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峥嵘 (二)

暗红色的残阳,斜坠于汴梁城头。

半边天空都被阳光点染,晚霞似火。另半边天空,却被滚滚浓烟熏成了漆黑一片。乍眼望去,谁也不知道失火的到底是天庭还是人间。

东南西北所有大门小门全部闭锁,街道上,除了盔甲鲜明的护圣军兵卒之外,不见任何行人。偶尔有战马从街道中央风驰电掣而过,兵卒们便齐齐将目光转过去,目光盯紧正在滴血的马鞍。年青的脸上,写满了怜悯与迷茫。

马鞍下,正在滴血的,是一颗颗死不瞑目的人头。有的属于白发苍苍老者,有的属于尚未成年的幼儿,还有的,则属于娇艳欲滴的美女和妇人。如今,他们都有了同样一个称谓,乱党余孽!不分男女老幼,捉到之后一概格杀,将头颅送往皇城门口由三司使郭允明亲自验明正身。

又有几匹战马如飞而过,这一次,马背上除了骑手之外,不光有人头,还驮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汉。花白的头发像干草一样披散于胸前,朱红色的官袍被刀子割得到处都是窟窿。

每一处窟窿下,都有殷红色皮肉像婴儿嘴巴一样翻卷而出。殷红色的血浆,则顺着窟窿的边缘淌出来,走一路淌一路,淅淅沥沥。即便伤得如此重,那个老汉居然还没有陷入昏迷。只要积蓄起一丁点儿力气,就会猛地将头抬起来,张开嘴巴仰天发问:“朝堂暗伏武士,都城血流漂杵。刘暠,这就是你当初想看到的么?你儿子长大了,在宣政殿里把史弘肇和杨邠的脑袋亲手割了下来,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杀得人头滚滚,刘暠,这便是你想要的么?。如今,再也没人能篡夺你刘氏江山了!你可满意了?你可满意了?”

“闭嘴!闭嘴!”负责押送老汉与人头的禁卫头目怒不可遏,举起马鞭,劈头盖脸就是一通乱抽,“老匹夫,死到临头,居然还想着蛊惑人心。再不闭嘴,老子现在就宰了你!”

老者的双腿被绳子与马鞍捆在了一起,双手被反剪于身后,既无法招架,也无法闪避。只能将身体佝偻起来,将脸藏于胸前,任由押送者施虐。然而,当押送者刚刚停下鞭子,他却又不甘心地抬起头来,继续大声质问:“设伏兵当朝谋杀重臣,如此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暠,你看到了吗?你现在开心了吗?”

回应他的,则是更多的鞭子。抽在破烂不堪的紫袍上,不停地带起一团团血雾。

道路两边负责防备“乱臣贼子”的护圣军兵卒们看了,心中觉得好生不忍。然而,他们却谁也没勇气出头制止押送者的暴行,只能偷偷将脸转向一边,趁没人注意到自己的时候,偷偷地低声叹息。

挨打的老者是先帝留下的五位顾命大人之一,三司使王章。因为以前经常出入内宫,所以很多护圣军将士在当值的时候都曾经见过他。而此人所大声质问的刘暠,则是大汉国先帝刘知远的本名。至于老者口里的史弘肇、杨邠,则一个为当朝枢密使,一个为当朝宰相,在今天早朝时,被皇帝陛下事先埋伏在宣政殿内的心腹死士擒拿住后,当场斩杀!

这场龙争虎斗到底谁是谁非,底层小兵们弄不清楚。然而,大家伙儿心里头,却无法不认同三司使王章刚才的话,此番皇帝陛下的作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枢密使和宰相被皇帝亲手割了脑袋,参加早朝的枢密院和中书省文武官员稀里糊涂也跟着死了一大半儿,皇帝陛下如此玩法,这刘家朝廷彻底关张的日子,还会远吗?万一战乱又起,别人可以丢掉兵器逃跑,作为皇家禁卫的护圣军,出路何在?而大伙拼了性命,能搏个封妻荫子也罢,怕的就是刚刚像王章一样穿上的官袍,还没等把手里的牙笏焐热,又稀里糊涂步了今天宣政殿上那些文武官员的后尘!

正忧心忡忡间,众人耳畔,却又传来了一道沙哑的声音,就像毒蛇吐信般,瞬间令所有闻听者头皮为之一木,“住——手!谁让你们如此对待王大人的?来人,赶紧给王大人松绑。他可是郭某的恩公,郭某这些年来,受他老人家提点甚多!”

“遵,遵命!”先前还凶神恶煞般的押送者,顿时一个个全都变成了软脊梁狗。跳下坐骑,一边手忙脚乱地去解王章身上的绳索,一边满脸媚笑着补充,“大,大人,卑职知道你想要活的,才,才特意将,将这老,将王老大人给您送了过来。他,他刚才不知好歹,说了许多胡言乱语,卑职实在气愤不过……”

“我都听到了!”郭允明撇了撇嘴,不屑地摆手,“被他骂上几句,又不会掉肉。松绑,赶紧给王大人松绑!”

