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

老话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他这个年纪,头也昏了,眼也花了,耳朵也不灵光了,也很难为皇上效力了……

朱老爷子这么一说,我倒是点了点头。也许是这几年为了朱元璋打下江山,朱老爷子殚精竭虑,明显比刚来应天时要老迈许多了。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朱老爷子也功成名就,是该辞官享享清福了。

可是辞官就辞官,干嘛要离开应天呢?

应天可是天下的繁华之地,生活极其便利,这不正是个享清福的好地方吗?

再说了,这学堂的孩子们拜师,虽然都号称是拜在朱老爷子门下,其实朱老爷子一年也难得给孩子们上两堂课,基本就是大舅哥朱异在一手操持。

朱老爷子要辞官,这跟办学堂一点儿也不冲突呀?继续让大舅哥朱异打理就行了。

可朱老爷子说要离开应天,那他想去哪里?回老家休宁?还是去老根据地歙县石门?这两个地方比起应天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老爷子是何苦呢?

朱老爷子见我一脸不解的样子,笑道:“功成身退、激流勇退,这两个词你都听说过吧?”

我点了点头。

朱老爷子继续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你也听说过吧?”

嘿嘿!这话我何止听说过。当初我北上去追寻常二哥,不就是为了劝他归隐,还跟他反复提起过这句话吗?怎么?朱老爷子也是害怕受到迫害,要准备归隐吗?

按说他这个年纪了,一不结党营私,二不掌握兵权,只要辞官,就不会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了。不必神经如此过敏吧?

当我说出这个疑问之后,朱老爷子摇了摇头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这就是历史的规律。我们一个人,本事再大,顶多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唯有顺应历史大势,我们方得始终;假如谁要逆流而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哎,哎,哎,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呢?我记得数百年后有位伟人也说过类似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看来,朱老爷子能够成为明初一位传奇人物,不仅是因为他学识渊博,更是因为他眼光长远,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既然朱老爷子把话说到了这里,我不禁问朱老爷子道:“岳父大人,您的意思是,当今圣上要效仿刘邦了?”

我这话一出,朱老爷子突然转头看向我。猛然间,我发现他本已有些混浊的双眼,突然变得深邃起来。这种深邃带有一种高深莫测、能触人灵魂的感觉。我突然心中生起阵阵寒意。

虽然朱老爷子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短暂的沉默过后,我打破了沉默,我问朱老爷子,离开应天准备去哪里呢?是休宁?还是石门?

朱老爷子摇了摇头道:“贤婿,你知道我今天请你过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吗?”

我又是茫然地摇了摇头。

朱老爷子说道:“既然准备归隐,那就得去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地方,至少得是一个当今圣上不知道的地方。休宁和石门这两个地方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请你帮我安排一个地方,安排一个当今圣上找不到我的地方。”

听到这里,我点了点头。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要是朱元璋不准他辞官,又怎么办呢?

朱老爷子告诉我,对于这个问题,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准备向朱元璋辞官的同时,替小儿子朱同讨一份差事。

一方面,朱老爷子的确是年纪大了。朱元璋如果不准其归隐,也会顾忌别人说他不够体恤下属。

另外,既然向朱元璋替自己的儿子讨官,那就证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为朝廷效力。不然,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在朝中为官呢?而且有了朱同在朝廷为官,就好比给朱元璋放了一个“人质”在应天,无论朱老爷子去哪里,只要朱同还在应天,朱元璋就不会对其胡乱猜忌了。

听朱老爷子如此一说,我知道他对此事是预谋已久了。多年之前,朱老爷子就曾跟我提起过,他的这两个儿子,大儿子朱异更适合做学问,反而是像个“三脚猫”的小儿子朱同适合为官。朱老爷子这一去,长子朱异自然是要同行的。

既然朱老爷子让我帮他物色一个隐居之地,我首先就想到了松江府。上次在苏州征求了沈大哥的意见之后,我本来是打算从大陈国归来之后,在松江府物色一块地盘作为与常二哥一同归隐之地的。常二哥的突然暴毙打乱了一切计划,这次朱老爷子提起归隐之事,正好去这松江府。

于是,我便直接问朱老爷子,去松江府怎么样。那个地方地处长江出海口,交通极其便利。

朱老爷子点了点头,说是一切就拜托我了,至于置办产业的用度,他这些年来也积攒了几个钱,应该够了。

提起这钱的事儿,我立即朝朱老爷子摆了摆手。我告诉朱老爷子,这些年来,我与沈大哥、刘聚大哥在应天大肆经营,别的成果没有,唯独就是挣了不少钱。

朱老爷子知道我说的这话不假,便也不再跟我推辞。不过,就着这个话头,朱老爷子突然来了一句:“贤婿呀,你在应天的产业有没有想过要出手呀?”

