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死到临头

第117章 死到临头

现在朝廷里就有些人,就让他看着,等着李长安把南方的这个炸药桶给点燃了。

所以说,要处理南方问题,必须要用巧妙的方法。

那么,是什么巧妙的方法呢?

第一点,南方日报背后最大的支持者,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击毙。

第二点,南京的户部尚书马上就要抵达北京了。

第三点,郭荣生不是已经被放到南方去搞事情了吗?

这三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他说明的问题很大,自从李驸马被抓之后,给他定下的罪名就是卖国罪,在这种敏感时期,必然会有许多的官员们急着和他撇开关系。

别忘了,当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趋利避害,而不是迎难而上。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公司和一个总监的关系很好,但是突然某一天,这个总经理被发现出卖了公司,那么你是会替他求情,还是默默的祈祷不要被人发现,你和他有接触,有利益关系,生怕有人将你们二者联系在一起?

出于人的本能,来看必然是选择后者。

所以说,抓起了李驸马,借助他的这个事件来搞一些事情,绝对会威慑到一些人。

当然这一部分人当中,只有那些利益关系不重的人才能够跳出来反水。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远远的还没有结束。

胡三俊真的是人在家中做,平白无故地沾了一身黑锅。

就在当天,晚上一颗脑袋被八百里加急的送出了皇宫,几天之后,这颗脑袋被送到了江南省的知府衙门。

既然你想和朕这么玩,那么朕也不是那么好脾气的,喜欢和朕玩自罚三杯是吧?

李长安大手一挥,说道:“以朕来看,这些钱都是应该花的,不需要再去减少了,不然看似省了钱,其实是惹了更大的麻烦,后续还要花出更多的钱。”

“陛下,如果想要真的全面推行新军政策,精兵简政,虽然现在的花费不在少数,但一旦能够施行下去,那么将来每年从军政上都能够省下来最少两百万两白银!”

他们决定把走私相关的事情,都推到他们两个人的身上去。

而这两个人都比较有个人特点,他们其中一个是当地的地头蛇,据说在江南省黑白通吃,而另一位则是当地一个县衙门下面的副县长。

第二点,李长安从去年开始发展新军政策,开始生产火枪,火炮,而且还为士兵们重新打造了盔甲和武器,购买了无数匹战马,提升了军队的俸禄和伙食。

第五点,就是基础建设的投入,这个才是大头。

他在朝廷内混了这么久,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很明显,皇上这就是要找人出来背锅打算杀鸡儆猴。

近半年多来,这还是他第一次睡得如此踏实,渐渐的,康宁店似乎已经变成了他真正的家。

这就叫做把标杆树立起来,毕竟就算是在南方,也肯定是会有很多有才之人被排挤。

确实很好!

顺便的,江南省布政司秦云朝也秘密的给朝廷上奏了一封奏折,委婉的在奏折当中捅了胡三俊一刀。

它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而这一次,胡三俊与朝廷钦差大臣的名义来了,其实就是来找背锅的人来了。

好在今年开春之后,灾情终于慢慢的稳定了下来,这才让他们终于放下了一颗心。

现在政策改革,带来的权力架构其实已经十分清晰了。

按照大玄朝廷的惯例,上面来的人,必要先大鱼大肉美酒一顿,顺便再去逍遥一番,等这一系列的操作结束之后,那么背锅的人自然也就被选出来了。

“可是毕竟发生了这件事情,朕的心中就是不痛快,他总会有一些原因,当初存放在州山府的粮食本就是用作赈灾的,但郑姚政却声称州山府也有灾情,朕亲自去看了,确实如此,可是这些人利用这个机会发国难财,你们来和朕讲一讲,这事情从头到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且在人员上面,应该会变得成熟不少,这样还可以将他们帮助到其他南方省份。

那么接下来,他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说真的,他还有很多办法,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达时机而已。

要想要兴国,要想要大力发展,那么必须要探索出一条稳定的,能够循序渐进,让百姓和朝廷都增加收入的办法。

南方日报和卖国出卖机密扯上的关系,就凭着这个理由,他被打死一百遍都不算多。

朝廷面临着如此大的开销,居然还有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想方设法的吸朝廷的血,赚朝廷的钱!

