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绞肉机

那些负责填壕的瓦岗兵士抱着柴捆跑着跑着,就突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所抱的柴捆扔出去很远,人再也没有起来。仔细看,却是头颅之上或胸膛上已被箭矢所洞穿。后来李密看出门道,他也让一个刀盾手护着一名填壕兵士。并让那些弓弩手分成几波,连续不断的轮射。但是这样射击密度就低了很多,许多长弓手干脆冒着箭雨向城下进行精准射击。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苦战,瓦岗军在付出近万余人的伤亡后。终于在填平了洛口仓除临着洛水与黄河城墙外的另两面的壕沟。

在震天的喊杀声中,大批瓦岗兵卒冲过壕沟,顺着洛口仓的城墙架起一支支云梯。这些云梯一个接着一个,几乎将所有城墙都覆盖住了。成群结队的瓦岗军兵士们攀梯而上。

此时,之前城头上那些长弓手早已不见。城墙的墙头只剩骁果军的刀盾手和矛兵。一名瓦岗兵刚刚从城头残缺的城垛后露出脑袋,一支长矛夹带着破空之声疾刺而来,噗嗤一声,矛尖不偏不倚正扎在他的两眉之间,长矛拔出后,额头赫然一个粗大的血洞,而后他就向后一仰,翻倒掉落城下而去。他左边云梯上的兵卒则是被一支连弩射入了太阳穴后,掉落城下。右边的兵卒大半个身子都匍匐到城头,正要把腿抬上来之时,一柄横刀的刀光闪过,锋利的刀刃将他的脖颈斩开三分之二,他的脑袋只靠剩余三分之一的筋骨吊在身体上,殷红的血液从动脉中喷薄而出,洒满了城头。

和这些瓦岗军同批登城的其他兵士命运大抵如此,没有一人能够存活。瓦岗军攻城的势头顿时一挫。但是后续的瓦岗兵卒继续源源不断涌了上来。他们发现守城的隋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准备滚木擂石什么的,放心大胆起来,也不再头顶大盾小心翼翼的向上攀爬,而是口叼兵刃,手脚并用向上快速攀爬。

城头的骁果禁卫们奋力截杀,地上已经到处是横七竖八的瓦岗军尸体,但如此还是扭转不了城头瓦岗兵卒越聚越多的趋势。此时,后方传来一阵阵鼓号之声,那些正在厮杀的禁卫们立刻各自虚晃一招,边战边向城下退去。

来护儿正站在城中的土岗之上,用望远镜四处观察敌情。这个黄土岗高达六七仗,比城墙还高,是洛口仓的主体结构。三千个粮窟就是在土岗之上挖凿而成。入城后需通过坡道才能登上这道土岗,进入存粮区。

此时,进入土岗的几条坡道已被拒马和临时挖掘的壕沟封锁,形成又一道防线。而那些长弓手已经退至土岗之上,沿着土岗边缘还布置着轻型弩炮。

城头的那些骁果军们边战边退,已经退至下城的楼梯甬道出口处,在这狭窄位置,他们组织起窄而深的防线将城头的瓦岗军死死的封住,不让他们通过此处涌下城中。

城头的瓦岗军们很快控制了三面城墙和三个城楼,只是在通往黄河水门城楼的甬道上被退至此处的骁果军拦住。进入城楼的瓦岗军开始操纵机械,试图放下吊桥和拉起闸门。结果他们一试才知道这些机关尽被破坏,根本无法使用。

越来越多的瓦岗军顺着云梯登上城头,却无法冲出下城楼梯的甬道。一层又一层的大盾叠在一起拥堵这些通道。长矛,刀枪,箭矢不断的从盾墙后面袭来。两军在此挤成一团。片刻时间,头就站满了瓦岗军。

城下指挥的李密开始还挺高兴,没想到攻城进展的这么顺利。但是到了后面,李密来越不对劲。他唤来令兵,要他前去查看,为什么兵卒都拥挤在城头,不向城内冲击。很快他就得到回禀,说是隋军在下城甬道的楼梯口处拼死抵抗。

李密沉吟片刻,一拍大腿说不好。几乎与此同时,土岗之上的来护儿将高举空中的大手一挥喝道:“放!”。上百发火爆弹被弹射而出,如同百条火龙飞向三面城墙的城头。城头上那些挤挤攘攘的瓦岗兵士仰脖惊奇的看着这些突如奇来的火龙。眼中的惊讶迅速变成了惊恐。

