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

这一回,可是爽死了常遇春率领的两万精兵了,一路是砍瓜切菜般地杀到洛阳城下,杀得元兵大败。

而洛水南岸的徐达部,见常遇春的人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早就心痒痒了。随着徐达一声令下,徐达的大军几乎没有受到元军的任何干扰,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动。

徐达的大军一加入,场面更加疯狂,当日晚间,徐达、常遇春的大军便将洛阳城给团团围住了。此时,洛阳城中只有一万守军,因为那城外溃逃的托音残部根本就没办法入城。元梁王阿鲁温可不敢随便打开城门,因为这些溃军的屁股后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军。真要打开城门,他们要是一拥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再来说说蓝玉那边的情况。

就在常遇春大战托音之际,托音部下处在最东边的那个元军大营,在发现明军渡河之后,立即是大举来犯。

面对元军的进攻,蓝玉沉着冷静,他让兵士们先是躲在木栅栏、藩篱之后朝着冲过来的元军射击,待元军冲到木栅栏、藩篱跟前之时,长枪兵立即将长枪从栅栏缝隙里穿过去,戳击元兵。

元兵虽然气势如虹,但由于明军应对得当,一时也攻不下这个营寨。随着后续不断有明军渡河加入战斗,在营寨外攻击的元军折腾了一个时辰之后,不得不退回自己大营。

就这样,双方大营相隔约五里,都只是警惕地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未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之后,立即展开骚扰式进攻。所谓的骚扰式进攻,就是小股部队不断地佯装攻城,让洛阳城上的守军不得安生。

之所以采取骚扰式进攻,而不采取大规模进攻,主要是为了减少兵士的伤亡。另外,徐达认为,攻占洛阳,应以攻心为上,如果城内的元军投降,那是最好的结果。

徐达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洛阳城内可是元廷梁王阿鲁温,他会向城外的明军投降吗?

说到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元梁王阿鲁温。

话说王保保被元顺帝削去官职之后,元顺帝为什么让梁王阿鲁温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河南的元军兵马呢?

要知道,虽然王保保被迫将兵力收缩到山西,但这河南可是他多年经营之地,当时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经是王保保的部下,梁王阿鲁温在河南有这个能力能镇得住局面吗?

如果阿鲁温能在河南镇得住局面,那就说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别的不说,就说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后,河南这个乱局连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都难以镇住,他阿鲁温何德何能,能搞定这个局面?他要真有这么厉害,却怎么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呢?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河南这个乱局,还只有梁王阿鲁温能够镇得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梁王阿鲁温的身份非比寻常,他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也就是在他死后,王保保才统帅了其部队,成了元廷最大的两支地方武装之一。

也就是说,这梁王阿鲁温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元顺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职之后,立即让梁王阿鲁温去主持河南的大局。因为只有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集结重兵于山西的王保保才不会对昔日的领地河南大开杀戒。毕竟那里的最高军事及行政长官可是自己的亲外公呀!

元顺帝让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就是要让王保保投鼠忌器。同时,梁王阿鲁温虽然年纪大了些,但行军打仗还是中规中矩的,有他在河南镇守,元顺帝不相信明军能这么快就攻下河南。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特别是出乎了元顺帝的意料。徐达正是准备利用元顺帝、王保保、阿鲁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梁王阿鲁温投诚。

经过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腾,洛阳城上的元军已是疲惫不堪。毕竟城内就一万守军,分配到各个城门,就没有多少了。城外的徐达、常遇春不仅派出多支小股部队轮流骚扰,还让兵士将元将托音的人头给扔上城墙,以此来震慑元军。

四月初十一大早,徐达让兵士们在城下喊话,说明军已攻取了孟津,截断了他们北归之路,还是早早打开城门投降,方为明智之举。

托音授首、孟津被克,洛阳城内的元兵顿时人心惶惶。当然,对于梁王阿鲁温来说,就这么点儿心战宣传攻势,显然还不够。徐达早给梁王阿鲁温写了一封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上。

城上元兵得此箭书,哪敢耽搁,立即呈送到阿鲁温面前。阿鲁温已是六十多岁的年纪,按说以他的资历、以他这把年纪,应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没想到,元顺帝与自己外孙王保保扯破脸皮,让自己来河南替他擦屁股。

阿鲁温本来心里就有气,加上明军偷渡洛水成功,斩杀爱将托音,击溃城外五万精兵,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昨日夜间,城外的明军光打雷、不下雨,折腾了一晚上。阿鲁温这个年纪,本来就睡眠不好,经过这么一折腾,更是一宿都没怎么睡着。这会儿天亮起床了,也是十分没精神。

正在头昏脑胀之际,兵士们送来了一封箭书,说是城下明军主帅写给他的。

阿鲁温本想一把火将这箭书给烧了,但转念一想,还是看看别人说的是什么吧!