虽然我不知道向来对生意不甚关心的朱老爷子为何有此一问,但我也没必要在老丈人面前藏着揶着。我告诉朱老爷子,我其实早有迅速在应天抛售产业的打算。只不过我在应天的产业是与沈大哥和刘聚大哥合伙,且他们的份额比我还大。因此,我已派人通知他们来年正月底齐聚应天,就是为了商讨这事儿。

听我如此一说,朱老爷子也是点了点头,然后对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有时候,有舍才能有得!舍不得一些东西,往往最后将自己都搭进去了。”

从朱老爷子那里回来,我迅速给松江府的偰斯大哥写了一封信。因为当初偰斯大哥携嘉定州投降有功,后来升任松江府同知。既然是在松江府为朱老爷子物色一块养老之地,此事拜托偰斯大哥是再合适不过了。

信写好之后,我让丁德义带着几个人,带上我的书信及一大包金元宝直接去松江府找偰斯大哥,为我办妥此事。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腊月初九,朱升老爷子向朱元璋提出辞官的请求。虽然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朱升老爷子以年迈多病、老眼昏花为由,朱元璋只得应允。

为了表示自已并不是不愿意为大明效力,朱升老爷子也“厚着脸皮”向朱元璋替自已的小儿子朱同讨了个官儿。

父亲辞官前推荐自已的儿子,这个举动让朱元璋安心不少。朱元璋不仅赏赐了朱升老爷子许多金银物品,还授予朱同翰林院侍读的官职,专门陪太子朱标读书。

朱升老爷子辞官之后,朱元璋感觉失去了了个重要帮手,便迅速从浙东行省召回杨宪,并授予杨宪中书省右丞,让其全力辅佐左丞相李善长。

当初,李善长处置李饮冰与杨希圣一案,为了达到杀一儆百、震慑群臣的目的,杨希圣不仅被李善长施以刑罚,还被罢了官职,永世不得录用。为了这事儿,杨宪在浙东行省与李饮冰的堂侄李文忠闹得不可开交。

这一回,杨宪回到应天,朱元璋让其全力辅佐当初这一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李善长,二人的明争暗斗又要开始了。

朱升老爷子的突然辞官,朱元璋倒是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反而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为了此事都单独找过我。

朱元璋称帝之初,先是让汪广洋出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由于徐达、冯国胜等人在陕西一路攻城略地,关中四大军阀也成了兔子的尾巴。朱元璋觉得陕西是块重要的地方,虽然有徐达、冯国胜等人,在军事上不成问题,但要搞好民政,这些人恐怕都不行。于是,朱元璋派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实际上,陕西的吏治、民政都由汪广洋管理,徐达只是负责军事。

汪广洋离开中书省后,李善长是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应天就剩下刘伯温一个人了,就算他刘伯温再能干,一个人单枪匹马,也没办法跟自已斗了。

可是,随着朱升老爷子的辞官,朱元璋迅速召回杨宪。这下,李善长哪里还坐得住?

当李善长“诚心诚意”地问我,朱升老爷子为何要辞官之时,我如果还用朱升老爷子那套“年迈多病、老眼昏花”的说辞,显然是无法让精明的李善长信服的。毕竟当初我都觉得这事儿有文章,何况是李善长?

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谁?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归山第三十二章 蓝家入伙第二百章 让常遇春去当炮灰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二百六十二章 锥子山传来好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五十章 手术成功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须守住的秘密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报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见的提亲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战告捷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诈降吗?第七百一十七章 杨宪的猜测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一章 大战采石矶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庆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满意的贿赂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兴死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战在即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头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嘱常遇春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二百章 让常遇春去当炮灰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百零八章 采石矶告急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恼张思淑第四十二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寿辉“驾崩”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七章 穿越了?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顿刘基第五百二十章 灭绝师太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见元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宽慰蓝玫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四十七章 天佑锥子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相爱相杀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断七夕第六百三十六章 决战东吴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广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诈降吗?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聚让贤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二百零八章 采石矶告急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
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谁?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归山第三十二章 蓝家入伙第二百章 让常遇春去当炮灰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二百六十二章 锥子山传来好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五十章 手术成功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须守住的秘密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报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见的提亲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愤的张思淑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战告捷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诈降吗?第七百一十七章 杨宪的猜测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一章 大战采石矶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五十七章 原来是虫洞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庆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文忠的致命一击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满意的贿赂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兴死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战在即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头第一百八十三章 叮嘱常遇春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二百章 让常遇春去当炮灰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百零八章 采石矶告急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恼张思淑第四十二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寿辉“驾崩”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七章 穿越了?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击盘门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顿刘基第五百二十章 灭绝师太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见元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宽慰蓝玫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四百二十二章 这是什么地方?第四十七章 天佑锥子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相爱相杀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骑兵的克星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断七夕第六百三十六章 决战东吴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广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诈降吗?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聚让贤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二百零八章 采石矶告急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