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谁?

席间,我与朱老爷子和曹氏也谈妥了霏儿她们搬去应天的事情。我打算这次去应天之后,先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先雇几个下人,把宅子里好好打扫打扫。

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我就回石门来,接霏儿、淑儿、兰儿她们一起回应天。

考虑到我们第二天要赶路,当晚的晚宴也结束得很快。

晚宴结束后,朱老爷子叫住我,说是让我去他书房,他有要事跟我相商。

也不知道朱老爷子跟我要谈什么,既然他相请,我就只得跟着去了。

进了书房,朱老爷子让我坐下了,就跟我直奔主题了。

朱老爷子问得很直接。他问我当初那句偈语“大哉乾元,传世百年;谁可代之,明珠当先。”这个“明珠当先”中的“明珠”是不是就是指的应天的朱元璋。

我笑了笑,一时还真不知道这话怎么答。我反问朱升老爷子,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朱老爷子说,这话是我当初说的,这“明珠”可能是谐音,可以认为是“朱”,但这个“明”字又不知该如何解。

我又问朱老爷子为何有此一问。

朱老爷子笑道:

“你让你结拜二哥常遇春主动投了朱元璋。

你结拜大哥沈万三本来在苏州张士诚的地盘上,你也把他拉到应天来做营生。

你是不是就认定了这朱元璋将来会成为天下之主?

不然,你怎么就做出这一系列行为?”

朱老爷子不愧是朱老爷子,我只得以实相告,我认为朱元璋将来是能得天下的。

但我又问朱老爷子,他关心这个问题干什么,是不是准备出山,要去辅佐一代名主,成为一代名臣。

朱老爷子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跟我绕圈子了。

虽然他是窝在石门讲学,但天下之事,他一直是关注着。眼下,朱元璋拿下了宁国,下一步必定会拿下徽州。

徽州城的元军主将名叫八思尔不花,正宗蒙古人。徽州城的副帅叫福童,汉人。

这福童的儿子福迪目前正在石门求学,他跟随朱升学过一些儒家经典后,心中感觉十分苦恼,所以数次向朱升老爷子求教。

这福迪的苦恼主要来自父亲的缘故。他父亲也对他期望很高,知道朱升老爷子是有名的大儒,所以让儿子前来求学。

可福迪自从求学后,为自己的身份深感自卑。

这可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要放在现代,他父亲怎么也算是个什么军分区副司令员,那是扎扎实实的官二代呀。

可在那个年代,士农工商才是社会的基本政治排位。

除非是出身书香门第、名门之后,那就是耕读之家算是最高贵的出身了,三教九流的工商之家那是下等人家出身。更何况福迪的父亲是蒙古人任命的官员,这让他在自己的同学们面前十分地抬不起头。

他也曾劝过父亲不当这个蒙古人的官了,可父亲总是犹犹豫豫的。

朱升老爷子知道这个情况后,也是给福迪作了耐心的思想开导工作。

他告诉福迪,他的父亲肯定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他劝他父亲辞官之时,他父亲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反应,说明从内心深处,他父亲还是赞同儿子这番话的。

朱升老爷子也拿自己的例子开导他。说自己也曾经当过蒙古人的官儿,当初辞官之时,也是作过反复的思想斗争。

经过朱升老爷子的耐心开导,福迪的思想情绪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朱升老爷子今晚之所以叫我来详谈,就是觉得这福迪之事还是有文章可作。

如果将来朱元璋真能得天下,下一步朱元璋的部队攻徽州的时候,朱老爷子可以利用和福迪的师生关系,去策反福童。

如果这事儿成功,让徽州能不经历这场战火,不光对朱元璋是一件大好事,对徽州的百姓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听到这里,我总算是弄明白了,朱升老爷子就是怕保错了主子。

他就是想向我确定,这朱元璋保不保得。或许他还有更深层的目的,将来朱元璋请他入仕,他去不去得?

再怎么说,这也是我岳父。

我沉思了片刻,说道:

“岳父大人,对于这事儿,我是这么理解的。

当今天下,虽然蒙古人的元朝还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但我并不看好他。

我相信您老人家也不看好他,从您老人家辞官的那一天起,您就不看好蒙古人了。

余下的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包括龙凤政权的实际控制人刘福通都不是那种能够称霸天下的主。”

说到这里,我观察了一下朱老爷子的表情。只见他对我这番分析还是十分赞同的。

于是,我接着说道:“

眼下,天下群雄,也唯有朱元璋我见他有帝王之气。所以我才让我们结拜大哥和二哥都跟他扯上关系。

如果您老人家准备出山,我强烈推荐您加入朱元璋集团。

对于徽州之事,如能说福童里应外合,甚至是主动投诚,那对徽州民众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有一点儿,如果是朱元璋派人请您老人家出山,您老人家千万不可前去,除非是他亲自来请。

您老人家是一代大儒,切不可自降身份。”

我这一番话说出来,朱升老爷子是点了点头。

接着他又问道:“如果朱元璋亲自来请,他向我请教治国平天下之策,我该怎么回答更为妥当呢?”

