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象这种定调子的发言,必须要有些资历的人物出面,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可以随便找人的话,那他就直接点名让朱文正、沐英发言了。
朱文正、沐英这两个子侄在这段时间多次向朱元璋表明了心志,欲与应天共存亡。但这两人资历不足,发表的意见很容易遭到其他官员的反驳。如果朱元璋让这两个小子率先发言,肯定是不合适的。
本来这个任务,朱元璋最开始是准备交给李善长的。但李善长不接这个活儿,没办法,只好交给徐达了。
徐达向来慎重,这么大的事情,突然被点名让发表意见,他真是没想到。
既然朱元璋让他出乎意料,那好,徐达也让朱元璋出乎意料一回。
徐达只好说道,眼下局势复杂,东有张士诚、西南有天完军。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这事儿还得大家一起好好议一议。
你看看这徐达,真是让朱元璋出乎意料。本来指望着你帮忙定个坚守应天的调子,你老人家倒好,把这皮球又踢回来了。
朱元璋脸上这下难看了。
徐达这话一出口,李善长跟着补了一刀,说道:“的确如天德将军所说,这应天的战局危急,稍有不慎,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朱元璋的脸上更难看了。
徐达、李善长的话一说完,那些“主和派”、“逃亡派”纷纷出来发言了。什么应立即派人去太平跟徐寿辉言和、暂时避敌锋芒撤出应天的言论就都出来了。
其间,只有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偶尔反驳这些人几句。但这三人资历不够、威望不高,他们的意见反而遭到了“主和派”、“逃亡派”的集体奚落,说他们三个是不知天高地厚,逞匹夫之勇。
朱元璋此时不光是脸上难看了,他已经气得双拳紧握了,他恨不得一拳砸在帅案上,把刚才这些人给狠狠地臭骂一顿。
但朱元璋是一个十分理智的人,他“嘿嘿”一声冷笑,继续环视着今天与会的众人。他倒要看看这些人中,到底有几个人能跟朱文正和沐英一样,能够跟他一起,与应天共存亡的。
朱升、耿再成、邵荣、冯国胜、李文忠。。。。。。
朱元璋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刘基身上。
为什么会停留在刘基身上?
因为他只在刘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天在场的人中,那些“主和派”、“逃亡派”一副盛气凛然的样子。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却是针锋相对,一脸的不服气。
李善长、徐达、朱升,包括李文忠在内,都是面无任何表情,一脸的严肃。好像今天的这场争论与他们无关似的。
惟有刘基是紧咬牙关、双拳紧握,似乎要与人打架的样子。
这不应该呀?
在朱元璋的认知中,这刘基也就是在福建、浙江那一带有些清名,被耿再成当成人才带回了应天。要说他也来应天有些日子了,也没看见过他什么时候发表过惊人的高论。
往日里,这刘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也是一副文人的风范。说得好听一点儿,那叫儒雅;说得难听一点儿,那叫软蛋。
可今天是怎么回事?
这个平日里的病猫难道要发威了?
朱元璋觉得好奇。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朱元璋故意清了清嗓子,让众人都禁了声。然后说道:“刘基,看你那样子,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呀?”
刘基就等着朱元璋这句话呢!
闻听此言,刘基提高嗓门说道:“启禀吴国公大人,在下认为今天在会场上那些说要与天完军议和、说要放弃应天的人都应该统统杀掉!”
刘基此言一出,不光是众人一片哗然,连朱元璋都吃惊不小。
刘基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平日里食着吴国公大人的俸禄,真到了生死的紧要关头,你们却打起了退堂鼓。
大家天天都在谈论着“忠”和“义”。此刻我想问你们,你们身上的“忠”在哪里?“义”又在哪里?
跟天完议和?这是好听的说法。
更加直白的说法,就是向天完称臣。
我想请问各位,向天完称臣之后,徐寿辉和陈友谅还容得下咱们的吴国公大人吗?
