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王 (七)

“果然是他,老子,老子,非,非……”史弘肇勃然大怒,本能地就想提议废掉刘承佑,另立新君。然而,话到了嘴边儿,却顿了顿,悄然消逝无声。

“唉——”郭威看了他一眼,低声长叹。

这就是他最为沮丧的原因。刺客的口供早就拿到了,人证物证也都非常清楚。然而,如果此刻他起兵报仇,第一个挡在他面前的,肯定是史弘肇这个生死之交!

史弘肇所拥有的实力,丝毫不亚于他郭威。史弘肇虽然脾气暴躁,说话刻薄,但行军打仗,却是一等一的好手。此外,在其余不相关的武将们的心里,史弘肇的威望和影响力,也丝毫不比他郭威小。毕竟大多数武将都没怎么读过书,平素以猛将面目示人的史弘肇,远比以儒将面目示人的他,更容易被大家伙当作同类……

“刘,先皇只有两个儿子!咱们废了刘承佑,等同于亲手杀了他。先皇,刘大哥就会绝了后!”知道自己的决定很对不起郭威,史弘肇低下头,结结巴巴地解释。

自古以来,被废的皇帝鲜有善终。哪怕继任者是他的亲弟弟,最后等待他的结果,恐怕也是一杯毒酒。而刘知远的长子刘承训,三年前已经被刘承佑害死。如果此刻史弘肇与郭威联手另立新君,就只能选择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后人。那样的话,刘承佑更不可能有机会逃过一死。史弘肇和郭威百年之后,又有什么面目去地下见昔日的主公?

“唉——”早就猜到了史弘肇会做如何反应,郭威又低低叹息了一声,闭上眼睛,脸上的表情疲倦至极。

见到他颓废成如此模样,史弘肇心里愈发愧疚。抬起手,先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又吞吞吐吐地补充,“今天,今天接到郑子明也曾经遇刺的消息,我,我立刻,立刻就想猜到了,你前几天坠马,肯定也另有隐情。我,我当时已经,已经准备跟,准备进皇宫里替你讨还公道。然而,然而看到,看到了陛下,就,就立刻又想起了,想起了先皇临终前那恋恋不舍的模样。所以,所以……,文仲,文仲老弟,你别笑话我,我下不去手!真的下不去手!”

“我听说了!在你来之前,我就听说了!”郭威懒懒地抬了下眼皮,声音里头充满了无奈。“我又有什么资格笑话你,换了我,恐怕也是一样!”

史弘肇听闻,心里顿时一松,赶紧陪着笑脸承诺,“我,我以后一定会狠狠给他个教训!文仲,我保证,保证!即便不收拾他,也会想办法解决掉他的那些爪牙!”

“恐怕只会适得其反!”郭威咧嘴,苦笑,然后轻轻摆手。

小皇帝刘承佑做事如此不择手段,恐怕也与史弘肇过于专权脱不开关系。然而,这却已经成了无解之局。刘承佑做得越不像话,史弘肇就越不敢把权力交还给他。史弘肇越是把权力握得紧,刘承佑则越迫切希望主政,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无论如何,我,我不能让你再吃一次亏!”史弘肇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在缘木求鱼,只是唯恐郭威反悔,迫不及待的大声补充。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种份上,郭威岂能不明白,对方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自己另立新君?又叹了口气,睁开眼睛,,强打着精神回应,“也没什么吃亏不吃亏的,陛下手里那些死士,不过是些亡命徒而已,想要我命,本事还差得许多!但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君臣之间,会摆明了车马束甲相攻。郭某不忍心让先皇绝嗣,但郭某也不想引颈受戮。所以,史兄,请给郭某一个机会出镇地方!”

“出镇?”史弘肇愣了愣,本能地想要拒绝,却心里又实在愧疚得厉害。反复思量之后,也叹了口气,低声追问,“这次,这次你想去哪?”

“邺城!”郭威坐直身体,快速给出答案。“郭某听闻,幽州军最近又蠢蠢欲动。”

闻听此言,史弘肇立刻笑了笑,不屑地摇头:“春天时刚刚被你杀了个丢盔卸甲,他们怎么可能还有胆子秋天再来第二次?”

“如此,才能保证陛下轻易不会铤而走险。”郭威又看了他一眼,用极低的声音补充。

“你说什么?”史弘肇的眼睛,先是瞪了个滚圆,随即,目光迅速黯淡下去。手扶自家额头,低声长叹:“唉——,没想到,咱们兄弟,居然需要用到这一招来对付承佑!”

