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

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象这种定调子的发言,必须要有些资历的人物出面,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可以随便找人的话,那他就直接点名让朱文正、沐英发言了。

朱文正、沐英这两个子侄在这段时间多次向朱元璋表明了心志,欲与应天共存亡。但这两人资历不足,发表的意见很容易遭到其他官员的反驳。如果朱元璋让这两个小子率先发言,肯定是不合适的。

本来这个任务,朱元璋最开始是准备交给李善长的。但李善长不接这个活儿,没办法,只好交给徐达了。

徐达向来慎重,这么大的事情,突然被点名让发表意见,他真是没想到。

既然朱元璋让他出乎意料,那好,徐达也让朱元璋出乎意料一回。

徐达只好说道,眼下局势复杂,东有张士诚、西南有天完军。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这事儿还得大家一起好好议一议。

你看看这徐达,真是让朱元璋出乎意料。本来指望着你帮忙定个坚守应天的调子,你老人家倒好,把这皮球又踢回来了。

朱元璋脸上这下难看了。

徐达这话一出口,李善长跟着补了一刀,说道:“的确如天德将军所说,这应天的战局危急,稍有不慎,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朱元璋的脸上更难看了。

徐达、李善长的话一说完,那些“主和派”、“逃亡派”纷纷出来发言了。什么应立即派人去太平跟徐寿辉言和、暂时避敌锋芒撤出应天的言论就都出来了。

其间,只有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偶尔反驳这些人几句。但这三人资历不够、威望不高,他们的意见反而遭到了“主和派”、“逃亡派”的集体奚落,说他们三个是不知天高地厚,逞匹夫之勇。

朱元璋此时不光是脸上难看了,他已经气得双拳紧握了,他恨不得一拳砸在帅案上,把刚才这些人给狠狠地臭骂一顿。

但朱元璋是一个十分理智的人,他“嘿嘿”一声冷笑,继续环视着今天与会的众人。他倒要看看这些人中,到底有几个人能跟朱文正和沐英一样,能够跟他一起,与应天共存亡的。

朱升、耿再成、邵荣、冯国胜、李文忠。。。。。。

朱元璋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刘基身上。

为什么会停留在刘基身上?

因为他只在刘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天在场的人中,那些“主和派”、“逃亡派”一副盛气凛然的样子。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却是针锋相对,一脸的不服气。

李善长、徐达、朱升,包括李文忠在内,都是面无任何表情,一脸的严肃。好像今天的这场争论与他们无关似的。

惟有刘基是紧咬牙关、双拳紧握,似乎要与人打架的样子。

这不应该呀?

在朱元璋的认知中,这刘基也就是在福建、浙江那一带有些清名,被耿再成当成人才带回了应天。要说他也来应天有些日子了,也没看见过他什么时候发表过惊人的高论。

往日里,这刘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也是一副文人的风范。说得好听一点儿,那叫儒雅;说得难听一点儿,那叫软蛋。

可今天是怎么回事?

这个平日里的病猫难道要发威了?

朱元璋觉得好奇。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朱元璋故意清了清嗓子,让众人都禁了声。然后说道:“刘基,看你那样子,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呀?”

刘基就等着朱元璋这句话呢!

闻听此言,刘基提高嗓门说道:“启禀吴国公大人,在下认为今天在会场上那些说要与天完军议和、说要放弃应天的人都应该统统杀掉!”

刘基此言一出,不光是众人一片哗然,连朱元璋都吃惊不小。

刘基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平日里食着吴国公大人的俸禄,真到了生死的紧要关头,你们却打起了退堂鼓。

大家天天都在谈论着“忠”和“义”。此刻我想问你们,你们身上的“忠”在哪里?“义”又在哪里?

跟天完议和?这是好听的说法。

更加直白的说法,就是向天完称臣。

我想请问各位,向天完称臣之后,徐寿辉和陈友谅还容得下咱们的吴国公大人吗?

站在你们那些“投降派”的立场,向天完称臣,无非就是换个主子而已。可要站在吴国公大人的立场,这就是生与死的问题。

刘基的短短几句话,直接是把在场的众人都给震慑住了。特别是刚才那些鼓吹要与天完议和之人,此时大多已是额头冷汗直冒。

但此时有一个人最开心,那当然就是朱元璋了。

刘基继续说道,还有那些主张撤出应天、避敌锋芒之人,我估计你们早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携家小逃出应天的准备了吧?说不定,此时有些人的家小都已不在应天了吧?

这话一说完,额头上冒冷汗的人就更多了。包括李善长、朱升、耿再成、邵荣等元老重臣在内,他们此时都是低着头,不敢再看朱元璋一眼。

朱升老爷子虽然也是愿意坚守应天的,毕竟他的家小都让我派人转移了。刘基这“枪扫一大片”的发言,自然也是把朱升老爷子也给“误伤”了!

刘基接着说道,撤出应天?那我们去哪里?