“这,这就好,就好!”押运者们大声回应着,加快速度,将王章身上的绳索割断,然后将其扶下马背,架起来,送到了郭允明的坐骑前。

“王大人,下官这厢有礼了!”郭允明轻飘飘地飞身而下,主动向王章抱拳,“下官已经向陛下求了情,可以对王大人既往不咎。只要王大人出面,与苏大人一道,向天下人指证,史、杨两位奸佞图谋不轨在先!”

“呸!”王章毫不犹豫地抬起头,吐了郭允明满脸血水,“竖子,你这话说出来,天下可有人敢信?图谋不轨,图谋不轨,若是史弘肇图谋不轨,陛下和你两个,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岂有可能活到今天?”

“呀!”郭允明猝不及防,被吐了个正着。赶紧抬起衣袖,在自己脸上用力擦拭,顷刻间,刚刚经太监帮忙收拾好的妆容,便被抹成了一团狗尾巴花,“你,你这老家伙怎么不知道好歹?郭某,郭某是为了报答你昔日提携之恩,才,才特地帮你找了一条生路。你,你别自己非要往绝路上走!”

“绝路?”王章看了郭允明一眼,大声冷笑,“到底是王某往绝路上走,还是你等在往绝路上走?王某今天即便跟着你狼狈为奸,又能多活得了几天?不过是早走一步而已,好歹能落个心里安宁!”

“你,你,你休要冥顽不灵!郭,郭某是念在你平素识相的份上,才,才对你网开一面。你,你,你气死我了。再,再不识相,看我如何炮制你!”郭允明被王章气得脸色发黑,挥着白嫩的拳头咬牙跺脚。

他曾经在王章麾下做事,知道对方性子绵软,不喜与人冲突。也曾经亲眼看到了最近这两年来,对方如何小心翼翼,从不跟史弘肇等人“同流合污”。所以,他在制定诛杀“奸佞”的方略之时,才特意给此人留了一线生机。以便尽可能地加强本次“锄奸”行动正义性,为即将讨伐郭威的战争,制造民心和舆论基础。谁料想,平素老好人一个似的王章,骨子里居然如此硬气,宁可被杀,也不肯站出来指证史弘肇等人的罪行!

仿佛看到了郭允明心中所想,王章忽然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老夫原本是一个库房小吏,蒙先皇不弃,倚为腹心,是以才平步青云。先皇生前欲重整九州,老夫为其积攒粮草,竭尽所能。先皇死后不欲大权旁落,老夫便尸位素餐,尽量不对陛下做任何擎肘。而如今,如今陛下与你等自毁干城,自掘坟墓,请恕老夫不敢助纣为虐!”

“你,你……”郭允明被气得浑身发抖,干涸的脂粉,从脸上簌簌而落,“你,你可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女儿!”

“我的女儿?”王章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对着郭允明怒目而视,“绑**女作为要挟,郭大人,你可越来越争气了!我的女儿已经嫁入张家多年,昔日先帝起兵之时,他们夫妇都在汴梁。以契丹人之疯狂,都没想过拿她们夫妻为质,郭允明,你就不嫌丢人?”

“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事!”郭允明见王章果然还惦记着女儿,立刻咬着牙做出决定,“来人,去户部员外郎张怡肃家,把王,把王大人的女儿,还有他的外孙,外孙女,一并请来。郭某倒是要看看,王大人如何继续自命清高!”

“姓郭的,你卑鄙无耻!”王章大惊失色,扑上前,便欲跟郭允明拼命。然而他年纪比对方大了一倍,先前身上又已经多处受伤,手脚远不及平素利索。刚刚将对方的衣领摞在手里,脑袋后就狠狠挨了一记,“噗通”一声,当场晕厥于地。

“去,去抓这老匹夫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快去,老子就不信,他真的能狠下心来见死不救!”郭允明又羞又恨,手捂着自家被衣领勒红的脖子,大声咆哮。

“是!”其身后的爪牙们答应着,纵马而去。不多时,却又讪讪地赶了回来,手里拎着几个血肉模糊的人头,“大,大人,咱们,咱们去晚了一步。王,王老贼的女儿、女婿和外孙,都已经,都已经被别人杀掉了!”

“啊?谁杀的他们?哪个混蛋下手这么快?”瞬间失去了要挟王章的人质,郭允明好生愤怒。瞪圆了一双桃花眼,大声喝问。

“是,是开封府尹刘大人!”其麾下爪牙不敢怠慢,将手里的人头举了举,大声禀告,“刘大人奉命去抓郭威的家人,谁料郭威的家丁殊死抵抗。刘大人麾下死伤甚巨,自己肩膀上也挨了一箭。气恼不过,就下令大开杀戒。刚好王老贼的女儿,就住在郭家隔壁,全家老小,就也被杀红眼了的兵卒一起给砍了!”

