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说得通俗一点儿,这陈朝的太上皇才相当于中国的皇帝,而陈朝的皇帝只能相当于中国的太子。

就以这陈暊的父亲为例,陈暊的父亲叫陈奣(wěng),是陈朝的第五代君主。

公元1314年,陈奣的父亲陈英宗传位于他,史称陈明宗。他便尊陈英宗为太上皇,实际朝中大事仍由陈英宗作主。

直至公元1320年,其父陈英宗病逝,陈明宗才正式掌权。

公元1329年,陈明宗禅位于长子陈宪宗,陈明宗被尊为太上皇,实际朝政大权则由际明宗把持。

公元1341年,陈宪宗病逝。因为陈宪宗没有儿子,陈明宗便让自己的第十子陈裕宗继位,自己继续担任太上皇,把持朝政。

直到今年年初,陈明宗病逝,陈裕宗才算得上是正式理政了。

陈明宗病逝,对于当时的陈朝来说,绝对算是一件大事了,所以必须得向元朝上表。

因为陈暊的大哥陈宪宗已病逝,二哥陈元晫患病,陈暊作为陈明宗的三子,而且也是陈裕宗的亲哥哥,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此次向元朝上表、朝贡的重要任务。

可当时元朝已是天下大乱,江南大片土地已落入徐寿辉手中。

徐寿辉的人可不管你是什么陈朝,听说你要向蒙古人朝贡,那怎么行?还不如向我朝贡呢?

于是,就要抢夺贡品。

陈暊当然是不肯,于是带来的人就与徐寿辉的人发生了冲突。

这南蛮子敢在徐寿辉的地盘上撒野,那还了得,徐寿辉立即下令,追捕这群人。

于是,陈暊他们从江夏一直被追到安庆。本来他有上百人的队伍,而且个个是功夫好手。最终到安庆的时候,只剩下十来人了。

再后来的事,都让傅友广遇上了。如此说来,这陈暊也称得上是当时的国际友人了。

我问陈暊,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陈暊告诉我,虽然贡品都被劫走了,但上逞元朝的表章还在他身上,他想继续北上去元大都去献表。

如果表章都递不到元朝,他也没脸回陈国了,还不如客死他乡算了。

我见他此话也说得真诚,想想他的身份,有心想帮他一次。但这事儿,我得跟霏儿她们几个好好商量商量。

听傅友广说,这人被他们救出的时候,已是身受重伤,亏得黑蛟帮找人替他医治。

我看了下他身上的伤情,皮肉伤是有好几处,不过伤口问题不大,就是不知有没有内伤。

我又问了一下关于他的一些情况。

他说他今年三十六岁了,算起来是元朝至治元年出生。后来经过我推算就是公元1321年。

我便立即安排人给这陈暊准备房间。因其有伤在身,我又特意叮嘱桃儿、杏儿两个平常多加照顾。

因为这人身份实在特殊,不便让其他下人去接近他,我只好劳烦桃儿、杏儿了。

把这人安置妥当之后,我又与傅友广关于这事儿详谈了一番。

傅友广的意思是,这人着实也可怜,上百号人的队伍,最后就剩下他一个了。他是有心救这人一命,但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我也觉得这人的遭遇挺惨的,况且他是当今陈国皇帝的亲哥哥。有了这层关系,日后说不定对我们还是有大用处的一个人。

我当时也很想帮这人一把,主要是这人想去北京元大都。从应天这里开始,一路向北,都不是徐寿辉的地盘了,因此不用再担心徐寿辉的追杀。

关键是到了元大都怎么送他回越南的问题。以当时元朝的处境,肯定是没有能力送这位藩属国的重臣归国了。

从元大都回越南,肯定得经过徐寿辉的领地。

我正在思考该如何规划这陈暊的归国路线时,傅友广一语提醒了我。

傅友广说归国的时候走水路呀!

我一听,这对呀,走水路的话,相当于绕着我国的大半个海岸线走一圈,可以直达他们陈朝的地盘嘛!

说起这走水路,傅友广是天天在水上讨营生的。我记得不是有个京杭大运河么?索性咱此次进京也走水路,那人就轻松许多了。

我立即问傅友广,从应天去元大都走水路行不行得通?

这算问到专家了。

傅友广自己虽然走水路走得不是很远,但黑蛟帮中自有不少精通水路之人,平常的耳濡目染,他也是对天下的江河湖海有个大致的了解。

他说走水路进京完全没问题,就走这京杭大运河。

傅友广告诉我,这京杭大运河是元世祖忽必烈所修。

听了他这话,我立即让他打住。

我问道,这京杭大运河不是隋炀帝杨广所修吗?怎么成了元世祖忽必烈所修了?