随着连续不断的轰然巨响,城头上腾起一条条冲天火焰,接着每个火爆弹的落点上,火势如同迅速放大的一个圆环般铺开。在城头密集的人群中,大批瓦岗兵士顷刻间就被烧成火人。这些“火龙”还在连续不断的袭来,同时那些退至土岗的长弓手又开始不停的精准射击,这一回,没有敌方的弓弩手来“骚扰”他们。他们可以闲庭信步的一箭接着一箭的做出精准射击,几乎箭箭都能毙伤一名瓦岗军兵士。

此时的城头如同修罗场一般,哀嚎哭喊之声嘶声裂肺。许多“火人”从几仗高的城头跳下。幸运的反倒是那些在下城甬道上和隋军厮杀在一起的兵士。但是他们也被背后突然拥来的人群压倒。将他们的身体压到隋军的刀枪兵刃之上,被活活戳死。

这些骁果军兵士们在号令声中齐齐向后一退,呼啦啦的一大批瓦岗军兵卒被“冲”了出来,扑倒在地上,骁果军兵士们上前一刀一个迅速的结果了他们。

当城头再没有人嘶喊时,那些下城甬道中的瓦岗军要么被斩杀,要么就是跪地不停的磕头求饶,显然是如此惨烈的景象让他们魂飞魄散,精神受到巨大创伤。

当骁果军禁卫再次冲上城头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满是烧的焦黑的尸体,或是被重箭洞穿躯体的尸体,城下已没有瓦岗兵卒攀登云梯。

这些骁果禁卫没时间去关注这些,首先就是将还靠在城墙上的云梯一一用长柄武器撬倒。做完这些,才将堆满城头的尸体一具具丢下城墙。

城下的李密和裴仁基捶足顿胸,气愤不已。仔细清点兵力,发现在短短数个时辰的攻城时间之内,十五万瓦岗军就伤亡了近三万人。听到这个战报,李密的脸顿时变的铁青铁青的。

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一章 战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战之决胜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三十五章 大败单雄信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八章 扬子江水战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五十五章 混乱的金廷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九十一章 轰灭宛城第四十四章 白陉口之战第三章 青铜盾卫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章 筑河筑城第十九章 兵过雍梁第十章 鸡飞狗跳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七章 浏阳炮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六十章 沸腾的大地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四十六章 通信线路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二章 易主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二十七章 以死报君王?第四十五章 河湾血战第四十二章 兀术试铳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八章 上雒战李蒙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十章 洗脑所第二十九章 进退失据的朱元璋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六章 钱塘黑影第九十一章 轰灭宛城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十四章 逃亡大师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祸第四十九章 枪林如锋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四章 疾风射手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三章 诱捕岳飞第三十一章 韩信之计第四十四章 白陉口之战第三章 秘密部队第十七章 说服杨沂中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三十五章 急红了眼的多尔衮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七章 以死报君王?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阳城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五章 神拦斩神,鬼挡杀鬼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十二章 夜夺兵权第十五章 烟花与火海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四十七章 黑山军第一百零二章 灭魏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马颖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三十二章 绝不抽调南方兵力
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一章 战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战之决胜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三十五章 大败单雄信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八章 扬子江水战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五十五章 混乱的金廷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九十一章 轰灭宛城第四十四章 白陉口之战第三章 青铜盾卫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章 筑河筑城第十九章 兵过雍梁第十章 鸡飞狗跳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七章 浏阳炮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六十章 沸腾的大地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七十八章 斩张松第四十六章 通信线路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二章 易主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二十七章 以死报君王?第四十五章 河湾血战第四十二章 兀术试铳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八章 上雒战李蒙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十章 洗脑所第二十九章 进退失据的朱元璋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六章 钱塘黑影第九十一章 轰灭宛城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讲道理第十四章 逃亡大师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祸第四十九章 枪林如锋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四章 疾风射手第五十九章 十万火急第三章 诱捕岳飞第三十一章 韩信之计第四十四章 白陉口之战第三章 秘密部队第十七章 说服杨沂中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三十五章 急红了眼的多尔衮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七章 以死报君王?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阳城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二十六章 火枪之威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五章 神拦斩神,鬼挡杀鬼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十二章 夜夺兵权第十五章 烟花与火海第五十四章 贾诩毒计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四十七章 黑山军第一百零二章 灭魏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三十一章 掌控荆湖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马颖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三十二章 绝不抽调南方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