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陈元贵的损招

上次沈大哥是六月下旬走的,七月中旬,就又到位了八万贯至正钞,一万两现银。

加上第一次到位的资金共计是二十二万贯至正钞、三万两现银,总体到位资金折合现银十四万两。

算上之前收购的房产、地产,现在整体收购情况是:

共购进良田两万三千余亩,共计花费至正钞十三万四千贯、现银两千两;

购进中田五千余亩,花费至正钞一万八千贯、现银一千两;

购进次田一万一千亩,花费至正钞两万贯、现银一千两;

购进林地八千一百亩,花费至正钞一万六千二百贯;

购进滩涂地八千七百亩,花费至正钞四千八百贯、现银一千九百五十两。

另购进房产一百一十一处,花费至正钞两千贯、花费现银约四千九百两。

自沈大哥入应天以来,日常开销共花费至正钞一千贯、现银六百两。

也就是说,截止目前为止,至正钞共花去十九万六千贯,还剩下两万四千贯;现银花去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两,还结余现银一万八千五百五十两。

据陈元贵他们讲,现在应天的市场总体平稳。他们这几个月完全是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缓慢地收购。

一旦市场上出现大户大量抛售,他们就果断吃进,确保应天的市场不发生较大的波动。

我对目前的运转情况是很满意的。按照目前的状况,现在基本上不会有大量的购进了,因为该跑路的那些蒙古人的遗老遗少基本上都跑光了。

剩下的观望群众见应天的市场稳定,而且自朱元璋把集庆改名为应天以来,应天似乎又逐渐在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了,这些人也就不打算跑路了。

市场上没什么人卖了,价格自然就稳了,也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了。

就这近几日,似乎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的迹象,价格已出现了缓慢的上升趋势。

原来我们吃进良田,基本上都是每亩六贯至正钞或者三两现银左右的价格。现在这价格已经稍稍有些上涨,低于七贯每亩,都没有人愿意出手。即使是七贯一亩的价格,供应量也不大。

所以沈贵、陈元贵他们近几日都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手头还有些至正钞和现银,按照沈大哥上次派人送钱过来捎的口信,余下的四万两现银的本钱在今年年底前一定会到位。

如果到了那时,还没购进什么产业,那差不多手中就还有折合七万两现银的本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到底是继续购进呢?还是停止收购呢?

如果停止收购的话,价格是不是又会进一步上涨?

到时候如果再想购进就更加困难了或者要花更多的本钱了?

沈贵、陈元贵他们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我也陷入了深思。

的确是难以抉择,似乎继续购进有购进的理由,暂停收购也有暂停的道理。

我问陈定邦,李善长那边的数据是什么情况。

陈定邦告诉我,李善长那边反馈的数据情况他们一直保持了跟进。这几日市场价格稍微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供应量不足,市场上没人愿意出货所致。

其实近段时期虽然说集庆房产和土地价格稍稍有些上涨,但并没什么成交量。只是因为想购进的人数比出货的人数多,人为地拉高了价格。

我认为陈定邦的这个分析还算靠谱,其实现在这个状况不正是朱元璋、李善长特别想看到的吗?

既然市场稳住了,我们也没必要庸人自扰,顺其自然吧!

如果年底沈大哥的最后四万两现银的本金到位了,我们还是没有怎么进货的话。大不了把本钱放在这里,静待合适的时机。

假如沈大哥如果有其他的什么生意头寸不足,也可以从我们这里周转嘛!

我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想法,主要是认为,反正这本钱就是沈大哥、沈贵,还有我和汪耀南四个人嘛!都不是外人,谁吃点亏,谁占点便宜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我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沈贵他们觉得也完全可以接受,反正就是稳坐钓鱼台,市场不跌,咱就不出手。

可刚说到这里,陈定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得厉害,我们要不要出货呢?

如果要出货,又在什么价格点出货呢?

是缓慢出货,还是速战速决?

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我看了陈定邦两眼,心想,这小子现在长进了,提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有水平了。

这个问题还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价格上涨要不要出货?

我让大家谈谈看法,大家都议论纷纷。但大体思路都还是一致,就是价格涨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出货。

但对于涨到什么点出货,该快速出货,还是缓慢出货,大家的意见不统一。

沈贵认为,价格只要上涨超过三成,就该考虑出货了。但出货要缓慢,如果出得太急,价格会跌。

陈定邦则认为,至少也得等到价格上涨五成以上,才考虑出货。至于出货的方式,他也赞同沈贵的观点,以缓慢出货为宜,确保不引发应天市场的大波动。

而陈元贵则提出了一个颠覆所有人价值观的想法。他认为,咱们要瞅准时机出货,出货的速度要快,就是要让市场价格大跌。等市场大跌之后,咱再以低价吃进。

这样我们先高价出,打压市场后,再低价进。说不定手中的地就能从这番折腾前的一亩变成折腾后的两亩。

陈元贵这番话直接是把大家给说愣住了。要纯粹从赚取差价的角度来说,他这个方案无疑是最合适的,但也是最损的。

如此一来,必定会引发应天市场的巨大波动。这可是朱元璋和李善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陈定邦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说我们在买卖的过程中,都得去李善长的人那里进行登记。如此一来,谁在大量进货,谁在大量抛售,李善长都是了如指掌。

如果我们这样做,李善长肯定是会知道的。那样的话,我们以后还怎么跟李善长合作?

