契纸和作为定金的牛马都带回燕山去。”

男子一脸的为难,而蒙古汉子见状,只能咬牙道:

“那最少这个数,再少就不行了。”

虽然巴彦淖尔那块地方在明初还是淤泥滩,但眼下已经可以开垦不少耕地了。

他把手放到了对方的衣袖里,嘴巴上说着:“这个数一匹下等马。”

只因为想要彻底把控长城,那么就必须把长城沿途兵马都进行更换。

“奴婢领命。”王承恩行礼回应,而朱由检也松了一口气道:

“这些牲畜,哪怕算上草束,南下贩卖江南也能赚到八九万两银子了。”

“九万两……九百多万斤……”

九百多万斤,正常来算渡过一个冬季的话,足够五六千户牧民用了。

他见到王承恩,当即单膝下跪作辑道:

“公公、陆同知传回消息,十万火急!”

“进来!”朱由检皱眉开口,那锦衣卫见状,便和王承恩一同走进了勖勤宫,随后从怀里掏出了陆文昭的亲笔书信。

当书信被朱由检打开的时候,他的瞳孔瞬间放大、当即起身:

“准备车辇,去干清宫!”

(本章完)

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274章 钱粮不够用啊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67章 戚金练兵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发第555章 鼓励造反第509章 兴亡又如何第451章 蠢蠢欲动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57章 群臣逼宫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227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217章 辽东大捷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134章 叶向高入阁第446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490章 师徒第28章 红丸案后续爆发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29章 漩涡中心的黔国公府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60章 谋划草原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18章 国丧第293章 游牧民族的传统手艺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573章 燕山不满第195章 画饼大师朱由检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38章 皇兄就是拿来坑的第3章 难兄难弟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59章 火烧草津城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345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粮食减产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521章 废衍圣公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192章 扫平山东第186章 明金布局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2章 最毒妇人心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138章 直捣巴约部
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274章 钱粮不够用啊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67章 戚金练兵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发第555章 鼓励造反第509章 兴亡又如何第451章 蠢蠢欲动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57章 群臣逼宫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227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217章 辽东大捷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134章 叶向高入阁第446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490章 师徒第28章 红丸案后续爆发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29章 漩涡中心的黔国公府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60章 谋划草原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18章 国丧第293章 游牧民族的传统手艺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573章 燕山不满第195章 画饼大师朱由检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38章 皇兄就是拿来坑的第3章 难兄难弟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59章 火烧草津城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345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粮食减产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521章 废衍圣公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192章 扫平山东第186章 明金布局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2章 最毒妇人心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138章 直捣巴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