闫思寿走出列来说道:“陛下,将今年和去年的所有费用都计算完毕之后,国库内还剩下两千万两白银。

在李长安的设想当中,最好能够在这里建立一支海军,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军事港口,划归到朝廷直接管辖。

第四点,就是官员们的俸禄。

李长安是想要借他的手,把南方的事物都整顿清楚,让胡三俊去做这个坏人,把所有的矛盾全部都转移到他的身上。

所以在其他人都没有发现的时候,李长安其实已经在无形中,把软刀子架在了南方派系的脖子上。

估计在早朝之前,这些官员们早都已经串通好了。

闫思寿在台下站着,他的面色坚定,沉声说道:“陛下,这些都是此次账目的明细,臣已经核对过了。”

李长安现在面临的压力大不大?

当然大了,他现在管理的是一整个国家,是一个拥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闫思寿的面色平静回复道:“回禀陛下,臣还未听说。”

这份账本已经能够说明,大玄的动员能力要比两年之前提高了不少。

再到去年的草原之战和弗兰国之战,再加上最近的新军政策改革,每一项的花费都不在少数,另外还有最近研发的战舰,战船,这一切都在花钱。

蔡茂恒说道:“回禀陛下,已经全部派下去了!”

而李长安则是面带微笑,缓缓地说道:“大伙都来看一看这份书。”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单单是新农政策所花掉的费用,也在一千万两左右了,尤其是在水利方面,现在北方的诸多省份都在挖水渠,建造水利工程。

如果是换做他刚刚继位的时候,想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么大幅度的征调,还需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那么想都不用想。

在大玄其实是有航海业的,但是发展的一直不充分,不过是开了几处小的港口而已。

实际上,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后世,所有的朝代灭亡和崩溃,都是最先从财政上开始展现出来的。

看着手上的这份账本,李长安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份答卷非常的满意。

当然了,州山府的那十万吨粮食已经被额外列了出来。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权衡之术,是一种帝王心术。

李长安是不是真的想要搞他吗?

自然不是!

到这儿还没完,还有很多人把粮食卖到了草原那边,一共分成两条路线运输。

在听到了皇上的这一番话之后,胡三俊立刻表示了绝对的同意,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到江南去,把江南那些参与了走私的官员们杀上个一百遍。

而趁着这个契机,李长安也正好可以开始筹备他的海军部队。

这件事情涉及到早朝上过半的官员,分量有万斤之重,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个人都坐不住了。

“属下遵命!”

“张守正,你呢,你是怎么想的,和朕来说一说。”

“如今国库里还剩下多少钱?”

而待在府中的胡三俊,这个时候气的连忙问候蔡茂恒的祖宗十八代,但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些事情对于南方的打击绝对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个叫任胜武,一个叫钱三。

他们要弹劾谁呢?

他们要弹劾的,就是内阁秘书胡三俊!

“卑职认为,地方的民政,应该如同现在的军事和政权一样,将司法制度剥离出来,由朝廷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去管理,这样一来,权责清晰明了,平时应该由谁来管,出了问题应该去找谁,都变得一目了然了。”

闫思寿又把手中的供书传给了其他大臣。

局面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这是分化南方势力的第一部分。

这个罪名相比于走私罪可是要轻微的多了,而他的这个罪名一呈递上来,立刻就中了李长安的下怀。

财政必须要发展,而且要健康的发展,不然一旦崩溃,国家必亡!

第三点,在皇都举办的大学当中,也要任命一些南方的官员,这是为了告诉南方的读书人,皇上是尊重南方学子的。

只要第一步成功,那么关闭南方日报就有了理由和借口。

但是张守正的这一番话,明显就是为了迎合李长安才说的,众所周知,皇帝最喜欢的就是改革,是变法图强,现在大玄早都已经不存在祖训不可变的这一种说法了。

至于朝廷那边,大家凑点钱交上去,把那些人的嘴巴堵住就好,皇上有自己的权利,但是官员们也有官员们的规矩,这下面的一切都在按照官场的规则进行着。

从去年开始,朝廷每年都会给边境省份拨款赈灾,而这短短的一年半过去,就已经花费了四千万两白银。

这是其中最合理恰当的一个安排。

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朝廷确实是大有作为,不仅捷报连连,而且新农政策的推广也可谓是如火如荼。

这颗是谁的脑袋?

是港口侍郎刘伦三的脑袋!

就在七月十二号,这颗脑袋以最快的速度被打包送到了胡三俊的手上,在匣子的上面,还附送着李长安亲笔写的一封信:胡三俊,你莫不是把朕当成了傻子?!

在看到这封信之后,胡三俊被吓得满脸煞白,整个江南省的官员们瞬间都没有了声音。

“不必减少!”