陈定邦这么一说,众人也纷纷认为陈定邦的话有道理,说陈元贵那个方法不行、太损。

就在众人纷纷否定陈元贵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说话了。

我表示,陈元贵这个想法的确是不现实,毕竟李善长是我们以后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不能这么明摆着拆他的台。

但是,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在李善长不知道是我们捣鬼的情况下,实现陈元贵那个方案呢?

如果真有这么个好方法,那我们可算是发大财了呀!

众人听我这么一说,也都是陷入了深思。

如果真能有个办法,让其他人去打压这个市场,我们只是从中混水摸鱼,那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但真要想出这么个鬼点子出来,也是十分困难的。众人想了大半天,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冥思苦想了半天,就是没想出什么好方法。

我只好对大家说,陈元贵的这个方案,相当于是给我们考虑问题,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从目前来看,要想实现他这个计划,还是不太现实。

但大家只要记住有这么条思路就够了。兴许哪天,市场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真的就有了这么个机会呢?

我们现在就把这种可能摆在这里。如果将来有一天,各种条件都成就了,我们就要果断出手,快速出手,先把这应天市场的水搅混,然后再最大化我们的利益。

从刚才大家的观点来看,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我们还是要出手的。既然陈元贵的思路目前不可能实施,那么我们也就是只能缓慢出手了。

现在最主要的分歧就在这价格上涨到多少开始出货最合适的问题了。

沈贵说三成就够了,陈定邦说五成才行,其他人还有没有什么看法?

我这话问了出去,大部分都还是赞成陈定邦的观点,认为至少要上涨到五成出手才有个搞头。

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日后的应天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国都,因此他们目前还不能体会到这块地盘的重要性。

但这些事情,我不能明说。我只是告诉大家,我的心里底线比你们都高,我认为价格如果没翻番,我们就不要急着出手。

你们看看,朱元璋从拿下集庆,到改名应天,再到现在,这才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情况是什么样子?

从最开始的大量蒙古人的遗老遗少抛售土地、房产,到如今的价格稳中有升。这说明了什么?

这充分说明了应天的情况正在慢慢好转。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应天的市场值得我们期待。价格不翻番,我坚持认为,我们不应该出货。

我这番话出口,锥子山的那帮人都纷纷表示支持我的意见,毕竟他们对我都有点盲目崇拜了。

沈贵的几个手下没有发话。

沈贵沉默了半晌表示,他同意我的观点。沈贵说,他哥哥离开集庆时,曾经反复叮嘱过他,如果在重大决策上与我的意见相佐,一定要尊重我的意见。

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四百章 砍价砍一半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一百九十章 金镶珠宝蝴蝶簪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萧何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二百九十一章 认了两个妹妹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价涨疯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巧施离间计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三十二章 蓝家入伙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术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阳指也是假的?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计划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聚的折衷方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标”的午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门之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没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门?倩女幽魂?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妙计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十一章 哲别的传人第六百七十章 箭离弦,必见血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苏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毙托音第四十三章 惊动敌军第513章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陈元贵的损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四百九十四章 蓝玫换刀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五百零六章 马垱受降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来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二十六章 锥子山上排座次第一百三十章 石头上的谈话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十八章 刘家惨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第三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的前身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六百五十三章 《马前神课》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二百七十九章 组建特种部队?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
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四百章 砍价砍一半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一百九十章 金镶珠宝蝴蝶簪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萧何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五百零三章 夜明珠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二百九十一章 认了两个妹妹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价涨疯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巧施离间计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三十二章 蓝家入伙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术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陆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阳指也是假的?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计划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聚的折衷方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标”的午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门之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没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门?倩女幽魂?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妙计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十一章 哲别的传人第六百七十章 箭离弦,必见血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苏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毙托音第四十三章 惊动敌军第513章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陈元贵的损招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四百九十四章 蓝玫换刀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五百零六章 马垱受降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来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二十六章 锥子山上排座次第一百三十章 石头上的谈话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十八章 刘家惨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第三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的前身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六百五十三章 《马前神课》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二百七十九章 组建特种部队?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