听了我这一问,傅友广立即是娓娓道来,给我讲起了这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这算得上是京杭大运河最初的起源了。

公元605年,隋炀帝命令开凿大运河。

以他当时的都城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开凿到涿郡(今北京),称之为永济渠。

同时,从洛阳向东南开凿连接到原邗沟,称之为通济渠。

除了清理原邗沟水道,使得涿郡可直抵长江。隋炀帝又从与扬州隔长江而望的镇江开始,利用钱塘江水系,开凿了江南运河。

至此,从涿郡至杭州就有了一条内陆南北沟通的水道,为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总长2700多公里,史称隋唐大运河,这应该算是京杭大运河的前世。

因为这条京杭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至北京,向东南至杭州。

如果要从北京至杭州,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主要是要拐到洛阳,绕个大圈子。

元世祖忽必烈建国之后,定都北京。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转移到这里。

如果从北京至杭州还是走原来的隋唐大运河的话,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浪费了时间。

于是,公元1289年,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

这条河北始临清,南到东平路(今山东境内)的安山。又从北京到通县间开了一条通惠河,与原有的旧河道沟通。

这样一来,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绕道洛阳,直接到达。

而隋朝开掘的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渐废弃了。元朝开凿的河道,才是现代人们所称的京杭大运河。

这条运河较隋朝大运河大幅度东移,依然是连通北京和杭州,却只有1794公里,比隋大运河缩短近800公里。

打个简单的比方,隋朝的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是走了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而元朝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只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

傅友广告诉我,如果从应天走水路入京,可以在应天码头租船,北上经扬州、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徐州、峄州(今山东省枣庄市)、济宁、聊城、泰安、安德(今山东省德州市)、顺德(今河北省邢台市)、景州(今河北省衡水市)、沧州、廊坊、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区)至通州。

只要路上不出什么意外,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元大都。

我又在地图上仔细查阅了傅友广所说的这些地方,看起来问题应该不大。只要能顺利地将这哥们儿送到元大都,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至于送他回越南的事情,如果元朝朝廷没有办法,大不了我们再原路返回。

只要回了应天,我可以去苏州找沈大哥。以沈大哥与远洋商人的关系,找条船送这哥们儿回越南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眼下的关键是要找个大夫来,看这哥们儿到底有没有受什么很严重的内伤。如果没什么大碍,正好在应天过个年,休养几天,然后我们就找船只送他去元大都。

我将这些想法跟傅友广也作了些沟通。

傅友广听了之后,表示赞同,并说这次又给我添麻烦了。不过遇上这么个人,他实在是没办法,如果我愿意出马,这事儿就好办了。

我留傅友广及他带来的人在家中宿了一晚。因为临近春节,傅友广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人回安庆了。

傅友广走之后,我就把霏儿、淑儿、兰儿都叫了过来,一起来商谈送陈暊去元大都一事。

我把这事儿的大致经过说了之后,三位夫人都没开口。毕竟此事关系重大,她们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

许久,霏儿先开了口道:

“如果是送这位陈国的使者到元大都,走水路的话,目前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扬州、淮阴一带。

因为扬州、淮阴在张明鉴手中,听说朱元璋的部下正在攻扬州,所以那里有战事。

从淮阴再往北,都是元朝的地盘,有陈国的使者与相公一路同行,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所以,如何过扬州,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霏儿这话是正中要害。霏儿说完,思淑、兰儿也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枪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变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达成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笼脱身第十七章 风云突变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买房置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张必先杀到第一百八十章 刘聚的托付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三百五十章 三线作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里逃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鲜花儿插在牛粪上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献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阳城堡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苏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朱文正要了个先锋官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四十三章 惊动敌军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五百三十七章 进贤门告急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一百八十九章 吴钥有喜第五百九十三章 陈理继位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门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内讧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三十三章 阿古达木受奖第三百七十五章 再闯高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腾冲救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谋取采石矶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二十一章 哲别的传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内”第六百七十九章 轻取关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伤离别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六百零七章 去陆家求亲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们被阴了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一章 引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六百四十五章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恼张思淑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机会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六百六十九章 强渡洛水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
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枪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变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达成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一百九十九章 牢笼脱身第十七章 风云突变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买房置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张必先杀到第一百八十章 刘聚的托付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三百五十章 三线作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里逃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鲜花儿插在牛粪上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献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阳城堡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苏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朱文正要了个先锋官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四十三章 惊动敌军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五百三十七章 进贤门告急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一百八十九章 吴钥有喜第五百九十三章 陈理继位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二十八章 峡州一别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门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内讧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寿辉迁都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三十三章 阿古达木受奖第三百七十五章 再闯高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腾冲救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谋取采石矶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二十一章 哲别的传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内”第六百七十九章 轻取关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伤离别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六百零七章 去陆家求亲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们被阴了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一章 引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六百零九章 沈万三讲故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六百四十五章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恼张思淑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机会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六百六十九章 强渡洛水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