站在你们那些“投降派”的立场,向天完称臣,无非就是换个主子而已。可要站在吴国公大人的立场,这就是生与死的问题。
刘基的短短几句话,直接是把在场的众人都给震慑住了。特别是刚才那些鼓吹要与天完议和之人,此时大多已是额头冷汗直冒。
但此时有一个人最开心,那当然就是朱元璋了。
刘基继续说道,还有那些主张撤出应天、避敌锋芒之人,我估计你们早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携家小逃出应天的准备了吧?说不定,此时有些人的家小都已不在应天了吧?
这话一说完,额头上冒冷汗的人就更多了。包括李善长、朱升、耿再成、邵荣等元老重臣在内,他们此时都是低着头,不敢再看朱元璋一眼。
朱升老爷子虽然也是愿意坚守应天的,毕竟他的家小都让我派人转移了。刘基这“枪扫一大片”的发言,自然也是把朱升老爷子也给“误伤”了!
刘基接着说道,撤出应天?那我们去哪里?
去应天东边的镇江?
放弃自己的战略纵深,直接让天完军和张士诚给我们来个东西夹击?
还是渡江北逃到和州和扬州?
如果应天丢了,人心必散。你们认为和州和扬州我们还守得住吗?
我刘某人不妨给诸位通报一个消息,就在大家准备安排或已经安排家小跑路的时候,我已在应天置办了一套宅子。
只是眼下大战在即,我刘某人无法分身。不然,我立即启程回老家将家小都接到应天来。
我刘基人微言轻,我没有资格发号施令,我也没有办法左右大家的思想。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别人何去何从,我刘基以及我从老家带过来的三百乡勇哪儿也不去,我们将与应天共存亡!
此时,李善长等人将头是埋得更低了。
而此时的朱元璋真是百感交集。他不禁有些懊恼,这么好的刘基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呢?
此时的朱元璋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对刘基好一点儿。
只听得刘基继续说道,眼下天完军确实强大,特别是其水军实力远在我军之上。
但天完军有没有弱点呢?
停顿了数秒之后,刘基继续分析道,我认为是有的。
首先,天完政权内部君臣不和,陈友谅与徐寿辉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在天完政权内部,必然是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徐寿辉的,另一派是支持陈友谅的。
不管这两派谁占上风,反正他们之间肯定是不和,必然相互掣肘。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可乘。
另外,天完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地拿下了太平城和采石矶,此时他们士气正旺。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他们此时正骄狂得很。
骄兵必败,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懂得的。
天完军之所以能不费什么力气就拿下太平城和采石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防御工事都紧临长江。天完军的水军实力强大,在长江边上水陆协同作战,自然对他们有利。
另外,我们也没有料到天完军会跳跃式地先攻取采石矶。天完军的这一怪招让我们乱了方寸,因此丢失了这二地。
如果他们要来攻应天,必然也要依仗其强大的水军。但应天的城墙并不紧临长江,他们的水军必然通过秦淮河来直接攻击应天。
秦淮河可不比长江水那么深、江面那么宽阔,他们的水军实力必将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再加上天完军的骄横轻敌,击退天完军有什么难的?
刘基这一番话说完,朱元璋恨不得立即起身给他作揖了。
刘基的话可谓字字珠玑,全都说在了朱元璋的心坎儿里。
还是李善长反应快。见刘基把话已说到了这个分儿上,如果还坚持避战,那就是跟朱元璋过不去了。刚才刘基这一番话完全是可以给李善长等人上纲上线的,如果被朱元璋抓住这个小辫子,那他们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李善长是立即跪下向朱元璋一边磕头,一边请罪道:“臣罪该万死!臣一时糊涂,差点儿误了吴国公大人的大事。”
李善长这一带头,其余诸人都陆陆续续跟着跪下了。最后,包括朱文正、沐英、常遇春、刘基这些本来就力保应天的人在内,也都跟着跪下了。当然,率先跟着李善长跪下的肯定是刚才那些大言不惭的“主和派”和“逃亡派”。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今天召开会议的目的也是达到了。只要这思想统一起来了,至于下一步如何坚守应天就好解决多了。
纵使要清算先前那些“主和派”和“逃亡派”,现在也不是时候。现在可是用人之际,还得依仗这些人帮着他坚守应天呢!
秋后算账!以后有的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