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结

王衍驱车抵达梁县时,入目所见,到处是紧张的战争气息。

村落之中,结束分休的银枪军士卒三三两两离家上路。

父亲沉默不语地推着石磨,将混杂着大量麸子的“白面”收起,时不时瞟一眼整装待发的儿子。

母亲心不在焉地挑拣着菘菜,欲言又止。

妻子将准备好的干粮塞进包裹之中,轻声说道:“胡饼按军中之法用醋泡过,小心收好。万一断粮,还能坚持几日。蒸饼是新做的,这两日就吃掉。这是盐豉,比军中的咸菜好吃。夫君征战辛苦,累了便配着饼吃,莫要节省。”

“塞那么多吃食作甚?”军士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嘴里却责备道:“我带两个醋饼上路就行了。军中自有饼饭,饿不着。今年麦田歉收,家里也不丰裕,蒸饼就不带了。”

说罢,将几个尚有余温的蒸饼塞到妻子手中,道:“待我从荆州回返,定给卿带回几匹绢,做一身新衣裳。”

妻子脸有些红,悄悄瞟了眼正在干活的翁婆,用嗔怪的眼神看着丈夫。

丈夫会意,又转过身去,道:“阿爷、阿娘,军中催得急,儿这便走了。”

“去吧。”父亲闷声回了一句:“以前你兄长在河上拉纤,落了一身病,年纪轻轻就去了,妻儿子嗣都没有。你比他强,当了陈侯的兵,一年领那么多钱粮,家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家中有我,不用牵挂。你三弟、四弟也长大了,可以下地干活,没甚事。去吧,好好打。”

“战阵之上,不要逞强。”母亲抹了一把眼泪,道:“村西头的张霸,杀了一个贼人还不够,偏要杀两個、三个,最后不知怎么就中箭死了,你要小心些。阿娘腌了一条鱼,等你过年回来吃。”

“越怕死,越容易死。”父亲低声嘟囔了一句。

军士点点头,从妻子手中接过包袱,又向一儿一女挥了挥手,大踏步离开了。

石桥防之外,府兵们大声谈笑着,牵着马儿离开了村子。

府兵一般被称为“长剑军”。

但发展到现在,这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军号罢了。

使用重剑、弩机的人依然是最多的,但使用其他各色兵器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于,一些人练了几年骑战,开始往近战骑兵的方向发展。

他们有一百五十亩上好的田地,有部曲帮忙干活,平时吃得好,有大把时间锤炼技艺,很多人都是多面手。

邵勋一直没有专门组建骑兵部队,因为开支实在浩大。

一部分府兵练骑战,也是他特意引导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把训练成本下移,让府兵们自己承担罢了。

相对应的,熟悉骑战的府兵会单独编在一起,作为近战突击力量。出征时会有更多的赏赐,更好的待遇。

当然也有比较穷的府兵。

有人出征后连续损失了两匹马,还死了部曲,连续两年的大灾中也比别人损失更为惨重,无力花钱购买新的马匹。

他们现在成了步兵。

一个军事体系,时间长了就这个样子。

石桥防建置不过数年罢了。如果是数十年甚至百余年长期发展下去,府兵也会慢慢分化。

有的人盔甲鲜明,高头大马骑着,威风凛凛。

有的人吃了败仗,铁铠丢了,又无钱置办新的,只能当个轻甲步兵随征。

世间之事,不外如此。

此番出征,梁县三防之中的石桥、李家二防受到了动员,出动了三百人。

鲁阳二防之中的鲁山防出动了一百五十人。

汝阳、南山二防各出百人。

阳翟、阳城……

除阳夏县新置的两防府兵没动员外,其余十防总计征发了一千人,作为陷阵之军。

频繁的战争对府兵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会消耗他们的财富。但截至目前,一切似乎还好,出征得到的赏赐在应付开销之后,还略有剩余。

