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荣表示,他现在年纪大了,本是该享享福的时候了,但身体却不行了,吃也不能吃了,喝也不能喝了,现在他也就好这口:听听戏。
吃过了午饭,我们小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张府。
回到沈家,刚进大门,管家立即前来汇报工作。当然就是请戏班子之事。
管家告诉沈大哥,他已请好了城内最有名的罗家班,戏台子都已经搭好了。
听说戏台子都搭好了,我与沈大哥便在管家的带领下到了后园。戏台子正是搭在后园的一块空地上,正对着凉亭。可以想象,明日要是坐在那凉亭里,品着茶,听着戏,绝对是一种享受。
沈大哥对管家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第二天一早,戏班子就来了沈家。罗家班,听名字就知道这班主肯定姓罗。
因为张士荣还没来,沈大哥便让管家安排戏班子的人先歇息,等客人来了再开演。
约辰时末的时分,张士荣便在张大满的陪同下来了沈家。
我和沈大哥自然是立即出迎。
张士荣告诉我们,他今天可是起了大早。主要是身子骨不如从前了,不能骑马,只能坐轿子了。要是骑马,他们早到了。
我和沈大哥立即是将张士荣父子迎入后园,在凉亭里坐定之后,沈大哥招呼管家,可以让戏班子开演了。
这时戏班子的罗班主走向前来,问我们今天想点什么戏。
沈大哥当然是征求张士荣的意见,毕竟是请他看戏嘛!
张士荣也不客气,便问那罗班主,他们戏班子会不会唱《琵琶记》?
那罗班主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既然昨天管家曾说过这罗家班在苏州城内是数一数二的,我想张士荣点的戏肯定是难不倒他们的。
点了戏,戏班子的人自然要准备一番,要化妆什么的。因为我对戏曲也是一窍不通,只知道有京剧、黄梅戏、粤剧什么的,便向张士荣打听起这《琵琶记》是个什么东东。
我之所以如此一问,这一是寻找点儿话题,二也是故意问点张士荣擅长的东西,让他好在我面前显摆显摆,让他高兴嘛!
这说起唱戏,自然是打开了张士荣的话匣子。
张士荣告诉我们,这《琵琶记》是一部南戏,是由当时的浙江瑞安人高则诚在民间南戏《赵贞女》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刚说到这里,我就请张士荣打住。这什么叫南戏?我可是从没听说过呢!
张士荣笑着告诉我,这南戏是相对于北曲而言的。顾名思义,北曲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戏曲;而南戏自然就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戏曲。
其实南戏的兴起,还得从宋朝说起。南宋时期,朝廷被北方强大的金国压制,国都不得不南迁。也正是在这种政治中心南移的背景之下,南戏逐渐流行起来。
张士荣正说得兴起,《琵琶记》开演了。
由于唱戏是用的苏州当地乡音,加上我对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又不大感兴趣,看了半天,我都没看懂这个戏曲讲的是个什么东东。
好在是一旁的沈大哥看出我没有入戏,立即是一边看戏,一边替我讲解。
原来这《琵琶记》故事的大意就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被父母逼着赴京赶考。没曾料到,这蔡伯喈竟然高中状元。
高中之后,蔡伯喈还是挂念着家中的父母及妻子,便想辞官回家。没曾想到,当朝的牛丞相看中了蔡伯喈,不仅不让其辞官,还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蔡伯喈。
而此时,蔡伯喈老家却遭遇饥荒,为了能让公公婆婆吃点好的,赵五娘竟然自己只吃些糟糠。
最终,这事儿被公公婆婆察觉了。婆婆觉得对不起儿媳妇,一时伤心,竟然病亡。公公在婆婆死后不久,也是一命呜呼。
蔡伯喈本来也给家中写了多封书信,可不凑巧,书信都未曾送到。
公公婆婆去世之后,赵五娘亲手安葬了两位长辈。然后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讨,前往京城寻夫。
事有凑巧,到了京城的赵五娘遇上了蔡伯喈现娶的牛氏。牛氏十分贤惠,得知了赵五娘的真实身份之后,安排了丈夫蔡伯喈与赵五娘重逢。
蔡伯喈得知父母双亡之后,请求回乡守孝。最终,皇帝表彰了蔡家,并恩准蔡伯喈带着赵五娘和牛氏两位妻子回乡守孝三年。
这个戏一共分为四十二出,挺长的。除了我们中午吃饭约休息了半个时辰,一直唱到下午申时末才唱完。
唱完戏之后,张士荣大呼过瘾!