“该死,该死,刘铢该死!”郭允明不听则已,一听,顿时心中方寸大乱。他先前派刘铢带兵去攻打郭威府邸,曾经特地叮嘱过,尽量要将郭威的家眷擒活捉。图的便是拿郭威的家眷为质,今后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下好了,刘铢发起疯来,不管不顾,居然将郭威全家砍杀殆尽。万一郭家雀儿得到噩耗之后铤而走险……

“女儿,阿爷糊涂,拖累了你!”脚下忽然传来一声悲号,将郭允明的纷乱的思绪瞬间打断。顾命大臣,三司使王章坐在血泊之中,抬起手,不停抽他自己的耳光,“阿爷糊涂,早就该劝史老哥起兵,杀了刘承佑这个混账。阿爷光顾着想那刘暠只剩下一个儿子,却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女儿!”

“呜……”街道旁,几名年青的兵卒侧过头去,手捂自家嘴巴,尽量不让别人听见哭声。

当兵就难免要杀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然而,杀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和手无寸铁的妇孺,却无论如何都属于职责之外。更何况,三司使王章是本朝数得着的清官,位居显职多年家中却既无美妾名马又无余财?

“谁在哭?来人,把那几个是非不分的家伙给我就地处决!”郭允明被隐约的哭声,搅得心烦意乱。挥舞着娇嫩的手掌,大声吩咐。

哭声嘎然而止,所有兵卒都将眼睛擦干,紧咬住牙关,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就在此时,王章也停止了悲号。颤颤巍巍地爬了起来,手指郭允明,大声喝到:“姓郭的,休要再牵连他人。今日这汴梁城中,死的人已经足够多!”

“罢了,既然老大人说情,就饶过他们这回!”郭允明以为王章已经屈服,顿时喜出望外,朝爪牙们摆摆手,命令他们不必再去找当值兵卒的麻烦。

谁料,王章接下来的举动,却令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只见老计相抬起衣袖,信手擦干了脸上的血水与泪水,然后冲着郭允明长揖及地,“郭大人,你若是真的还念着老夫往日相待的情分,就把老夫的脑袋砍下来,挂在汴梁东门口。老夫倒是要看看,他日郭威起兵前来报复全家被戮之仇,谁有本事替你等抵挡他的大军?”(注1)

注1:计相,三司使掌管一国钱粮,因此又被称为计相,财相。

第六章 绸缪 (二)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鹿鸣 (九)第八章 人心 (七)第十章 宏图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劲草 (一)第十章 宏图 (八)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三章 众生 (四)第五章 黄雀 (六)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章 宏图 (八)第二章 风云 (九)第一章 传说 (六)第六章 绸缪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绸缪 (一)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一章 传说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十章 宏图 (三)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六章 破茧 (十)第八章 峥嵘 (六)第一章 新春 (三)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三章 收获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长缨 (一)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三章 抉择 (九)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五章 逝水 (七)第四章 扑朔(一)第八章 雄关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峥嵘 (七)第一章 初见 (三)第五章 迷离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长缨 (十)第十章 狂风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长缨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八章 人心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五章 求索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四章 虎雏 (六)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烽火 (一)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归来 (十一)第三章 父子(九)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鹿鸣 (一)第八章 峥嵘 (六)第五章 黄雀 (六)第五章 迷离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七章 尘缘 (五)第五章 黄雀 (八)第三章 抉择 (八)第六章 绸缪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众生 (四)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七章 鹿鸣 (七)
第六章 绸缪 (二)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鹿鸣 (九)第八章 人心 (七)第十章 宏图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劲草 (一)第十章 宏图 (八)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三章 众生 (四)第五章 黄雀 (六)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章 宏图 (八)第二章 风云 (九)第一章 传说 (六)第六章 绸缪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绸缪 (一)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一章 传说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十章 宏图 (三)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六章 破茧 (十)第八章 峥嵘 (六)第一章 新春 (三)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三章 收获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长缨 (一)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三章 抉择 (九)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五章 逝水 (七)第四章 扑朔(一)第八章 雄关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峥嵘 (七)第一章 初见 (三)第五章 迷离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长缨 (十)第十章 狂风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长缨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八章 人心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五章 求索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四章 虎雏 (六)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烽火 (一)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归来 (十一)第三章 父子(九)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鹿鸣 (一)第八章 峥嵘 (六)第五章 黄雀 (六)第五章 迷离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七章 尘缘 (五)第五章 黄雀 (八)第三章 抉择 (八)第六章 绸缪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众生 (四)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七章 鹿鸣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