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

“嘿嘿,你也休要与我说这些虚的。”那人胡渣乱颤,大手拇指一翘,指着自己大声道:“你佛门入主大兴也不过十余年的光景,也不知你可曾听过我的名号。”

正方禅师闻言道:“还请施主明言。”

那人仰首道:“敝姓项,双名文仓,现今阎蔓首领项卓宸却不知是我第多少代孙了。”

正方禅师看着那人身上道道狰狞可怖的疤痕,心中翻江倒海:这人竟是那大兴典籍上所记载,从荀世龙手底下侥幸逃脱,创立阎蔓部群的第一代阎蔓首领,本该死去万年的项文仓!万年,想必他项文仓,起码也有元婴修为了吧。

正方禅师如是想到,却见对面项文仓大笑出声:“怎么样,大师,莫不是不信我么?”

正方禅师呼了声佛号:“阿弥陀佛,未想项施主尚在人间,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项文仓闻声上前两步,蒲扇大的巴掌“呼”的一声扇在了正方禅师的肩膀上,好似两人早是莫逆之交,亲密无间的大声道:“当真是可喜可贺,正方大师,京城据此万里之遥,你一路辛苦,莫不如在我阎蔓军中盘桓几日,待得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我再送你回去,你看可好啊?”

正方禅师不动如山,接口回道:“有劳施主费心了,我亦欲在此小住些时日,多感阎蔓人情礼事,但我寺中主持不日便会下山,介时贫僧若是不回大兴,恐在主持处不好解释。若是春日回转大兴,见了主持,必被其数落贪玩,责罚一通,依贫僧看来,还是早些回去最好。”

那项文仓脸色一变,微怒道:“大师可是瞧不起我项文仓吗?既然大师也向往我阎蔓风土,那便不要回去了。大师啊,你也知道,我项文仓还在世间,除却了你我,可就无有第三人知道了,如若我隐在暗处,着阎蔓子弟去求那早已与大兴翻脸的道门相助,能否与你佛门抗衡一番?”

正方禅师闻言脸色“唰”的变了白,如同薄纸一般无有血色:“项施主,你莫不是要做那渔翁么?”

“大师既已猜得我所想,还要急着离去吗?”项文仓声音陡高,搭在正方肩头的手一使力,只听“嗡”的一声,再看那正方本就受惊发白的面孔上落下滴滴汗珠,想正方修佛千余年,不过区区落得个平等心的修为,大约等同于道门心动期的修为,此时那在正方禅师看来,已是元婴修士的项文仓稍一使力,便将正方禅师压制的死死的,再也无法动弹一步。

佛家修士修的是什么?

修佛即是修心,修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最终直至大灭心。修心,执著心去掉了,无漏才能圆满。是以修佛不讲形式,只问本心。

那执著就是你所留恋、放不下的东西,大到亲情、爱情,小到人爱吃的食物、对奢华的追求,以及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执着。放下执着,却不是都不要了,不认父母、不娶妻生子,放弃财产,而是看淡,并慈悲以怀。有些人行商多年,家财万贯,可他心里没有这些钱,便没有对钱的执着。无漏,就是这些心一个也不剩地去掉了,也就没有“漏洞”了。修佛是需要经常念佛法的,因为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并且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指导。既然修佛,那就应该做个比普通人的好人更要好的人,心存善意是必须的,至于多行善事又不可过分追求,只因层次不够,佛智不达,还看不到一件事的因果。

而这修佛同那修道一样,亦是划分下来十二个小境界,

是为真诚心、筑佛基、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结舍利、合佛婴、慈悲心、大灭心、修金身、渡佛劫、成罗汉。每个境界也有初期,中期,后期,以及大圆满之说。