我笑了笑道:“当年,我与您老人家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曾经说过重要的一点,不知道您老人家是否还记得?”

朱升老爷子仰天思索片刻,道:“记得你当初说这乱世之中,要想得天下,不可急着称帝。”

我笑道:“对,就是这个!”

朱升老爷子道:“那要是朱元璋问我,我总不能说,你不要急着称帝就行了,这算什么治国平天下之策?总还得说点儿别的吧!”

我笑道:“那别的无非就是先多来点实惠的,多抢点地盘,多招点兵马,多积攒点粮食呗!”

朱升老爷反复揣摩着我的话,说道:“多抢点地盘,多招点兵马,多积攒点粮食,多来点实惠的……”

良久,朱升老爷子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口号怎么样?”

我心中暗笑,嘿嘿,这不就是历史书上的那句著名口号吗?我赶紧说这个平天下之策定得好,通俗易懂,又能切中要害。

随即,我问朱老爷子,这次这么爽快地答应我带霏儿她们搬到应天去,您老人家是不是也打算去应天了。

朱老爷子听了我这话,只是笑而不语。

良久,朱老爷子说道:“贤婿,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这‘明珠’的‘明’字究竟作何解,难道就是为了配这个‘珠’字吗?”

这次我也就不跟朱老爷子绕圈子了,我说道:

“现在朱元璋的封号是吴国公,如果将来朱元璋要定国号,肯定首选‘吴’字。

到时候,您老人家一定要极力阻之。

其一,这‘吴国公’是龙凤朝廷所封,如果朱元璋想一统天下,用‘吴’字不合适。

其二,春秋战国时期有吴国,三国时期有吴国,但这两个吴国国运都不长久,所以‘吴’字作为国号不吉。

其三,‘吴’字谐音‘无’字,吴国就是无国,吴朝就是无朝,那就更不吉利了。

您老人家要是说上这番言论,再加上您一代大儒的身份,朱元璋一定打消定国号为‘吴’的念头。

那么,他必定会问您老人家定什么国号合适。

您老人家就说定为‘明’。

这‘明’字拆开就是‘日’和‘月’,代表着驱逐挞子、恢复汉人江山的决心是‘赤子之心,日月可鉴’。”

朱升老爷子念叨着:“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好,这个口号提得好。国号定为明,那就应了‘明珠当先’的那句偈语了。”

我又提醒道:

“这朱元璋当初拿下应天之后,就准备上龙凤朝廷请‘吴王’的封号。

您老人家如果当了他的谋士,一定要让他谨记‘缓称王’这句话。

另外,如果您老人家去应天,提前派人通个消息,应天的宅子我都替您备好了。您老人家来之前,我好派人前去打扫打扫。”

朱老爷子也不跟我客气了,只说这事让我费心了。

从朱老爷子书房出来,我先去了霏儿那里。毕竟这走得太急,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我都得去告别一番。

霏儿见我来了,十分吃惊,说道:“你明天就要走了,不去思淑和兰儿那里,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我笑道:“正是因为明天要走了,所以今晚得来跟你辞行嘛,聆听一下夫人的教诲,看夫人还有没有什么要交待的。”

霏儿扑哧一笑道:

“去去去,别没个正经的。待会姣儿要睡觉了,你快去思淑或兰儿那里吧。

等你处理完应天的事,就该回来接我们了,也分别不了几天。

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见霏儿如此说,我就从那里出来,去了思淑那里。

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四十八章 曼陀罗花汤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二百九十六章 调整战略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来要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废纸的至正钞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马云非彼马云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机再现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一百零一章 安庆三结义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盐生意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五百零一章 机智的文人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敌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十一章 参透玄机?第四百一十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纪律第三十四章 偷袭锥子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称吴王第九十九章 抵达安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叔明的顾虑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九十一章 营救思淑(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六百零七章 去陆家求亲第六百二十八章 颠覆三观第二百七十七章 调配人员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五百七十九章 杀人灭口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伤离别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是“三棱透甲锥”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疯?第四百二十三章 烧毁粮仓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山密谋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凯旋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的请求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十三章 仗义救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怀疑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长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七十四章 烟熏蒙古兵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万三献宝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三百章 竞选班长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四百九十四章 蓝玫换刀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
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四十八章 曼陀罗花汤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二百九十六章 调整战略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来要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废纸的至正钞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马云非彼马云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机再现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一百零一章 安庆三结义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盐生意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五百零一章 机智的文人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敌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十一章 参透玄机?第四百一十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纪律第三十四章 偷袭锥子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称吴王第九十九章 抵达安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叔明的顾虑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九十一章 营救思淑(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六百零七章 去陆家求亲第六百二十八章 颠覆三观第二百七十七章 调配人员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五百七十九章 杀人灭口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伤离别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是“三棱透甲锥”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疯?第四百二十三章 烧毁粮仓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山密谋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凯旋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的请求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十三章 仗义救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怀疑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长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七十四章 烟熏蒙古兵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万三献宝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三百章 竞选班长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四百九十四章 蓝玫换刀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