在沈家的晚宴之上,沈大哥终于是向张士荣提及了替偰斯求官之事。
或许是今天的戏太让张士荣高兴了,也或许是张士荣听说偰斯是我舅哥,张士荣是二话不说,当即拍着胸脯给我保证,一定找张士信替偰斯讨个官。
既然张士荣打了包票,我便将偰斯的具体情况跟他说了说。我向张士荣提及,最好能将偰斯提拔成一个正五品的知州。当然,从从八品一下子到正五品,这个跨度太大了。不妨先将其提拔成从六品的同知,待过个一年半载,再将其提拔成知州也不迟。
张士荣听说偰斯也是身出名门,这些年来还是个不入流的从八品,也是表示了一些惋惜之情。他说这事别说是我们出面了,就是偰斯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他也得替堂弟张士诚发掘人才。
这时,沈大哥立即拿出那个装着夜明珠的檀木盒子,对张士荣半是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虽然张兄与其堂弟张丞相关系要好,但这毕竟是帮我们办事,这颗珠子也不值什么钱,麻烦张兄转交给张丞相。至于张兄这里,我就全凭这张老脸,不会给张兄半分好处了呀!”
沈大哥说完这话,我与张士荣、张大满都是哈哈大笑。张士荣说道:“这些年来,也就沈老弟你对我的脾气。你要是今天真的为我准备了一份儿,我非得让你给我吞到肚子里去。”
张士荣说完这话,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我们几人又扯了一阵淡,张士荣一看天色不早了,便要起身告辞。我和沈大哥自然是要出门相送。
临出沈家大门之际,张士荣告诉我,多则十天半个月,少则三、五日,这个事儿他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与沈大哥直到看着张士荣乘坐的轿子走远了,才转身回到沈府之中。
本来我打算办完这事儿立即回应天,但沈大哥劝我在苏州再等几天,等张士荣那边有确切消息了再走也不迟,反正顶多也就是十天半个月。
我一听沈大哥这话也在理,万一张士荣这边出了什么岔子,只要我还在苏州,就还可以与沈大哥另想其他办法。虽然张士荣办这事儿出岔子的机率是微乎其微,但我还是觉得稳妥点更好。
五月二十九日,张大满来到沈家,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事情办妥了。
据张大满讲,他父亲张士荣就这事儿找到张士信之后,张士信当即是答应封偰斯为嘉定州同知。当张士荣把那颗夜明珠交到张士信手上的时候,张士信是立即让人起草了偰斯的任命文书。
张士信告诉张士荣,今年年底正好是三年一度的各地官员大考。根据各地官员的考核情况,明年年初肯定会有一些人事的调整。这嘉定州的知州明年就是这偰斯的。
听张大满如此一说,我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偰斯刚刚才被任命为嘉定州同知,就算今年年底的考核有张士信的关照,怎么就能保证他明年就能当上知州呢?
假如现任的嘉定州知州考核成绩也很好,或者这现任的嘉定州知州也提前做了些工作,他想连任这嘉定州的知州又该怎么办呢?
张大满和沈大哥告诉我,这事儿让我放一百二十个心。既然张士信把这话说出口了,这事儿肯定就是板上钉钉了。就算现任的嘉定州知州做好了工作,张士信完全可以把他调任到其他地方,甚至给他调高一级,也是可以的嘛!
既然沈大哥和张大满都让我对此事放心,那我也就不做无谓的担心了。至少偰斯现在被提拔为嘉定州的同知已成事实了吧,我也不用担心他会投入高丽国的怀抱了。
在沈家又盘桓了几日,等我回到应天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九日了。
回了应天,我立即从朱升老爷子和李善长那里得到消息,朱元璋亲率大军西征,目前已经拿下池州、安庆了。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大军马上就要进攻小孤山的傅友德和丁普郎了。
不过听朱升老爷子说,此次朱元璋虽然亲自出马,但这西征军主帅却还是侄子朱文正,常遇春则是此次西征军的先锋官。
看来,朱元璋是费了大心思要将自己的这个侄子扶上马了。不过好在常二哥仍旧是先锋官,这进军小孤山,招降傅友德和丁普郎就看他的了。
去苏州之前,我还谋划着是不是去趟小孤山,帮着常二哥搓合傅友德、丁普郎投降之事。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