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称吴王

当日晚间,我与常二哥、郑光成三人在常二哥府上就着几盘精致的小菜,一壶好酒,畅快地“咪哂咪哂”。

罗仁、陈定邦他们几个还没回来,蓝玉也没回来,估计是生意太好,他们还忙着呢。

我们正喝得高兴,李善长府上的人来了,说是李善长回来了,请我立即过府一叙。

我也顾不得喝酒了,立即匆匆扒了几口饭,带着郑光成就出了门。

夜幕下的集庆城俨然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沿街的店铺有许多已经打烊,即使是在宽阔的主街道上,行人也不多。当然,更不可能看见跳广场舞的大妈。

偶尔有一队队军容严整的兵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大街上巡逻。稀稀拉拉的路人与这些巡逻的兵士迎面遇上,也不刻意避让。

这与几个月前蒙古人治下的集庆是有天壤之别的。那个时候,这些路人要是迎面遇上了巡逻的兵士,就跟老鼠遇上了猫差不多,早就找个小旮旯角落躲上了。

到了李府,李善长早摆了一桌好菜,还没开吃,说是专程为我准备的接风宴。唉!这哥们儿太客气了。

虽然我们刚才匆匆吃完了饭,但别人这也是一番盛情,加上又急急忙忙跑了一阵路,又有点儿饿了。

我也不知道是真饿了,还是这桌好菜把我肚子里的馋虫给勾上来了,总之我和郑光成也不客气了,就坐了下来。

李善长、李存义、李家的管家,还有今天跟着李善长去见朱元璋的那个跟班儿,我们六个人坐了一桌,开吃!

席间,我和李善长少不得就集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善长已经知道我已经把沈大哥说动了,不日,沈大哥将带着巨资来集庆投资。

这样一来,集庆的形势就算是稳定住了,李善长也算松了一大口气。就为了这事儿,李善长还非得敬我三杯。

从与李善长的谈话内容分析,朱元璋是确定将集庆作为重要根据地发展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主要是以巩固集庆周边的地盘为主。

至于人事任命方面的问题,李善长说出了一个令我十分震惊的消息。当然这个消息只是我觉得震惊,其他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这个消息就是,朱元璋准备让李善长再次去趟毫州,找刘福通再讨个封,不过这次是让龙凤政权封他为吴王。

集庆属于吴地,拿下了这么重要一块地盘,称吴王也无可厚非。因此其他人都觉得朱元璋这个讨封的计划无可厚非。

但我却觉得这个计划非常不妥。

于是我十分严肃地问李善长,这欲讨“吴王”封号的事,是朱元璋自己的想法,还是他李善长的建议。

李善长见我这副表情,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李善长便告诉我,他和朱元璋都有这个意思,不过是朱元璋亲口提的,他李善长也十分赞同朱元璋这个想法。

李善长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还是一在追问我,这事儿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问李存义及其他当时在场之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想法。

这些人都认为讨个“吴王”的封号不过分。另外,有了“吴王”这个身份,更能提高影响力,更加有利于招兵买马、扩充地盘。

众人都表达完这个意见之后,我谈了谈我的看法。

眼下,咱虽然拿下了集庆及周边一些地区,江左还有和州和滁州,但镇江、丹阳、金坛还有大量元军。

即使将这三个地方的元军消灭了,与我们直接面对的将是更加强大的几股力量。

东南的苏州、常州都是张士诚的地盘。

东北隔江而望的扬州,本是阿鲁辉带着寻朝佐等一干苗兵苗将镇守,辅以一些地主武装。自从阿鲁辉被杀、寻朝佐率部反水之后,原先的地主武装便趁机坐大了势力。其中这地主武装中最强大的就是张明鉴。

张明鉴的情况与陈野先差不多,也是元朝册封的一个都元帅。凭着自己的实力,在扬州招募了几万大军,号称青衣军,因其多使长枪,也称长枪军。

但这个张明鉴比起陈野先最大的区别就是,张明鉴是土匪出身,嗜杀成性,而且这人还有个特殊的癖好——爱吃人肉。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是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一支地方武装的司令员,完全是凭着自己好战斗勇的真本事,也就是说是凭着自己的拳头得的天下。

而陈野先却是一个大地主出身,为了寻求一些政治利益,组建了一支军队,充当了元廷的马前卒。

也就是说,朱元璋收拾陈野先可以不费什么劲,但如果要想收拾张明鉴,那朱元璋还真得费一番功夫。关键是张明鉴的背后还有一个元朝的朝廷在支持着他。

以前有苗军在的时候,张明鉴的军队时而与苗军发生些小摩擦。由此更可以看出,张明鉴绝非善类。

后来,阿鲁辉带着苗军渡江,苗军反水,阿鲁辉被杀,张明鉴就成了扬州名副其实的老大。

加之元军失了集庆之后,就指望着张明鉴在北边顶住朱元璋了,于是又给了他不少钱和粮。

有了钱和粮,张明鉴继续招兵买马,不断扩充队伍,顺便吃掉一些其他的地方武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张明鉴的队伍就扩充到六万多人,这对集庆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芜湖西边的池州就是徐寿辉的地盘。虽然大家都是打着反元的旗号,但保不准徐寿辉就不眼馋集庆这个好地方,因此也不得不防。

至于南边的徽州,元将八思尔不花也不是个草包,何况他手中也有五万多兵马。

也就是说,朱元璋虽然得了集庆这块肥肉,还有和州、滁州两地,但他其实还是处于四面受敌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称王,敌军要是联合起来攻击他,他怎么办?