但如果经历一场全军覆没级别的惨败,他们一时半会就难以恢复元气了。

新人尚未锻炼出来,战斗力不如老人,也未必有钱置办合适的防具、精良的武器。

这样的府兵,比地里临时拉起来的农民强得有限——强在从小接受了更多的军事熏陶,或许还掌握了有限的基础武艺。

府兵、银枪军之外,大量辅兵也被动员了起来,来源主要是广成泽的俘虏屯丁。

今年蝗灾,屯丁们的日子不好过,目前仅剩二万九千人上下,编为六部。

此番出征,又从里面挑选表现相对良好的三千人,调入鲁阳屯田军。

脱离苦海是大好事。

屯丁们宁愿上阵厮杀,冒着受伤乃至战死的风险,也不想继续在广成泽日复一日地承担繁重、危险的劳役,充当人形牲畜了。

最近几个月,洛阳方向又有大量流民南下。

老实说,邵勋也养不起。

他不是神仙,变不出那么多粮食。

第一年大旱、第二年蝗灾,即便依靠冬小麦规避了大部分风险,但减产是难免的。

时至今日,存粮已经不多了,他也不敢大规模收人。

到了最后,挑挑拣拣,得了三千家。其他流民,施舍几顿粥,再一人发两个胡饼,便打发他们离开了。

这三千家同样被并入鲁阳屯田军。

至此,这支部队已经有了一万一千户、男女老少二万余口。

辅兵们甚至比战兵更先集结。

河内流民彭陵默然看着脚边的一套皮甲、一杆长枪、一柄环首刀。

稀里糊涂当了辅兵什长,居然分到了这些东西。

旁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

刀枪倒没什么,皮甲还是很有用的,关键时刻说不定就靠这个保命了。

彭陵看了看这些人,眼神之中带着对生命的漠视。

爷娘死了,妻子死了,儿子也在大夏门外被人踩踏而死,他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他只依靠本能活着。

本能地流浪,本能地吃饭,本能地被编入鲁阳屯田军,本能地准备上战场送死……

秋风乍起,寒意阵阵。

彭陵脸上还是那副表情:漠然。

他似乎没有了喜怒哀乐,忘记了痛苦,忘记了欢笑,成为了行尸走肉,成为了一头野兽。

支撑他走下去的只有一件事:被深埋在心底的仇恨。

他想起了被编入部伍的那一天。

大名鼎鼎的陈侯在亲兵的簇拥下,检阅他们这支部队。

他与陈侯对视了一眼。

那一眼持续的时间不短,他已不记得当时是什么眼神了。

后来,陈侯的亲将唐剑走了过来,提拔他为辅兵什长,管着另外九个人。

这些人里面,大部分是流民,但也有两个在广成泽种地的屯丁。

屯丁是汲桑、王弥二人的部众。

彭陵听说过王弥,没听过汲桑的名字,但都无所谓了,反正他们是陈侯的手下败将。

屯丁们知道得比较多,神秘兮兮提及此番南下是打一个叫王如的贼帅。

王如占据城邑,届时搞不好要攻城,死的人就没谱了。

彭陵不是很在乎。

死就死了,又能如何?他更在乎的是,能不能临死前多杀几个狗官。

只可惜,王如也是造反之人,怕是难以如愿了。

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从旁边驶过,吸引了正在路边休息的辅兵们的目光。

彭陵望了过去。

王衍刚好掀开了牛车的车帘,与彭陵对视了一眼,顿时眉头一皱。

此人已存死志,眼神之中还满是戾气,真是奇哉怪也。

而且,他在看到自己时,一直漠然的眼神居然有了些许光彩,仿佛在盯着一头猎物。

真是荒唐!

王衍放下车帘,不再看此人。

车队行了半日后,很快抵达了绿柳园。

园外站着大群军士,杀气腾腾。

汝水河面上泊满了船只,满载粮食、军资。

车队停下时,很快有人过来接洽,将车上的货物卸下。

洛阳是拿不出粮食了,但工匠们紧赶慢赶打制出来的各种军械,也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弓梢、弓弦、箭矢等消耗品,不是陈侯短期内能补充的。而这,似乎也是朝廷不多的能讨价还价的东西了。

邵勋正在院子里练武,见到王衍时,顿时一笑,道:“马上就出征了,太尉何必亲自来催,不放心我么?”

