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马前神课》

当年,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勇武过人,而且为人十分仗义,被乡人推举为团练使,带着一帮乡勇,保境安民。

邓愈十四岁那年,有一次随父亲、大哥一起去打猎。在荒郊之中,他们路遇一位年迈的道人昏倒在路边草丛里。

邓顺兴下马探了一下道人的鼻息,还有气,并没有死,于是立即和两个儿子开始掐人中、灌水什么的。好一番折腾,这老迈道人终于是醒过来了。

那老迈道人指着旁边一座大山,告诉邓家三父子,那座山上有个小道观,他就是那道观中的道士。本来这名老道是下山会道友的,没想到年纪大了,回来的途中体力不支,便昏倒了。

邓家三父子一看这个情形,决定好人做到底,将这老道送回观中。

刚开始,他们把老道士扶上马,骑马前行。可是走了一段山路之后,树木茂密,加上山路陡峭,根本就没办法骑马了。

父子三人只好下马,轮流背着这名老道人向山上爬。爬了近两个时辰,已是日暮西山的时候,他们终于是在这位年迈道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处破旧的老道观。但是,这破旧的老道观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那年迈道人告诉邓家三父子,他就是这道观中的道士。

邓愈他们一听,觉得十分奇怪。这么破旧的老道观,又只有这老道士一人,他平常都是怎么生活的?

那老道人从邓家父子的面色中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问,那老道士便告诉邓家父子,可别小瞧了这处偏僻、破旧的小道观,这里是他历代先师的羽化之地。

他们这一门的道士,要其中资质甚高者,才有资格到此处来坐修,直至在此处羽化。而且每次在此处坐修者,只能是孤身一人。

也就是说,只能等这老道士在此羽化了,他们这一门才能另选一位资质较高的道士来此处坐修。

虽然这老道观看起来破旧,但没想到竟然还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邓家三父子虽然不懂修道,但为了表示对道家的尊敬,也就不敢再有些什么看不起这破旧老道观的想法。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摸黑下山也非明智之举,在老道人的邀请之下,邓家父子三人就在这老道观中歇息了一晚。

虽然道观破旧,但道观中还是存放有些粗粮。那老道士也煮了些稀饭,招待邓家三父子。

可能是为了感谢邓家三父子的相救之情,那老道士说要替邓家三父子看相。

邓顺兴心想,这老道人既然愿意为自己父子三人面相,也是十分高兴。

谁知,那老道人看了邓顺兴及其长子邓友隆的面相之后,都是摇了摇头。

邓顺兴看这老道人直摇头,心想,难道是有什么灾祸?就立即追问这老道人。

这老道人问邓顺兴,你们父子可是掌兵之人?

邓顺兴当时是团练使,两个儿子也是跟着自己在军中,自然都算掌兵之人。邓顺兴只好点了点头。

那老道人说道:“不祥啊!不祥啊!”

邓顺兴听了这话,颇有些不高兴,立即追问这老道人,有何不祥?

这老道人很直白地告诉邓顺兴,他和他长子邓友隆的面相和命格里都忌兵,如果掌兵,恐怕难得善终。

听了这话,邓顺兴是哈哈大笑。他告诉这老道人,他就是一个团练使,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从军。眼下天下都是兵荒马乱的,既然是从军,那就得打仗。既然打仗,那就得有人阵亡。这难得善终,有什么大不了的?乱世之中,有几个当兵的能得善终的?

那老道士听邓顺兴这么说,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见这老道士摇头,邓顺兴说道:“师傅不妨帮我小儿子友德(邓愈最初名叫邓友德)也看一看?”

那老道士转过头,对着才十四岁的邓愈是仔细观摩了许久,从那老道的表情来看,有几分惊讶,也有几分惋惜。

可那老道士就是光看不说话,把一旁的邓家三父子是急得直挠头。最终,邓顺兴实在是忍不住了,便问道:“老师傅,究竟怎么样呀?”

那老道士说道:“这小子面相可不一般。如果跟对人,将来必将位极人臣,大富大贵。可是……”

邓顺兴这下急了,听说自己的小儿子能位极人臣,大富大贵,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呀!只是这老道士怎么又说了可是呢?难道这事儿会遇到什么梗阻?

邓顺兴着急地问道:“可是什么呀?有什么话,老师傅您就直说呀!”

那老道士说道:“可惜寿不过甲七!”

邓顺兴不解地道:“甲七是什么意思?”

那老道士解释道,甲七就是一甲子的七成。一甲子大家都知道是六十年,那么七成就是四十二年。也就是说,这老道士认为邓愈活不过四十二岁。

不过邓顺兴听了这话倒是不恼,他笑着问这老道人:“您老再帮我看看我这小儿子命中有没有子,能不能继承他的爵位。”

那老道人十分肯定地告诉邓顺兴,邓愈命中有子,可袭其爵位。

听那老道人说到这里,那邓顺兴是哈哈大笑,说道:“依老师傅所言,咱老邓家的后人可是混得十分不错。那咱就借老师傅吉言,先谢过了!”