从大玄的法律上来看,这些港口不允许有船舶随意的出入,但是这一点,也仅仅是停留在了法律的层面上。

接着,石无极又汇报了今年全年的军费开支,这一份军费账单,其实已经包含在刚才闫思寿呈递上来的财务账本里面了。

事情愈演愈烈,实在是没有办法,最后胡三俊只能硬着脑袋去找皇上请罪。

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背锅呢?

在经过了大家的一番集体思考之后,终于推选出了几个人:

在李长安的心中,早都已经有一份战略规划了。

闫思寿将这一份全部的总结报表,递给了李长安。

现在,李长安通过抄家和掠夺的启动资金,已经几乎要用完了。

第四点,郭荣生亲自南下去找那些报纸和官员们的麻烦,他是锦衣卫的二把手,凭借着他的手段,在那里搞出点事情来还是很简单的。

李长安也没有追问,而是对着身旁的锦衣卫说道:“将涉事官员的供书给闫思寿看看。”

虽然秦云朝的这一封奏折没有立刻让胡三俊下台,但是这一封奏折,确实让李长安发现了一个政治投机分子。

看到有人被抓走,官员们纷纷长舒了一口气,现在这件走私案件,是不是差不多就可以交代过去了?

港口在哪里?

就是在南方,那边有很多很大的渡口,承担了很多的粮食运输工作。

计划是这么计划的,但是眼下的事情还是要办。

不仅要被打死,而且还要举家搜查。

李长安的目的,就是把他们劝来劝到自己这一边来。

“都进去再说吧。”

他和李长安心里都清楚,他根本就没有罪,但是现在整个朝廷都骂的暴风骤雨,在这种情况之下,胡三俊还能再说什么呢。

或者说,这一个案子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严峻。

李长安看得非常仔细,几乎是逐字逐句的看完。

第一条就是燕地,但是在去年,燕地就已经被皇上给查办,彻底把这条道路给掐断了。

这一路上他一言不发,直接来到了江南省的知府衙门。

在到达江南省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一番大暴雨,听说胡三俊来了,全江南省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全都顶风冒雨在港口迎接。

李长安说道:“你再说的详细一些,把你的想法说清楚。”

闫思寿走出列来说道:“臣在!”

李长安说道:“各位现在不必将心思全部纠结于钱的事情,你们只要将自己手中的事物都办好便是了。”

毕竟胡三俊在进入到内阁之前,本来就是江南一带的人,那边有不少的官员都是他的心腹,拿他来开刀,解决这件事情是最为合适的。

现在州山府的那几个人都已经在被押往皇都的路上了,在三天之后,就可以到达皇都了,按照李长安的意思,就是直接把他们收进天牢。

当然了,为了避免事情再闹大,只能够以卖国的名义去查。

在古代,哪一个官员敢随随便便的说朝廷制度存在问题,这不是主动找死吗 !

可所有人都知道,蔡茂恒是出了名的疯狗作风,皇上让他在这个时候咬谁,那么他肯定就要咬谁一口。

要知道,他是布政司一把手,也是个堂堂的二品官员,对比胡三俊他分毫不差!

就在当天晚上,胡三俊就出发了。

第三点,就是新农政策的推广。

这笔财务报表被李长安看完之后,他现在唯一就想干一件事情:赚钱!

不仅港口防御松散,而且地方十分腐败,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还要李长安在出台一项新的制度来解决。

一大早刚蒙蒙亮,李长安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很快的,这份名单被送到了皇都,同样很快的,皇上发飙了。

去年燕地的百姓们遭受着饥饿之苦的时候,有一些人依旧在无耻地吸着朝廷的血,克扣着赈灾的粮食。

李长安立刻给郭荣生写了一封信,立刻查办南方日报。

入秋之前,把北方几个省份的官员们还要整顿一番,与此同时,新政督察使在南方的任务,应该差不多完成了。

这个港口,绝对是大玄进行南北运输的最大渡口之一,在这里面的当官绝对是肥差中的肥差,用不上两年的时间,每一个官员都能吃的满口肥油。

有人说,全天下都是皇上的,那么皇上怎么可能在财政方面出现问题?