王衍一听也笑了,道:“好心来看君侯,却得了一通奚落之语,此非待客之道也。”

“太尉此来,或有教我之事?”邵勋将长剑插回器械架,问道。

王衍点了点头,道:“匈奴或要南下了,特来相告。”

“这种事何需太尉亲来?遣一信使带话就行了。”邵勋说道。

王衍看着面前英武挺拔、锐气十足的兵家子,叹了口气,道:“许久未曾见到君侯了,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过来看看。”

“说得我好像有去无回一般。”邵勋一点不忌讳,开玩笑道:“王如、侯脱、严嶷等辈,或比汲桑、王弥难打,但那又如何?这些年,不知道剿过多少匪众了,一并打了就是。”

“君侯如此豪气,老夫倒不好说什么了。”王衍说道:“先前还担心君侯迟迟不出兵,一路行来,但见大军次第汇集,看来很快就要出发了。”

“太尉不用试探了,明日便走。”邵勋说道:“无数人为了地盘、权势打仗,但总有人例外。不管太尉信不信,纵没人来催,我也想尽快出师,平定乱局,解黎民于倒悬。”

这话让王衍有些沉默。

邵勋此人,有时候斤斤计较,不见兔子不撒鹰,拼命捞好处。有时候又十分“天真”,为了低贱的黔首苍生,拔剑厮杀,脚不旋踵,哪怕捅出大篓子也在所不惜。

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着实让人惊异。

“匈奴南下洛阳已成必然,君侯可能建策?”收拾了下心情后,王衍问道。

“我只有一句话。”

“君侯但讲无妨。”

“深沟高垒,勿要浪战。”邵勋说道:“最多在诸门外立营设寨,与门内守军遥相呼应,坚守拒敌。”

“就这么多?”

“就这么多。”邵勋点了点头,又道:“无论如何都不要追击。匈奴骑兵众多,仓促出城,恐堕其奸计。匈奴胜在骑军,禁军胜在步军,又背靠大城,只要自己不出错,就凭石勒、王弥、赵固等人,兵死光了也打不下洛阳。”

“荀泰坚建议至外围关寨处守御,天子颇为赞同。”王衍又道:“老夫记得,昔年王弥寇洛阳,君侯便主张在洛南三关迎敌……”

“此一时彼一时也。”邵勋摆了摆手,道:“两年前的王弥,兵虽众,然多乌合之众,且没多少骑军。御敌于八关之外,可减少洛阳士民损失。今日之王弥,已非两年前可比。匈奴又多经制之军,战力不俗,若远出御敌,恐为贼军抄截后路,惊慌失措之下,下场多半不妙。”

“那就倚城而战?”

“倚城而战。”

王衍微微颔首。

有关御敌之策,朝中议论纷纷。

王衍主张全军龟缩,靠着今年新运来的漕粮死守,待匈奴自退,结果被不少人反对。

天子不是很赞同,认为匈奴会分兵抄掠周边郡县,让局势更为糜烂。

王衍不是很懂军事,被他们这么一说,心里有点动摇,暗想死守洛阳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匈奴粮尽退兵之时,连追击都不敢,是不是太过懦弱了?

今日听邵勋一讲,他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打仗,他只信邵勋。

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揽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七章 表态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一百五十章 遣还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了,洛阳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九章 火并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三十五章 酝酿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二十章 密诏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二十八章 广成泽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八十二章 水与旱(上)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二章 军户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七十八章 体系上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九十八章 他好会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六十章 谈妥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
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揽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七章 表态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一百五十章 遣还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了,洛阳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九章 火并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三十五章 酝酿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二十章 密诏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二十八章 广成泽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八十二章 水与旱(上)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二章 军户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七十八章 体系上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九十八章 他好会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六十章 谈妥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