说完,邓顺兴便拉着两个儿子朝老道士作揖。

那老道士没想到邓顺兴竟然这样豪气,说他与长子不得善终,说他次子活不过四十二,他竟然都不恼。反而是因为邓家后人能得到荫庇而高兴。

那老道人冲邓顺兴他们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作揖了。那老道人单独拉过邓愈,又仔细瞧了瞧,说道:“小子,你记住我这十六个字。‘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邓愈跟着这老道士念了几遍,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邓顺兴和邓友隆自然也是不懂。

还是邓顺兴耿直,他对这老道士说道:“师傅,你这四句话古古怪怪的,你就是让我这小儿子死记硬背记住了。说不定,过两天他又忘记了。要不您给我们解释解释呗!”

听了这话,那老道士是许久没有作声。

那邓家三父子这也就这么盯着这老道士不眨眼,终于,那老道士开口说道:“唉!罢了!要不了多久,贫道也得在此羽化了。我就漏泄一次天机吧!”

原来这十六个字,出自诸葛亮的《马前课》。传说诸葛亮在一次出兵之前,在马前占了一卦,故称为《马前课》,也有人称其为《马前神课》。

据传这《马前课》共有十四课,刚才这老道士所说的就是第八课,也就是即将到来的天下局势。

而这第八课之前的第七课,老道士也说给邓家三父子听了。第七课就是“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这第七课的内容就很明显了,说的就是元朝,以刚治国,传了十代,最终分裂。

至于这第八课的解释,那老道士只是告诉邓家三父子,第二句“其色若赤”,就是说即将一统天下的新王与“赤”有关。据他夜观天象,这个人现在已经出现在淮西,姓朱。如果将来遇见一位淮西籍姓朱的地方军阀,就果断前往投奔,他日必能成就一番功业。

虽然这老道说得是有模有样,但第二天邓家三父子辞别这老道之后,还是认为这老道是在故弄玄虚。

首先这从军之人,可以说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这老道说邓顺兴和邓友隆难得善终,就是个大概率事件。在战乱年代,有几个从军之人能得善终的?

至于说到邓愈,估计是这老道看他们三父子救了他的命,故意将他往好了说,免得三父子不高兴。

再说了,当时的红巾军起义才刚刚开始,哪来的什么淮西籍的朱姓将领?如果找不到这个将领,邓愈也就没有办法建功立业。

因此,在邓家三父子看来,这老道士的话十有八九都是无稽之谈。

可之后事情的发展,却是越来越诡异了。

两年之后,也就是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邓顺兴在与元军的交战中,中箭身亡。

邓顺兴死后,自然是长子邓友隆执掌了兵权。可不凑巧的是,就在邓顺兴死后没两个月,邓友隆居然得了重病,很快不治身亡。

当时才刚满十六岁的邓愈不得不从父兄手中接过指挥刀,再度带着麾下众人讨生活。

到了这个时候,邓愈越来越觉得当初那个老道士的话有道理了。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邓愈再度回到那个破旧的老道观。可让他失望的是,连老道士的影子也没有。难道是这老道士已经羽化啦?

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有其他的道士来此坐修呀?可是邓愈一连等了三天,也没看见一根人毛。

没办法,邓愈只好离开道观下山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年初,邓愈听说红巾军将领郭子兴麾下有员部将名叫朱元璋,打仗十分厉害,刚刚攻下了滁州。

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九章 遇见了常遇春第一百四十章 炼铁计划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三百零七章 领工资喽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一百五十三章 制造混乱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一百零六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广的烦恼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征“寨粮”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广的计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四百四十章 复克池州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五百九十四章 罗复仁投降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是“三棱透甲锥”第三百四十四章 确定行程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二百三十章 研制火枪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五十八章 重大发现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七章 卖仆求荣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见本家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第二十二章 张然殒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狼特战队第七百零六章 家里有矿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五百七十一章 陈友谅归天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五百七十九章 杀人灭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七百二十章 追杀恭定王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该绝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五百四十章 猫有九条命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三百零三章 限量版火枪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测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第589章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四十一章 中计遭伏第三百九十六章 与李善长磋商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获夷首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二十六章 锥子山上排座次第七百二十九章 坚壁清野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
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九章 遇见了常遇春第一百四十章 炼铁计划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三百零七章 领工资喽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一百五十三章 制造混乱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一百零六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广的烦恼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征“寨粮”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广的计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四百四十章 复克池州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五百九十四章 罗复仁投降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是“三棱透甲锥”第三百四十四章 确定行程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二百三十章 研制火枪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五十八章 重大发现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七章 卖仆求荣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见本家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第二十二章 张然殒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狼特战队第七百零六章 家里有矿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五百七十一章 陈友谅归天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五百七十九章 杀人灭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七百二十章 追杀恭定王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该绝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五百四十章 猫有九条命第四百八十八章 刘聚的情商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三百零三章 限量版火枪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测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第589章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四十一章 中计遭伏第三百九十六章 与李善长磋商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获夷首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二十六章 锥子山上排座次第七百二十九章 坚壁清野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