财政方面出问题,指的并不是国家破产,没有稳定收入了。

截止到目前,几条主干线的水泥路已经铺设完了大半,之前的预算是两千万两白银,可是水泥路还没有彻底铺设完毕,如今已经花费出了三千万两白银。

为了改革大型水利,研发出了许许多多的农用工具,为了能使改革进行的彻底全面,李长安还专门地建立了指挥所,还在各个地方都设立了大玄日报,这些每一项都要花钱,而且都是大把大把的花下去。

张守正说这话,绝对是有大问题的。

李长安笑着说道:“还是张大人说的对,以朕来看,就是这方面出了问题,行政和司法本就应该分开,你们认为呢?”

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宫女已经把康宁殿打扫的干干净净,一阵暖风从前面的走廊吹过来,李长安顿时清醒了不少。

李长安是赞成搞航海业的,他甚至已经派人去设计成立航运司。

这就叫做行得端正得正,对事不对人,这是第一点。

石无极连忙拿起了手中的笔墨。

很好,现在朕不管你到底是不是投机分子,只要你有胆子来告状,那么朕就觉得你能够用一用!

在两天之后,江南省新任的知府赵律明就掉了乌纱帽,踏上了被押往皇都的路程。

“闫思寿!”

李长安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了起来,“新政督察司的人都已经派发下去了吗?”

现在李驸马私运粮食给草原上的蛮子,这件事已经被爆出来了,所以在朝廷之上必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自下而上的推理,那么就是你胡三俊的责任。

至于赵律明这种级别的官员,只要在今晚的酒桌上对着胡三俊自罚三杯,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闫思寿把名单呈给了皇上,这份名单上写的是州山府的知府连同官员们,在半个月前私吞赈灾粮食,擅自发放给府内百姓的事情。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李长安的心头微微发紧,现在朝廷只剩下两千万两白银了吗?

换句话来说,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之内,李长安就已经花没了一点五亿两银子,这根本不是花钱如流水,简直是花钱如同瀑布!

“好。”

在六月三十号的下午,一队锦衣卫已经抵达了港口,除了将涉事的官员们抓获之外,还直接接手了港口,对这里进行了一次严格的盘查。

李长安的目的是,一定要在今年年底之前,确保新农政策能够在全国的范围之内覆盖实行。

第二天,天空中万里无云。

刚刚走到颐和殿的门口,就有几个人在恭候着了。

听到了皇上的这番话,群臣的心里都有些紧张和沉重。

张守正走出了队列,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此事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朝廷制度的问题。”

李长安顺势安慰了他几句,然后对胡三俊说,毕竟江南省知府是你推荐的,所以你还要去一趟江南省。

“臣等参见陛下!”

这一点不需要李长安给郭荣生指示,郭荣生绝对能在自己心中猜想得到。

李长安将手里的这份报表放到了一旁,闫思寿说道:“陛下,依老臣看来,我们应当适应的减少一些费用。”

锦衣卫将供书呈递了过去。

在这种时候,还和朕玩着自罚三杯的把戏!

胡三俊,不愧是老油条,自己倒是把账算的挺好!

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那他还怎么在内阁混?还怎么在朝廷上混?

但是就算是请罪了,他胡三俊也不是傻子,请的并不是卖国走私罪,而是请的推荐官员不恰当之罪。

截止到现在,已经烧了足足八千万两白银。

既然是要划归到朝廷管辖,那么其实就是要归军事委员会来管理了,要统一的作出安排和新军政改制。

在今年结束之后,第一版的税法也应该出台了。

江南省布政司一把手秦云朝杉杉来迟,但是他的出现,既表示了对胡三俊的尊重,也展现了他在江南省的威风。

可是现在不能够再默认下去了,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李驸马,绝对是彻底完蛋了。

“属下遵命!”

现在整个港口已经被封闭了,是胡三俊亲自带人去给封闭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再不下手狠一点,采取一些严厉的措施,怕是等到下一次,就是他的脑袋被送到皇上的面前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省钱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朕之所以想要推行新政政策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省钱,在四大军区建立之后,军事上的开销绝对还会增加。”

“这一次,南方发生的事情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军政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而且我们必须还要再加快速度。”

“务必要严查,而且一定要加快进度,要仔仔细细的巡视搜查,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南方那种情况!”

李长安在金阶之上站定,声音洪亮的说道:“从前老弱病残的,领空饷的,朕现在要和他们一笔勾销,从今以后,一定要按照朝廷的新军政策来执行,若是谁不能够在明年二月份之前整改军队,那么就给我去天牢里面报道!”