“如有选择,我也不愿意!”郭威惨然一笑,陪着他唉声叹气。

想当年,开国皇帝刘知远没等把龙椅坐热乎就撒手西去,江山风雨飘摇。史弘肇和郭威两名老帅临危受命,一个坐镇汴梁威慑群雄,一个带领大军东征西讨,呕心沥血,终于使得国家勉强对付过去了几道难关,渐渐走上了正轨。

因此,史弘肇坐镇,郭威出征,就成了惯例。每有警讯,文武百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种应对方案。地方实力派诸侯和他们在朝廷里的同党,也正是被这种应对方案的所迫,不得不暂时收拾起牙齿和爪子,以图将来。

然而,这回,郭威主动要求出征,却不是为了对付外寇和诸侯。

他要对付的,是小皇帝越来越疯狂的举动,和飞速膨胀的野心。有他带着大军在外,小皇帝刘承佑但凡还剩下一丝理智,就绝对不敢对其他几个顾命大臣动手。而有史弘肇坐镇京畿,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郭允明等人,从背后给他郭威捅刀子。

“唉……”史弘肇叹息,抬手抱住自己的太阳穴,用力揉搓。

“唉——”郭威叹息,闭目。

二人忽然都失去了说话的欲望,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化解心中的酸涩。

静,整个房间内,忽然变得死一般的宁静。只有偶尔响起的叹气声,还在顽强地证明,此处依旧存在着生命。

许久,许久,史弘肇终于放下了手,笑了笑,看着郭威的眼睛说道:“也罢,明日早朝,我会极力促成此事。让你顺顺当当出镇邺都!什么时候陛下长大了,分清楚了谁好谁坏,你再回来不迟!”

“多谢!”郭威站起身,郑重拱手。这已经是除了废立之外,最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个方案,存在很多的破绽。

“符老狼垂涎邺都很久了,你要对他多加小心。杜重威在当地,也有许多爪牙漏网。”知道郭威这一走,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回汴梁,史弘肇心中忽然涌起了许多不舍。想了想,强笑着叮嘱。

“你也是!”看着史弘肇早已花白的鬓角,郭威心里,也涌上了几丝酸涩,想了想,非常认真的补充,“平素出行,无论去哪都别忘这带上足够的侍卫。朝廷的事情,该撒手,就试着撒手。毕竟江山是刘家的,咱们几个只是受托顾命而已。”

“知道了,知道了!我自有分寸!”史弘肇忽然有变得不耐烦起来,皱着眉头用力挥手,“你郭家雀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婆婆妈妈?汴梁城中,不信还有谁敢动老夫?老夫借他一百个胆子!”

“自古明枪易躲……”郭威张了张嘴,想要再叮嘱几句。然而,终是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从桌案上抓起茶壶,嘴对嘴儿一饮而尽。

第一章 初见 (二)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长缨 (八)第六章 破茧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一章 传说 (九)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七章 鹿鸣 (五)第九章 长缨 (三)第九章 暗流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四)第一章 磨剑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三章 抉择 (七)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八章 峥嵘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六章 疾风 (六)第四章 虎雏 (七)第八章 雄关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七章 劲草 (二)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一章 磨剑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五章 黄雀 (三)第六章 红妆 (三)第四章 答案 (三)第五章 黄雀 (四)第八章 乌鹊 (九)第八章 麋鹿 (五)第八章 乌鹊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四章 答案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四章 虎雏 (三)第六章烽火 (一)第三章 收获 (三)第一章 传说 (四)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求索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一章 初见 (五)第八章 人心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章 易鼎 (十)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三章 众生 (三)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五章 黄雀 (一)第八章 峥嵘 (九)第十章 宏图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七章 鹿鸣 (七)第一章 传说(五)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六章 疾风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四章 虎狼 (八)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二章 款曲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九章 长缨 (六)第八章 三生 (二)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六章 帝王 (三)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三生 (七)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三章 收获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治河 (三)
第一章 初见 (二)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长缨 (八)第六章 破茧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一章 传说 (九)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七章 鹿鸣 (五)第九章 长缨 (三)第九章 暗流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四)第一章 磨剑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三章 抉择 (七)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八章 峥嵘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六章 疾风 (六)第四章 虎雏 (七)第八章 雄关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七章 劲草 (二)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一章 磨剑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五章 黄雀 (三)第六章 红妆 (三)第四章 答案 (三)第五章 黄雀 (四)第八章 乌鹊 (九)第八章 麋鹿 (五)第八章 乌鹊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四章 答案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四章 虎雏 (三)第六章烽火 (一)第三章 收获 (三)第一章 传说 (四)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求索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一章 初见 (五)第八章 人心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章 易鼎 (十)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三章 众生 (三)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五章 黄雀 (一)第八章 峥嵘 (九)第十章 宏图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七章 鹿鸣 (七)第一章 传说(五)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六章 疾风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四章 虎狼 (八)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二章 款曲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九章 长缨 (六)第八章 三生 (二)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六章 帝王 (三)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三生 (七)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三章 收获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治河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