真诚心——真,不假;诚,不虚。所谓真诚心,即不用虚妄心对人,即使别人用虚妄心对我,我仍然要用真诚心对他。一生真诚待人,处处吃亏,欢喜上当。所谓“吃亏是福”便在此理,心地清净自在,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不能有丝毫虚伪。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真心,什么叫虚伪心,把虚伪当作真实,结果一辈子以为自己真诚,全落在虚伪上,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修行都没有修好,修成现在这个样子。根本的原因就是你不老实,你没有真诚,生生世世所干的都是自欺欺人,这个我们要承认。我们承认了,我们才能改过,才能回头;如果不承认,永远没有回头的日子。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破迷开悟而已,这是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以真诚处事待人接物。

清净心——佛语云:心净则佛土净。又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净。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师长;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心清净则无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众生;如果心不清净,而能慈悲一切众生,无有是处。心清净则不造恶业,心清净不受苦报,心清净断集,心清净就是修道,心清净就是证灭。众生心清净,没有悭贪,行于布施。心清净,没有违犯,能持戒。心清净,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心清净,没有懈怠、懒惰,就是大精进。心清净,不随境转,就是禅定。心清净,智慧明达,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净是众德之本。心得少分清净,证声闻果。心得多分清净,证菩萨果。心最极清净成佛果。心清净,不可测、无障碍。不可测无障碍,谓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净。修佛道不外乎心清净。禅宗不过求清净心,叫本来面目。律宗以戒律约束行人,也是求清净心。密宗三密。就是清净心。净土宗,心净则佛土净,还在清净心。其他各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无一不是求清净心。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净心,求学术、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头。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有一个方便法门——事中无心,心中无事。

看你的心有挂碍没有?有其他事情没有?如果有,赶紧念佛,令其清净。遇到外边事情,你住著染心了没有?如果对外面的事情,起欢喜心、懊恼心,那是染心,赶紧念佛,使他消灭。所以保持事中无心,心中无事,保证可得大受用。清净心从六处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贪色,一定心不清净。耳贪声,一定心不清净,一定不成佛道,没有道。鼻贪香,心不清净。舌贪味、好讲话,不要问,此人没道心、没道德,于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贪觉触,如果有人**心不断,要心清净的话,无有是处。意贪法,法有两方面,一是过去世,一是未来世,不是现在世,忆想过去,贪著未来,皆是意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净,不得成就,不是修佛人。修行要点在清净心。禅宗称之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就是本来面目。

我们大家都是一样,我们应该猛然回头,我们无量劫来,叫六根偷走了我们的清净心,无量劫来,流落生死,地狱、饿鬼、畜生皆去过。今天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这清净心说来容易,别看他是佛家第三小境界,却是最难勘破的一境。就拿这正方禅师来说,修得清净心,便消去七百余年,已是他现今寿命的三分之二了。

再说说正方如今的境界正觉心——佛曰:无上正等正觉心。人觉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错误的“觉悟”, 有浅显的“觉悟”,有正确的很深的“觉悟”——这个觉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唯有成佛方证得。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发起成佛至心。

正觉就是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是正确的,正如三皈所说的“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时就得到正觉的果位,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等于佛而不是真正成佛,比佛差一级,由此可知正等正觉虽然觉悟没错,但跟佛还是不能相等,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大乘的名称是“菩萨”,再往上去就是成佛,“佛”也是学位的名称,而佛在得到最高究极圆满的智慧,丝毫缺陷也没有,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总而言之,若是把它归结起来讲,它是觉悟明了这苍茫世界与人生的实相,对世界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通达,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修行,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

想他正方禅师已证得正觉心,佛法精湛,却也奈何不得可能早已是元婴期真人的项文仓,只眯缝着双眼平静道:“项施主,这是要动手了么?”

“佛门高僧,大兴国师,如此尊崇的身份,我又岂能随意下手了?不过请你稍缓两日,在我阎蔓营中住上一住,再回不迟啊。”项文仓说罢大手往腰间铜环猛地一拍,那铜环“嗡嗡”作响,立时越长越大,将二人套在其中,项文仓大喝一声:“摄!”