众人没有说话。

截止到目前,李长安已经给朝廷的官员们涨了两次薪水,现在每年单单是发放官员们的俸禄,朝廷就要开支出百万两白银。

第二个,就是海运。

李长安把名单接过来一看,目前为止,发往赈灾的粮食已经有两百万在路上了,里面详细的记载了这些粮食都是有哪些省、市、县抽调的,而且还有将预计的损耗给记载的一清二楚。

一旦这款税法出台,到了那个时候,李长安就可以再去找江南那三个最难啃的省份算算账。

闫思寿在看完之后,做出了一副惊讶的表情,随后愤怒的说道:“陛下,此人乃是祸国殃民,务必要对其严惩!”

这些年来,南方该出海的还是会出海,要不然女驸马绝不可能把走私生意干得红红火火。

胡三俊已经是一把年纪了,但依旧是赶在六月末,连夜来到了江南省。

但是这件事情他进行的十分低调,而南方的这些商船,他向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半默认他们出海。

李长安点名说道:“闫思寿,你来说一说。”

众人跪倒在地,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但是他们的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在大玄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过如此巨大开销。

众人跟随着皇上一路走了进去。

闫思寿站出队列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还是属于治理疏忽,应当严惩上级官员,以示警戒!”

“臣遵命!”

“朕在两个月之前路过州山府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知否?”

越是要批判传统思想,反而越能够得到皇上的赏识。

“石无极,你给朕拟一封圣旨,传到边境总督的手中。”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给南方的一些人看,皇上对于南方的人才还是非常尊重的,不信你看一看新提拔的一些官员,都是南方的学子。

为什么?

因为赵律明是他自己人,不能刚刚出现问题就立刻把自己人拿掉,否则自己的名声会彻底坏掉。

众人都以为,他的第一个目标必然是江南省知府赵律明,但这一次胡三俊却并不是来搞赵律明的。

国库内最大的损耗分为几块,第一就是北方的灾情。

第二点,提拔一些南方的才子们到皇都,来补充一下空缺的官职。

他请的是什么罪?

国家的财政收入,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当然了,如果你要大肆的加税,甚至带着军队出国抢劫,那么也是会有收入的,但这么做无异于在引咎止渴而已。

这件事情闫思寿当然知道,这就是州山府发生的擅自拨粮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此事会牵扯到现在朝廷内炙手可热的郑姚政,皇帝前脚刚刚离开,后面就有官员把这个消息传到了皇都。

在当天晚上,李长安就颁布了一个命令,让蔡茂恒亲自去全面的接收港口。

对于这件事情胡三俊也很冤枉,他确实是推荐了江南省的知府,但是他们和李驸马私自运输粮食给草原这件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

看到全身湿透的这些官员们,胡三俊依旧是满脸的不开心,现在朝廷的那帮人把无数个黑锅都扣到老子身上来了,老子和他们没法发飙,那就从你们身上找茬!

七月初的江南省,本就是一个烟雨如花的地方,湖畔清风扶柳,佳人在旁,共同欣赏这人间美景,但是此时此刻,胡三俊却是一点心情都没有。

李长安说道:“这些涉事官员们在供述当中,没有说明郑姚政到底是否参与了进来,那么朕就全当做郑姚政不知道此事。”

这些钱,边境的官员们每天都惦念着睡不着觉,生怕自己把钱花了之后,没有达到皇上要求的效果。

第二天,官员们就风风火火的写了一封弹劾奏折。

就在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是发挥出了超常的战斗力,对着胡三俊就是一顿痛骂,不仅在奏折里骂他,甚至还在早朝上和他大吵大闹。

为什么要弹劾他?

因为江南省的知府,就是胡三俊举荐的。

军队上的司法有大玄军事委员会,而官场上的司法有新政督查,但是在民生方面,却变得比较模糊。

若是某个地方出了冤情,要打官司,那么就只能请县长又或者是知府大人。

但这么做其实是不对的,无论是县长又或是知府,其实本质都是行政官员,应该去处理行政事务,对于本地的民政负责。

众人齐声说道:“陛下英明!臣也认为应当如此!”