去应天东边的镇江?

放弃自己的战略纵深,直接让天完军和张士诚给我们来个东西夹击?

还是渡江北逃到和州和扬州?

如果应天丢了,人心必散。你们认为和州和扬州我们还守得住吗?

我刘某人不妨给诸位通报一个消息,就在大家准备安排或已经安排家小跑路的时候,我已在应天置办了一套宅子。

只是眼下大战在即,我刘某人无法分身。不然,我立即启程回老家将家小都接到应天来。

我刘基人微言轻,我没有资格发号施令,我也没有办法左右大家的思想。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别人何去何从,我刘基以及我从老家带过来的三百乡勇哪儿也不去,我们将与应天共存亡!

此时,李善长等人将头是埋得更低了。

而此时的朱元璋真是百感交集。他不禁有些懊恼,这么好的刘基我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呢?

此时的朱元璋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对刘基好一点儿。

只听得刘基继续说道,眼下天完军确实强大,特别是其水军实力远在我军之上。

但天完军有没有弱点呢?

停顿了数秒之后,刘基继续分析道,我认为是有的。

首先,天完政权内部君臣不和,陈友谅与徐寿辉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在天完政权内部,必然是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徐寿辉的,另一派是支持陈友谅的。

不管这两派谁占上风,反正他们之间肯定是不和,必然相互掣肘。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可乘。

另外,天完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地拿下了太平城和采石矶,此时他们士气正旺。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他们此时正骄狂得很。

骄兵必败,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懂得的。

天完军之所以能不费什么力气就拿下太平城和采石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防御工事都紧临长江。天完军的水军实力强大,在长江边上水陆协同作战,自然对他们有利。

另外,我们也没有料到天完军会跳跃式地先攻取采石矶。天完军的这一怪招让我们乱了方寸,因此丢失了这二地。

如果他们要来攻应天,必然也要依仗其强大的水军。但应天的城墙并不紧临长江,他们的水军必然通过秦淮河来直接攻击应天。

秦淮河可不比长江水那么深、江面那么宽阔,他们的水军实力必将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再加上天完军的骄横轻敌,击退天完军有什么难的?

刘基这一番话说完,朱元璋恨不得立即起身给他作揖了。

刘基的话可谓字字珠玑,全都说在了朱元璋的心坎儿里。

还是李善长反应快。见刘基把话已说到了这个分儿上,如果还坚持避战,那就是跟朱元璋过不去了。刚才刘基这一番话完全是可以给李善长等人上纲上线的,如果被朱元璋抓住这个小辫子,那他们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李善长是立即跪下向朱元璋一边磕头,一边请罪道:“臣罪该万死!臣一时糊涂,差点儿误了吴国公大人的大事。”

李善长这一带头,其余诸人都陆陆续续跟着跪下了。最后,包括朱文正、沐英、常遇春、刘基这些本来就力保应天的人在内,也都跟着跪下了。当然,率先跟着李善长跪下的肯定是刚才那些大言不惭的“主和派”和“逃亡派”。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今天召开会议的目的也是达到了。只要这思想统一起来了,至于下一步如何坚守应天就好解决多了。

纵使要清算先前那些“主和派”和“逃亡派”,现在也不是时候。现在可是用人之际,还得依仗这些人帮着他坚守应天呢!

秋后算账!以后有的是机会。

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广的烦恼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会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会来事儿的康茂才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嘱常遇春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五百九十三章 陈理继位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第二百七十三章 柳怀镜的方案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阳神功》?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六百一十六章 陈维林大婚第六百三十九章 刺杀蔡彦文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机再现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请吃饭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枢密院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枢密院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结安答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条耿再成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况激烈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七十五章 再获大胜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灵感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丽美女第四百三十九章 灭敌先锋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变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513章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谋反?第三百五十章 三线作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双簧好戏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达避雷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个心愿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零七章 热火朝天地印钱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喽!第十四章 顺利脱险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们都是“活雷锋”!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六百三十四章 诱降宋兴第十一章 参透玄机?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腾冲救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六百五十六章 谢再兴以死谢罪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三十五章 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士诚突围第462章
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广的烦恼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会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会来事儿的康茂才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嘱常遇春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五百九十三章 陈理继位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第二百七十三章 柳怀镜的方案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阳神功》?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六百一十六章 陈维林大婚第六百三十九章 刺杀蔡彦文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机再现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请吃饭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枢密院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分枢密院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结安答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条耿再成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况激烈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七十五章 再获大胜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灵感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丽美女第四百三十九章 灭敌先锋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变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513章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谋反?第三百五十章 三线作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双簧好戏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达避雷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个心愿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零七章 热火朝天地印钱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喽!第十四章 顺利脱险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们都是“活雷锋”!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六百三十四章 诱降宋兴第十一章 参透玄机?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腾冲救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六百五十六章 谢再兴以死谢罪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三十五章 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士诚突围第4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