声罢,那铜环又迅速一收,“嗖”的一声,两人顷刻间便一同消失不见了。

第五十五章 子夜对话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四十二章 柳土斗法第十章 死不得安第二十三章 穷达有命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一百零六章 宏川城第八十二章 往事如烟第五十七章 陈氏遗孤第九十八章 化敌为友第八十一章 岛上攀亲第一百零七章 讨价还价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六十九章 绝仙阁第三章 食人腐骨第六十四章 虚情假意第一十四章 乱之始第二十三章 穷达有命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一十九章 国难将起第四十二章 柳土斗法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三十三章 魔高一丈第三十八章 塞翁失马第五十六章 夜袭清章第七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八十七章 黄雀与大劫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三十五章 修真四境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渐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一百零五章 悬疑旧案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犊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五十五章 子夜对话第六十八章 吕阳明第五十一章 道体初成第一十三章 不期而至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讨价还价第一十八章 一鸣惊人第二十一章 耄耋第二十四章 天道酬勤第一百零五章 悬疑旧案第七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三章 食人腐骨第七章 妖媚缠身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七十九章 浅斗兽第五十六章 夜袭清章第七十章 四方峰会第四十四章 尺蠖求伸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四章 开卷有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危不惧第一百零二章 反目兄弟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一百一十章 有虎忽来第四十六章 如愿以偿第四十三章 一眼万年第一百零九章 不请自来第七章 妖媚缠身第一章 晏阳楼第四十五章 走投无路第八章 林中对第九十七章 一探虚实第四十一章 神秘山洞第五十章 九道归元第九十九章 东窗事发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四十章 佛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三十九章 风靡云涌第一百零九章 不请自来第五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六十二章 佛、道、魔第五十九章 战与和第一百零二章 反目兄弟第五十四章 永平去第一十三章 不期而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九十八章 化敌为友第三十一章 谁是棋子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四十八章 一波又起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一百一十二章 无思发威第五十七章 陈氏遗孤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
第五十五章 子夜对话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四十二章 柳土斗法第十章 死不得安第二十三章 穷达有命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一百零六章 宏川城第八十二章 往事如烟第五十七章 陈氏遗孤第九十八章 化敌为友第八十一章 岛上攀亲第一百零七章 讨价还价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六十九章 绝仙阁第三章 食人腐骨第六十四章 虚情假意第一十四章 乱之始第二十三章 穷达有命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一十九章 国难将起第四十二章 柳土斗法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三十三章 魔高一丈第三十八章 塞翁失马第五十六章 夜袭清章第七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八十七章 黄雀与大劫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三十五章 修真四境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渐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一百零五章 悬疑旧案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犊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五十五章 子夜对话第六十八章 吕阳明第五十一章 道体初成第一十三章 不期而至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讨价还价第一十八章 一鸣惊人第二十一章 耄耋第二十四章 天道酬勤第一百零五章 悬疑旧案第七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三章 食人腐骨第七章 妖媚缠身第六十三章 玉葱气象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七十九章 浅斗兽第五十六章 夜袭清章第七十章 四方峰会第四十四章 尺蠖求伸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四章 开卷有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危不惧第一百零二章 反目兄弟第七十四章 善与恶第一百一十章 有虎忽来第四十六章 如愿以偿第四十三章 一眼万年第一百零九章 不请自来第七章 妖媚缠身第一章 晏阳楼第四十五章 走投无路第八章 林中对第九十七章 一探虚实第四十一章 神秘山洞第五十章 九道归元第九十九章 东窗事发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二十章 奇遇奇玉第四十章 佛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三十九章 风靡云涌第一百零九章 不请自来第五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六十二章 佛、道、魔第五十九章 战与和第一百零二章 反目兄弟第五十四章 永平去第一十三章 不期而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一百一十三章 幻象杀机第九十八章 化敌为友第三十一章 谁是棋子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四十八章 一波又起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第一百一十二章 无思发威第五十七章 陈氏遗孤第三十六章 处心积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