(本章完)

第95章 皇上南巡,微服私访第87章 地头蛇崔大少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106章 杀知府第232章 将计就计第168章 好大的官威!第1章 洁妃受辱,百人旁观!第42章 地狱骑兵!第74章 枋穆的幻想第205章 五百五十门大炮!第7章 争抢太子爷!第202章 卷土重来(上)第20章 群龙无首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59章 全歼噶尔博!第246章 改造蒸汽机(中)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124章 南方又出事了第86章 民心所向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130章 大玄未来的打算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222章 诱敌深入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218章 矿山案件第56章 杀知县!第167章 散漫怠工的造船厂第204章 吉尔哈成的逃跑路线第148章 炮轰旧都!第42章 地狱骑兵!第223章 被夹在中间的周大人第240章 皇上的演讲(上)第145章 杀神!第260章 木船火攻(上)第31章 拒不开城?那就直接用大炮轰开!第169章 怒斩刘杜宇第27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第161章第61章 三路大军!第176章 皇上来了第237章 海上战争(上)第63章 遭遇战!第186章 新式弹药第219章 航海时代第53章 这是土匪?第135章 围堵衙门第125章 早朝上的对攻第144章 王林义的策略!第68章 摆开队伍,硬碰硬!第159章 夜夜笙歌的圣人公第143章 公然宣战第105章 哪个皇上?第47章 恐怖的军费支出!第166章 郑从谷的感动第144章 王林义的策略!第228章 暗流涌动(上)第197章 正面对决(下)第111章 关于报纸的法案第209章 战后汇总第63章 遭遇战!第24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158章 被打的县长第180章 对江南省的处理第181章 嚣张的周公子第244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下)第203章 卷土重来(下)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16章 震动朝野第21章 弑君,杀李闯!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10章 通货膨胀第217章 国资委员会的成立第63章 遭遇战!第63章 遭遇战!第69章 空心方阵的威力!第179章 百花楼第34章 大查贪腐!第116章 震动朝野第225章 海战(中)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32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上)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65章 人头传遍各大部落!第66章 榆木炮的真正威力!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265章 李长安的发现第92章 颐莲堂闹事第263章 攻入浔州首都(上)第44章 三十万钢铁洪流的冲锋!第161章第216章 厚脸皮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239章 海上战争(下)第22章 皇宫外的围杀!第103章 诛杀!第260章 木船火攻(上)第170章 工业时代的产业链第89章 他是皇上?第141章 冲突具现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
第95章 皇上南巡,微服私访第87章 地头蛇崔大少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106章 杀知府第232章 将计就计第168章 好大的官威!第1章 洁妃受辱,百人旁观!第42章 地狱骑兵!第74章 枋穆的幻想第205章 五百五十门大炮!第7章 争抢太子爷!第202章 卷土重来(上)第20章 群龙无首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59章 全歼噶尔博!第246章 改造蒸汽机(中)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124章 南方又出事了第86章 民心所向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130章 大玄未来的打算第6章 太傅拜请出宫!第222章 诱敌深入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218章 矿山案件第56章 杀知县!第167章 散漫怠工的造船厂第204章 吉尔哈成的逃跑路线第148章 炮轰旧都!第42章 地狱骑兵!第223章 被夹在中间的周大人第240章 皇上的演讲(上)第145章 杀神!第260章 木船火攻(上)第31章 拒不开城?那就直接用大炮轰开!第169章 怒斩刘杜宇第27章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第161章第61章 三路大军!第176章 皇上来了第237章 海上战争(上)第63章 遭遇战!第186章 新式弹药第219章 航海时代第53章 这是土匪?第135章 围堵衙门第125章 早朝上的对攻第144章 王林义的策略!第68章 摆开队伍,硬碰硬!第159章 夜夜笙歌的圣人公第143章 公然宣战第105章 哪个皇上?第47章 恐怖的军费支出!第166章 郑从谷的感动第144章 王林义的策略!第228章 暗流涌动(上)第197章 正面对决(下)第111章 关于报纸的法案第209章 战后汇总第63章 遭遇战!第24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158章 被打的县长第180章 对江南省的处理第181章 嚣张的周公子第244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下)第203章 卷土重来(下)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16章 震动朝野第21章 弑君,杀李闯!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10章 通货膨胀第217章 国资委员会的成立第63章 遭遇战!第63章 遭遇战!第69章 空心方阵的威力!第179章 百花楼第34章 大查贪腐!第116章 震动朝野第225章 海战(中)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32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上)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65章 人头传遍各大部落!第66章 榆木炮的真正威力!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265章 李长安的发现第92章 颐莲堂闹事第263章 攻入浔州首都(上)第44章 三十万钢铁洪流的冲锋!第161章第216章 厚脸皮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239章 海上战争(下)第22章 皇宫外的围杀!第103章 诛杀!第260章 木船火攻(上)第170章 工业时代的产业链第89章 他是皇上?第141章 冲突具现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