我这一番话说完,李善长直接就是将筷子给掉在了桌子上。

他脸色骤变,木然地盯着桌上的菜看了好久,才问我道:“以胡兄的意思,那我们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我很明确地告诉他,这个吴王当不得。眼下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最重要的就是低调,要会“装死”,让别人都忽视他们的存在。

上上之策就是,趁着别人互相攻伐之际,咱只管着不断扩大地盘儿,不断积蓄力量。

不是有句俗话叫做“闷头的鸡儿吃白米”吗?

咱现在就要当这只“闷头的鸡儿”,只管先来点儿实际的。人、钱、地、粮才是我们眼下最需要争取的东西,至于那些虚无的名号,眼下还不是关心这些东西的时候。

李善长沉默了许久,才说道:“难啊!元帅对这个吴王却是很看重啊!他舍得放弃吴王这个名号吗?”

我笑了笑道:

“这就要看你的水平了。

以你和元帅大人的关系,如果再拉上汤和、徐达等人,朱元帅一定会重视你们的意见。

另外朱元帅是个能成大事之人,这点道理他肯定是懂的。

只不过是明明说出口了想当吴王,这会儿又迫于外部的压力,不当了,恐怕是面子上过不去。

但是有你和汤和、徐达等一干心腹劝说,他这面子上不就过得去了吗?

说得好听了,这叫从善如流嘛!”

我这话说完,李善长立即端起酒杯,要敬我的酒。我也不推辞,大家继续别喝边谈。

临别之际,李善长拉着我的手说,今天多亏了我的及时提醒。并表示,他立即派人给汤和、徐达等一干朱元璋的心腹送信,让他们立即力劝朱元璋放弃当吴王这个念头。

另外,他明天也将亲自就此事向朱元璋作详细汇报。至于我和沈大哥准备吃进土地、房产的事,李善长表示,有什么需要他配合的只管找他。

第二天上午,罗仁、陈定邦正把他们这几天四处查看的地块的详细资料送过来给我看,蓝玉也送来了一些准备购进的宅子的情况。

还没来得及了解这些情况,就有人来报,说是陈元贵来了。

我立即出去,不光陈元贵来了,谭诚他们几个也来了。

因为这次把黑石岭中积存的纸张全部印成至正钞了,谭诚他们几个近期也没什么事了。再加上押运的队伍人手不够,他们几个就跟着出来了,顺便出来逛逛,算是透透气。

至正钞刚流通的时候,继承了中统钞和至元钞的风格,最大面额就是“贰贯”。但元朝迫于经济压力,不断加快印钞速度,后来嫌“贰贯”的面额太小,发行了“伍贯”的。

这次谭诚他们新印制的伪钞就是用他新雕刻的“伍贯”的铜版印刷的。

这次带来的“伍贯”面额的,加上之前印制的“贰贯”面额的,总共约有十一万贯。按照当时差不多是两贯折一两银子的价格,差不多能值五万多两现银。

谭诚还告诉我,现在“捌贯”的至正钞也出来了,他这次回锥子山之后,就准备去雕刻“捌贯”的版本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袭白马寺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们被阴了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四十八章 曼陀罗花汤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征“寨粮”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阳指也是假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六百七十章 箭离弦,必见血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七十四章 烟熏蒙古兵第五百三十章 “疯狂”的郭兴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六百零三章 陈理出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六十五章 确定目标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开训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宝山乡马家第七百零五章 枯叶牡丹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九十章 金镶珠宝蝴蝶簪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云楼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变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凯旋第二十二章 张然殒命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理疾病?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妙计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头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蛊邪术第一百六十三章 义助小僧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丽美女第六百二十四章 韩林儿之死第五百九十四章 罗复仁投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袭开始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五百九十章 挫败东吴第十章 黑石岭的传说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饮冰告状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子出生第六十章 交椅之争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六百三十三章 郁闷的宋兴第六百四十章 宋兴反水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贵惨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一百三十章 石头上的谈话第九十章 营救思淑(上)
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袭白马寺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们被阴了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四十八章 曼陀罗花汤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征“寨粮”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阳指也是假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六百七十章 箭离弦,必见血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七十四章 烟熏蒙古兵第五百三十章 “疯狂”的郭兴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贫的公务员第六百零三章 陈理出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六十五章 确定目标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开训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庙凶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宝山乡马家第七百零五章 枯叶牡丹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九十章 金镶珠宝蝴蝶簪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云楼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变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凯旋第二十二章 张然殒命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理疾病?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妙计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头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蛊邪术第一百六十三章 义助小僧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丽美女第六百二十四章 韩林儿之死第五百九十四章 罗复仁投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袭开始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头第五百九十章 挫败东吴第十章 黑石岭的传说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饮冰告状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子出生第六十章 交椅之争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六百三十三章 郁闷的宋兴第六百四十章 宋兴反水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贵惨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一百三十章 石头上的谈话第九十章 营救思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