就这样,阿鲁温打开了徐达写给他的劝降书。

徐达在这封劝降书中对阿鲁温表现出相当的尊重,完全没有一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那种高傲的态度。徐达大书特书了明帝朱元璋与王保保昔日的友好关系,顺带着把元顺帝一顿臭骂。

接着,徐达又替阿鲁温分析了他当前的处境。声称明军已拿下孟津,控制了黄河渡口,切断了北边援军南下救援洛阳的通道。

徐达告诉阿鲁温,如果他还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阳的话,那未免太天真了。明军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各渡口,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阳,只能寄希望于关中四大军阀,东出潼关了。关中四大军阀,都是力求自保之辈,而且与阿鲁温的外孙王保保撕逼两年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东出潼关?

最后,徐达还指出,就算他阿鲁温能侥幸逃脱,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中原腹地被元军攻克,他这个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王保保是他亲外孙这一层关系,估计元顺帝就得拿他开刀,让他为河南的败局背锅。

徐达的这封劝降书虽然不长,但条条理由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文末对于元顺帝会让阿鲁温为河南败局背锅一事,是真正说到了阿鲁温的心坎儿里。

当日下午,阿鲁温便打开城门向徐达投降。

阿鲁温一降,洛阳周边的其余元军残部就都跟着降了,包括与蓝玉大战了一个时辰的那处元军大营。

此战获得大胜,柳林山功不可没。常遇春非常高兴,直接让柳林山接替裴德龙,当了自己的亲兵队长。

那裴德龙不当亲兵队长,又干什么去了呢?

当然是另有重任,负责带兵打仗啊!自从傅友德走后,常遇春感觉自己麾下的信得过的硬角色少了些。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上,除了蓝玉,就没有其他人能顶得上了。

不得已,常遇春只好让裴德龙时不时来顶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裴德龙虽然比起傅友德是逊色不少,但也够用了。只不过裴德龙可是自己的亲兵队长呀,不能老是派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常遇春又觉得柳林山很不错,便让柳林山来当亲兵队长,让裴德龙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四月十三日,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就真正控制了孟津。与此同时,南路的冯国胜、郭兴已攻克许昌,邓愈已拿下南阳。黄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尽归明军之手。

徐达一面向应天的朱元璋报捷,一面与常遇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徐达、常遇春二人皆认为,下一步应当择机北上取大都。但是,大部队要北上的话,就得防止关中的元军东袭洛阳、汴梁等地。因此,徐达、常遇春皆认为,应先西取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二地,派一员将领守住潼关,让关中元军无法东进。

四月底,经过了十多天的休整,就在徐达、常遇春准备西取陕州、潼关二地之时,应天方面有加急公文传到洛阳。原来是朱元璋即将亲临汴梁,与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大计划,要求徐达、常遇春在汴梁等候。

君命不可违。徐达、常遇春只得移师汴梁,但是对于西取陕州、潼关二地的计划,徐达、常遇春并不打算放弃。

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子出生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四百七十五章 双面间谍第一百二十九章 进军定远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丽要崛起?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二百五十章 贴心小棉袄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一百一十章 初见朱升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七十五章 锥子山告急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张必先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二章 地震来袭入妖风第三百零五章 滚动预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准备出山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变第六十九章 围歼援兵第四百零七章 热火朝天地印钱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谢再兴以死谢罪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断七夕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狱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当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发疯的蒙古骑兵战术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见元帝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六百零三章 陈理出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里逃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八十五章 半夜买药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二百七十九章 组建特种部队?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李会面第四百七十八章 陈友谅称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的请求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九章 抵达安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笼脱身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五百七十四章 论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帅驾到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个心愿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六章 乐极生悲第三百章 竞选班长
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子出生第三十八章 机灵鬼蓝玉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四百七十五章 双面间谍第一百二十九章 进军定远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丽要崛起?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二百五十章 贴心小棉袄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一百一十章 初见朱升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七十五章 锥子山告急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张必先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二章 地震来袭入妖风第三百零五章 滚动预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准备出山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变第六十九章 围歼援兵第四百零七章 热火朝天地印钱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谢再兴以死谢罪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断七夕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狱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当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发疯的蒙古骑兵战术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见元帝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六百零三章 陈理出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里逃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针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线接头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给花云配个副将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八十五章 半夜买药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二百七十九章 组建特种部队?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李会面第四百七十八章 陈友谅称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的请求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九章 抵达安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笼脱身第三百三十八章 远走高丽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五百七十四章 论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帅驾到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个心愿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六章 乐极生悲第三百章 竞选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